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97节

  都差点忘记了今天他早早来拜访武怀玉的原因了。

  “三阶教的事,有些麻烦了,他们不肯把田庄交出来,甚至那些依附他们的部曲等,居然也不愿意入籍编户····而且现在其它寺也开始在活动,各种传言满天飞,许多士族也多有异议。”

  武怀玉面带着微笑吃完最后一个虾饺。

  他说的许多士族有异议,估计也包括他自己在内了。

  对三阶教的行动,后续的影响力正在持续发酵,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的就收场,无尽藏的那些轻货浮财已经收走,但田地、作坊、碾房、邸店、车店等还在清理中。

  现在许多僧人不肯还俗,那些依附于寺庙的部曲、佃户,也还跟朝廷唱反调,想要继续维持以前的状态,这里面肯定有和尚在暗里煽动串连的。

  “谁反对?”

  “京师十大德也都联名上书给陛下,希望陛下三思。”

  京师十大德,这是武德朝时设立的僧官,统领长安诸寺僧众,这十大德有个特点,基本上都是南方义学派的高僧北上,不少是隋文帝时就北上的,有些则是杨广镇守扬州期间结识,后来他称帝后邀请到长安的。

  南方义学派在长安僧人,尤其是高僧中占比很大。

  李渊当初任命的十大德,基本上都是来自江南的义学高僧,而且都是在大兴善寺、大总持寺、大庄严寺这三大佛寺里。

  武德九年李渊准备沙汰佛道,当时诏令中就明文规定,长安仅留寺三所,诸州各留寺一所,长安留的三寺就是这三座大寺。

  他们的等级最高,属于皇家功德寺,比朝廷敕建寺高一等,比皇族宗室、勋戚贵族们捐建的寺庙更高,而那些普通修建的寺庙就更别说。

  十大德个个在沙门德高望重,虽说隋唐的时候,诸多教别宗派学说兴起,但这三大寺、十大德的权威绝对是不用置疑的。

  当然,三大寺占地最广,僧众最多,实力也极强,包括财力。

  比如大兴善寺,在朱雀大街旁直接占了整整一坊之地。

  十大德都站出来,要上书皇帝劝谏,这已经发酵到很严重的地步了。

  杨师道从吏部尚书改为雍州别驾,继续清理三阶教那本是他的职责,但他现在跑来武怀玉,其实就是想撂挑子。

  这家伙跟萧瑀一样,是崇佛的。

  “走,去三大寺走走,拜访一下十大德。”

  武怀玉拉着杨师道在长安转了一天。

  三大寺都去拜访过,他跟十大德以及一些住持高僧们也都聊了许久,主要是听他们的诉说意见。

  武怀玉并没有给什么直接答复。

  次日早朝过后,武怀玉请求奏对。

  怀玉跟皇帝单独谈了许久。

  “你觉得该如何回应?”

  “臣有个想法,隋末以来,天下乱战不休,许多战场曾经血流成河,至今仍还有许多枯骨没能收敛,臣请求在一些有名的大战场,派高僧组团前往举行盛大法事,超高阵亡将士灵魂,然后在这些大战场上各修建一所寺庙,里面建塔立碑,铭记战事,纪念英烈,度僧出家,划拔一些田地供给寺庙。”

  武怀玉还提出了第一批的七个大战场,建七座寺庙,每寺度二十名僧人出家,每寺给一千亩地。

  这让皇帝听的很意外,之前武怀玉虽说不是跟傅奕一样的灭佛派,但也是削弱限制派,现在却要新建七座佛寺,度一百多僧人,还给他们田地?

  “陛下,大战场做法事、起寺庙、立佛像等一应花费,都在朝廷此前代管无尽藏里出,我们把那笔钱分成三笔专款,其中第一笔本就是维修天下的寺庙的。”

  反正不用花朝廷一文钱,拿之前没收来的钱来做这个事,也正好缓解下如今沙门这来势汹汹的反扑。

  一进一退,做事不能一味猛冲猛打,得有韧性。

  通过这件事,也能证明朝廷不是抢了沙门的钱财,而是真的代管,且会用到说好的地方,到时这笔钱也要让十大德、诸寺住持这些有监管之责的和尚们监督。

  同时,也是以此让沙门知道,朝廷不是要灭佛,只对事不对人,对释教沙门依然是尊重的,国家还特意拔款请和尚们主持这么重要的法事,甚至圣旨敕建七所新的寺庙,这表明朝廷对释教的继续尊崇。

  “仅此而已吗?”

