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364节

  荆州总管府如今获取人才的渠道,第一便是由朝廷或中外府进行委任,不过由于荆州总管府地位比较特殊,来自国中的任命只限定在总管府和州郡上佐这一级别,而且数量和频次都较少,任命之前都要和总管府进行充分的沟通,极少会直接委任空降。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征辟,比如李泰门下这些门生故吏们,还有崔谦这样的关东世族亲戚旧交,以及之前主动依附而来的鲁悉达等地方豪强,当然也包括战俘降人当中智慧勇力之士。

  第三那就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李泰之前在商原乡里便培养了一批乡人子弟,未必教给多么高深的学问,主要的课程便是书法和算学,即便培养不出多么高明的人才,但也都能胜任文书核计等庶务吏术。

  如今这一批商原子弟,便是总管府行政力量中的主力。他们虽不参与各项政令的讨论与决策环节,但却负责具体的管理执行。荆州总管府有着大量工商相关的文籍事务,也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成熟的文吏进行管理维持,才得以高效运作。

  至于州郡官学,在当下阶段而言,其实只是割开了一个乡情秩序的口子,想要成批量的提供优质人才仍然需要常年的经营和耐心等待。

  江汉地区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地域跨度是很大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民情、地理等各种元素,实际管理起来要比关中地区还要更加复杂。

  再加上周边形势同样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如果真的一刀切、不允许区域自治,将所有的管理权都收归总管府,那就等于将所有弊病与风险都收归一身,没有等到对手挑战,自身就先内耗挂了。

  如今李泰对于荆州总管府的治理思路,那就是在政治上确立荆州总管府的唯一权威,军事上充分发挥地域间的制衡与互补,经济上则就是不遗余力的在沔北进行工商建设、从而推动形成一种虹吸效应,使得整个江汉地区的人事资源高速的向沔北地区汇集。

  如今几项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而且由于事务的高度集中化,也没有超出荆州总管府的能力范畴。对于地方上的控制的确是有些薄弱,但是这些地方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对总管府的依从度却越来越多。

  像是汉东地区不乏随陆豪强们频频变现乡土资产,前往沔北包地建厂。

  一则是沔北相对而言要更加的安全,不说总管府强大的军事基础,单单李大将军本身就是一个不败金身。二来就是沔北的工商氛围实在太好了,投资回报的周期也要比耕垦土地快速得多。

  眼下虽然并不急于收回对于地方上的管理权,但是主动送上来的李泰也不会拒绝。而且如果山南情况确如李迁哲奏报中所言的话,这也的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隐患,如果不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拖累到后续的伐蜀战事。

  略作沉吟后,李泰便召来总管府户曹参军崔彦昇、工曹赵景之,着令他们率领一队府员前往金州,将滞留境中的四方游食亡人尽快编籍然后造成工册,再发付兴州造船工坊安置任用。

  兴州的丹江口是如今荆州总管府水师造船大基地,而造船自然要用到大量的木材。无论秦岭、武当山还是大巴山中,木料良材总是不乏,只是砍伐开采出来比较耗费人工。按照李泰的造船计划,伐木工自是多多益善。

  游荡在山南各地的,按照李氏兄弟所言多是从大巴山麓中游徙遣出的巴人蛮部。离开山野之后,他们并没有固定的生活领地和谋生技能,兴兵作乱是早晚的事。只不过眼下还没有形成规模比较大的乱部,纵然略有骚乱,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李泰虽然不会像蜀中的萧纪一样强征这些人作为其东出的炮灰,但也不能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就算拉到沔北来,他们也没有工艺技能或者耕作经验来养活自己,那就只能就近安置作为伐木工。虽然也很辛苦,但是两餐一宿还是能够保证的。

  按照如今西魏摩拳擦掌、对蜀中虎视眈眈的态势,这些在汉中山南游荡的蛮部巴人们如果不肯顺从李泰的安排去伐木,那么多半是要沦落到如木料一般被魏军给砍伐了。

  李泰之前还盘算着如果中外府接纳他对崔猷的举荐,他就安排郭彦率领三千甲兵随其赴任、为其壮势。现在看来三千甲兵还未必够用,而且正如李迁哲所言,与其被动等待中外府通过,不如自己趁势去争取。

  毕竟在以伐蜀为大前提下,为了维护汉中山南这一行军大基地的稳定,他的行动纵然有些过激,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人的想法和欲望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最开始的时候,李泰只是想趁着蜀中还未拿下做点蜀锦买卖,顺便维持一下自己在陇右商道上的话语权。

  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却发现自己能够争取更多,那自然也就没有要放弃的道理。眼下他虽然仍然没有要出征并坐镇蜀中的想法,但却可以在这场战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交待完崔彦昇等人后,李泰想了想之后便又让人将贺若敦召来。

  “郎主召仆入府,莫非是将大动干戈于江陵?”

