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186节

  王守仁微笑道:“父亲守护我二十来年,替我扫平了太多障碍,儿子不孝,要离开父亲几年了。”

  “父亲,让我去吧。”

  王华看着王守仁坚定的眼神,嘴角微微抽搐,站在原地良久,最终颤抖的伸出手,然后朝院门那边摆了摆。

  他望着王守仁离开的背影,浑浊的双目泪水唰的就流了下来,喃喃道:“才重聚多久呀,又要走了……”

  (本章完)

第269章 举人也能为官了?

  唐寅和文徵明四人已经抵达了北平,同来的还有一名河南信阳举人。

  ……

  槐花胡同内,王守仁找到了陈策。

  陈策知道他一定会说服自己的父亲,也一定会来找自己。

  其实陈策心里挺对不起王守仁的,他故意用心学的内容引导王守仁来找自己。

  他完全可以不用去西南受苦,可西南要有个主心骨,陈策认为只有王守仁去西南,才能镇住西南,改变西南的错综复杂的局面。

  “就如你父亲说的那般,此去西南,困难重重。”

  “那里势力盘根错节,土司控制着土民,土民排斥汉人,可也就是因为如此,才更能历练你,才能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加上一些沉重的东西。”

  王守仁点点头。

  明明陈策只是一名商人,一名市井小民,可王守仁却无比信服陈策,将他的话奉为圭臬。

  “莫要急于求成,事情一点点做,人一点点处理,分化、用计、施恩、推恩……治西南首治人。”

  “先将人治好了,才能开展抱负,劝农课桑,兴修水利,举办学堂,准许科举等等,这些恩惠不要急于抛出来,让土民们一点点沐浴皇恩。”

  “特事特办,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事给我来信,我会帮伱。”

  “我也会祈求沐王府那边派遣一支军队入住西南土司境内,确保你们在土族内的安全。”

  王守仁将陈策的话一一记在心底,点头道:“好!”

  “会有人随你一同过去协助你,西南若太平,会让大明受益百年。”

  陈策和王守仁一直聊到傍晚太阳西落,王守仁才离开。

  等王守仁回到府邸,却发现王华有些发呆。

  “父亲,怎么了?”

  王华叹口气,道:“他又说中了,朝廷已经传出消息来,要择人才前去西南,要对西南进行改革……皇上是在试探究竟有没有人愿意去西南,故意放出来的消息。”

  “他,果真提前就知道了消息。”

  现在你要说陈策和上面没有关系,王华也不信了,就是不知道陈策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会左右天子的决策,这实在令王华百思不得其解。

  王守仁淡淡哦了一声,问道:“有人愿意去西南么?”

  王华苦笑道:“你说呢?这个风声才传出去,百官都唯恐避之不及,谁愿去西南?”

  “痴儿,你为何这么傻?”

  王守仁微笑道:“他们以不去西南而幸,我以不去西南幸而悲。”

  王华:“……”

  说不过你。

  ……

  日落西斜,唐寅风尘仆仆的找到陈策,拜谒道:“公子这么着急叫我回来,有什么重要事么?”

  这次陈策不仅去信将唐寅叫回北平,还将文徵明三人一同给叫了过来,想来有事相告。

  陈策对唐寅道:“你帮我约一下文徵明几人,明日我们去王务弼府,我已给王务弼下了拜帖。”

  “好!”

  唐寅似乎想起什么,道:“对了公子,徵明还带了一名朋友,你不介意吧。”

  陈策微微想了一下,道:“没事,一同带过去吧,明日再见。”

  “好!”

  ……

  何景明作为复古派的代表人物,此次随着唐寅等人一同来到了京师。

  和唐寅等人受约不同,何景明此次来京,是拜访自己的好友李梦阳。

  李梦阳现任户部主事,前几年因连丧父母,一直在老家守制,去年才入京担任户部主事职。

  听闻明日吴中四才子会在王务弼府小聚,他也打算去一趟,顺便和何景明叙旧。

  王务弼现在还是刑部的一名观正进士,并无实权,寻日也比较闲暇。

  翌日一早,唐寅等人早早便来到王府。

  一行人已经许久没聚过,此次见面众人都格外开心,只是可惜徐经去了东南,无暇归来相聚。

  李梦阳和何景明相谈甚欢,这里应当就属李梦阳官职最高,几人先谈了一番复古诗文,李梦阳和何景明都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念,反对当今八股馆阁体,两人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

  直到陈策到来,众人的谈话才终止。

  王务弼和唐寅等人亲自来迎接陈策,倒是李梦阳有些疑惑的看着何景明,有些不明所以,不知这名年轻人是谁,为何让他们如此推崇。

  何景明简单的介绍了陈策,无外乎就是唐寅的绘画老师之类的。

  他对陈策的了解也不深,还是路上唐寅介绍的,只是听说陈策学问很深。

  李梦阳恍然,旋即也带着何景明过去对陈策打招呼。

  陈策听闻李梦阳是户部主事,拱手道:“见过李大人。”

  李梦阳和何景明的名号他也听过,明中叶绕不开的两个人物,开历史倒车的典型。

  虽说现在明朝的诗文确实没唐宋秦汉那么发达,但李梦阳一味的否定文化发展,总想恢复古制,不免落于下乘。

  不过陈策显然不想和他们讨论诗文等事。

  陈策和李梦阳两人打了招呼后,便对王务弼道:“王大人,有一事我想推荐你去。”

  王务弼拱手笑道:“陈公子但说无妨。”

  从徐经那里,王务弼已经深刻的了解到眼前这名温文尔雅的公子究竟多么厉害。

  徐经才观政几个月,在陈策的运营下直接就被调去了西南,他可不敢小觑陈策的能量。

  李梦阳很奇怪,看王务弼的样子,似乎对陈策很是尊敬,可何景明不是说这个人顶多只是个商贾,有些学问的小民么?

