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29节

  按这法子,一年可以转运两百万石粮,每年起码节约十万贯运费。

  如果条件许可,武怀玉甚至还有一个更好的计划,在人门左岸直接开挖一条人工运河,使漕船由三门峡河口直抵渭口到长安。

  不过挖运河前期成本较高,但比魏晋隋时的疏通河道凿砥柱,甚至是沿河凿山修栈道的这些办法,明显会是一劳永逸,就是开始投入大。

  只能当成远期计划。

  不过如今的分仓水陆转运法已经不错,等到搬运法开始,还能再提升许多效率。

  东南的财税钱粮,尤其是江淮的粮,能够快速且低成本的入关,那对于大唐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大唐的衰弱,就是从控制不住西北地区开始的,鞭长莫及的西域,迅速崛起的吐蕃,还有后来复兴的东突厥,桀骜不驯的西突厥以及突骑施、葛逻禄、回纥诸部等。

  关中连长安的粮都供应不了,更别说更遥远的西域、河西、陇右、青海、塞上等地了。

  如果关中能够得到帝国中原、东南财赋粮食源源不断的补给,那大唐对西疆就能有更强的控制力,大唐的衰弱也不会那么快。

  这一趟出潼关的上洛之行,武怀玉走的并不快,一路走一边细心考察,考察军事堡垒城寨、观察驿馆驿卒,看新建的转运仓,还有路上那些不断往复运输的役夫、牛马。

  他们确实很辛苦。

  武怀玉甚至想到,是不是能够招集工匠,给出四轮大马车让他们去解决具体的细节技术问题,把这大马车研究出来,甚至是研究下有没有条件在这几百里最难的谷道,修上轨道?

  直接来个轨道马车运输?

  就跟那些矿场里一样。

  就算是用马拉车,但有轨道的话,运力也能大增。

  不过不管是四轮马车,还是轨道,这里面都还有不少具体的细节技术问题,得慢慢研究,哪怕有正确的方向,但很多技术也没那么容易解决。

  怀玉摸出个小本子,拿出一支石墨铅笔,在本子上记录下这些想法,以后可以实施,暂时备忘。

  武君雅撇了一眼,结果啥也没看懂,那些字就跟画符一样神秘,也跟他那支笔一样新奇。

  “这是道家符文吗?”

  怀玉摇头,这其实只不过是汉语拼音,用这个记录,不过是不想让别人知晓,他随身的本子上经常会记些东西,用拼音更保密,这世上再没第二个人能懂。

  其实用英文也一样,他学的英文,这时代一样没人懂。

  眼下的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日耳曼语占据了主导地位,取代了罗马不列颠的语言,日耳曼古英语有四大方言,但不论哪种,都跟武怀玉学的那种英文,几乎完全不同,还没有大量希腊、拉丁、法语词的进入影响。

  七百里路,武怀玉却走了小一月,走走停停,反正也不急。

  抵达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中秋节。

  怀玉没有先进洛阳城,而是去了北邙山,据说这座山埋的帝王将相最多。

  他特意去山上祭拜了秦琼的好兄弟罗士信和裴行俨。

  罗士信是秦琼最好的兄弟,他们一起在张须陀麾下并肩战斗多年,后来先后归唐,罗士信是郯国公,拜总管,讨伐刘黑闼时,率几百敢死队入城接应王君廓,最后因风雪,援军无法如期抵达,孤城坚守多日,最后城破被俘,宁死不降被杀。

  秦琼将好兄弟尸体重金赎回,安葬于北邙山上,这位战神般的小个子,死时也不过二十二岁,朝廷赐谥为勇。

  北邙山上,罗士信的墓就在裴仁基父子旁边。

  九岁的裴行俭这次随同前来,跪伏在父兄面前,他没有见过父兄们一面,他是个遗腹子。

  “罗将军早年与我义父都在张将军麾下,大海寺兵败后投裴将军,得其礼遇。”

  后来罗士信秦琼都随裴仁基上了瓦岗归降李密,罗士信秦琼程咬金都与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关系极好,程咬金曾经战场上万军之中救出裴行俨,自己被马槊洞穿身体,拔出马槊杀出重围。

