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65节

  听着刘晔之言,秦翊便即愁眉苦脸道:

  “先生也是淮南名门之后,我自不愿瞒先生,非我不愿降,乃家小尚为人质,不敢轻降啊!”

  而他话音一落,刘晔便笑道:

  “大丈夫只患功名无立,何患此等琐碎之事!”

  “再者,将军想必有所不知,如今我主南下之际,也在图谋新蔡等地!”

  “将军也知我军之能,恐怕新蔡已然落入我军之手。”

  “将军家小即为人质,恐怕也在其中,家小即为我军所获,将军又何必与我军为难?”

  “倒不如趁势先降,我主若见将军之功,来日必然厚待。”

  “反倒是如今在此拖延,与我军不善,实非智者所为!”

  他这一番话语说出,秦翊已然心动。

  他本来就在奇怪,刘备击败孙策之后,又再度增兵,不至于只率五千兵马南下。

  没想到竟然是分兵两路进军!

  若是刘备真能夺得新蔡,那自然可解他的后顾之忧。

  思虑之间,他不由眯眼看向刘晔道:

  “贵军当真有能可攻陷新蔡,救得我等家小?”

  “消息尚为传来,晔如何肯定?”

  刘晔悠悠一笑,正视秦翊道:

  “不过将军须知,我军并非无一战之力,只因眼下大旱,不欲再战。”

  “将军若有归降之意,尽早降之有功,如此拖延,必有大祸!”

  “言尽于此,将军自行决定!”

  “晔就在城外等候,将军若有意,可遣使者前来,晔当亲为上表请降!”

  说着,他亦是一笑,拱了拱手便欲离去。

  该说的话,他已经说了,投不投降,那就是秦翊的事情了,他也没必要在此空耗时间。

  但随着刘晔转身离去,走了没几步,便听身后传来一声道:

  “先生且慢!”

  刘晔回过头来看了秦翊一眼,就见秦翊缓缓站起身来,将佩剑解下,双手奉上:

  “劳烦先生回去禀报使君,我愿领军归降!”

第122章 建立水军,招揽鲁肃

  建安二年八月下旬,继夺取沛国全境之后,刘备再度收服九江全境。

  从坐拥一小县之地,到坐拥二十余县,只用了短短半年。

  但地盘的增多,并非刘备实力扩充最多的地方。

  其实力增加最大地方,在于兵力。

  在二月时,刘备拥兵不到万余。

  夺取沛国之后,刘备兵马扩充到了三万之多。

  寿春一战,让刘备的总兵力扩充到了将近五万人。

  而随着秦翊归降,刘备再度获得了袁术军、郑宝麾下全部兵力,总计将近六万五千人。

  故而当刘备听到秦翊主动归降之时,刘备第一感觉就是惊讶,随后,便是欣喜若狂!

  刘晔的加入,让他不仅平白得到了南方诸多县城,还收获了一万余兵马,更是获取了大量的钱财辎重。

  所以刘备得到了消息的第一时间,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到了秦瑱的营中拉着秦瑱的手道:

  “君所荐之刘子扬,当真可抵数万雄兵!”

  “如今不费一兵一卒,便收的九江诸地,实属大喜之事啊!”

  而秦瑱在睡梦之中,被老刘叫醒,那叫一个惊悚。

  又听了刘备欣喜之故,不由腹诽老刘真是穷怕了。

  这点兵马钱粮就给高兴成这样!

  要知道老曹当初在兖州之时,光是收服的黄巾军就超过了百万!

  其中青壮可参军者,更是超过了三十万!

  这一万多兵马才哪儿到哪儿呢!

  不过心中虽然腹诽,他却也能理解刘备的感受。

  飘零穷困了小半辈子,现在总算重新跻身诸侯之列,由不得老刘不高兴。

  但他这人爱好不多,就喜欢在人飘的时候泼点冷水。

  见老刘如此欣喜,便对刘备道:

  “虽说如今秦翊等降,然则明公却不可以此为喜!”

  “眼下旱情至此,难民四起,我军粮草虽能供养兵马,却难救援百姓!”

  “我军需尽快前去受降秦翊,安排此地驻防,尽快回军寿春。”

  “待得新蔡陷落,再取钱粮理政,不可叫百姓以为我军无所作为,又失此地民心!”

  刘备听得此话,笑容自是一敛。

  他只想着高兴了,没想着兵马多了便意味着支出也多了!