  贺若敦入堂之后,便眉飞色舞的向李泰作拜并询问道。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武人性子,闻战则喜因为有功可建,倒是没有多少悲天悯人的情怀。

  听到贺若敦作此发问,李泰眉头便微微一皱。就连关中都不乏伐蜀还是攻取江陵的议论,荆州总管府内此类议论声当然更加的多,不少将领都把江陵当作了下一个军事目标。

  但是由于李泰一直都在加强与江陵人士的互动,除了发展内应之外,也是希望未来真正夺下江陵的时候,在江陵人士们心中不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侵略者、而是一个新秩序的建立者,所以并不想将彼此之间氛围搞得过于剑拔弩张,因此一直都禁制将领们在公开场合讨论这一话题。

  其他的将领倒是都很听命,就算有什么攻略江陵的想法,也都是私下里向大将军进行汇报。但是贺若敦这家伙,管住他的嘴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要难,自然不理会这禁口令,每每在公开场合高谈阔论。

  “休得胡说!我与江陵正情谊和洽,岂有擅动兵戈之想!你若再因此口舌滋事,休怪我重加责罚!”

  李泰也很想维持一个礼贤下士、宽厚包容的上位者形象,但是见到贺若敦后不免就要破功,这家伙能力如果是九十分,就因为长了这张嘴起码得扯上八十五分的后腿,那是真的很难顶。

  之所以还能容忍这个只有正五分的低能小渣渣,那自然是因为他那个能力一百分、破嘴减九十的儿子贺若弼。

  不过贺若弼属于是还能救一救的情况,这小子出生于大统十年,如今也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虽然说遗传上是改不了,但若认真教一教的话,兴许还能把那破嘴从负九十见到四五十的程度。

  李泰虽然有点顶不顺贺若敦,但也不想把他打发回家去教儿子,一早便交代他将贺若弼送去龙原学馆,算算也已经到了蒙学大班了,跟高颎那些同学们混,总比跟着他老子耳濡目染要强。

  贺若敦虽然口无遮拦,但在面对李泰这个郎主的时候还是颇知敬畏的,眼见李泰瞪眼呵斥,忙不迭垂首连连说道:“仆不敢、不敢,郎主请息怒!无论郎主召授何事,仆莫敢不从!”

第735章 强取豪夺

  2023-11-03

  李泰听到这话,脸色才略有好转,先是摆手示意贺若敦站起身来,然后才又说道:“山南金州等地多有蛮部游食徙出山野,缘汉水游荡不止,大扰上游安宁,须得一名大将前往……”

  贺若敦听到这话后,连忙作拜说道:“郎主请放心将此事交付于仆,仆只需千骑沿水游弋,但有贼蛮敢于滋乱,定诛不饶!”

  李泰话还没有讲完便被打断,顿时便不悦的皱起了眉头,贺若敦见状后便干笑两声,忙不迭又低下头去,不敢再发一言,唯恐触怒郎主从而放弃这一任命。

  因有旧年从事于河内公独孤信麾下的经历,贺若敦自认为如今在李大将军麾下也是老资历,尤其关系还是较之上下级更加亲密一些的宗主门生,而且他自认为能力也在众门生当中名列前茅。

  但今诸如朱猛、梁士彦、甚至就连李允信都已经镇守一方,而他在去年率军前往武宁一遭后便没有其他的任用,相较其他人已经落后了一大筹。

  贺若敦倒是不敢埋怨郎主,只怪自己运气不好,之前被大行台选中召回中外府,结果徒劳一场,错过了郎主第二次纵横河洛的诸场大战,如今只盼望着能在针对南梁的战事中勇夺功勋,从而获取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位置,所以对每一个机会都很重视。

  “山南情势微妙,须得谨慎处理,绝非以暴治乱那么简单!”