  罗士信则被裴行俨舍命相救过。

  所以当年,秦琼、罗士信、程咬金、裴行俨那是义结金兰。后来罗士信秦琼程咬金先后投唐,裴仁基父子留在洛阳,因谋刺王世充失败被杀,秦琼罗士信他们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后,出资收敛裴仁基父子,将他们埋在北邙山此处,甚至还说将来死后,也要葬于此。

  罗士信战死洺水城后,秦琼重金赎回他的尸体,将他安葬到了裴仁基父子旁,怀玉这次去幽州,秦琼请他一定要到北邙山代他拜祭一下老兄弟们。

  甚至说他将来死后,也一定要葬到北邙山来跟兄弟们做伴。

  苏烈上前给罗士信上香。

  当年洺水城大战,他也参加了,那时各为其主,却也深深为罗士信的那勇悍而折服。

  时隔多年,记忆仍深。

  拜祭结束,下山入洛阳城,洛州都督杨恭仁亲自来迎接。

  怀玉让裴行俭在洛阳休息几日后便返回长安。

  “不,我要跟随老师去幽州,我要学习兵法,我将来要跟我父兄一样当个大将军。”九岁的裴行俭非常坚定。

  “等过几年再说吧,先回长安读书。”

  “罗将军十四岁时为张帅执衣,就已经披双层甲上阵杀敌了,秦相公也是很年轻便在来公麾下为帐内·····”

  怀玉打断他,“等你也起码十四五六岁了再说吧。”

  (本章完)

第489章 洛阳死城

  2023-07-28

  洛阳城比怀玉想象中差太多了。

  这曾是杨广集全国之力营造的东都,一度是天下最繁华的中心。可隋乱以来,洛阳却也成为四战之地,战争没停过。

  瓦岗李密长期攻打洛阳,后来王世充率援军入洛,双方更是长期鏖战僵持,两败俱伤。

  李世民两攻洛阳,尤其是武德四年那次,从武德三年的七月,围到武德四年的四月,围城长达九个月,据说老百姓把城里的草根树叶都吃完了,用浮泥和着米屑做饼充饥,食后皆病,满街死尸。

  原本迁入宫城三万家,最后不足三千家,公卿之家,也纷纷饿死。

  当时一匹绢仅能换三升粟,尤其缺盐,十匹布才能换一升盐,到后面,斗米三万钱,金银财宝、服饰珍玩反如草芥,黄金只能换到等重的粮。

  最终粮尽不得不出降。

  李世民不是李密,当初王世充跟李密大战,洛阳城也粮食紧缺,王世充提出跟李密做交易,用金银钱帛换粮食,李密居然答应了,真拿粮食换钱帛,让王世充喘过气来。

  李世民的洛阳之战,绝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一边围洛阳城,一边虎牢关战窦建德援兵,甚至打出以五千破十万的奇迹团战。

  李密在隋末的时候挺有名气,当年还是杨玄感的军师,杨玄感兵败,他还说是杨玄感不用他上策,可等他成了瓦岗之主,中原盟主的时候,打洛阳城却是久攻不下也要死磕到底,最后反被王世充给灭了。

  李世民根本不和王世充在洛阳城这样的坚城下打消耗战,直接兵分五路,先把洛阳外围的王世充诸州地盘兵马扫清,最后留下洛阳一座孤城。

  王世充虽早有准备,提前在洛阳城储备了许多钱粮器械,还加固了城防,又派亲信大将坐镇虎牢、怀州等据点,打算用对付李密一样的办法对付李世民,甚至他还占据大半李密旧地,又与河北窦建德结成同盟,认为胜算很大。

  可谁知李世民用兵更老辣,仅用四个月时间,五路大军将王世充外围全都拿下,王世充在洛阳城里,又不敢出兵救援,他出来就要被打,不出来就只能看着一个个被灭。

  虽然窦建德倾国来援,可在虎牢关十万夏军,却仍被李世民一战而溃,连窦建德自己都成了俘虏。

  王世充联络的突厥虽然也趁机南下,要搅和中原,但最终处罗可汗半途病死,颉利继位立即撤兵,一心稳固汗位。

  孤立无援的王世充,最终守到粮尽,只能投降。

  从东都,到如今的洛州。

  洛阳城级别降低了许多。

  而且根本没有恢复元气,洛阳城中曾经最恢宏的紫微宫,也早被李世民入城后拆除了。

  宫梁殿柱,金砖琉璃瓦,都已不复存在。

  李世民进洛阳后,便奉旨把洛阳城拆了,拆下来的那些梁柱砖瓦,都让百姓随意取用,拿去修自家房屋了。

  原来宫殿的位置,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留有一点基座,曾经的御苑宫池,如今也成了菜园粮田甚至是野池塘。

