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731节

  这五位大佬之下,

  官员分成两班,基本上留守朝臣一班,东宫官一班。

  “给老师赐坐。”

  承乾今天很不一样,说话都有些不同了,但对武怀玉的尊敬却没有变,他一进来太子就让免礼、赐坐。

  皇帝已经去岐州九成宫,临走前承乾还再次请求能让武怀玉留下辅佐他监国,但皇帝却说一切已经安排好了,武怀玉去岭南,为大唐镇守南疆。

  这是既定安排,不会更改。

  今天他监国第一天,也是武怀玉来陛辞的日子,

  虽然不舍,承乾也没办法挽留。

  老师在长安,承乾便觉得很有底气,遇事不决也不会慌乱,找老师便是,老师不在,有事都找不到人商量。

  武怀玉上殿陛辞,承乾当百官面还是表露不舍。

  朝会结束后,

  怀玉跟五位留守大臣喝茶,

  长孙无忌最是高兴,他也没料到自己能成为留守辅政大臣,虽然仍还仅是以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之衔,但这毕竟成了皇帝不在京时候的辅政元老。

  “怀玉啊,还得感激你在陛下和太子面前举荐我,”长孙无忌以茶代酒谢过。

  “长孙公可是国舅爷,太子的亲娘舅,殿下奉旨留守监国,你这个亲娘舅当然得帮扶。”怀玉笑着道。

  这次承乾监国,也不知道时间是多久,但很明显这是皇帝对太子的一个考验,必须得表现好了,长孙无忌可是太子亲娘舅,又坐了这么久冷板凳,武怀玉推举他留守辅佐,他绝对会用心卖力的。

  留守五大臣里,当然还是以房玄龄为主,他本就是皇帝第一心腹,总理庶务的,

  至于李靖,这是军方大佬,有他在,武将没人敢乱来。

  至于侍中魏征,这人皇帝面子有时都不买账,忠直无私,让他盯着朝堂,盯着其余几位大臣,甚至盯着太子很合适。

  马周是五大臣里资历最低的,也是唯一没做过宰相的,但他也是皇帝心腹,本就兼职东宫官。

  喝着茶,武怀玉也不客气的提出了些请求。

  “岭南全面推行两税法,我希望朝廷能够同意在岭南正式实行财税三分法,一分上供国库,一分留使,一分留州,

  每年两次,分春秋两季划分。”

  房玄龄抚须,“岭南将全面推行两税,那么税赋三分也是必然,不过此前试行的地方财税三分,都只是地税和户税这两正税,其余的盐茶酒糖专卖,以及矿课,还有市舶关税、以及和买、官营等收益是不在其内,

  晋国公如何打算?”

