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444节

  宇文护在将各种军务整阅一番后,心中暗自估算着,按照当下这种情况来看,如果旬日之内情况仍然没有转机,师旅若仍继续留守在九曲城的话,物资就会告竭,得不到足够物资补充的将士们在这寒冬腊月中战斗力也会快速消退,到最后可能想走都已经走不了。

  正当宇文护还在盘算着有什么计策能够延长一下坚持的时间,在府外巡察诸军的尉迟纲却匆匆冲入堂中来,一脸气急败坏的望着宇文护说道:“表兄,大事不好!大司马,还有大宗伯,今早伙同数名督将,引部私自撤离九曲城外,往西向弘农去了!”

  “竟、竟有此事?”

  宇文护听到这话后只觉得脑海中嗡的一声炸开,手脚都有些发凉,颤声问道:“他、他们带走多少将士?此时出走,意欲何为?”

  “他们引走的人马并不多,否则我也不会任由走脱而无察觉。可是他们私自逃离前线,必然居心叵测,一旦返回关中,夺取关中留守人事权柄,那咱们又当如何应对?”

  在这寒冷的天气中,尉迟纲额间甚至都隐现一层细密的冷汗,脸色发白的颤声道:“之前我便忧虑如若李伯山不肯来救,反而进袭关中,咱们有何计策应对?之前无有定论,如今大司马等弃军而逃,能无与之共谋?如果他们回塞潼关,那咱们这些关东师旅必死无疑啊!”

  “李伯山不是无义,阿叔那么信他,临死之前仍然……不会的,不会!”

  宇文护这会儿也已经方寸大乱,按捺不住心中的忧惧与愤怒,忍不住便破口大骂道:“这些贼镇奴,当真全无情义!阿叔新亡,正应同舟共济,他们却竟然弃军而走、罔顾大局,当真该死、该死!”

  “不能再继续逗留下去了!贼徒奸计已经暴露,继续留此也不会有什么援军到来,一旦内外交困,咱们恐怕要死无葬身之地啊!”

  尉迟纲又沉声说道:“唯今之计,只有趁大司马等奔逃未远,咱们也赶紧抽身撤离,若能返回潼关据守,还有几分生计活路。表兄,须得早做决定,一念之间即是生死有别啊!”

  宇文护听完这话后也是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中快速盘算着,但是因为心绪紊乱如麻,一时间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定计。叔父临终前的叮嘱言犹在耳,但独孤信等人的私自逃离又让他心中充满了危机感,一时间当真五内俱焚,不知该要作何取舍。

  略加沉吟后,他便又说道:“趁着消息还未传开,速召大司空、阳平公等前来议事!”

  事关重大,宇文护一时间也难以做出决定,尤其眼下的他对诸军控制力也是不足,就算做出了决定恐怕也得不到充分的执行,所以还是决定与达奚武等大将商讨一番、达成共识。

  几名大将很快便也来到府中,待听到大司马独孤信等已经撤离九曲城,一个个神情也都变得非常难看。

  “前者主上着令退守九曲城,以待襄阳援军。然而如今发生这样的变故,继续留此恐怕是要事与愿违。究竟是留是去,未知诸位可有教我?”

  宇文护望着几人,神情凝重的说道,旁边尉迟纲则又说道:“谁若对太原王来援一事仍存幻想,也可留此继续等候。”

  听到这话后,众人脸色越发难看,沉闷的气氛持续了好一会儿,李远才又开口说道:“主上前所忧虑便是一旦轻退恐怕师伍丧志为敌所趁,况且重返关中路途遥远,不如暂时引部退回弘农。如若太原王来援,尚可不失呼应,若是不然,亦可徐徐退回、军不失律。”

  众将闻言后也都纷纷点头附和此计,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很多时候,看似稳定的局面其实非常脆弱,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变数,都能让局面快速崩溃起来。

  尽管这些将领们还在盘算着徐徐有序的退军,可是当撤离的命令下至营伍的时候,顿时便在营伍当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为什么要撤离?不是说太原王正率大军来救?难道大冢宰真的已经不活?”