  其实从唐军入洛,到现在也才七八年而已。

  洛阳人口比起大业兴盛时,不足十之一。

  曾经的洛阳诸市,比长安东西两市还要兴盛几分,可现在也不值一提。

  洛州还不如东面的郑州、荥阳两城热闹,那边依托大运河,借着漕运之利,反而工商大兴。

  反是洛阳这座曾经东都,可能因为地位敏感,使的发展陷入停滞,越来越破败萧瑟。

  今年初,武怀玉曾提出要重点经营洛阳为关东中心,大力发展工商经济的建议,甚至提议洛阳设立国子监、太医院等的分校,以后选人也一半到洛阳侯选,朝廷的少府监下的一些官营手工作坊,也设到洛阳,促进振兴。

  皇帝后来也提出想重修洛阳宫,以后皇帝每年也到洛阳去住一段时间,但这些建议都被众多大臣反对。

  尤其是魏征,觉得当年杨广营建东都修洛阳宫,那花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啊,几年前才把他们给拆掉了,现在又要来修,这得耗费多少钱粮和役使多少百姓民夫?

  戴胄也说国家承担不起。

  甚至如窦轨还说现在洛阳、荥阳等地民风不古,好贾争商,一味谋利,朝廷应当打击这种行为。

  这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

  不过亲眼看到洛阳现在这样子,确实让人觉得挺可惜的。

  很难想象十来年前,这里是如何的兴盛场面。

  杨恭仁做为前宰相,出镇洛阳为都督,他是接替屈突通的,这两人也算是名臣,但在治理洛阳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政策都是恢复本业。

  也就是让老百姓安心务农、男耕女织。

  两人都是积极劝桑课农,对于百姓从事工商,认为是游手好闲,要求里正、户长把这些人上报州县,直接处以惩罚。

  在这两任长官的治理下,洛阳这样的国家商业大都市,正在迅速的变成一个农业州。

  巨大的洛阳城里许多里坊,比长安城南的鬼坊还要夸张,大半个洛阳城区都成了粮田菜地果园等。

  杨恭仁还在跟怀玉介绍着洛阳的变化,又恢复了多少人口,增加了多少粮食产量等等,怀玉听的心里直叹气。

  战后恢复民生,这很有必要,以粮为先,也确实是安定的基础,但从武德四年灭郑,到如今贞观二年,这都八年了,还越搞越回去了。

  无农不稳,但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没有农业,社会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足;没有商业,人民的经济生活就不活跃。指社会上离开哪个行业都不行。

  一味的强调农业,而打压工商,这种做法,尤其是在洛阳,这是不对的,有严重的问题。

  这也使的许多工匠、商人甚至是百姓,都从洛阳跑到了荥阳、郑州,那边自发的形成了还不错的运河集市,有大量工坊。

  可现在窦轨却说这些人是懈怠懒惰的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不勤于农耕,要打击惩罚。

  经过一个坊门口,前面枷着一大排的人。

  “这些人犯了何事?”

  杨恭仁招手,叫来几个站在旁边的不良人询问,“跟武少保说下这些人所犯何事?”

  不良人见这年轻人居然就是帝心武少保,赶紧恭敬的行礼,然后一一介绍。

  “这人叫康虔毛,倒卖粮食。”

  “这个赵明礼,倒卖旧衣废物。”

  “这个邹义,他私酿酒贩卖。”

  ······

  这一群被枷的头都抬不起来的人,其实都是些小商小贩,那个康虔毛,是个粟特胡,祖上好几代前就移居洛阳,一直做生意,经历过隋乱破产,如今做点小买卖,其实就是下乡从农民手里收粮,然后再加工成米面再出售赚点辛苦钱,虽然也会干掉新粮里掺陈米的事。

  那个赵明礼,就是个收破烂的,收各种别人不要的破烂旧物,经过整理归类,或是翻新什么的,再挑担子走街串巷的卖掉,赚点辛苦钱。

  其它的什么酿酒酿醋,什么做器等等,

  都是些从事工商的工匠或商人,但被洛州都督府认为是游手好闲,不务本业,甚至是违法犯罪等。

首节 上一节 429/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