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54节

  但还未等到关羽领军前来,便见一人飞马奔出,高呼道:

  “使君,使君!”

  听得此声,刘备面色一动,眯眼看去,顿时大喜,挥鞭出马大叫道:

  “来者莫非子龙否?”

  也是多年未见,此时故友重逢,刘备也是欣喜。

  他一飞马而出,便见那将滚鞍下马,拜伏道前,对着刘备拱手道:

  “赵云拜见使君!”

  众人看去,但见其人一张国字脸,身高八尺,白面银枪,颇为威武。

  而刘备见此,急忙翻身下马,把住了赵云双手道:

  “子龙何须多礼!快快起来!”

  他便将赵云扶起来,脸上笑道:

  “自昔日一别,备便每日思之,前闻贤弟辞公孙伯珪而去,有意邀子龙前来共襄大事!”

  “奈何时不我与,空耗数年!”

  “如今听得军师之言,又思子龙该当出仕,故厚颜相邀!”

  “不料子龙果然前来,备心甚喜,备心甚喜啊!”

  说着,他便上下打量着赵云,叹道:

  “不料几年未见,子龙日渐消瘦啊!”

  他一番话语说着,即说清楚前因后果,又表达了关切之意,听得赵云感动不已,不由起身道:

  “多劳使君挂碍,实则云亦早有南下之意。”

  “奈何家中之时牵绊,不得自由,竟累得使君前来相邀,实属惭愧!”

  言语之间,他又将自己的经历简述了一遍。

  原来自当年见了刘备之后,赵云便早有意随之,可惜彼时他尚在公孙瓒麾下,不得自由。

  后又因其兄长去世,需要就此离开了公孙瓒麾下。

  一连数载,都在家中闲居,本欲再度出山,但公孙瓒刚愎自用,不来相召,袁绍又与公孙瓒有仇,虽屡次招揽,赵云却不领命。

  直到刘备的信使北上,一看到刘备相召,赵云就带着好兄弟夏侯兰一道南下。

  到了沛国之后,又听刘备已经领军出征,他也只得留在相县后来。

  后来关羽收到调令,便即刻起兵,心想赵云必然想见刘备,就问赵云要不要一起来,赵云当即应诺,随军便一道南下。

  一路来到寿春城外,见刘备正在前方,赵云自然忍不住,故而抢先一步,上前见礼。

  刘备听着赵云的经历,不由感慨道:

  “我那伯珪兄不知子龙之能,着实可叹啊!”

  “早知子龙有意出山,备必早日相邀,何虚子龙空费几年光阴!”

  说实在的,他现在是真有点感慨,当年赵云离去之前曾经给他说了一句:

  “终不背德也!”

  他本以为这辈子很难与赵云相会。

  没想到赵云真就不再出仕,一直等待至今。

  可见赵云何等忠心守义!

  如此想着,此时再看赵云神情,刘备便道:

  “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

  “今幸得相遇,此生当不负子龙之德!”

  赵云见之,亦是拱手道:

  “云奔走四方,择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

  “今得相随,大称平生,虽肝脑涂地,无恨矣!”

  二人正说话间,关羽已经领兵前来,见刘备和赵云如此,便抚须笑道:

  “小弟还说引兄长来见,不想子龙先至一步!”

  赵云听着,自是回身拱手道:

  “因见得使君当前,情不自禁。”

  说着,看向了刘备身后的张飞,他又是一笑道:

  “几年不见,张将军可还记得在下?”

  张飞自是咧嘴笑道:

  “别人俺记不得,子龙如何记不得!”

  “因惧子龙忘却,不敢上前见礼哩!”

  他说这话,众人自是大笑不已。

  当即刘备便一手拉着赵云,一手拉着关羽:

  “此非言笑之地,二弟子龙,可与我一道入城!”

  言罢就拉着众人一道进入了府内,而在府中,秦瑱已然令人备好宴席。

  众人一至府内,关羽见得秦瑱,自是行礼口称军师,秦瑱点头应诺,二人相谈甚欢。

  赵云见状,心中一异,心想此人之前从未见过,不想竟能得关羽如此尊敬。

  他正惊异间,秦瑱便朝他看了过来,问道:

  “关将军,不知这位是?”

