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别死 第266节

  “老夫知晓你此前和陈策的父母有过婚约,不是都取消了吗?知君还惦记著陈策?”

  宁诚摇摇头道:“老夫也不清楚,女大不中留啊,心思老夫也猜不透了。”

  梁储道:“单论发展前景来看,你觉得陈策比得上伯畴么?”

  “不说别的,就说陈策和张家那两位国舅之间的纠缠,就不知会让多少人嫌弃他,是,现在陈策是在东宫司经局做了校书,但这并没有用。”

  宁诚苦笑。

  梁储语重心长的道:“他可惜了,选错了人,这一批权贵面前,他若是能和英国公新宁伯等人交好,我也不说什么了,最起码英国公和新宁伯在文官们的风评还不错……嗯?君瑞你为何不说话?”

  宁诚抬手指著前面几个人的背影,问梁储道:“下官和英国公他们交情不深,你瞧瞧那是英国公和新宁伯吗?”

  梁储抬眸望去,别说,还真是他们。

  嘶!

  不过……他们旁边那个好像是太子啊!

  宁诚不认识朱厚照,他问梁储道:“旁边那个……是纯简吗?”

  梁储定睛望去,好像……还真是陈策!

  他真和英国公他们混到一起啦?

  梁储赶紧带著宁诚踏步走过去,对朱厚照和张懋等人行礼,朱厚照压著手,示意梁储不要乱喊乱叫。

  当宁诚得知陈策旁边这名和陈策勾肩搭背的少年是大明皇太子的时候,他惊呆了。

  他现在真的越来越看不懂陈策了,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和陈策的差距了!

  当初陈策不过只是一名患病的少年,虽然自强不息,但宁诚觉得陈策前途堪忧。

  可这才过了今年,他竟已经成长为了参天大树,连自己都不得不仰视了。

  张懋微笑道:“梁大人你们也在逛街啊。”

  他瞥了一眼梁储身后走来的宁知君和伦文叙,笑著道:“不错不错,郎才女貌,极好极好。”

  “成,你们逛著吧,不打扰你们了,老夫带著孩子和纯简他们也瞎逛逛。”

  宁知君有心想辩解什么,最终无奈的只能闭口不言。

  陈策看了一眼伦文叙和宁知君,微微点了点头。

  朱厚照阴阳怪气的道:“嘿嘿,小老弟,当年有人对你爱答不理,现在的你他高攀不起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玛德,智障!

  陈策赶紧拉著朱厚照朝前走去,避免他继续尴尬的装逼。

第400章 杭州布政司

  乾清宫这几日气氛凝重,倭岛的船只被攻击后,弘治皇帝连夜召见诸公商讨对策。

  赞成攻打倭奴的有一批,赞成和谈的有一批。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在东南倭岛打开战争,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大明不知会消耗多少国力。

  弘治皇帝虽然有心开辟东南战场,奈何朝廷反对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只能再次让礼部给倭岛送去国书,狠狠谴责倭岛对大明战舰攻击的情况。

  朝鲜晋城大君政变成功后,李隆被推翻下台,晋城大君李怿成功登基,成为朝鲜新王。

  四夷们心知肚明,晋城大君能成功政变,靠的是明朝的支持,这次事件给明朝在四夷番国们极大的震撼,此前明朝在朝鲜损失的国威现在全部被找补回来了。

  从事情发生到现在,短短不过半年时间,表面上大明内部大部分人只是看到了结果,举过兴奋,对弘治皇帝伟大战略深感佩服。

  可只有帝国那么一小撮人才知道,真正推动朝鲜政变的人,是陈策!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俊俏少年。

  ……

  中秋过后,陈策被弘治皇帝召到了乾清宫暖阁。

  弘治皇帝一封任命书交给了陈策,升陈策为东宫右谕德。

  陈策想要拒绝,但看到弘治皇帝似笑非笑的表情后,他就知道弘治皇帝是故意的,他明知道陈策不愿意升官,却偏偏给陈策升了。

  就是为了报复上一次在福利院上陈策对自己的算计。

  陈策无奈,只好接受这个事实。

  不过弘治皇帝还是道:“成了,升官就升了,至于东宫那边,你还是可以随时去或者不去,朕稍后会告诉东宫的言官,他们不会弹劾你的。”

  是啊,他们不会弹劾我,但杨廷和那个眼红怪未必不会吃醋啊。

  弘治皇帝面色凝重的道:“纯简,两件事,朕有些拿不定主意,你帮著参谋参谋。”

  陈策脸色也渐渐严肃起来,认真聆听。

  弘治皇帝道:“其一,我大明调去东南倭岛军演的舰队,被倭奴袭击,死伤了三名士卒。”

  陈策倏地一愣,脑海飞速思考。

  这真是倭奴干的么?这不是在主动挑起战争吗?

  弘治皇帝继续道:“朕开了几天的小会,朝廷都不建议大明出兵倭岛,你怎么看?”

  陈策无奈的耸耸肩,对弘治皇帝道:“我自然是建议出兵倭岛的,总该体现出大明三分血性的,问题是,我这么建议,皇上也这么认同,但能实施吗?”

  弘治皇帝苦笑,是啊,实施不了,只要朝廷大多数人都在反对,那攻打倭奴就是无稽之谈。

  战争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若是国内思想不统一,尤其是朝廷上层们思想不统一,那么想调动这场战争就会十分困难。

  其实说白了,时机还不够,倭奴和明朝之间的矛盾还没激化到非打不可。

  但是快了,陈策有这种预感。

  弘治皇帝又道:“朝鲜晋城大君政变成功了,推翻了李隆的统治。”

  “兵器贸易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依你看,以后还需要做兵器贸易,或者和其他国家做兵器贸易吗?”