  李泰又皱着眉头耐心的将当中的关键讲述一番,他是需要以镇乱为名加强对山南汉中的掌控,但是也不能过于粗暴的乱打一气,必须要有节奏的剿抚配合。如果手段太粗暴,一些本来没想作乱的势力也被搅动起来,战争无休止的打下去,那势必会影响针对蜀中的作战。

  贺若敦认真倾听着,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全都记下了,并且在李泰讲完之后又将几条行事重点总结复述一遍。

  李泰听完贺若敦的复述,脸上才又露出满意的神情。这家伙虽然是嘴碎,但也只是情商低并不是脑子笨,抛开人际交往这一点,交代给他的任务一般都能够出色的完成。

  中外府和总管府都不缺乏战将,所以贺若敦的碎嘴缺点就凸显出来了。但在极度缺乏军事将领的襄阳,梁王萧詧至今都还对贺若敦念念不忘,襄阳城中军民也对贺若敦反杀柳仲礼的威猛事迹津津乐道。

  “既然当中利害已经明白,那便先引部前往兴州观望备战,只要能够确保山南汉中趋于稳定,来年谋划蜀中,也能有你用兵之处!”

  见贺若敦态度尚可,李泰便又微笑着给他一个许诺。

  贺若敦听到这话后,顿时瞪大眼一脸惊喜状:“郎主、郎主是打算让仆率部攻伐蜀中?这、这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但请郎主放心,仆一定不负此厚爱!”

  李泰闻言后不由得嘴角一颤,我倒是想让你作伐蜀主将,可你得先帮我搞掉大行台,要不然咱说话没有用啊!

  不过见贺若敦一脸欣喜的模样,他也并没有把话说的太透,不行那就争取一个伐蜀副将的名额呗。贺若敦这个家伙哪怕一身缺点,但唯独有一点好处是别人比不了的,那就是不怕别人挖墙脚,这被动忠诚的BUFF那可瓷实的很。

  李迁哲对局势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就在李泰派出贺若敦去不久,安康西境的直州便突然爆发了蛮人叛乱,叛乱方兴很快便聚众上万,并且沿着汉水飞快的向左右蔓延。

  金州境内已经投附安康李氏的一些蛮部也趁势揭竿而起,李显之前所谓的趋义来投今却兵戎相见,看来这义气也不算太深厚,基本上就属于你贪他部曲、他贪你金矿。安康李氏豪富之名传扬在外,所以叛乱发生后,很快便有许多蛮部向其宗族领地杀来。

  幸在李显先得兄长的提醒,一方面调遣部曲精锐分布守卫宗族家业,另一方面提前将东面汉水沿岸的道路肃清一番。

  尤其是后一项的安排在接下来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贺若敦率领五千步骑西进,并没有受阻于外,顺利抵达安康而后将聚结于此的蛮部乱军迅速击溃,使得安康李氏没有在这场乱事中遭受太大的损失。

  李显心中暗呼侥幸之余,也充分的配合总管府行事,尽力辅助崔彦昇等总管府属员将那些溃乱的蛮人收编起来发付兴州,那里有着范围广阔的伐木场正等待着他们。

  平定了安康的叛乱之后,贺若敦也并没有继续逗留,而是按照李大将军的吩咐继续率军西进,一边镇剿叛乱,一边向汉中推进。

  当其来到南郑城外的时候,中外府新近任命的梁州刺史崔猷也恰好走马上任,双方兵聚一处,将南郑城外所分布的蛮部乱军扫荡一番便正式入城接任履新。

  接下来在崔猷的调度指挥之下,贺若敦等诸路人马分头出击,将蛮部乱军中的顽固分子或杀或抚,原本大有扩散糜烂之势的叛乱也被逐渐的控制下来。

  正当山南汉中如火如荼的作战定乱之时,李迁哲也已经再次进入了巴蜀境内。

  大巴山南麓区域名为宕渠,包括西面的巴西阆中,原本都是賨人的活动范围。但是賨人部族有的消亡,有的则与其他族类融合在了一起,如今已经很少再见到纯正的賨人部落。

  巴西众大族们之前联合筑城作为交易场所,那座糖城便位于宕渠北面的山野之间,这位置也是李迁哲所选定,本来就是他家之前与蜀人通商的一个据点,坐落在群山之间,兼顾了交通、存储和军事防守的折中之选。

  城池本身规模便不大,所以李迁哲带来的上千部曲只能暂时驻扎在城池后方山谷内。城内也有几百驻兵,再加上左近还有几个对安康李氏服从性很高的蛮人部落,防卫力量也是非常的可观。

  当李迁哲回到城中时,早有留守于此的巴西诸大族代表们闻讯赶来,想要询问一下李迁哲此番带回来多少资货,他们好传令族中尽快调来锦货以完成交易。

  眼见这些人比之前要急切得多,李迁哲心中不由得一乐,他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也不急着进行交易,只是微笑说道:“今次买卖倒是并不着急,我听说锦货行情有变?”

