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783节

  终究只是个才十四岁的少年而已。

  他目光投向薛大鼎这位司马,带进来三人,就剩下这个了。

  “下官齐王府长史薛大鼎见过齐国公、晋国公,还请息怒。”

  薛大鼎刚才在外面其实也没劝过李祐,倒不是他跟燕氏兄弟俩一个德行,而是自打他来做了这齐王府长史,各种糟烂脏污事见太多了,都有点见怪不怪了,

  以前也没少劝,但齐王都当耳边风,他这长史的话一点用也不管,所以刚才也就没费口舌。

  现在想来,其实有点羞愧,毕竟他是皇帝钦点的齐王府长史,四品官员呢。

  “你之前为何不劝谏教导大王?”

  “你刚才为何不训斥燕氏兄弟?”

  “你这个齐王府长史怎么当的?”

  秦琼三连问,然后也要喊人把他打将出去,

  薛大鼎放低姿态,连声道歉,为自己也为薛氏更为齐王,

  武怀玉这时站了出来打圆场,不是给李祐面子,而是知晓这个薛大鼎跟燕家兄弟不一样,这人经历也是很传奇的,而且别看现在李祐是齐青六州都督、刺史,但因他才十四岁,又整天吃喝玩乐游猎,所以他这个王府长史,是代李祐管事的,

  这次救灾,李祐也是秦琼的副使,但他跑去泰山打猎,跑去渤海捕鲸,根本懒得管这些事,都是薛大鼎配合秦琼在奔走赈灾,听秦琼说他表现的还是不错的。

  这人跟怀玉老丈人樊兴一样,曾经做过宫奴。

  当然,那是前朝的事,薛大鼎是河东薛氏名门出身,他爹在隋朝是介州长史,汉王杨谅造反,他爹卷入其中受到牵连丢了性命,薛大鼎被卖为官奴,流放辰州。

  隋末回到家乡,投奔李渊出谋划策,立下功勋,武德四年出任山南东道副大使,招抚流亡开屯垦田,还是做出了很多实打实政绩的,之后还做了刺史,

  如今出任齐王府长史,也是因为李世民挺看重他的能力,特挑他来辅佐才十四岁的李祐。

  可是薛大鼎干实事的能力不错,但对教导李祐就没啥本事了,

  天高皇帝远,李祐根本不听薛大鼎的劝谏。

  武怀玉还是想拉薛大鼎一把的,这样能干实事的官挺难得的,其实碰到李祐这种孽障,一般人还真没办法,他就是不听你的,你能怎么着?

  就好比历史上承乾后来逆反起来,也是各种名师重臣怎么扳都扳不正了。

  承乾还在长安皇帝眼皮底下呢,而李祐却是在齐州,天高地远,又恰好中二年纪。

  “齐王殿下先回吧,”

  秦琼和武怀玉都没对李祐有好脸色,直接将他请回去了,没有了爪牙在旁,李祐面对着怀玉爷俩也老实了许多,赶紧溜了。

  “薛长史,”

  秦琼和怀玉盯着这位,薛大鼎浑身不自在,却还得小心翼翼赔着笑脸,这两位表情太严肃了。

  怀玉长叹一声,“薛长史在大业年间被卖为奴流放辰州,这段经历挺艰难的吧?”

  薛大鼎点头,那段往事不堪回首。

  “既然如此,薛长史为何却还想重蹈覆辙?你这样下去,只怕离再卖为奴,流放边荒不远了。”

  “陛下将五皇子交与你看管教导,可薛长史尽到职责了吗?如今齐王府做的那些烂糟脏污之事,陛下知晓了会是何等心情,齐王府上下谁能逃过责罚?”

  武怀玉几句话,让薛大鼎汗如雨下脸色苍白,他是真怕了,也真不想再重回当初为奴的那段日子了。

  “请齐国公、晋国公救我!”薛大鼎边声道,他知道事还有补救余地,武怀玉秦琼留他,肯定是留了口子。

  但这口子肯定是有代价的,可他此时没的选择了。

  武怀玉喜欢跟聪明人合作,不用那么费口舌。

  所以他也我也很直接,“齐王现在这个样子,陛下是会非常失望的,但这事也无法掩藏,更不能拖延,只能主动捅破,

  薛长史若是能够主动站出来把这些事捅出来,尤其是把整个细节禀报陛下,那么就不会那么被动。

  谁的功,谁的过,谁是大过谁是小过,都要说清楚,薛长史虽也有过,但是小功,不能为他人代过。”

  武怀玉说的明白,薛大鼎也完全领会,现在就要是把自己摘出来,把锅甩给别人。

  甩给谁?

