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240节

  皇帝也是需要内帑私房钱的,毕竟内帑私钱用起来不需要经民部、国库,没那么多眼睛盯着管着。

  甚至四大盐池,也已经给皇帝预留好了位置,就等皇帝派人过去了。

  有这么聪明伶俐会办事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呢。

  不论公私,都办的这么体贴。

  “朕是真没想到,盐州不仅军事上位置重要,还能是个金疙瘩。”

  马周也为小舅子感动高兴,事办的这么好,让圣人这么高兴,前途无量啊。

  稍后,李世民叫来张阿难,让他安排几个可靠的内侍宦官,挑一批皇家奴隶前往盐州,经营那百顷皇庄,还有参与乌白盐池的制盐,还有盐州贸易之事。

  当然,这些内侍们前去,也不仅仅是为皇帝赚私房钱的,也还负有监视盐州文武官兵和士庶豪强商贾的任务,他们是皇帝的另一副耳目。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么,魏征可是老这样劝谏皇帝,李世民深信不疑,六扇门是天子耳目,但天子不能只有六扇门这一副耳目。

  武怀玉虽是皇帝宠臣心腹,但也不能尽信。

  皇帝一高兴,武怀玉官阶又升了。

  以收复盐州之功,兼屯田、恢复盐池之功,皇帝晋武怀玉从四品下中大夫,连升三阶,无须考选。

  薛万彻则因击胡镇抚有功,晋一阶,并恩荫其一子为武骑尉。

  皇帝为了表示对武怀玉的恩宠,甚至还特派了杨婕妤带着女官前往寿阳公府,代皇帝、皇后看望了武怀玉怀孕中的妻子樊氏,并带来郡君诰封,又赏赐了人参等一些珍贵药材,以及锦绣绫罗。

  以及一对银瓶。

  这位杨婕妤也算是武家亲戚,她父亲是前宰相杨恭仁的弟弟杨恭道,皇帝姐夫杨师道是她叔叔。

  李世民娶了姐夫的侄女入宫,是他宫里第四个弘农杨氏女。

  武怀玉四叔武士彟续弦妻杨氏,是杨婕妤的堂姑,真要说,也还是蛮亲的。

  当天,杨婕妤去武家的排场很足,皇帝还特派了百骑、千牛侍卫护送,搞的小半个长安都知道这事。

  然后第二天,就街坊小道消息满天飞,都说武怀玉在盐州又立大功,然后又有人传出现在盐州的地便宜,那里奴隶又多,在那买地种粮,然后拿粮直接盐州换盐、换奴、换马,再运回关中,非常赚钱。

  一时间,好多长安贵族家的当家娘子们,都坐着马车,来武家看望樊郡君,送上各种礼品同时,也打听盐州买地买奴建庄园开盐场的事。

  就连李靖妻子张出尘都与弟媳长孙氏也来看望。

  樊玄符如今胎已稳,倒也开始走出小院,她平时虽喜舞刀弄剑,但对于接待这些贵妇,倒也是四平八稳,丝毫没有失礼之处。

  “一个庄子一千亩地相连,才要一百贯钱?”长孙氏听了都大为心动,想在京畿买个一百亩的完整地,都不易,别说千亩了。

  跟着同来的李三娘听了后,“那咱也去盐州买上几个庄子,再弄几个草场,养些牛羊,听说盐州的滩羊好吃,以后咱家吃羊,直接从盐州自家牧场送来长安,”

  才一百贯一个千亩的田庄,确实让人心动,何况那里还有盐和贸易之利。

  “圣人也许我们武家在盐州置地呢,还赐地十顷,我家阿郎本来说置个五十顷,我觉得五十顷太小家子气了,难得有这机会,干脆就置个百顷,不过千贯钱而已,正好我大嫂父亲程大将军在泸州平獠乱,也打了大胜仗,俘获不少生獠为奴,正好买些回来,送去盐州种地打盐放牧,”

  樊玄符听李三娘说也要去盐州,立马就警惕起来。

  但李三娘心中已经生起了去盐州的念头,“我正好也去盐州瞧瞧二叔去。”

  樊玄符赶紧出声劝阻,说那边随时还会打仗呢,结果李三娘微微一笑,“上次突厥二十万骑南下,我也照样去了被包围的会宁关,不怕。”

  (本章完)

第289章 白城开市

  2023-05-07

  “这可是上好的二毛皮,盐滩上的白羊羔,出生三十天左右,宰杀后获取的皮子,最好的轻裘!”