  武怀玉长镇岭南,手里现在有足够的人事权和监察权甚至是兵权,还包括了财权,

  之前租庸调税制时,岭南还没能真正掌握,岭南地方州县上缴土贡,不过就是象征意义,朝廷没能真正的在岭南征税,

  甚至仅是对广交桂等少数城池控制。

  但这两年,朝廷经略岭南,又是出兵征讨,又是驻军,又是派官吏南下,甚至是移民,以及建市舶开海关等等,

  岭南在慢慢由朝廷实控,一切都要走上正轨。

  现在推行两税,也是武怀玉接下来在岭南的工作重点,必须征上来税赋,不过这税赋征上来后,如何分,也是关键。

  朝廷肯定想多拿,

  但武怀玉在地方,也需要财税,不管是驻军、养兵,还是征讨叛乱,以及养岭南的官吏,甚至建立学校、屯田、开商等等,都需要很多钱。

  这些不能指望朝廷中央拨款,

  武怀玉得自己在岭南弄钱,

  编户齐民,征收户税,清量田地、开垦粮田,征收地税。

  甚至盐茶酒糖的专卖税,矿产的矿课,乃至采珠的珠税,以及关税、工商税等等,

  都要正规起来,同时也要充实财政,

  武怀玉之前跟皇帝也达成了初步的意见,就是两税的正税是三分,一分上供国库,一分是划到武怀玉这个观察使手里,还有一分则留州县开支,

  当然这仅是正税,

  至于其它的工商税、专卖税、甚至关税、矿课等,李世民没说,房玄龄希望这些税都上供国库。

  武怀玉不愿意,

  正税才多少啊,尤其是岭南这种地方,

  大头还得是其它的杂项,不管是工商税还是关税还是专卖,又或者是矿课,以及各种和买,以及官营所得,那些其实是很大一笔。

  没钱在岭南想发展很难,

  养兵要钱,打仗要钱,养官养吏也要钱,

  更别说什么筑城、修堡,修驿站商路这些,

  “我看所有税赋,不管是两税正税,还是工商杂税,又或专卖、矿课、关税等等,全部三分,一分上供,一分留使,一分留州,这样也方便统一。”

  房玄龄却不答应。

  如果以后都这样三分,那所有税赋,朝廷中央只能拿到三分之一,地方却拿了三分之二,以后朝廷还怎么办事。

  “正税的三分之二可以留给地方,但工商杂税专卖等这些,我看地方上就不要再分了,朝廷用钱的地方更多。”房玄龄不让步。

  于是乎,

  武怀玉这位岭南封疆大吏,跟监国太子的五位留守大臣在那讨价还价。

  讨论许久,都不愿意让步。

  最后只好又请出太子承乾来主持,

  承乾听完武怀玉的解释后,“孤觉得老师说的也挺有道理,岭南以前只有零星土贡,朝廷在岭南基本上得不到税赋收入,少数所得,也仍用于岭南了。

  现在老师在岭南经略镇守,已经承诺岭南的这六万八的戍兵,两万四的府兵,还有那些州兵、县乡兵等,都不需要朝廷负担军费等开支,

  且岭南六府九十六州的官吏,俸禄开支等也皆由岭南地方自负,老师这承诺可是极难得啊,

  就这样,两税仍能上供三分之一,朝廷还有何不知足的呢。”

  承乾很有魄力的道,“依孤来看,就答应老师的,不管是两税正税还是工商杂税,又或是其它的什么专卖、关税、矿课等,全都按两税一样三分,朝廷只拿那一分上供的,”

  “殿下,这样不免本末倒置啊,哪有地方拿了三分之二,朝廷才得三分之一的。”房玄龄苦笑。

  太子道,“岭南情况毕竟特殊嘛,那边现在还在打仗,再说,以前朝廷可从岭南得不到几文税赋,现在晋国公镇守岭南,按他的计划,今后那三分之一也能得到不少呢,且会越来越多,”

  承乾这么偏向武怀玉,房玄龄也不好反驳,毕竟以前朝廷确实从岭南那拿不到几文钱。

  魏征这时也加入讨价还价,他提出来,“工商杂项,可以三分。但盐茶糖酒这些的专卖,应当朝廷和岭南各一半,

  至于说市舶关税,以及和买,还有官府作坊的营收,这些应当都归朝廷有司。”

  武怀玉也没过分争抢,

  “关税所得归朝廷,但官衙作坊的营收,包括和买收益,应当先按正常纳税,纳税这部份,跟工商税一样,还是三分,上供一分。

  官作坊、和买的税后收益,可以完全归少府等朝廷有司。”