  “李侯也知此事?”

  李迁哲旧在南梁有一侯爵,因此蜀人们仍是作此称呼,听到李迁哲这么说,众人便各自面露义愤填膺之色:“羌、魏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们自恃强大,欺我疾困,竟然贬低市价十数倍来强买锦货……”

  蜀锦乃是蜀中最重要的外贸产业,也是蜀人的骄傲,如今西魏借着蜀中情势不稳入蜀买货,名为买卖,实为勒索,这种强行压价的行为不只剥夺了蜀锦的利润,更是深深伤害了蜀人们的感情。

  李迁哲静静听着众人的发泄咒骂,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众人在发泄一通后,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办法去扭转这一情况,待见李迁哲只是沉默不语,便有些忐忑的说道:“李侯常常出入此间,与我等巴蜀人家也多交情往来,应该深知行情本价,总不会如魏人这般……”

第736章 表里相依

  2023-11-04

  耳边听着这些人的牢骚絮叨,李迁哲的思路却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前人罗研有论蜀人之所以贪乱乐祸,是因为贫者太多且劳役沉重,但在李迁哲看来,其实还有一点、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那就是富者欲盛。

  蜀中积弊非是一日,无论什么朝代,官府控制比较强力的,不过只有成都平原这一片农耕区域,至于四边盆地山野交界的过渡地带,官府的控制力就会锐减,而地方豪强的声音则就不容小觑。

  就拿巴西豪族谯氏来说,早在蜀汉三国时期便已经是巴蜀名族,一直到如今仍然具有非常可观的乡资势力,而且也颇受武陵王萧纪倚重。

  单单晋世以来,便有成汉、谯蜀、宋齐梁等政权更迭,包括如今蜀中称帝的武陵王萧纪,他们都不过只是走马观花的看客,巴蜀真正的主人还是世代扎根于此的豪强大族。

  为了保存自己的乡资势力,这些大族也都会无所不用其极。就拿此番武陵王征发诸方士卒、逼得大巴山中众蛮族向山南汉中流窜,其实单凭官府的力量远做不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这些豪强大族将原本发放给他们的丁役负担转嫁给了更底层的汉蛮民众,所以才能做到对蛮部山民如此深度的骚扰。

  此一类的操作,对一干巴蜀大族而言可谓熟门熟路、非常简单,只要能够守住他们的乡土利益,更为激烈的手段他们也用过。

  无论是勾结四周蛮部,还是勾结外敌,又或者干脆闭门割据,只要能够保证他们自身的利益,任何手段他们都会尝试,可谓是百无禁忌。

  否则单凭蜀中十室九贫的贫富差距,是担不起贪乱乐祸这样的评价的。贫者只有一条命罢了,折腾一次也就完了,既谈不上贪,也感觉不到乐。唯有这些巨室豪宗,他们才能不断的制造出赤贫之人,然后再不断的折腾以维持自身利益,才拥有贪乱乐祸的资格。

  眼下这些人聚集在此,一脸的义愤填膺又牢骚不断,表面上虽然说得是西魏压价强买蜀锦一事,但其实内里的意义要更加的丰富。

  李迁哲的来历以及其人听命于荆州总管府李大将军等事都不是什么秘密,这些人所强调的行情本价自然不是单指蜀锦,同样还包括了他们各自的身家性命和投效成本。

  李迁哲早得大将军的全权授命,但眼下却并不急于将这底价抛出来,只是笑语说道:“此事究竟有理无理,我不敢轻作置喙。但武陵王如今仍为州主,他对此事又是作何处断?”

  众人听到这个问题,脸上忧色更甚,多数都叹息不语,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开口说道:“大王并没有答应魏人互市的请求,但却赠送魏国三千匹锦货……”

  “竟有此事?”

