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562节

  当前队人马过了风陵渡口之后,大道两侧已经可以见到成群结队赶来相迎的民众们了。

  这些关中父老表现的要比大胜而归的将士们还要更加的兴奋,毕竟将士们戎马奔波数月之久,早已经是疲惫不堪,而一干关中父老们则都振奋于今次的大胜彻彻底底打出了他们关中府兵的威名,心中的喜悦与自豪爆棚,沿途夹道欢迎,不断的呼喊儿郎威武。

  本已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受此氛围感染,一个个也都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行军途中呼喊着军号来回应父老们的欢呼夸赞声,使得这凯旋的画面更显威壮欢乐。

  作为这一次大战的统帅,李泰的声望也再攀新高,凡其旌旗仪仗所至,欢呼声不绝于耳,到处都充斥着诸如“唐王威武万胜”的呼喊声。

  只不过如今的他仍是墨缞在丧,并不方便直接露面回应民众们的欢呼,对于这些热情的欢迎与拥戴便也只能心领了。

  “臣等恭迎大王凯旋!国之幸有大王,国运大昌,天下幸有大王,盛世不远!大王兵锋所指、所向无敌,臣等沐恩群众幸在大王庇护,长歌以贺,吾主万胜!”

  留守关中的崔谦等一众臣员们也都赶来相迎,当见到唐王仪驾后便都纷纷趋行相迎,作拜道左,口中恭维的话语也都争先到来,一个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泰眼见群情如此兴奋,心情也是颇受感染,他落车行下,将崔谦等人扶起,口中也笑语说道:“此番大获全胜、痛惩贼国,前线师旅固然力战有功,卿等留守之众督查后事,也都功劳不前。我内外群众同心协力、众志一心,何愁强敌难克、国运不兴?”

  一场战争大获全胜,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分享战果、品尝喜悦的欢乐时刻。崔谦等人一早便准备好了丰厚的犒军物资,一待大军陆续抵达上阳宫周边大营,这些食料物资便第一时间发放诸营。

  将士们于此饱餐休养数日之后,还要再接受朝廷的封授犒赏,然后便可以解甲归乡,与亲友们团聚,继续庆贺了。

  上阳宫中也准备了盛大的宴会以欢迎凯旋群众,包括皇帝元廓也再一次的从长安来到了同州欢迎唐王归国。不过由于李泰仍是墨缞的缘故,特意在殿中支起了一座小帐,以隔绝各种声色宴戏。不过李泰为免群众扫兴,也仅仅只是在小帐中与皇帝稍作叙话,然后便起身返回内宅,将此宴会场所留给相随出征的众将继续宴饮庆贺。

  “儿等恭迎阿耶,阿耶壮胜归国,威震天下,儿等虽然闲在庭中,但也听闻阿耶威名,自豪之情,难以言述!”

  李泰刚刚回到内府,府门内侧便有几个小萝卜丁迎上来,为首一个便是长子江陵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便大声叫嚷道。

  后边跟着的老二襄阳乐年纪比阿兄小上不少,还说不了这么有条理的话,只是紧挨着兄长跪在地上,嘴里嘟囔着:“阿耶威武、威武!”

  “呜呜呜呜……”

  老三同州乐还不到两岁,还需乳母抱在怀中,表达能力那就更差了,呜呜乱叫跟模仿开火车一样。

  除了眼前三子之外,年初妙音娘子便已有身孕,并在月前顺利产下一子,还在襁褓之中,小名直接又有了,可以叫做洛阳乐。只看儿子们的名字,基本上就代表了李泰的势力发展轨迹。

  李泰弯腰提起老二,又从乳母怀里接过老三,眼神一点示意老大跟上自己,父子四人便直向内府堂中行去。

  此时的内府堂中,家人们也都等候多时,李泰先放下儿子们,登堂拜见母亲:“出征多时,有累阿母担心,儿子平安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卢氏再见到儿子,脸色也是颇为激动,上上下下打量儿子几眼,确认没有什么伤损,皱起的眉头略有舒展,只是视线触及到身旁空出的席位,想到亡夫,眼眶里又忍不住泪花闪烁,连忙抬手掩面道:“老妇难耐悲喜相侵,你夫妇团聚,且叙别话,我便不再留此相扰,几小物且先随我去罢。”