  皇帝问。

  盖子已经被捅开,皇帝已经看到了下面严重的问题,他很迫切的希望能解决这颗毒瘤。

  “陛下,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答,我们慢慢来。先把这事办了,办的隆重热闹一些,等过了这股风头,臣建议到时朝廷取消十大德的僧官之职,理由嘛就是现在这十大德,都年纪太大了,许多都是七十多八十多,甚至有九十多岁的,

  我们恢复鸿胪寺的崇玄署,由朝廷任命的官员,来管理佛道寺观,其职责范围包括寺额、僧籍的管理、僧官的选任、僧尼的制度、僧尼在寺院外的活动等。

  另外僧籍管理和僧官选任,也要接受吏部的监察,度僧要受御史监察,僧务要由光禄寺下祠部监管。

  取消十大德后,在诸州县设立新的僧官,如各州设僧纲、各县设僧正,而京师则设都纲,另于长安万年两县,分设左右修功德使的俗官,负责修建寺塔、佛像铸造、经典翻译、法会举办等。

  其下设左右僧录,由高僧出任,协助功德使执掌僧务。

  各寺要统一设住持,由各地举荐,朝廷考核任命,各寺住持以下,应当还有东西执事僧,也应当由寺中推举,然后朝廷考核任命。”

  这一套是他昨天在三大寺转过一圈回来后写的。

  其目的很简单,打破现在教团自治的局面,要朝廷真正掌控起来,朝廷要加强管理,甚至僧官上面也要更加重视,不能放任自由。

  十大德已经证明没啥用处,所以要借他们年老,干脆废除他们管理的职责,以后寺院也得分等级,皇家、朝廷敕建、京寺、州寺等,分成数等,不同等级,严格限定僧尼定额,限定他们的拥田额等。

  不仅如此,还得利好用考核这利器,不管你什么宗什么派,你总得要熟悉了解掌握,你要是连经籍都不通,那你还出什么家,强制还俗。

  如果考试不合格,但也不是完全不通的那种,想要继续出家,那就得买僧牒,花钱买。

  只要寺院还有僧额空缺,就可以买。

  如长安三大寺,一张度牒就收个一百贯吧。

  这次三阶教两千多僧尼考试,只有二百来个通过,两千多通不过,要是他们不想还俗,那其中考试成绩还勉强的,可以有资格买度牒,同样一百贯一张,交钱就行。

  当然,对经籍一点不通的那种,有钱也没资格买。

  以后所有僧人,都必须得有度牒才是合法出家,而且要剃度僧人出家,还得经过朝廷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既得是本身自愿,还得年纪相符,再则还要寺里有僧额,同时还得花钱买度牒。

  度牒一人一张,不能传袭,人死牒废。

  “一张僧牒一百贯钱?”李世民觉得这好像在抢钱,强盗绑票都不敢要这么多,这可是十万钱啊,

  “陛下,既然是出家,那总得有诚心,总不能随随便便就出家吧,北齐僧尼三百万众,可这里面虔诚清徒又有多少?宁缺勿滥,必须得设立门槛。”

  皇帝对武怀玉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挺佩服的,但也明白这僧牒百贯一张,好像是个不错的限佛的办法,朝廷还能增加一笔收入。

  度三千僧,岂不就是三十万贯钱,那快相当于一年的户税小税了。

  “朕觉得如现在三阶教的化度寺等,那些虽通过经籍考试的僧人,可以继续出家为僧,但也应当颁给正式的僧牒。”

  武怀玉秒懂,意思是他们也得掏这笔钱。

  两百人,那也是两万贯钱。

  当然,三阶教的钱财已经被朝廷‘监督保管’,但这笔度牒费用,可以提取支付嘛。

  虽然钱是从左手倒右手,但倒出来的这两万贯,可就名正言顺的是朝廷财政收入,和尚们连名义上的监督权都没了。

  “你计划在大战场修建七座寺庙,朕觉得挺好,不过每寺才二十僧,有些少了,每寺五十僧吧,仍按每人二十亩口分田授给,一寺划分一千亩地。”