  当然不是齐王李祐,而是燕氏兄弟,以及他们背后的检校吏部侍郎兼齐王府事阴弘智,以及行太常卿兼魏王府事韦挺,

  武怀玉甚至给这位薛长史承诺,事后帮他调离齐王府,若愿意去岭南,起码能保他一个刺史之职。

  (本章完)

第881章 陛下千秋万岁后

  九九重阳,

  登高望远。

  皇帝最想登的是泰山,此时站在九成宫西凤凰山上,皇帝眺看东方,那是泰山的方向,也是老五齐王李祐封地的方向。

  “混账,一群混账。”

  皇帝是在八月底从洛阳西返,经过长安时呆了三天,便又回岐州九成宫陪皇后,

  这黄河水灾的事还没处理完,结果齐王长史薛大鼎一封奏报惊天子。

  薛大鼎上万言血书,泣告皇帝。

  齐王出镇青齐后的巨大变化,原原本本相告,这位薛长史把齐王的不守法度,结交奸邪,喜欢游猎,骄奢无度都报告了,且把这些问题的矛头直指向燕氏兄弟,以及举荐燕氏兄弟的阴弘智,甚至连齐王的准丈人韦挺也弹劾了,因为齐王身边也有好几个韦家子弟。

  薛大鼎很聪明,就算告齐王的状,也没说是你李世民种不好,教不严,而是说齐王本来是个好苗子,可惜被身边奸邪蛊惑带坏了。

  李祐在齐府做的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薛大鼎也都甩锅到燕氏兄弟等头上。

  然后他还向皇帝请罪,说自己辜负皇帝期望,没能尽好职责,自请处罚。

  可就算丢官免职,他也必须把这些情况如实禀报皇帝,要是再不能管束,齐王殿下可真就要被带坏了。

  皇帝震怒。

  许久之后,皇帝冷静下来,又看了一遍薛大鼎的奏章,越看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李祐才刚十四岁,去封地时才十三,齐王年少,那是出了阁就直接就藩,年轻没经验,性子虽然也知晓有些骄奢,但也不至于就这么坏。

  现在齐王干了这么多狗屁倒灶的事,那当然不是齐王打小骨子里就坏,而是身边人没尽到职责,甚至是故意蛊惑带坏了老五。

  他对此深信不疑,

  就好比去年道士秦英、乐童称心这些奸邪,就惑乱东宫,差点害了太子。

  皇帝静下心来,思虑良久,发了三道密旨。

  然后又给李祐写了封亲笔信,一番耐心教导劝谏。

  数日后,

  李世民在九成宫陆续见了百骑、皇城、六扇门等的人,他们此前都得了密旨,要求他们秘密调查齐王的事,

  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

  “薛大鼎奏疏中所说之事,全都属实,并没有捏造夸张之处。”

  结果都差不多,经过调查,验证了薛大鼎的报告。

  没冤枉李祐,更没冤枉燕氏兄弟等。

  六扇门的报告最详细,是高惠通亲自送到九成宫的,李世民跟她细聊许久,对这个安排在宫外的女人,李世民很信任。

  高惠通也不负所望,提供了一些皇城司和百骑司没敢说的,比如李祐现在的真实情况,

  无法无天,骄奢淫逸。

  不仅在齐府乱来,

  最重要的是,李祐小小年纪居然真的蓄养死士,阴养数百人。

  这一条,皇城司和百骑司没报,不是故意隐瞒不报,而是他们还没拿到确切证据,所以不敢乱说。

  六扇门办事比他们强,早就在安插了人投李祐为死士,甚至还得燕弘亮的信任,成了那死士里的小头领,知晓了许多详情。

  李世民很气,

  气的风疾都要发作了,

  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成了这个样子,去年太子承乾误入歧途,让李世民难过许久,可想不到李祐更不像话。

  “他们想做什么?”

  “要造朕的反吗?”

  高惠通看着盛怒中的皇帝,没有安抚,却火上添油又加了一句。

  “齐王舅父阴弘智曾对他说,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

  砰!

  李世民气极,嘴唇都在发抖,一脚踢翻面前几案。

  怒气难消,

  皇帝从墙上摘下玉具宝剑,

  锵!

  宝剑出鞘,

  皇帝持剑在手茫然四顾,恨不得能立即手刃阴弘智。

  高惠通说这话是六扇门安插在阴弘智府中婢女所偷听到的,阴弘智在李祐出京就藩前,两人在他府中书房密语,

  这话除了阴弘智和李祐,也就那个六扇门暗桩知晓了。

  “许洛仁!”

  李世民喊来老伙计,“你立即带百骑回长安,把阴弘智带来,”

  “秘密行事,”皇帝加了一句。

  皇帝要当面问阴弘智,还让高惠通把那阴府暗桩婢女也叫来,若阴弘智不认,便要当面对质。

  招募死士,

  这已经突破了李世民的底线,如果仅是骄奢淫逸,爱游猎性躁狂,那都还能看在他年轻的份上容忍,可李祐小小年轻就敢招募死士,他绝不容许。

  虽然李世民当亲王的时候,干的更过份,但这种事绝不容许再有。

  哪怕阴弘智跟李祐说的也是为以后打算,等李世民死了后身边有人能自卫,但这种事碰都碰不得。

  长安。

  阴弘智还不知道齐府外甥那里出事了,也不知道九成宫皇帝震怒,

  他最近心情不错,

  检校吏部侍郎的检校二字,马上就要拿去了,吏部尚书、参预政事高士廉,已经找他面谈,说皇帝前些天经过长安时,跟政事堂相公们召对,提起过要让他正式拜吏部侍郎。

  这一步很重要。

  六部之首的吏部的侍郎啊,虽然侍郎不止一个,可做上了这吏部侍郎,那手中权势大增,甚至能算的上半只脚迈入政事堂,或许十年后,他也能被尊称一声阴相公了。

  他跟妻子燕氏一说,燕氏也是喜不自禁,“相公,”

首节 上一节 783/1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