  营士们满腹惊疑,但却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一系列的疑问,由此便带来了更大的恐慌。

  于是许多驻守城外军营中的将士们甚至都不再理会次第开拔的军令,直接自己便收拾行装、拔营而逃。随着有人私自逃离,混乱的局面便快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逃亡的队伍当中。

  随着崩溃的局面形成,宇文护等人也难以再控制住局面,便也只能赶紧召集亲信部众,护送着宇文泰的灵柩弃城而逃。就连原本九曲城中的守军将士们也受此影响,加入到了溃逃之中。

  九曲城中魏军的大举溃逃自然很快便引起了与之对峙的齐军注意,相关的情况很快便被禀告到中军大帐之中。

  段韶一直都在引部驻扎于九曲城北面与敌军遥相对峙,得知此事后当即便召集部伍向着九曲城方向推进而去。齐军的到来顿时又加剧了西魏军众的恐慌,很快九曲城便成为了一座空城,被北齐唾手拾得。

  进据九曲城后,齐军将士们自是振奋不已。他们此番非但大败西魏人马,将敌军彻底的赶出河洛地区,甚至还收复了之前被西魏所占据数年的九曲城,可谓是战果辉煌。

  因为连日来风雪不断,道路上积雪厚重,所以在进据九曲城后,段韶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对溃逃的西魏军众进行追击,而这相对保守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首先向段韶提出质疑的便是平秦王高归彦,他来到段韶帐中当着众人的面便大声质问道:“如今西羌丧胆,大溃而逃,正是追敌致胜的好时机,平原王为何勒师于此、裹足不前?”

  高归彦戴罪之身,心里自是盼望着战果越辉煌越好,这样一来他才能免于归国遭受处罚。

  “眼下风雪塞路、进退艰难,实非进击取胜良时。羌师败逃,已有验应。我若贪功进取,纵然有所胜绩,但也难以完全豁免此害啊!”

  听到高归彦的质问,段韶便耐心解释道:“更何况贼师还有传言,道是其国李伯山不日便要北上援战。李伯山乃是我国劲敌,一旦至此恐怕战局再生波澜,亦需有所防备。”

  段韶的理由虽然很充分,但仍有人并不认同,除了渴望大功的高归彦外,斛律光也皱眉说道:“平原王所陈诸困,皆非罢战不前的理由。风雪塞路,岂独困我?正因如此,贼师必难遁远,裹足于此,不异于揖贼送客,遗祸于后!至于贼将李伯山,虽然可虑,但若妥善布置,亦不足以凭其虚名便使我大军留顿不发!”

  高归彦听到这话后也连连点头称是,当即便瞪眼望着段韶说道:“王若仍然消极避战、贻误战机,坐望贼徒逃远不攻,待我归国必奏告陛下,王有养寇之心!”

  段韶听到这话后,也不免大感头疼,他虽然深得皇帝陛下的信任,但也不敢罔顾高归彦的威胁,此人不久之前还诬杀清河王高岳,若真归国告自己黑状,也会让他焦头烂额。

  不只这两人,其余诸将也都求战心切,毕竟之前魏师溃逃的景象他们也都看在眼中,那都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战功啊!