  盐州,盐池县白城外。

  乌白盐池再次开始产盐,通往灵州、庆州的盐路也再次通畅,随着盐州渐渐恢复,也开始有胡人前来交易。

  他们赶着牛羊,背着皮裘毡毯、药材,甚至锁着奴隶,前来交换唐人的盐粮布匹锅碗茶酒等。

  一名剃光头顶的党项羌老头,手里提着一块二毛皮,在向市场上的汉商展示着。

  那二毛皮薄如厚纸,质地坚韧,却又柔软丰匀,十分轻便,更为可贵的是色润晶莹的二毛毛穗,呈现特有的弯曲柔折状,如起伏的波浪。

  赵信拿起一块仔细的看过,对怀玉道,“这是上等的二毛皮,号称九道弯,你看将皮板纵横倒提,能看到洁白毛穗,顺次自然下垂,宛如冰锥叠撞倾倒,若是轻抖,更仿佛玉簮缤落,梨花纷飞,轻盈动人。”

  “用这二毛皮制成的皮衣,穿着舒适,极为保暖,也可以用来制作高档衣服的镶边,典雅素致。”

  怀玉也拿起一块观看抖落着。

  “你这张嘴倒一如继往的伶俐,长安两市做牙的本事倒没忘记半点啊。”

  “打小学的技术,二十多年了,哪能这么容易忘记。”赵信笑笑,然后问那党项老头,“你这二毛皮不错,啥价?”

  老头穿着羊皮袄着,眼睛里透着精明。

  做为唐军占领盐州后,第一波来的羌胡,胆子还是挺大的,之前梁师都强迁走盐州百姓,也把那些羌胡也迁走。

  但这些羌胡并不愿意,被梁军迁到夏州后,很快发现日子难过,放牧养牛羊的发现草场不够,种地的又没地可种,到了夏州后许多人就沦为流民,无人管问。

  于是乎,那些羌胡最先开始偷溜。

  反正他们游牧为主。

  盐州衙门四处张榜,派人宣告,招抚百姓。

  羌胡先是小股的跑回来试探,发现这盐州刺史衙门态度很好,于是乎慢慢的就开始大部队往回跑,甚至连带着原本夏州那边的羌胡,也开始偷偷的过来。

  “两匹大练。”老头比划了两根手指头。

  “贵了,”赵信不客气的道,虽然在长安城,这般上品的二皮毛,是十分值钱的,但这里是盐州,这老头不是一手货主,也顶多是二手。

  如今一匹绢起码二百钱,两匹绢那就是四百钱,这在盐州太贵了。

  赵信竖起一根手指头,“一匹大练,你有多少我都收了。”

  党项羌老头连忙摇头,“我这可是上好的二毛皮,不是普通的皮毛,好点的普通羊毛都得二匹练。”

  赵信则道,“我在这买匹敦马,也就二十匹大练,要是买草马,还更便宜,你一块羊毛就要二匹练,哪有这样的事。”

  两人讨价还价,互不相让。

  武怀玉饶有兴趣的围观,白城边市开起来后,陆续有人来交易,但现在商人货物都还不多,武怀玉倒不急,毕竟靠盐吃盐,每天都有新的盐场开工,有许多盐商带着人来。

  他们要吃要喝,也需要日用商品,这都能促进消费。

  何况,如今这些羌人、山胡们陆续过来,日常百货,也多要从唐人这买,他们部落可没有什么手工制造能力。

  现在的市场上,羌胡还是更倚赖唐人,牛羊皮毛这些都不是很值钱,一匹小马,甚至便宜到一千钱就能买下。

  白城市场上汉商这边的货物主要就是盐,然后是布匹、粮食,接着是瓷器陶器,锅碗瓢盆,以及绳索针线这些,再就是药材等,还有便是茶叶。

  茶叶现在牧民也成了生活必须品,慢慢的离不开了。

  战争导致这些蕃胡手里急需大唐的日用百货商品,但他们手里头又只有牛羊皮毛,且还都积攒了不少,都急着换东西,自然就会被压价。

  刘绪带着一群书手、衙役在那简单的集市上巡查,进入市场的商货,要进行登记,到时是要按交易抽分征税的,而市场里住商们,也要交税。

  主要就是过税、住税两种,征税方式比较简单,税率也不算高。

  基本上是按二十抽一这个税率。

  交易基本上以物易物,这些蕃胡手里头也没有什么铜钱、绢布,看上什么就拿牲口或皮毛换。

  也可以卖给货栈,换了钱再去买,不过一般这些蕃胡都嫌这样麻烦,都是以物易物。

  “今天比昨天来的人和货又多了,”参军刘绪告诉怀玉。

  “只要他们肯来,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的,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咱这既然是互市,那就要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绝不能有欺瞒诈骗的情况,不得缺斤短两,缺尺少寸,更不许以次充好。