  说话间,她便站起身来,将几个孙子揽到自己身前,一起行出堂去,将此厅堂留给李泰并其妻妾们。

  如今李泰一妻两妾,除了少来夫妻的妙音和姚娘子之外,还有一位突厥的雪姬公主,如今也都在堂中。

  “辛苦娘子,为我家又添一丁。”

  送走母亲之后,李泰便归堂坐在自家娘子身边,见到妙音样子略显清减,不如孕期那样丰润,便皱眉道:“孕息产子多耗血气,可不要为了一时的姿态美观便懒于调补!”

  妙音自小便受惯了夫郎无微不至的管教,如今虽然已是多年的当家主母,但在夫郎面前时仍是满怀依恋,听到这话后便垂首应是,旋即便反手握住了夫郎略显粗糙的手掌,口中轻声说道:“夫郎不在家中,饮食如何都乏滋味,今又能同案用餐,当然要细细品尝饭菜滋味,明日便要加餐。”

  “情意和谐便是最好的调补,见到大王,王妃眉眼都已经舒展愉悦,明晨早餐倒也不需要再多备食料。”

  姚娘子如今也早融入这家庭氛围中,听到妙音这么说,便在一边微笑说道。

  那突厥公主雪姬如今也已经听得懂汉人言语,能够明白个大概意思,交流无碍,但是对一些言语中引申的意思却还了解不深,听到这对话后,壮着胆子发问道:“明早不准再吃早餐?”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便引起一串笑声,雪姬见状后自是有些不解,那对漂亮的碧眸中多有呆滞迷茫,视线在每一个人脸上划过,当望向李泰时,眼神便颇有羞怯渴望。

  她对汉人文化不甚精通,但也明白自己入此使命,知道自己与唐王之间是怎样关系,情窦初开的少女对于这样一位英俊健壮、位高权重、甚至就连其父兄都要拜倒足前的王者自是充满了敬仰与迷恋,随时都准备奉献自己。入国以来一直都在认真努力的学习汉人礼仪文化,便是为了消除彼此间的陌生与隔阂,希望能够尽快为唐王所喜爱与接纳。

  此时见到自己好像又说了蠢话,只觉得过往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似乎效果不大,仍然难以获得唐王的接纳喜爱,这突厥公主便忍不住委屈的低泣起来,又恐遭到别人的厌恶,只敢在别人不注意自己的时候匆匆举手拭泪。

  “这小狸儿怎么竟哭起来了?莫非真的担心没了饭食?”

  妙音对这漂亮娃娃倒是没有什么妒情,反而因其模样美丽兼具异域风情而比较喜欢,此时见其偷偷哭泣起来,便忍不住笑问道。

  “不、不是的……妾不惧没饭食,只是大王仍不爱妾,妾才心痛!”

  这突厥女子还没学到太委婉表达心意的方式,只能心里想着什么,嘴上就怎么说出来,这一说便越悲伤了,两手捂着脸呜咽道:“妾笑脸都不被爱,一哭便更丑了,大王见到、更厌恶……”

  李泰也没想到刚刚到家便遭此坦露求爱,一时间也有些无言以对,抛开这突厥女子年龄不说,他今墨缞在身,也是不能亲近女色的。妙音观其神情有些尴尬,便微笑着请夫郎暂且归房休息,然后才又板起脸来端正神态,对这突厥小女子教育一通。

  突然脱离了戎旅生活回到家中,李泰上半夜还有些不适应,辗转难眠,下半夜便酣睡起来,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精神也是异常的舒爽,稍作洗漱用餐之后,便又前往前宫去处理公务,拟定此番功士封赏事宜。

1199.第1197章 大酬诸军

  1199.