  他一问话,关羽还未说话,刘备便上前笑道;

  “还未与军师引荐,这位便是备之故旧,常山赵子龙!”

  说完又对赵云笑道:

  “子龙有所不知,此乃我军军师秦瑱秦子瑄!”

  赵云一听,正想上前拜见,忽然反应过来,顿时便是大惊道:

  “军师莫非便是那麒麟才子?”

  秦瑱见其模样,不由暗道赵云是真的帅气。

  不是那种五官帅气,而是整个人十分英武,白袍银枪,方面阔口,形容刚毅,绝非后世流量小生可比。

  又听赵云说出这个外号,他只得无奈一笑道:

  “区区虚名而已,无须挂碍!”

  “早闻主公称赞子龙忠勇过人,今日见得,果然不凡!”

  “我已备好宴席,正欲给诸位接风!”

  刘备听之,自是一笑,便邀请众人赴宴。

  途中关羽见了袁涣,自是再度见礼。

  一番礼毕后,众人入座,刘备又想起了赵云方才所言好友,不由问道:

  “方闻子龙言说故友前来,如今为何不见?”

  赵云闻之,便起身拱手道:

  “正欲与使君引荐,奈何不得开口,未得一路前来!”

  他刚才倒是挺想引荐夏侯兰的,可惜刘备没给他机会,导致夏侯兰一直没出场。

  刘备闻言,便即摇头笑道:

  “即是子龙之友,便是备之友,岂可怠慢,自可唤来一见!”

  赵云听罢,自是起身告罪,又去府外把夏侯兰给叫了进来。

  说起夏侯兰之人,按原本历程,其实经历颇为曲折,其人先投袁绍,袁绍败后又归曹操麾下。

  后在博望被赵云俘虏,又投入了刘备麾下。

  而现在因为秦瑱的蝴蝶效应,导致赵云提前南下,自然也就把夏侯兰给带了过来。

  只见夏侯兰其人并不比赵云瘦弱,身高七尺出头,脸色黝黑,双目颇为有神。

  对刘备见礼之后,刘备点头赞道:

  “果勇毅之士,当请入座中!”

  夏侯兰连声拜谢,便顺势坐到了末位,与诸葛瑾对坐。

  一时刘备麾下文武齐聚,将佐无缺,自是大喜,又饮宴了一阵。

  直至第二天,方才召集众人商议进军之策。

  在听着刘备受秦瑱辅佐,接连败纪灵取寿春,又将孙策与吕布两家劝退的细节之后,关羽便起身道:

  “弟在路上,便听三弟与文向连得数城。”

  “如今即是吕布、孙策皆去,我军自当再接再厉,弟虽不才,亦愿领军出征,为兄长夺取诸城!”

  在秦瑱来前,关羽可是刘备的一把尖刀,什么任务都是关羽前去执行,张飞留守后方。

  可秦瑱来了之后,关羽就没少坐冷板凳,下邳之战是在小沛守家,寿春之战是在相县守家。

  现在好不容易领兵前来,心中自是迫切想要出战建功立业。

  看着关羽主动求战,刘备自是看向秦瑱笑道;

  “军师说要待云长前来方可军议,如今云长已至,不知可否一战?”

  秦瑱见之,便对关羽问道:

  “关将军须知,眼下我军欲取淮南,有两条路可选,一则南下取合肥,一则西去攻新蔡!”

  “取合肥易,而取新蔡难!”

  “而我军现在主力疲惫,无法西进,故我与主公相商,需叫一大将领兵西进,方可有成效。”

  “今关将军前来,正是进军之时,不知将军愿取何处?”

  关羽听着此言,便是抚须一笑道:

  “军师此言何意也?即需大将西进,自当关某前去!”

  “那合肥易取之处,关某不愿取之!”

  可他一说完这话,便见秦瑱摇了摇头道:

  “不是在下不信关将军之能,实在是新蔡过于重要。”

首节 上一节 154/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