  于是段韶便也只能委任洛州司马独孤永业暂驻九曲城中,同时又请赵郡王高睿自引所部返回金墉城协同驻防,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向西追击。

第913章 雪夜夺城

  寒冬腊月之中,如何取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眼下的伊阙一线,由于之前西魏军中盛传其国大将李伯山很快便要率军沿三鸦道北进河洛,与北齐大军展开交战,而伊阙便是其必经之路。

  李伯山这个名字在北齐虽然达不到能止小儿夜啼的高度,但也绝对能让即将与之对战的将领们坐卧不安。

  所以在齐军主力人马西去追击西魏败军以扩大战果的时候,留守金墉城的斛律金也并没有因为不久之前的胜利而忽略来自南面的威胁,还是安排了许多人马沿伊阙一线驻防待敌。

  在斛律金的严令之下,再加上驻军将士们心中对李伯山其人的忌惮,此边驻军也都警惕十足,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巡察于伊川一线。

  今年的冬天尤其寒冷,过多的室外活动对人马而言都是极大的负担,防寒取暖更成了重中之重。可是由于之前两国已经数年没有在伊川一线进行高强度的对战,物资的储备便难免有些不够周全,随着临时在此增驻了近万人马,柴炭等物资储备也很快便消耗殆尽。

  想要补充这些告急的物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就地进行征发。于是那些生活在河洛南面山岭之间的蛮人部落便成了最主要的征发对象,不只他们所储备的越冬物资被强征起来供给军需,那些族中的丁壮们也都被整编起来配作兵奴,进行各种防事的修缮维护与加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砍柴烧炭。

  为了防备来自伊川南面的敌人,齐军以新城为中心,沿伊阙周边布置了足有十数座大大小小的戍堡,这些戍堡驻军几十或者数百,共同构成一道严密的防线,对来自襄阳人马的防备不可谓不严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伯山纵使率领数万大军北进,短时间内也绝难突破伊阙封锁、从而进入河洛地区,会被遏阻在伊川前进不得。

  但再好的计划,总也需要人去执行,而人做起事来,也难以避免疏忽和错误。至于这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是大是小,则就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或许微不足道,或许足以致命。

  一支齐军小队向南面十里外巡察完毕、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后,便忙不迭匆匆的返回戍堡。

  “有古怪!怎么有股血腥气?”

  行至戍堡外的时候,率队的兵长突然皱眉说道,其他随队的军士们也都深嗅了几口冰凉的空气,然后便连连点头道:“气味是从堡中传出来的!”

  说话间,众人又将收起的刀枪露出锋刃,向着戍堡疾行而去,当来到戍堡门前时,便见到几名蛮卒正在戍堡门内宰剥几只羊,那被剥了皮的羊被直接丢在雪堆上,地上到处还洒落着羊血。

  “这些贼蛮做事真是粗疏拙劣,宰杀牲食怎么能在门前风口!”

  看到这一幕后,那兵长便不由得皱眉怒声喝骂道:“还有留守这些贼兵,怎么这么贪食!前日才有加餐,今天又要宰羊,多少牲食禁得这般消耗!”

  南面这些戍堡承担了更大的风险,为了确保将士们能够于此坚守,配给的给养也是非常丰富。每名士卒都有配酒和肉食,肉食除了风干肉脯之类,还有就是养在戍堡中的牛羊牲口。因此看到这一幕的军士们自然而然便将此当作是戍堡中留守人员又馋虫大动,安排这些蛮卒杀羊添餐。

  既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情况,这一队几十名齐军士卒们也放松了警惕,又收起刀枪向戍堡行去,来到门前时,那名兵长便用刀背抽打着几名蛮卒并怒声呵斥他们将此间的血污脏秽打扫干净,顺便清理堡垒外的积雪。

  几名蛮卒唯唯应是,可是当那名兵长收起佩刀、与他们擦身而过的时候,原本怯懦恭敬的蛮卒脸上的表情顿时转为凶恶,手中原本用来宰杀羊羔的尖刀直向那兵长身上扎去。

  “狗贼安敢?”

