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83节

  如此想着,他就派人前去寻找刘晔前来议事。

  趁着刘晔前来的空荡,秦瑱便和鲁肃拉了拉关系。

  终究以后就是同事了,大家拉进关系,没啥坏处。

  当下他自是拉着鲁肃问起了家庭状况,是不是把家小给带来了,以及北上时的经历。

  鲁肃也知秦瑱位高权重,有意交往,自是将这些情况一一道来。

  而秦瑱一听,便是一阵后怕。

  原来在他们这边关注到了鲁肃之时,周瑜那边其实也在拉拢鲁肃。

  事情这般,自需从孙策那边说起。

  却说孙策当日被他们击败南下之后,又收到了江东生乱的消息。

  孙策闻之,自然大怒不已,急忙挥军南下,返回江东平叛。

  又因兵力不足,便听了周瑜建议,先停驻石城,调令孙贲、孙静、吴景等人率兵前来合兵一处再行东进。

  但援兵还未抵达,就收到了吕布的来信。

  打开一看,可把孙策气得够呛,因是之前他派秦松说服吕布,却被秦瑱反将一军,导致秦松留在了吕布军中。

  秦松一个文人遇到吕布,那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直接被吕布强行留在了军中。

  无奈之下,只得给出条件,让吕布帮他要回家小。

  于是吕布索性就给孙策发了一封信件,直接讨要秦松的家室。

  若是别人写信定是好言相劝,但吕布这货写信就喜欢耀武扬威,一如之前写给袁术的嘲讽信件一般,吕布在信中可把孙策一阵嘲讽。

  大意就是:我吕布本无意与你个小辈为难,可惜你这小子没点眼力,竟然联合曹操想弄我。

  我吕布没啥本事,就是打仗厉害,你何苦与我为敌。

  现在可好,你麾下两万大军在哪儿呢?

  听说还有几个武将死了,何必呢?

  自古以来,离间之计总不少有,但你派人前来离间,也不知好生谋划,倒是连累秦先生陷于我军中。

  我看秦先生不错,又是徐州人,有意重用。

  你要是有点良心,就把人家小送过来,要没良心也就算了,等我有空亲自到江东讨要。

  这一封信件自是装逼嘲讽阴阳怪气,无所不用其极。

  明明是要人家小,却是威胁连带恐吓,端的理不直气也壮。

  孙策看得信件,差点没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当即拔剑就高呼道:

  “吕布老贼,若不杀汝,我孙策誓不为人!”

  当下就想着家不回了,想着直接杀去徐州,连带陈瑀、陈登、吕布三个一道给杀了泄愤。

  还是张纮、周瑜等人连连苦劝,方才止住。

  可止住了之后,问题又来了,秦松的家小到底该不该送过去?

  你要说不送吧,人家秦松又没做错,劳心劳力,还被抓做俘虏,不得已才就范。

  你要说送吧,孙策这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他的谋主,不仅被吕布给按下了,他还要送去家小,帮吕布稳住秦松的心。

  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牛头人呢?

  而且相比刘备来说,吕布这才是真黄毛本毛啊!

  刘备和秦瑱,那是情投意合,双向奔赴。

  吕布这却是强迫加威逼,明晃晃把他孙策当苦主啊!

  孙策这一生要强的性子,怎么能忍下来!

  因而孙策一度陷入了苦闷之中,沉思了整整一天。

  最终咬着牙才决定把秦松的家小送过去。

  实在是不送不行,要是不送,麾下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不过,为了保全自己面子,他的原话是这么解释的:

  “今文表陷于敌手,皆吾之过,即已让其犯险,何必又害其家小?”

  “且送其家小北上,懈怠吕布之心,待来日江东底定,吾亲自率兵北上徐州,诛杀吕布老贼,再迎文表归来!”

  众人见其如此,自是赞道孙策果为仁主。

  但其中酸楚,唯有孙策本人知道。

  一连几日长吁短叹,想着自己命途多舛。

  周瑜看着自己兄长如此,自然过意不去,于是就想到了自己好友鲁肃,给孙策道:

  “今失文表,兄身边谋主有缺,我荐一人,谋略了得,文武双全,可补文表之缺!”