  陈策点头道:“此事倒是不重要,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朝鲜了。”

  “哦?”

  弘治皇帝好奇的问道:“那该是哪儿?”

  陈策淡漠的道:“辽东女真人!”

  此前女真人不顾劝阻,私下和朝鲜人做贸易往来,这足以说明这一批女真人的野心很大,东北一个月一次的马市贸易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了。

  他们想通过朝鲜带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弘治皇帝其实没意识到这一点,别说弘治皇帝,整个朝廷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他们从来没将蜷缩在大明东北一隅的女真人当一回事。

  只有陈策知道,这群女真人随著野心不断地膨胀,渐渐就会开始给明朝带来极大的麻烦。

  陈策继续道:“皇上最好派人查一查,这次和朝鲜私下做贸易往来的,是辽东女真三部的哪一个部落。”

  “如果查到后,要给与严重的警告,切断他们和大明的马市贸易,切断他们和朝鲜的贸易,让他们经济严重倒退,给与最严厉的惩罚,让他们知道和明廷阳奉阴违作对的下场。”

  “不能对他们放任不管,女真人野心极强,早在成化时期就显露出来,所以才有了成化犁庭扫穴。”

  “但大明现在无法在辽东继续开辟一场战争,那就只能提前戒备,将他们的野心彻底给打压下去!”

  弘治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

  远在东南。

  杭州布政司衙署内,浙江布政司使陈茂召见了都司和提刑司使秘密碰了面。

  盖因傅元最近在东南的举动越来越疯狂,竟组织了对大明东南舰队的袭击,而且他用的不仅仅是倭寇的武士,竟还用了一批都司内退役的老卒做死士。

  这事儿若是被都察院查到,整个浙江三司使都有灭族之灾!

  最初他们只是勾连了傅元一同在东南沿海获取钱财利益,求的也是钱财,可谁能想到这个疯子越来越疯狂。

  陈茂建议直接秘密将傅元给处理掉,不然后患无穷。

  但浙江提刑司使却不建议如此,他道:“陈大人,为了以防万一,以后万一浙江诸事败露,傅元就是我们最好的替罪羊!”

  “他现在要死了,以后我们的事万一暴露,谁还能顶罪?”

  “而且事情还没到那一步,傅元确实又是个人才,他在外面能给我们捞取太多的利润,他现在若是死了,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本官的建议是,等事情真到了万不得已那一步,再将此人推出去给朝廷一个交代。”

  总而言之,现在留下傅元还有用,不过傅元在他们眼中和死人没什么区别。

  陈茂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道:“那就先放他一马,不过以后切记,我们千万要和此人划清界限,少接触为妙。”

  这个人,简直就是个疯子,而且他还十分聪明,指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被傅元给算计进去而不自知了!

第401章 恩出于上

  八月下旬,连日来的暴雨,让北平郊外的一处皇庄周围庄稼淹没,这一处庄稼恰好隶属于东宫的封地。

  今日一早,陈策这个东宫新任的右谕德终于走马上任。

  司经局,得知陈策被升迁右谕德后,赵洗马和韩书令都无比羡慕,想他陈策才来司经局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摇身一变,升为了从五品官。

  而他俩在詹事府熬了这么多年,屁股下的位置却动都没动一点,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赵仲平和韩窦印纷纷拱手恭喜了陈策。

  陈策从司经局去了东宫点卯,今天他负责教太子朱厚照学问。

  不过陈策也没什么好教朱厚照的,走个过场带著朱厚照看了几本毫无营养的书籍,今日教课便算结束。

  杨廷和也不知是被雨淋的还是热的,浑身湿漉漉的找到朱厚照。

  见陈策也在学堂,面色微微不悦,不过还是拱手对朱厚照道:“启奏殿下,北平郊外东宫封地这几日受水灾,粮食几乎被全部淹没,微臣才从那儿视察回来。”

  朱厚照噢了一声,浑不在意的道:“知道了。”

  杨廷和抱拳道:“殿下当施仁政,臣祈求殿下拨款给此处受灾庄稼度过这个冬日。”

  朱厚照心里不舒服,他东宫本来就没多少钱,还要东宫拨款?

  “要么,杨老师你去问问户部?”

  杨廷和摇头道:“殿下,此乃东宫内部事宜,况且受灾的庄稼也不算多,东宫只要拨点粮食钱财就足够他们度过这个冬日。”

  “相信此事若是传出去,朝廷百官知晓,定会称赞太子的仁义之举。”

  “好吧。”朱厚照拗不过杨廷和,无奈的妥协,得想办法从父皇那搞点钱把这个窟窿给堵上啊,朱厚照心里暗暗的想到。

  杨廷和仿佛示威一样看了一眼陈策,意思是本官在东宫的所作所为,才是真真切切替皇太子考虑,你呢?

  你除了成日带著皇太子胡闹,还能教皇太子什么?皇上真是瞎了眼,给你升到了东宫右谕德。

  杨廷和继续抱拳道:“微臣在祈求殿下给此处灾地免除明年夏税税收。”

  朱厚照不厌其烦,他压根不想管这些事,刚要开口答应,陈策却拉住了朱厚照。

  朱厚照狐疑的看了一眼陈策,陈策微微摇头,对杨廷和道:“杨大人,这事儿太子自会考虑的。”

首节 上一节 266/4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