  皇帝捋着胡须道。

  七座新僧,三百五十名僧额,很明显皇帝这是要预售三百五十张僧牒,又是三万五千贯钱,这甚至都不用从左手倒右手,而是直接对外销售了。

  皇帝非常有悟性。

  “臣安排时间,召集京中高僧和各住持等开会商议一下,”

  “好,都交给你了,”

  为了表示皇帝对沙门的尊崇,皇帝让武怀玉去少府监订制一批紫衣袈裟、禅杖等,到时赏赐给那些有名的高僧。

  各大寺的住持们,到时也要授印赐杖。

  皇帝都没想到,武怀玉赚钱的点子这么多,这僧牒百贯一张,那真比绑架要赎金还赚啊。

  到时掏不出钱买僧牒,你就不是合法的僧人,是非法出家,得强制还俗。你要有钱买牒,朝廷也乐意你出家,一人百贯啊,一个百姓二十一岁成丁,到六十岁年老,四十年时间,每年为朝廷纳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加二十天的免费劳役,四十年累积起来,都远没百贯。

  一张僧牒,就相当于一次提前征收了几十年的租赋,多划算啊。

  李世民不介意佛道传播,但前提是不能威胁到皇权和国家就行。

  (本章完)

第455章 黄金万两换僧牒

  2023-07-14

  “年轻幸进,乍然拜相,立功心切,操之过急,用力过猛,终究还是太年轻啊。”

  “嗯,一百贯一张僧牒,亏他想的出来。”

  “真是刮地三尺,连佛门圣洁之地都不放过。”

  大总持寺的高塔下,宋国公御史大夫萧瑀今日特地来进香,恰好遇到雍州别驾观德郡公杨师道。

  两人便在寺中凉亭下棋。

  说到武怀玉这计相的一些手段,两人都不由的有点鄙夷。

  不过要在大战场立寺七所,这倒是让两人意外的消息,甚至还有传闻,据说武怀玉向圣人请旨,要度僧三千出家。

  每僧一张僧牒,售卖百贯。

  想钱想疯了。

  萧瑀对武怀玉这年轻人本来也还挺看好的,可现在却只能摇头叹息,“不管如何,武怀玉只怕很快就要重重摔落,”

  “萧相觉得他会罢相?”

  “罢相那是轻的。”

  萧瑀为相十年,进进出出,对李渊和李世民两位天子都很了解,现在皇帝重用年轻的武怀玉拜相,还专掌财政,用他进行财政改革,不管是按田亩征两升粮的义仓粮,

  还是盐铁茶酒专卖。

  再到如今要搞什么开中盐法,加上他对三阶教下重手的检校佛法,以及如今还要百贯一张卖度牒,

  这些都很大胆。

  触碰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不论是门阀、贵族、勋戚,还是寺庙,武怀玉惹上哪一个都不会有好结果。

  皇帝那么了得,会不知道这些?

  但他没起用更亲信的大舅哥长孙无忌来做这些,也没用老成的戴胄,反而是用年轻的武怀玉来做这些。

  萧瑀早看透了皇帝的心思,武怀玉没什么根基,在朝中全靠皇帝的格外恩赏才有如今地位,他要想稳固权位,那只能为皇帝冲锋陷阵。

  要是换成长孙无忌,以他那奸滑,肯定不会这般冒险拼命。

  甚至就算是戴胄,五十多的他也得前瞻后顾,也就武怀玉这样愣头青会不顾一切。

  萧瑀觉得,其实任何一位大臣,只要头脑还正常,都不敢这样乱来。

  皇帝用武怀玉,成了那自然最好,事不成最后大不了推出一个武怀玉,说他年轻,说他巧言迷惑君主等等,反正推出去处置,不管是罢相还是贬谪,总能平息众怒。

  聪明的皇帝都会这招,真要办什么事情那都不会自己冲锋陷阵,那样的话就没有半分余地了。

  萧瑀不认为武怀玉能成事,也许他这股拼劲,能搞出点东西来,但最终还是会失败的,皇帝肯定也清楚,但依然让武怀玉拜相、主掌财政,明显是有更深打算,比如说借他之手搅局。

  掌握主动权,进退自如,甚至到时就算推出武怀玉替罪,肯定也还得换回些东西,才能达成妥协。

  这真相很残酷,但萧瑀明白,杨师道也明白。

首节 上一节 397/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