北朝帝业 第180节

  但在千数名州兵驻守、加上诸家豪强部曲们的协助控制下,场面看起来虽然有些纷乱,但是距离失控还有很远。

  这其实也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平民百姓的人数自然是最多的,但却是一盘散沙、全无组织。官府和豪强则凭着所掌握的武力,掌控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

  当李泰一行人出现在营地栅栏内时,在场群众们视线顿时便被吸引过去。

  若单以颜值论,一群人当中自然是李泰最为醒目,但这自不是当下群众关注的重点,所以注意力很快便从这张英俊但却陌生的脸庞上移开。

  继而围观群众们很快便看到被李泰左右两手牵着的李允信和权旱郎,人群中顿时嗡的一声爆发出一连串的惊诧呼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两人有一天竟会心平气和、并肩携手的走在一起!

  趁着群众们惊疑不定之际,李泰着令赵演走上营地外堆砌起的一座土台,向着周围群众们喊话公告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在场军士们摇动鼙鼓将群众议论声给压制下来,赵演便一步步走上土台,开口便先着重向群众们介绍了一下李泰的官职身份,再将群众们注意力引回李泰身上。

  他这一系列的官衔成为,群众们自难完全记住、也未必清楚所代表的意义,但只见李泰这么小的年纪便拥有这么多职衔,一时间也不免大感其人不简单。

  尤其看到其人一手拉住一名当事族长,周围还簇拥着那么多让人耳熟能详的州内豪强,可见李泰才是此间的关键人物,就连这些境内强者们都要对其众星拱月,可见其人之地位尊崇。

  在向群众们点透此间主次地位后,赵演才又将这件事的解决结果大声喊出来,伴随着他的喊话,周边环境顿时变得嘈杂起来。

  站位靠近这里的群众们在听到事情如此解决后,都忍不住喟叹不已。而站在后方的则就听不真切,连连向前呼喊询问,经过好一阵的喧哗,这一结果才在周围传开,人尽皆知。

  “事情这样解决,于那两家也是一个福气。若再继续打斗下去,只会死伤更多,连累更多族属遭殃!”

  “这法子也不算巧妙,怎么拖到了现在才有人道来?”

  “不巧妙怎不见你事先说?就算说出口,那两强宗会听从你?能折服他们两家的绝不是一般俗类,还要秉持着仁义的用心,自己不生贪念,才能把事情处理的这样公道服众!”

  在场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群众们本就对这一桩持续数年的乡仇熟悉的很,此时听到以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也都不免满腹感慨,忍不住便向周围人倾诉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大家对于这一处断结果都是表示认可态度,一则穷斗无益,二则因此受害的人家也能得有补偿,虽然说亡者不能复生、残者也难康健,但总比事情继续这样僵持下去要好得多。若再硬说有什么不妥,那就真的是吹毛求疵了。

  不说为此议论纷纷的看客群众,那两家族人在得知这一结果后,反应也都不尽相同。一开始自然是有些不信,但当各自族长返回确定时,有的则面露失落,有的则如释重负,也有的仍是忿恨不已,不愿意放下挤压怀中的仇恨。

  但无论每个人是怎样的感想,这一结果却必须要认下来,纵然有什么杀亲之仇不愿放下的,也要顾忌继续纠结于仇恨会不会影响到其他贫弱族人领取不到赈济的资货。

  人或忿恨于在集体权益的取舍决断中,个体的权益和感情诉求往往得不到最优解,从而厌恶这种群体绑架个体的情况,但却忽略了,若非其恰好处于某个群体中,那也就无所谓取舍,而是会被默认牺牲掉。

  这两名族长也都神情严肃的告诫众人,若是放不下仇恨那也由之,但切忌以宗族之名再向对方加以报复,并且因此有什么死病伤残,族中也都不再过问负责。

  群众们对此原本不抱什么希望,凑到这里也只是为了看一场热闹,却没想到事情竟然真的得到了圆满解决,满怀感慨的同时,心里也对那位解决此事的李长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等到群众议论感慨稍稍收敛,李泰便也迈步登上了土台,向着围观众人环施一揖,然后才大声说道:“朝廷遣我入此治事,群众或因年少见慢,故而拣此一桩乡事来告示群众,我才力足堪任此官职,诸位尽可信任不疑。