  孙策失了秦松,正在伤感,一听还有这等人才,自是大喜,忙叫周瑜去将其招来。

  周瑜本想亲自前往招揽,可奈何江东局势不容许,索性写了一封信件让人交给鲁肃。

  在刘晔抵达之前,鲁肃便收到了周瑜之信。

  虽然因为秦瑱的影响,导致鲁肃和周瑜没有加深交流的时间,可二人交情却也匪浅。

  他思虑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既然孙策前来招揽,那他索性先南下看看。

  但还没动身呢,刘晔这边就亲自来到了居巢。

  一听鲁肃准备南下,刘晔可就急了,忙对鲁肃道:

  “孙策何许人也,国之大贼!”

  “其父先匿玉玺,后从袁术,昔日策继其业,乃助纣为虐,今虽背袁,却不归顺,可见割据之心。”

  “君有匡济之才,岂可委身于贼?”

  “因是刘使君至于淮南,闻君之名,特令我来相诏。”

  “今天下群贼尽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使君亲贤贵士,纳奇录异,必兴汉室,正是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君在于此,岂无意乎?”

  鲁肃听得此言,心想这话倒也没错。

  汉室若不可扶,他自当寻一明主,但如今刘备异军突起,足见龙凤之姿,汉室或能再兴。

  眼下江东的情况确实糟糕,孙策又被刘备所败。

  两相比较之下,自是投刘备更为妥当!

  如此想定,他自是不再犹豫,回了周瑜一封婉拒信件,便带着家小便朝寿春行来。

  于是,不经意间,本来就已经够苦逼的孙策又被截胡了一次。

第135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水军之难

  刘备自然不知刘晔南下之后还发生过这种事情。

  此时听到鲁肃亲自口述,一时心中自是感动,握着鲁肃的手道:

  “若非军师问起,备尚不知还有这等故事。”

  “子敬与那周公瑾即为好友,今投于我,日后必要与之为敌,岂不是叫子敬为难?”

  老刘身为大汉魅魔,自是无时无刻散发自己的魅力。

  即便鲁肃已经十拿九稳,还是以此为鲁肃考虑。

  而鲁肃一听,便觉刘备果然仁厚,当下便对刘备表忠心道:

  “肃与公瑾为好友,志却不同,他与那孙策自小相交,不得离之,只得走上歧路。”

  “在下虽为商贾之后,却也世代受国之恩。”

  “今值国之大难,群雄并起,见主公匡扶之志,自当相随,岂可因私废公!”

  “主公放心,莫说与公瑾为敌,便是公瑾当面,肃亦不改此心!”

  “只愿以身报国,终不背德!”

  秦瑱在一旁见之,自是笑道:

  “子敬乃君子,那周公瑾亦非俗人,终是各为其主,又岂有为难之理!”

  嘴上这么说着,他心里却是暗笑这鲁肃也不是什么老实人。

  他明明记得鲁肃对孙权说过,汉廷已不可复,当趁此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取江南,称帝建号以取天下。

  反倒是孙权表示你老哥真敢说,但我不敢做,我坐镇江东,只是想兴复汉室。

  这其中自然有孙权的权谋之故,可鲁肃却算不得什么汉室忠臣。

  结果现在到了刘备麾下,反倒口口声声匡扶汉室。

  可见鲁肃亦是个通透圆滑之人,而非老实忠厚之辈。

  但心中如此想着,他却也理解鲁肃的心态。

  就和糜竺一样,鲁肃同样是个投机者,因为他们的家世在这里摆着。

  不投机,那就没有任何进入士人圈子的机会。

  所谓的乐善好施,无非就是借用钱财来换取名声!

  只不过鲁肃没有糜竺胆子大,糜竺是那种看准了就下大注,不成功便成仁的角色。

  鲁肃却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子。

  而也正是这种性格,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

  为大将之人,不是说你要有多少谋略,要有多勇猛,而是要足够稳,错误犯得越少,胜利的机会就越大!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正是如此!

  鲁肃这般,正是他们现在需要的水军帅才。

  思虑至此,他便又对刘备笑道:

  “不知主公可已将我军欲建水军之事告知子敬?”

  刘备一听这话,便即反应过来,摇头笑道:

  “尚未告知!”

  他这边一心面试人才,还没机会问问鲁肃的志向。

  而鲁肃一听这话,眼中便是精芒一闪,他心知这一次刘备召自己前来,定然是刘晔推荐。

  可刘晔也才刚入刘备麾下,平白无故自然不会推荐他。

首节 上一节 183/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