  自由交易,但也要买卖公平,谁敢破坏这规矩,绝不能容忍客气。”

  和长安的两市一样,武怀玉也在这里设有市令,和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负责抽分征税,也负责维持秩序,以及诸如评估价格等,甚至一些贵重、大额的交易,还必须要立官契,以免纠纷。

  真出现了纠纷,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审理调解等。

  现在这里蕃胡们的牲畜药材等还是比较便宜的,马分敦马、草马、儿马等,每种又各分三等定价,基本上上等敦马也就六七千钱,而草马上等的也不过四千左右。

  这与长安的马价,不到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相差很大,但考虑长途贩马,成本也不低。

  至于羊,上好的盐州滩羊,也叫白羊,也才几百钱一只。

  至于皮毛,价格也都较低,马皮、牛羊、羊皮,也都是从一二百到三四百不等,跟长安的价格,真的是相差几倍。

  这年头搞这种贸易,尤其是能够直接源头一手交易,确实利润空间很足。

  牛在这里只要两三贯一头,骆驼也不过十来贯一匹。

  一匹骆驼大概能换两三匹马,一匹马能换两头牛,一头牛大约能换五六只羊。

  可内地运来的手工商品,却都不便宜。

  两块茶砖能换一只羊,一匹马也就能换二十块左右的茶砖。

  至于说针线这些小玩意,也很贵,锅就更贵了。

  至于说武器,刀枪弓箭这些,那是禁售的,铠甲盾牌弩箭就更别提了。

  连那极贵的铁锅,那都是采用的比较特殊的工艺铸造的,这种铁锅的铁,是不能再回炉打造武器盔甲的。

  防的就是他们收集铁器打造武器。

  总体来说,武怀玉觉得朔方这边受战争影响,物资比较匮乏,尤其是大唐制造的手工商品,他们的牲畜皮毛则有些严重过盛贬值。

  但现状就如此,他们需要的商货,基本上也只有唐朝能供给,但他们的牲畜皮毛这些,大唐却有许多个交易对象。

  市场转了一圈,挺热闹,还有不少店铺正在赶工建造和装修中,其实本来互市也不是天天开,但武怀玉没理会那老一套,而是把白城城外的这市场,打造成一个常市,每日开放经营,里面还有固定的街铺。

  他有意要把这里弄成一个盐州长城外的工商小镇,货物集散中心,而不是十天半月才赶一次的大集。

  武家也已经在这开店,千金堂药铺、长生堂当铺,以及宝玉堂的盐号,还会有杂货等商铺陆续开设,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蕃坊修的如何了?”

  “还在招募人手,我们开出的工钱是做半个月,合每天一斗半的粟。”

  这是短期工,一次做半个月,工钱就是谷子,不是钱绢,一天一斗半,做半个月,有二石多粟。

  可以说这个工价,不算低了。

  刘绪告诉怀玉,定的这个工价,其实是灵州雇人代役上烽的价。灵州处于边地,有许多烽堡,朝廷都是征召当地百姓当番服役,轮到的一番就是十五天。

  因为守烽较为辛苦,所以一般条件好点的都不愿上番,于是出钱请人代役,价格就是一天一斗半的粟。

  虽说粮价有高有低,但一直都还是这个数。

  如果按灵州这边粮价,一斗粟现在大约值个五六十钱,那么一斗半大约能折八十文钱。

  当然这是粮价高的时候,在隋开皇年间,灵州一斗粟大约也就是二三十钱,则一天工钱相当于四十。

  不过赚的这粮,一般也都是当口粮,价格高低没啥太大影响,毕竟都吃了没变现。

  修城筑路,跟守烽其实也差不多,都是非常辛苦的活。

  要是做一般工,则可能只有这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钱粮。

  赚点口粮养家糊口而已。

  怀玉要修的蕃坊,是打算在白城市镇边,再修一个专给蕃人聚居的坊区,便于对蕃胡统一管理,来交易的蕃胡可以在此暂住,或是以后也在这里开店什么的,也可以居住蕃坊内。

首节 上一节 240/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