  大家讨价还价,

  最后达成协议,武怀玉要求全都白纸黑字写下来,最后由监国太子拟文盖印下发,最后是上报九成宫的皇帝,由皇帝那里下一道正式的诏令。

  这个事情就不怕再有反复了。

  武怀玉态度很认真,

  这可是事关财权,岭南以后要想发展,处处都离不开钱,不能指望朝廷能够拨款,只能依靠地方,所以这财税如何分配,就很重要了。

  等武怀玉拿到了由马周亲自草写,五位大臣连署,皇太子签名盖印的那份公文,笑的很满意。

  别看岭南地处蛮荒,但在武怀玉眼里那可是一方热土,遍地流金淌银,搞钱的机会很多,不仅私人能大把弄钱,其实公家官府也能弄到很多钱。

  除了收税外,还有官营啊。

  这官营不仅仅有少府等下属的手工作坊等,岭南自己一样可以组建自己的官营作坊、矿山,甚至是海商船队等,

  有钱就可以给岭南官兵加强装备,提高待遇,也可以给官吏们增加福利,也能从中原招纳更多移民过去安置。

  他不能指望朝廷给钱,但只要能给政策,能让岭南放开了去干,干了这钱能够留下来,也足够了。

  房玄龄看着武怀玉拿着那公文笑的那么灿烂,有些无奈的捋须道,“我觉得朝廷答应的太痛快太轻松了,朝廷亏了,亏大了。”

  (本章完)

第819章 魏征的念念不忘

  议事后,魏征邀约。

  “去我府上喝两杯。”

  武怀玉有点意外,其实这几年两人没啥私交,尤其是他现在又不住永兴坊,跟魏征不再是邻居了。

  魏征这人吧,有时确实有点过于装了,武怀玉不觉得魏征迂腐,而是觉得这人比较会装、会立人设。

  立的就是谏臣、孤臣的人设,也比较能坚持,从武德九年到如今贞观六年,不过六年时间,他在孤臣谏臣的路上越走越远,但这仕途也确实也升越高。

  不久前还刚晋爵巨鹿郡公,离晋封国公,也不过是一步之遥,早晚的事罢了。

  之前做邻居的时候,两人私交还算可以,但现在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甚至魏征故意在疏远他,与他保持距离,不想跟他这个亲家太近,有意避嫌。

  “有啥好事?”怀玉笑问。

  其它几位大臣也还在旁边,魏征故意说的很大声,“我家二郎年纪不小了,打算今年为他行冠礼,与令妹的婚事也该提上议程了,早做准备。”

  魏征今年五十多岁,还算年轻,他娶妻河东裴氏,生了四儿二女,因是贞观宰相,所以儿女们亲事都还结的不错。

  长子是跟皇帝结亲,赐公主订婚。

  次子一开始是想跟太原王氏龙门房的王绩学士之女结亲,当初王家要了百万赔门财,魏征拿不出,还弄的抵押房子抵押藏书找怀玉借贷,还闹出了一场风波,这事最后皇帝出面干涉没成,

  因祸得福吧,后来王学士的女儿许给了武怀玉的三弟,然后武怀玉把四妹许给了魏征的次子。

  如今怀玉的四妹婉娘也快十四了,按此时风俗,少女十五笄礼,跟男子加冠一样表示成人,可以结婚了。

  唐初经历战乱,朝廷本就鼓励男女早婚,女子十三岁就能嫁人了。

  魏二郎今年十五,做为贵族子弟不必二十加冠,提前加冠也就能早点完婚,明年十六,正好等婉娘及笄后成婚。

  对这婚事魏征挺急的。

  主要是他们夫妻想早跑抱孙子,他早年家贫,还出家做过道士,又逢乱世,娶妻晚点,又东奔西跑的,

  五十多岁了,儿女们都还没成婚,

  老大年纪大点,可因为皇帝选为女婿赐婚公主,但公主还年少,所以也还得等,毕竟尚公主,总不敢偷偷纳妾生子吧。

  魏征也只好寄希望老二了,早点跟武四娘成婚,早点生娃,他也早点抱孙子。

  至于老三老四,现在都还是小娃娃,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长女订婚太上皇十四子霍王李元轨,小女儿许婚河东薛氏薛仁伟,薛道衡的孙子。

  “舍妹才十四,不急吧。”怀玉是真不急,舍不得这妹妹早早嫁人,他觉得现在朝廷鼓励早婚早育,有点太急功近利了。

  十四五岁的姑娘,还没完全发育完成呢,结果早早成亲,早早生育,这是很危险的。

首节 上一节 731/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