  李迁哲闻言后不免颇感诧异,咂摸片刻后才想明白武陵王这番操作的深意。

  西魏提出这样的请求毫无疑问就是趁火打劫的勒索敲诈,一旦武陵王受迫于压力而答应下来了,直接就破坏了对外贸易发展多年所形成的一个价值体系,乃是不折不扣的饮鸩止渴。

  可是如果无所表示的话,如果西魏直接兴兵来攻,蜀中必然就要面临着腹背受敌的恶劣情势,到时就连生存都成为了一大难题。

  如果与西魏就蜀锦市易的价格拉扯谈判,如今的武陵王又不具备这样的精力。索性两害相权取其轻,干脆连钱都不要直接送给西魏一批蜀锦,暂且稳住对方,从而集中全力进行自己的计划。

  如此一来既安抚了西魏,也没有破坏蜀锦贸易的价格行情,也算是略得兼顾两全的应对方案吧。

  可能武陵王还对自己的这一应对比较满意,但也不想想自己所面对的是什么对手。那是一群北镇镇兵所主导的一个霸府政权,侯景都是镇兵当中的失败者落魄逃到南梁,这些本性穷横的家伙会懂得适可而止?

  武陵王这一做法绝对不会换来对方的让步,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怯懦软弱和别有所图,迎来的只会是更加突破底线的强硬要求!甚至可能连这一步骤都直接省略,下一步便直接发兵蜀中了。

  李迁哲并非受命于中外府,自然不知国中下一步的要求,但见在场群众讲起此事都一脸黯淡之色,可知在他们视角中武陵王这一做法无疑是有着另一层含义。

  割舍重货以求结好敌邦,而在国中却极尽征调、一副厉兵秣马的备战动作,毫无疑问是为了与江陵争雄。这说明武陵王已经打算放弃了他镇守巴蜀的本职使命,选择去与江陵决一胜负。

  巴蜀人家并不关心武陵王霸业如何,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家这一亩三分地的安全。本该坐镇蜀中的武陵王已经心不在此,而西魏又是一副徘徊门口的野蛮人姿态,这让他们心中既惊且忧,前路该当如何也都充满了迷茫。

  李迁哲原本情况倒是与这些巴蜀人家不乏类似,倒是很能代入这些人的心境,但幸运的是他遇上了李大将军的积极拉拢,以至于在大势变化过程中很快便找准了自己的新定位,从而成功过渡,直接迈过这前途未卜、难以抉择的步骤。

  如今他以过来人的姿态再看这些人的纠结,心中也是颇感唏嘘。不过眼下他是身负使命而来,倒是不方便过于感性的同这些人谈论相关的问题。

  “武陵王多桀骜之志,无守业之心,于众巴蜀群众而言,诚是一悲。逢此多事之秋,须臾之间祸生咫尺之内,诸位的确需要多作谋计,或可应劫免祸啊。”

  李迁哲长叹一声,将当下蜀中局面稍作点评,便见周遭众人脸色俱是一白。

  虽然说这些巴蜀大族乃是地头蛇,扛过了各种兵灾祸乱仍然存在,但这过程中也都需要付出惨痛代价,之所以能够顽固存在着,那也是艰苦奋斗、努力钻营的结果,熬不过的那自然也都消亡了。

  一名中等身材的中年人上前一步,不无殷切的望着李迁哲说道:“李侯乃是地表贤达,无论岭内岭外皆有令声,如今也是明哲保身、趋吉得安,未知可有良策教我群众?”

  这中年人名叫罗宗义,广汉人,担任巴西郡司马,他们所在的这座糖城筑造时所消耗的工力物料皆是其人负责筹措,也是彼此进行贸易的核心人物。

  李迁哲所谓的明哲保身,那就是投靠了荆州的李大将军,罗宗义向其请教良策,想要听到什么内容可想而知。就连一郡上佐都有如此心思,如今巴蜀人心之涣散可想而知,这大概也是武陵王急于攻出巴蜀的原因之一吧。

  另一名身形矮壮,瞧着武力不俗的壮汉则就说的更加直白:“李侯你今奉从魏国李大将军命令游走地境之内,我等也并不因为你投靠魏国而有疏远,仍然对你多加关照迎合,除了彼此买卖各自得益之外,为的也是能够在危难之时多一个选择,李侯你想必所图更大。

  如今武陵王将要弃镇而走、魏国又虎视眈眈,已经到了不作决断便不可活的时刻,李侯你有什么召诱群众的计谋,如今便可道来,让我等群众参详可否。总之只要不是魏国使者那般,将华锦作素布的狠恶手段,大家都可讨价计议。”

首节 上一节 364/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