  上阳宫前殿中,一众属官悉数就位,早在唐王到来之前,他们便已经拟定出了几份奖赏功士的方案,只待唐王审阅挑选。

  李泰入署之后,当即便将这些方案全都取来,然后便逐一翻阅。

  西魏对于功士的奖酬向来非常的丰厚,这也是战斗力能够保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次战果同样异常的丰厚,在针对将士们的封赏自然也不能吝啬。

  霸府属官们所拟定的各项计划也都充分的展现了这一特点,借鉴唐王之前封赏功士的各种举措,在朝廷当下财政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赏赐丰厚。

  就连李泰这个素来以豪迈阔绰著称的人在从头到尾将诸方案翻看一番后,都忍不住感慨这些计划的拟定者们是跟钱有仇吗?简直就是一副要把国库都给瓜分了的架势!

  尽管诸方案各自侧重不同,有的是侧重于钱帛,有的是侧重于物料,有的则侧重于田亩,但其共同特点都是比较注重物质上的奖赏。

  虽然这也是跟李泰过往风格一脉相承,但如今的情况还是跟之前有所不同。之前的他在山南头顶上还有一个宇文泰霸府,入关之后初掌大权、朝情局势也还没有稳定下来,所以需要注重物质上的刺激,给予实物的奖赏最直接、最能触动人心。

  可是现在他乃是霸府绝对的老大,神器符命俱握手中,那能做出的奖赏范围自然就大得多了,不必只是注重实物的奖赏,官爵等地位的提升和荣誉的授予其实要比单纯的物质赏赐更加的能够团结群众。毕竟愿意拿住股份长期持有,跟急于变现、只要实际利益那是非常不同的两种状况。

  霸府属官们在拟定封赏计划的时候,太过注重对之前的借鉴与引用,对于实际的情况变化则关注度不够,做出的计划就有点不合时宜。

  李泰倒也并没有将这些计划全盘否定,其中的一些条款还是有所选择的拣选出来,然后再进一步加强官爵在这封赏计划当中所占据的比重。

  诸如杨忠之流在此役当中表现出色、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但本身的官爵也都达到了一个极点,那就只能再加荣衔以示尊崇。之前六官制废除,如今的西魏便又恢复了原本的官职,一品八公便是朝中最为尊崇的官职。

  如今朝中李泰为太师、于谨为太傅、高仲密为太保,除了执掌霸府的李泰之外,其余两人都已经是荣养家中,只有遇到盛大典礼的时候再拉出来遛一遛。在此三人之下,便是大司马、大将军与太尉、司徒、司空。

  诸如杨忠这样的资历与功勋,此役之后便可进授为大司马,无事时荣养在朝,有事的时候则可为李泰之副贰,已经不适合再任用于地方。

  除了杨忠之外,此番参战的韦孝宽、高乐、贺若敦、杨檦与河洛战场上的韩雄等之前担任大将军者,也都可进授柱国,至于实际的执掌,除了特殊的情况之外,其他的暂时则就不需要做太大的调整。

  诸如随着战争结束,西魏领土大大的向外扩张,杨檦之前所坐镇的邵州便不再像之前那样重要,已经成为内陆地带,因此杨檦便也不需要再继续坐镇彼处,可以直接率部归朝了。

  这些上层的将领,由于人数比较少,封赏安排起来可以考虑的更加细致,根据各自的情况而有所增损,也并不需要消耗太大的精力。主要还是以官爵增加为主,实物的奖赏虽然也有,但是跟中下层相比并没有按照比例增加、从而使最终的总额变得极为夸张,到最后累加起来,也都在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

  中层将领的人数进一步增多,同样也是以官爵封奖为主,在没有什么严重的过错与惩罚在身上的情况下,普遍进授一到三级的官职,爵位也都各有进益。

  在有重要战役和显赫功绩加持的情况下,封授也会变得更加可观,连跳五六级、直接加授大将军的情况都有,特别是在关键的铜鞮水会战当中,韩擒虎、宇文忻等表现优异的将领便直授大将军,年纪不大便已经获得了他们父辈在同样年龄下难以企及的势位高度。

  中下层将领的普遍升级对于当下的西魏而言,本身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西魏的府兵系统,是在邙山之战结束后大量鲜卑将士伤亡的情况下所建立起来的,因为当时主导此事的乃是宇文泰霸府,因此也就难免烙印上了深深的宇文泰霸府的痕迹。