  那兵长也是一名战斗经验的老兵,反应很是迅速,察觉异样后又忙不迭挥刀格挡,只是长时间在外活动冻僵的身体有些跟不上这一反应,刀举半途手背已经被那刀刃狠狠切过,一大团手背上的筋肉被掀开,旋即手背上便血流如注。

  与此同时,来自侧方的尖刀也直刺而来,直接深深扎入那兵长转首暴露的耳后脖颈中。那兵长整个人如遭雷击、身颤如筛,快速的失血脱力,瘫死于地。

  正在这时候,堡垒中也冲出了许多手持刀枪的兵卒,向着这些惊慌失措的齐军士卒们杀来。这些齐军猝不及防下很快便死伤惨重,被冲杀溃散。然而戍堡中埋伏的甲兵却并不善罢甘休,一通追杀之下,很快便将这些齐军士卒屠杀殆尽,无一走脱。

  一场血腥的杀戮结束之后,刚刚城门前被宰杀的羔羊有的被丢进了沸腾的陶瓮中烹煮,有的被架在篝火上烘烤,肉香四溢,掩盖住了戍堡中的血腥气。

  一名蛮酋入前持刀割下一条烤熟的羊腿,恭敬的奉至刚才并肩杀敌的若干凤面前,同时一脸激动的说道:“旧年相别以来,我们这些山野草民无不盼望李大将军能够军回洛南,杀退那些贼齐驻军!现在王师总算回来,搭救我们这些被齐贼当作牛马驱使的小民……”

  若干凤接过那羊腿一边用小刀割食着,一边对篝火周围这些眼巴巴望着他的蛮徒们说道:“如今我家主公可不再是大将军,而是太原王!大王此番统率大军复归河洛,一定是要大破贼师。某为先驱,职在打通伊洛通道,使我师旅能够顺利进击。你等豪义若能配合得力,战后的犒奖是绝对少不了的!”

  李大将军、不对,太原王在伊洛之间这些蛮人们当中的威望可不是凭空得来,而是不止一次的豪爽赏赐所建立起来的,每一次来到河洛都会带领着他们进行一场盛大的分赃。齐军强则强矣,但却残暴刻薄,对于他们这些蛮部残忍有加。

  所以当得知太原王大军将要重新杀回伊洛的时候,甚至都不需要前锋人马主动联络这些蛮部,这些蛮人们本身也在和齐军将士一起察望山南道人马的到来。

  当然双方的目的是绝不相同的,而作为土生土长、广泛分布在伊洛之间的蛮部耳目又比这些临时派驻至此的齐军将士们灵敏的多,随着若干凤等前路人马进入地境之内,这些蛮部第一时间便主动联系过来。

  当听到李大将军官爵又有增长,这些蛮众们也颇感与有荣焉,但也有蛮卒不满的说道:“魏国皇帝治事太昏,既然要将李大将军加封为王,何不直封洛阳王!”

  且不说一众蛮卒们闻听此言后纷纷拍掌叫好,若干凤等则又开始跟这些蛮酋首领们商讨后续的行动计划。眼下众蛮卒们主要负责此间驻军的后勤保障,如今日这般用计夺取戍堡倒也成功率不小。但是随着行动增多,消息必然也会扩散开来,从而引起此间驻军的警觉。

  所以在商讨了解一番之后,若干凤索性决定将下一个的动手目标定为新城。新城是伊阙周边最大的城池,驻军也是最多,足足有五六千名齐军将士,如果攻下了新城,周边这些大大小小的堡垒也都不足为患,大可以从容拔除。

  只不过想要攻夺这样一座齐人重点防守的城池,显然不可能向夺取一个戍堡据点这么简答,而且蛮人们老实说战斗力和武装水平都比较低下,夺取戍堡的时候也是若干凤率领的五十名精卒为主力。想要夺取新城,即便是出其不意的发动奇袭,也不是蛮人们能够胜任的。

  因此若干凤将这一计划着员告知前锋主将高乐,高乐得知后也表示赞同,并且又增派五百名精卒轻装直进前来配合若干凤的行动,同时他也命令部伍加快行军速度,放弃沿线据点的攻夺,目标直取新城。

  蛮卒们每天都要分散在周边山野砍伐薪柴,然后再运回新城中去,而这也给若干凤一行提供了绝佳的掩饰方式。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将近天黑时分,他们五百多名军众将甲刀军械藏在成捆的薪柴当中,分散成大大小小好几支打柴队伍,在蛮卒们前后掩饰之下,一路顺畅的来到新城城下。

  此时的城门守军大部分都缩在城门内侧的营帐中围火取暖,只有十多名军卒无精打采的缩在门洞里躲避风雪,随着彼此距离拉近,正当两名军卒入前查看薪柴的时候,队伍中的若干凤当即便断喝一声:“杀贼,夺门!”