  少壮虽然经事不多,但较诸德长老者要更加勇而敢当。国中君上授我以权柄,治内我赠群众以公平,诛除不法,褒扬良善!每月上中两旬,州府郡府隔三应讼,治内百姓凡遇不平,皆可入告听断。诉讼有理者,饮食往返皆由州府开支。”

  在场群众们听到这话,顿时又是议论声大作,片刻后便有人喊话道:“若是讼告郡内声望崇高的大族强人,使君也能给公平?”

  李泰闻言后哈哈一笑,抬手指了一指安抚完族人后又匆匆返回的李允信大声问道:“允信告此诸众你我之间是何亲属关系?我处断前事时是否徇私?”

  李允信先是愣了一愣,很快便也反应过来,大声喊话回应道:“告乡亲诸位知,某乃使君同族拙孙。叔祖任事素来公道,虽有此亲义但也不敢徇私求告,处断结果群众亦知,可谓公平有加、人莫能非!”

  听到这李允信反应还算机灵,李泰满意的点点头,暗道这孙子倒也给力,然后便转望向在场群众,我狠起来连我孙子都不放过,你们这些百姓要是识趣,就得给我提供一些境中豪强的罪证,让我能从容的搞掉一批、统合一批。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继续壮大我的势力,同时还能有富余的资源来分配给你们这些热心群众,让我们齐心协力、还陇右一片纯净蓝天!

第337章 宗贼可恶

  2023-03-06

  喧闹多日的跨马沟风波,终于在群众们一片感慨赞叹声中落下帷幕。相争数年之久的李、权两家也总算在州内百姓们的见证下冰释前嫌,不再沉湎于过往的仇恨中。

  这里事情解决,李泰自然不需要再继续留驻此间,当围观群众们陆陆续续散去后,他便也命令部曲们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州城。至于这座营地,则就暂时保留下来,以供淘金工匠们稍后入住。

  至于杨宽和那些被邀请至此的州内豪强们,当然也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李泰便又盛情邀请他们同返州府,设宴款待一番。

  杨宽是受独孤信所托赶来秦州帮李泰压场的,也有公务在身,因此并没有在秦州久留,在州城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匆匆告辞。行前还对李泰诸多夸奖,对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之欣赏溢于言表。

  至于那些州内豪强们,有的也告辞离开、各归乡里,有的则继续留在州城,参与接下来对跨马沟金矿的开采和管理监督等一系列事宜。

  李泰虽然首倡此事,但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运作管理。他对领控陇右乡情的计划自是极为庞大,解决李、权两家的纠纷还仅仅只是小试牛刀。

  至于对于跨马沟金矿的管理,也只是为了让陇边豪强们熟悉并习惯这种组织形式。所以在一开始,倒也不必进行太过繁琐的管理,主要还是让境中这些豪强渠帅们适应磨合。毕竟这是在原本乡情基础之上所发展出来的新的互动方式,许多人未必能第一时间领会到其意义和便利性。

  因此李泰只是将商原渠盟的纲领与人事框架稍作总结,然后便让州府仓曹参军赵演代替自己去维持此事。虽然此间的乡盟不像渠盟那样一开始就着手兴修水利这种大事,但通过对跨马沟金矿的经营来处理协调好李、权两家的积怨,同样也是乡里瞩目的义举。

  通常这样的事情,豪强们也都不敢搞什么小动作,特别是在有官方背景参与的情况下,一旦因为私心太热而连累事情没有做好,不独乡里名声会大大的败坏掉,还要面对来自官府的诘问。

  解决乡仇只是闲来无事搞的一个小插曲,李泰真正的本职工作自然还是留守秦州处理州务并且保障平叛大军的后勤工作。

  这两项工作哪一样都不简单,沉重且繁琐。李泰之前之所以没有插手,一则自然是相信独孤信留下来的这个人事班子能够胜任,第二就是那些留守人员们对他的能力如何既不了解、也欠缺信任,故而才有时间去搞别的事情。