  李泰入主关中的时候,虽然当时正值霸府军队本身大败亏输、加上宇文泰的儿子作乱等一系列的变故,李泰虽然由乱入治,但针对军队系统也并没有进行深层彻底的清洗。

  这一次东征战事的胜利,使得大量中下层的将领兵长们被提拔起来,成为军队中绝对的中坚力量,使得李泰一系的将领们并不需要再打乱原本的军事结构,便能够取代原本的人事组织。

  同时西魏领土进一步的扩张,也意味着军队系统的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之前李泰便又在河洛地区增设骠骑府,而其他所扩张的领土当中,同样也需要进行类似的操作。

  府兵制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制度,其发展与政权本身的扩张壮大都是紧密结合的,所降低的不只是养军的成本,更给新占领地区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方式。

  多年的战乱使得地方武装势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如果将这些地方武装势力统统划定为需要征服与消灭的对象,那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举世皆敌,是任何强大的政权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如何统战与管理这些地方武装势力,是一个政权能否存在和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

  历史发展到这里,府兵制的出现就是版本答案。这并不是从结果反推原因,府兵制本身就既保证了政权对于军事集中管理的需求,又保证了地方豪强的利益诉求。西魏政权的统治推进到哪里,府兵制就推进到哪里。

  尽管北齐、南陈都不同程度的倚仗和利用地方豪强的势力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但只有西魏能够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制度化的优势并不在于有多正规,而在于可以通过迭代来进行制度完善,比如李泰从原本的府兵制度所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府兵授田。哪怕只是一个很简陋粗糙的东西,在有了迭代进化的能力之后,未来都是无可限量的。

  李泰需要在新占领地带建立起新的府兵组织,既需要借此统战管理这些地方的豪强武装,又需要建立起切实可靠的军事力量,而这一批军功升迁的将领们便可以分任各方,建立起府兵发展的人事框架。

  针对普通的营士,当然还是得以实物的奖赏为主。他们当中许多人出征数月之久,家里可能都已经穷困的揭不开锅了,这时候如果再说什么官爵、荣誉之类,多少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兼顾的。之前西魏军队中便施行了勋士制度,趁着这一次的功士封赏,李泰再将勋功十二转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建立起一个新的勋官系统。

  勋官除了一整套全新的荣誉称号之外,同时还搭配有各种特权。以往府兵授田的奖赏也被整合其中,成为勋官武骑尉之后,便自动获得授田的资格。勋功递转,依次可以获得免征免役、将官培训等相关的特权资格。

  尤其是上升渠道的开放,使得兵与将之间不再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机缘才能转换。积累勋功转数,可以获得军校进修的资格,进而通过武试加入三卫二营或其他宿卫军当中,秩满之后便可加授相关的文武官职。

  至于说这个军校,眼下虽然还没有建立,但府兵本来就有闲时讲武、旬月集练的传统,在这些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专门的讲武机构、针对将校兵长进行更加系统职业的培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上阳宫北再造集英殿宣武堂,十月大集讲武结束之后,便募取首批宣武学徒入习韬略,来年初夏进行武选考核!”

  思路有了,李泰便做出了相关的安排,名目称谓随口拟定,然后便将事情交代给兵部陆腾,交代其人尽快执行。

  与此同时,在总结了属员们进奏的封赏方案,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路之后,有关此次东征的封授计划便形成定文,李泰便着令将之传告诸军、然后交付有司加以执行,务求各种奖赏尽快到位,不要耽误了一众征士们回家与亲人团聚。

  至于他自己,早在战争中途返回霸府休整的时候,爵位便从原本的唐公晋级为唐王,而接下来除了化家为国之外,也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了。

  不过一场战事进行下来,作为社团老大的唐王竟无受褒扬,诸功士们也都难免有些不踏实。

  于是在经过下属们的进言之后,李泰便接受了对他家那一窝“乐”的爵位荫授,除了早封南郡公的江陵乐之外,襄阳乐被封太原郡公、同州乐被封敦煌郡公,就连刚出生的洛阳乐也被封陇西郡公。

1200.第1198章 营前捉婿

  1200.

  沙苑大营外,多有时流聚集于此,不断的互相打听着消息。

  “此役功簿几时宣示?先登、陷阵大功者各有多少?”