  刀枪军械被从薪柴中抽取出来,极短的时间内便将这城门处的守军士卒砍杀殆尽,旋即众将士们便在门内披甲整装,向着不远处的敌营冲杀而去。

  随着战斗打响,一些早已心存默契的蛮卒们也都开始呼喊吵闹、制造混乱,他们虽然不敢直接与齐军士卒搏命厮杀,但所造成的骚乱却也营造出大军攻城的错觉,使得城中各处守军都变得慌乱起来,不知敌从何来,也不知有多少敌人已经杀入城中。

  (本章完)

第914章 婴城自守

  城中厮杀声逐渐变得微弱起来,即便是还有一些负隅顽抗的齐军士卒,也大多都被围困在一些狭窄的区域之间,已经丧失了对城池的控制权。

  在数百名精卒的奇袭之下,加上城池内外的蛮卒们的配合,新城这座封锁伊川通道的主要城池很快易主,城中的守军将士们或死或逃或降。

  当若干凤率领甲卒们将据守城主府的敌军杀溃之后,城中其他区域的战斗也陆续结束。

  这些蛮人丁卒们最开始还只是鼓噪助乱,可是随着城中齐军将士节节败退,他们在拾取到甲刀器杖之后便也都陆续的投入战斗之中,为攻定城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否则单凭若干凤等几百名西魏将士,即便是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想要在短时间内便将城池完全控制起来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城中约莫有三千多名蛮卒,再加上掩护若干凤一行的近千卒众,在原本的守军被杀溃之后便成了守城的主力。而若干凤对他们也没有施加太多约束,战斗结束后任由他们收取瓜分城中的储备物资。

  这些蛮卒们在分取到可观的战利品之后,也并没有即刻便作鸟兽散。一则眼下天色已经大黑,城外旷野严寒,不利于游遁逃亡,二则类似的事情他们经历了也不止一次,之前的经验告诉他们如果不能继续和西魏军队共同进退,那么离遭殃也就不远了。

  因此这些蛮卒在经过短暂的欢乐庆祝之后,便就主动承担起了城防的任务,让若干凤等一众攻城的主力在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后得以充分的休息。

  事实证明这些蛮卒的选择还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就在城内局面刚刚稳定不久,城外原野中便响起了铁蹄踏冰的奔马声。尽管他们发动奇袭非常顺利,可是敌军的反应也较之他们所预想的还要更加迅速。

  听到城外奔马声越来越密集,若干凤也大感惊诧,待到提审俘虏才知,眼下驻守河洛之间诸城的北齐人马除了斥候往来联络,每天傍晚还要通过烽烟以传递信号。正是他们之前向城池发起进攻的时间,由于新城这里没有准时升起烽烟,因此周边的城池据点便也都知道新城这里发生了意外。

  得知齐军还有这样的安排,若干凤也不免大感头疼。后路增援的人马因为辎重所限,起码还要一个昼夜的时间才能抵达新城,如若在这之间敌军及时的组织反攻,那么单凭他们这几百军众和几千蛮卒杂牌军,怕是难以固守城池。届时一场成功的突袭,怕是要沦为自投罗网的犯险了。