  可当他再返回州府时,情况就变得跟之前不同了。州府内对他冷眼以对的代表人物皇甫穆亲自迎入送出,态度可谓恭敬至极,且事必请教,不敢再擅自做主。

  至于府内其他佐吏们,对他也不敢再作怠慢,眼神中颇存敬意,不只是因为彼此间官职地位的差别,而是由衷的对李泰的才智感到敬佩。

  入境多日,除了本身的官职名份,还有独孤信临行前的留守安排,但李泰仍然需要通过展现自己的能力、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才总算掌握到真正的权力。

  当然也是看在独孤信的面子上,若不然李泰直将自家下属部曲们全都引入陇上,两府之中谁敢不配合他的工作直接开掉,再勾搭一批当下不得志的境内豪强,同样用不了多久便能构建起一套有别于独孤信下属的人事构架。

  这样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发生,大统十三年后宇文导便来到陇右取代独孤信,所用的方法同李泰这番思路大同小异,而且还要更加的激进,毕竟背后有宇文泰不遗余力的支持。

  所以李泰此番入陇也并未打算在官府层面涉入太深,而是要针对独孤信所薄弱的乡情乡势方面加深经营,来年宇文导要过来的话,能直接架空的他权威不入乡里。

  当然,大规模的乡里人事调度还是得等到凉州之战结束后,李泰就算骚操作再多,也不敢在前方大战平叛的时候在后方乱搞一通。须知一些豪强本身或是家族子弟部曲如今就在平叛大军中,若知后方老巢被端了,那还不炸了窝?

  真正着手处理州务后,李泰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便锐减,有时还需要通宵达旦的处理公务,索性便直接留宿州府之中。

  累当然是累的,但那种大权在握、提笔勾勒便可影响成千上万人处境命运的感觉也着实奇妙,权力所带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感又让人精神亢奋,纵有些许疲累也无足影响。

  这一天,李泰刚刚整理审定完一批将要交付渭州的牧草食料,抬眼见到直堂外正有一人在门旁探头探脑,定睛一瞧乃是李允信这孙子,便抬手着员将之引入进来,开口问道:“乡里事情忙完了?你的职事也有安排,渭州梁使君已有回信,言可将你留此任事,州府暂时倒是没有重要阙员,且先去北岸防城暂摄兵事。正式的官职任命,须得河内公归镇再作办理。”

  李允信听到这话后顿时大喜,他本是渭州府内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只能统领自家部曲的乡团都督,不想归附李泰后,转眼间便能获得统领整个州治防城兵事的机会,简直是前途一大跨越!

  “叔祖请放心,拙孙一定谨记教诲,专心任事,绝不让叔祖失望!”

  他当堂叩拜道谢,这一声叔祖也喊的干脆流利。

  直堂中并不只有这两人,当听到李允信作此称谓,堂中办公的其他佐员们不免都好奇的抬头望来,当见到这对祖孙怪异的年龄搭配,便不乏人流露浅笑。

  李泰也被这家伙搞得有点尴尬,但却也对这个态度比较满意。这家伙不讳人前承认这一层关系,无疑是要在自己身上深深烙上李泰的印记,将自身前途同李泰捆绑在一起,忠诚度自是有了保障。

  “眼下防城中倒是没有太多军务操持,唯一要紧的事情就是指使士伍修缮城池、并在城外增设一批营垒,以供平叛大军凯旋之后入驻。另渭水两岸诸官冶造积存的甲矢器械,也需尽快督缴,以补渭州、河州等诸地武库。”

  李泰倒也不是一味的任人唯亲,不审查能力便将偌大一个防城交给孙子打理。

  眼下的上封防城驻军多数都已经跟随独孤信开拔,眼下需要做的也只是一些闲杂事务,若连这都做不好,那这李允信哪怕是亲孙子,也休想再获得更高的职位。

  李允信闻言后便点头应是,接过李泰所签署的手令后当即便要奔赴防城上任,但在即将退出时,李泰才又问道:“乡里需作赈济的贫弱病残族亲访编如何了?具体数有多少?”