  由于大营周边禁止民众随意活动,这些时流全都待在距离大营数里外的位置上,各自翘首以望,神情多有焦急,同时不无警惕的左右打量着其他聚集在此的民众。

  有子弟正在营中、在这里等待亲人出营的人消息要更灵通一些,这会儿便也不吝分享:“此番征事前后数战,大功者几千人,早在昨日便开始陆续授勋获赏,午后便要陆续出营!我家阿郎便因陷阵之功进授骁骑尉,有此勋阶不只荣耀乡里,来年还能辟入霸府、拱卫唐王!”

  众人听到这话后,也都羡慕不已,纷纷凑上前来,一边对此人连声恭喜,一边继续询问此番军功封赏的细节。

  “出来了,功士们出营了!”

  人群中还在议论纷纷,突然前方有人高声喊叫起来,众人循声望去便见到营门大开,正有一干身着戎装的骑士们从营内策马行出,人群中顿时越发沸腾,纷纷向前方涌去相迎。

  战马并不是府兵军士的标配,只不过眼下出营的都是优先受赏的大功之士。

  姑且不论他们之前境况如何,只凭这一次大功在身,境域便获得了本质的提升,各自勋官在身,得授赐田动辄数顷计,尽管赐田还待军府落实,但如今实实在在发放下来、揣在囊中的军功券就价值数百乃至千数匹绢,一场战事进行下来,直接获得了寻常人积累大半生都难以获取到的财富!

  有了这样丰厚的物质基础,供养一匹战马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战马作为战场上最为亲密的伙伴,越是朝夕相处越能保持更高的默契度,闲暇时间也能勤加操练骑射武艺。因此诸营营主干脆将战马发放给他们各人,只需归后到各自所属军府报备即可。

  “阿郎阿郎,奴在这里!家中香汤温好、餐食俱备,主母等都在盼望阿郎回家!”

  有等候多时的奴仆用力想要挤出人群,冲到自家郎主面前,一边摆着手一边大声呼喊着。

  诸大功军士早有军府卒员入乡去通知其家人获此殊荣,并且告知归期。因此眼下聚集在大营外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大功军士们的家人。

  但是在这当中也有例外,有的人家并没有儿郎获取大功、甚至都不是军府军士,但也都赶来了这里。他们可不是单纯要过来凑热闹,而是另有使命。

  “那白衣小将,骑黄骠马,快、快去将人拦下!一定、一定不要让其走脱,带来家中,速去、速去!”

  人群后方马车上,有人为了看的更加真切,直接站在了车顶上,在仔细眺望一番之后,便指着那群刚刚出营的军士们大声喊话道。

  车前几名豪奴听到这喊话后,当即便冲入了人群中,一番用力挤到了最前方,好不容易凑近自家主人所挑选的军士面前,刚要上前去挽那辔绳,旁边却又冲出数名豪奴,一边将这一人一马环绕起来,一边满脸警惕的怒吼道:“谁家刁奴,竟敢骚扰我家阿郎!”

  “我们、不是、误会了……我家主公乃京兆府徐明府,因见郎君风采卓然……”

  那几名被拦下训斥的豪奴听到这话后,连忙陪着笑脸弓腰解释,然而那另几个仆员却不听他们的解释,拥从着骑士便要往另一方向去走。

  战马上骑士却瞪眼大喝道:“你等谁家仆从?莫不是认错了郎主,我不识你们啊……”

  “糟了!这几个刁奴耍诈!”

  先前几名豪奴正自懊恼没有完成主人的叮嘱,闻听此言后顿时醒悟过来,心中愤懑不已,旋即便又冲上前去,誓要从那几个耍诈的家伙手中将人给夺回来。

  类似的情况多有发生,许多围堵在大营外的人根本不是来迎接家人的,反而像是在抢人。

  而那些遭到哄抢的军士们也是一脸的茫然,如果这些人是心怀歹意,他们自然也不畏惧,后方便是沙苑大营,他们更是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大功之士,总不至于被人在营前掳走加害。可是这些人看起来完全没有丝毫歹意,对他们都是恭敬无比,只是彼此间争抢起来却是非常的凶狠,似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首节 上一节 562/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