  所以他也不敢怠慢,赶紧着员向此间的情况沿来路向己方人马汇报,同时也着令将士们衣不解甲的保持备战状态,随时准备继续投入作战。

  与此同时,在几十里外的金墉城中,留守城池的斛律金也得知了新城遭遇敌袭的消息。不过斛律金所收到的消息也只是新城的烽烟传信出现了问题,更加具体的情况则还未知。

  饶是如此,斛律金也未敢怠慢。他是在与李伯山的交战中吃过亏,所以在大军西去追敌之后心中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就是担心会再被李伯山起兵突袭,故而在增防伊阙周边的同时,还制定了严密的烽烟传讯。

  因此当新城那里发生意外的时候,他也第一时间便派遣斥候南去打听消息,同时自己也夙夜未眠,守在城主府直堂中等候回报。

  一直到了夜中时分,才有人事消息陆续反馈回来,斥候们确定新城已经遭到袭夺,并且将许多新城遭袭时逃散到城外的败卒们都引回金墉城中。

  斛律金也在第一时间提审了这些败卒,想要从他们口中挖到更多真实的资讯。然而这些人各自也都说不出所以然,因为战斗发生的太突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首先发生战斗的地点,有的说敌人是从城外杀入,有的则说是城内的蛮人卒众率先作乱接应敌军。至于敌军具体数量多少,则就更加说不出个所以然。

  本就急于了解真相的斛律金在听完这些败卒们各执一词的回答后,一时间也是不免越发的迷茫。不过虽然具体的敌情了解不多,但可以确定的是蛮人的士卒在袭夺新城的战斗中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这一点顿时也让斛律金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不只是新城,就连金墉城和左近其他的城池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蛮人奴役辅助军务。既然新城那里的蛮人被轻松策反,那么左近这些城池中的蛮人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隐患?

  虽然说敌军主力尚未出现在视野中,但是那种熟悉的压迫感已经让斛律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一夜剩下的时间他也无心睡眠,等到清晨之分便着令召集分驻诸城的将领们都到金墉城来议事。

  今番参与会战的北齐大军共有八万多、将近九万人马,随着邙山作战获得胜利,负责驻守河阳的扶风王可朱浑元便又引部退回了河阳,没有再继续参与后续的战事。这也是北齐在连失河阳后所作出的保险之计,无论河洛之间闹腾成什么样子,也一定要守住河阳,不要让骚乱向北扩散。

  可朱浑元退走之后,剩下的军队便是晋阳来的五万大军以及邺都来的两万人马。

  之前大军主力被段韶率领西去追击西魏败军,而赵郡王高睿则引部退回河洛,协同斛律金一起防守待敌,使得留守人马也有三万余众,被斛律金安排在伊洛之间诸城戍当中布防,这当中尤以伊阙周边驻守的兵力最多,几乎达到了当下现有兵力的三分之一。

  有着三万精锐人马驻防,再加上河洛当地驻军与那些被征发的汉蛮丁役们,整个河洛之间能够投入作战的也有五万余众。

  因此斛律金自觉得即便李伯山来袭,此间也是有着顽抗固守之力。而且随着宜阳西魏大军西撤逃亡的消息传开之后,李伯山也未必还会继续北进,因为跟继续奔赴强敌镇守的河洛相比,无疑是自武关奔赴关中更有利于李伯山掌控宇文泰身死之后的西魏乱局。

  但是随着双方第一次发生交锋,就几乎直接颠覆了斛律金之前那种优势在我的想法,让他感觉情况似乎变得严峻起来。

  所以在将诸城守将召集到金墉城后,他当即便向众将宣告了自己苦思竟夜之后的应敌策略,着令诸将放弃各自驻守的城池,将兵力全都集中到金墉城中驻防下来。

  “眼下只是新城一地失守,其余诸城仍在,况且贼之虚实尚未可知,就这么弃守退缩,是不是有些……”

  听到斛律金这一安排,赵郡王高睿便提出质疑,出于对斛律金这一开国元勋的尊重,他也没有使用“怯懦”之类的形容,但内心里对于斛律金此般如临大敌的态度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首节 上一节 444/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