  六万多兵马,足粮的情况下,一天就要消耗一千多石粮食,一个月就是三万多石。

  现在淮南大旱,他们将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补充。

  光是养军,一年就需要四五十万石粮食。

  再加上难民消耗,这笔帐可就海了去了!

  有兵马是好事,可若是为了养兵,而失了民心,那就是坏事。

  因而老刘笑容一止,忙点头道:

  “军师所言极是,我等确实不可在此处懈怠。”

  “既是秦翊已降,待我调动兵马前去受降,便即安排诸事。”

  说着,他又讪讪回到了营帐之内穿衣洗漱。

  秦瑱这边自也知道觉是不能睡了,索性起身穿衣梳洗。

  两人这么各自弄完,天色已亮,刘备自是再度领军朝着合肥方向行来。

  连行一日有余,终于来到了合肥,与刘晔等人汇军。

  见得刘晔、赵云之后,刘备自是连声称赞,听得二人杀郑宝的细节,又是一阵后怕,亏得秦瑱建议让赵云跟上。

  不然他这个大侄子刘晔,恐怕就危险了。

  不过事情已经完成,他自不会说什么煞风景的话,只是称赞二人之功,直接任命赵云担任别部司马,又让刘晔暂任参军。

  至于后续如何安排,还得等回到寿春之后再行商议。

  而赵云与刘晔因功任职,自然都是大喜。

  随之刘晔又为刘备引荐了秦翊。

  见了秦翊之后,刘备自是又施展起了魅魔之能,拉着秦翊的手交谈许久。

  在听到秦翊的担忧之后,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把秦翊的家小问题搞定,用刘备的原话就是:

  “备本北人,于此并无根基,及至今日之势,全凭将帅信任。”

  “今将军信我,备岂能不以诚待之,将军放心,无论如何,我军必将取回将军家小,不负将军信任。”

  面对刘备如此亲厚的对待,秦翊心中自是感动不已。

  他本是袁术麾下排不上号的小将,因为纪灵调动方才镇守合肥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

  见刘备如此郑重其事应诺,心中自然再无芥蒂,索性将麾下众人唤来一一见过刘备,算是正式移交军权。

  但刘备对此却表示凡是秦翊旧部,均不予调动,仍然令秦翊驻守合肥,统御南方五县。

  这个决定,是刘备和秦瑱商议之后所定。

  因为现在他们取了合肥等地,就要考虑驻防问题。

  同样,秦翊带兵投降,也要考虑秦翊的安置问题。

  两相结合起来,秦瑱就给老刘建议索性就让秦翊继续驻守此地。

  一则,是因为他们现在的兵马还未整训完成,如果调秦翊北上,就要调取寿春降卒南下,并非什么好事!

  二则,秦翊投降兵马足有九千之多,拆散打乱会引起秦翊恐慌,继续让秦翊留在此处,可稳定其心。

  三则,秦翊本人对刘勋没好感,驻守在这里,可以防备刘勋进攻,同样,如果他们取得新蔡,就能控住秦翊家小,也不怕秦翊南下投靠孙策。

  总的来说,就是先稳住秦翊,后面再考虑调动问题!

  秦翊不知刘备所想,只道刘备实乃明君,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被夺兵权的准备,没想到老刘竟然这么信任他!

  当下就给刘备表达了自己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心情,保证驻守此地,不让孙策与刘勋侵占半分。

  处理完了秦翊的问题,就需要处理郑宝麾下部众的问题。

  这一些兵马处理起来比秦翊还要麻烦,因为郑宝麾下部众是贼寇,大都是本地百姓化来,即不能往寿春带,又不能放任自流。

  对于这个问题,刘晔请命与赵云在此练兵,统合贼寇兵马之后,再行北上。

  不过提议刚出来,就被秦瑱否了。

  倒不是这个提议不行,而是有些大材小用!

  无论是刘晔还是赵云都是干练之才,就在这里统御一支贼兵,太过浪费。

  随后秦瑱就给刘备建议道:

  “今我军占淮南,早晚必将南下江东!”

  “似郑宝麾下贼寇,常年居于水寨,皆识水性,可练水军。”

  “不妨令彼等继续居于巢湖,选调一善练兵之将在此,与我军操练水兵,以作后用!”

  提起水军之事,刘备就是一阵头疼道:

  “虽知水兵之重,可我麾下并无此等大将啊!”

  须知他麾下诸将大都是北方战将,即便要练水军,也没人会练。

  听着刘备之言,秦瑱自是默默思虑。

首节 上一节 165/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