  李允信闻言后便摇了摇头,并有些奇怪的说道:“吕翁等言道恐各家自审或会虚编扩增,故而由他们仲裁几家遣员就乡访问,逐一编录造册,不需某等插手。因恐叔祖乏员遣用,本身又闲在乡里,我便先入府城拜见。”

  李泰听到这话后,顿时皱起了眉头,虽然说这么做也没什么毛病,毕竟人都是有私心,若两家自己编写赈济名单,必定会将数量进行一部分的夸大。

  可问题是,让两家各自盘点提交名单是李泰之前为了宽慰他们所做出的承诺,而且用作赈济的本就是属于他们两家的金矿收益。你两家就算把所有族人全部编入,能分的也就这一座金矿。

  那吕伏虎等这么做,无疑是置李泰于出尔反尔的尴尬境地,而且这一变动他还根本就不知道。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着员将参军赵演召来,结果等了大半个时辰,赵演才风尘仆仆的从府外返回,张嘴一问便是摇头,只道日前下属禀报清水郡有一仓储出现了问题,他前往审察处理刚刚返回。

  李泰听到这话,面色又是一沉,清水正是氐人吕氏大本营所在,郡中军政官员多由其族属担任。仓储出现了问题支走赵演,再瞒着自己改变之前的约定,这分明是打算绕过自己单干的节奏啊!

  当然也可能是李泰自己敏感,但按照他对时下地方豪强们的了解,还是觉得有意为之的可能更大。毕竟这些豪强们适乱年久而乡势愈壮,说好听点是乡贤,说难听点那就是宗贼!

  李泰虽未旗帜鲜明的表示要对这些豪强们下手,但这些人的警觉性却高,或是因为那日他号召州人入讼官府引起了他们的警惕反感,或是干脆就不希望官府和外来人员介入乡里事务太深。

  毕竟乡序伦俗本身就是这些豪强们把控乡情乡势的规则手段之一,一旦官府的司法与执法权得到加强,那么必会侵占他们的话语权。

  在时下而言,民不争讼甚至是政治清明、教化得宜的标志之一,可若诉讼过多,反而会担上一个民风奸猾、执法苛猛的恶名。

  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谁又能免三分不平之气?事情又怎么能做到完全的公平恰当?官府也未必能够做到绝对的执法公平,可是跟那些既踢球又做裁判的乡里豪强的道德标准相比,有法可循无疑是要更可靠一点。

  本来是自己搞起来的事情,结果他这里刚一分神,马上就被豪强们将主导权给窃取过去,李泰也不由得暗自感慨这陇右的乡情确实比关中要更加的刁顽险恶,怪不得独孤信入治多年也只能在浅表用功。

  如果他这里不留暗手的话,说不定这件事还真就被虎头蛇尾的糊弄过去了。就算等到凉州平叛结束后再来个秋后算账,到时也不免又是一团乱麻。

  “你近日同李贤和可有通信?”

  李泰又抬手指了指李允信发问说道。

  李允信闻言后忙不迭摇头,又恐李泰不信,连忙又跪地表态道:“自从那日受到叔祖教诲后,拙孙便深知谁人才可依傍……”

  “这也倒也不必,你且去……”

  李泰见这家伙一脸急切的表忠心,不由得一乐,话还没来得及讲完,堂外皇甫穆匆匆行入,向着李泰抱拳禀告道:“禀长史,原州下封公李使君所部已经抵达北岸,请问长史安排何员前往迎接?”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李泰直接站起身来说道:“不必遣使旁人,有劳皇甫参军待我暂留直堂,我自前往迎接下封公。”

  他这里倒是高兴了,但是刚刚弃暗投明背叛了李贤的李允信脸色却是一垮,脑袋都快缩进了两肩里,听到李贤的名字已经变得紧张起来。

  但尽管他已经极力在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还是被走下堂来的李泰撤了一把并说道:“我同下封公素未谋面,新识乍见难免尴尬,你且随我同往!”