  何至于让王务弼如此尊敬?

  况且他也没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啊?

  陈策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口道:“西南缺人治理,且最易出政绩,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知你愿意去否?”

  王务弼愣了愣。

  陈策不着急等待王务弼的答案,又对唐寅文徵明几人道:“你们也可以考虑考虑,我可推荐你们去西南为官。”

  听到这里,李梦阳终于忍不住开口,他的脾气很直,问陈策道:“阁下在京任职?你一句话能推荐这么多人去西南为官么?”

  很显然他觉得陈策在吹嘘,更觉得陈策这是在害人!

  西南什么地方?那里土人混杂,去西南为官和流放有什么区别?这叫什么机会?

  还有,唐寅几人只是个举人,什么时候举人做官这么容易了?

  (本章完)

第270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梦阳性子直,脾气倔,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也因为这个性子,最后他和何景明这对好朋友也闹得分道扬镳。

  随着时间推移,何景明渐渐开始怀疑他们的理念似乎走歪了,复古并不是一味的否定现在文化推崇古文化。

  也就是因为何景明和李梦阳理念存在差异,李梦阳渐渐开始否定抨击何景明,最终两名至交好友彻底决裂。

  这些事陈策都知道,通过这些事大抵也能知晓李梦阳的性子。

  陈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李梦阳也会来这里,只能耐着性子对李梦阳道:“在下还没在朝廷为官,不过倒是结交了几名朝官。”

  李梦阳哦了一声,不免对陈策看轻了三分,有点小人脉便如此张狂炫耀,此人不堪大用。

  这是李梦阳给陈策的评价。

  陈策自然不会理会李梦阳在想什么,对王务弼道:“王大人是否觉得西南苦厄,难以治理?”

  “可王大人有没有想过,你若在京师熬着补缺,没有任何人脉,最终被调去的地方依旧会是偏远小城。”

  这是官场上默认的潜规则,三甲进士没进翰林院,大都会在六部等衙署观政,你若上面有人,他们可以给你运营到一处富饶的地方,从八品县丞起步,慢慢熬资历。

  若是伱上面没有人脉,那么等个一两年或者更长时间补缺,最后会给你先调去偏远地域。

  三甲进士的前程就是如此。

  和什么人说什么话,陈策对此道实在太精通了,和王守仁你可以谈理想,谈抱负。

  但是对王务弼这样的俗人,你只能和他谈前程发展。

  西南需要人手,不出意外,弘治皇帝那边肯定不会招揽到任何一名官吏去西南,除非弘治皇帝强逼着官吏去西南。

  但这样逼着人过去,他们即便去了西南也会成为王守仁的累赘,不会给与王守仁任何帮助,最后对西南治理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会帮倒忙。

  陈策继续道:“西南固然难以治理,但机遇却更多,更容易出政绩,当今圣上将目光对准西南。”

  “谁都对西南唯恐避之不及,皇上明知道无人愿意去西南,为何还会放出风声来?”

  王务弼踟蹰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皇上打心底要彻底改变西南。”

  陈策点头:“所以我才说,这是个莫大的机遇,与其在京师熬资历,为何不去西南做一番成绩,还能被皇上看在眼中?”

  王务弼陷入沉思。

  李梦阳忽然哼了一声,开口道:“一派胡言!胡说八道!”

  “王兄,你真认为这是个机遇?朝廷聪明人那么多,他们都看不出这里面的道理,就陈公子看出来了么?”

  “西南固然会被皇上重视,被看在眼里,这都不假,因为西南很乱,皇上在盯着西南。”

  “可西南真容易出政绩吗?那里土人和土司混杂,土司掌控土人百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你一个汉人官吏去管理土人,那些土司们会百般阻挠,那群土民可不是大明的子民淳朴善良,他们哪里会听你汉人官吏的管理?”

  陈策最讨厌这样的人,自己没这个勇气去开疆拓土就算了,还要在背后打击别人的士气,说一些风凉话。

  陈策淡漠的看了一眼李梦阳,刚打算开口,何景明却摇摇头道:“天赐兄,此言差矣。”

  “西南是我大明的领土,土民也是我大明的子民,就是因为西南情况复杂,才需要有志之士去解决。”

  “如果每个人都趋利避害,那西南的问题谁来解决呢?留给我们的后世子孙吗?”

  李梦阳意外的看了一眼何景明,实在没想到自己的好友居然会帮着外人说话,不免恼羞成怒道:“我们的后世子孙也不会受到西南之祸的影响。”

首节 上一节 186/2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