  李允信心里自是万分的不愿意,但也不敢违背李泰,只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的跟在李泰身后往堂外走去。

  抱歉抱歉更晚了,今天先一章,明天多写点。。。

  (本章完)

第338章 一拍即合

  一行人出城往北而去,正走在浮桥上,李泰便见到渭水北岸的沟岭见正有一支规模庞大的人马正停驻休息。

  乍一望去,他已经觉得这支人马似乎有些不同寻常,等到行过浮桥更加靠近,才总算看清楚哪里不同。

  在其队伍临河一面的几千名人马后方,还有一支规模更加庞大的队伍,全都是驮载着许多货物的骆驼,这驼群规模之大一眼都望不到边界,数不清到底有多少骆驼。

  看到眼前这一幕,李泰不免有些瞠目结舌。他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但如此规模庞大的驼群也就只在后世一些纪录片中见到过,真正现实中看到却还是第一次。

  “这些驼群,也全都是下封公部伍?”

  瞧着那些体格健壮又载货颇多的骆驼,李泰先是咽了咽口水,然后才对北岸匆匆迎来的州吏发问道。

  那吏员闻言后便点点头,并又说道:“下封公使员来告驼群可宿野中,但须得防城供给一批食料饮水,另有一批输给州府的物料等待验收。”

  “安排,快快安排下去,不要让下封公部伍久候!”

  李泰闻言后连忙说道,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心内自是颇受震撼。

  之前宇文泰干儿子蔡祐接替李贤担任原州刺史,故而李贤今次虽然赴陇跟随独孤信大军平定凉州叛乱,但所能调度的却非州军,只是自家的部曲并一些门生故吏。

  饶是如此,这一支来自原州的人马都已经达到了如此规模,足见这原州土皇帝乡势之雄壮真不是吹的,怪不得宇文泰连儿子们都要放在李贤家养,起码这营养是绝对跟得上。

  之前脑海中所闪现的种种噱念且不说,单就眼下李贤所展露出来的人马势力,从此以后谁再说他们高平李氏不是陇西李氏,李泰都要跟谁急,真的是太特么馋人了!

  当李泰等人来到原州人马临时停驻的军阵前时,其军阵内已经搭建起一座临时的行帐,等到州吏入前通禀身份后,自有军卒匆匆入营通报。

  不多久,那行帐中便走出数人,为首一个中年人虽然身材高大,但却未着袴褶戎服,而是内穿素色袍服,外罩一件深色大氅,行走在这行伍间自有几分格格不入的儒雅。

  “叔祖,前中这一位便是下封公,为人虽然不苟言笑但却慕道尚义,尤其不喜人以兵家礼俗相待。”

  李允信凑到李泰身后,指着对面行来几人小声对李泰说道,然后便又退后数步,直接缩在了同行而来的一干州吏当中。

  李泰将手中马辔递给身旁随从,顺着李允信指点望去,便见李贤不只衣着作儒士装扮,身上也少有镇兵武夫的粗豪气息,鬓发搭理的一丝不苟,就连颌下的胡须都修剪的非常顺眼。

  其实不只是李贤,李泰很早就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虽然大多数镇兵出身者都不太注重仪态,可是真正注重这些的人,则就认真的让人惊叹。

  诸如他老丈人独孤信,还有久在公府厮混的念华,包括眼前这个李贤。李泰也就遇到什么重要时刻会将自己认真收拾一番,平常时候则就很随意,忙起来干脆就不修边幅,在这类人面前偶尔都要自惭形秽。

  他脑海中尚自杂想,李贤并其下属们已经来到了面前,连忙收敛心神抱拳作揖,同时口中笑语道:“下封公远来辛苦,府中杂务缠身未暇即刻来迎,还请下封公见谅。”

  李贤却并没有即刻答话,而是上上下下认真的打量李泰一番,这才对李泰还揖道:“请李散骑恕我无状,实在心中好奇良久。不独家人几度致书告我,相关时论舆情近年来也不绝于途,全都是对李散骑赞不绝口之论。

首节 上一节 180/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