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213节

  “且去报与子龙知晓,让他严守于外。”

  “再让各处虚掩,做出各部空虚之势,引得陈策来攻!”

  桥蕤闻言,便即领命而去,将事情报与赵云,又令麾下各部埋伏各处,静待夜晚前来。

  如此安排之后,不多时便入得夜间。

  是夜三更时分,月色微明,陈策便引军而出,领麾下儿郎兵分四路。

  一路从北、一路向南、一路接应各部三千余人,他自己领兵四千,一路朝着青山道行出。

  及至五更初时,天色任旧未亮,定眼看去,只见秦瑱大营守备松散,大半营寨皆黑。

  见得此状,陈策自是暗道得计,对左右道:

  “正是天助我扬名于此,竟让敌军防备如此空虚。”

  “若今日败得秦瑱,来日我等之名,当传扬天下!”

  他只知眼前表象如此,并未多虑,当下率兵突入了秦瑱大营之中。

  可这一入大营,却见其内零零落落,无多人马。

  正疑虑间,忽听四边喊声齐举,大量兵马竟从营垒之间杀出。

  桥蕤提着大刀,带兵冲出便即笑道:

  “无谋鼠辈,正中我军师之计也!”

  陈策见状,自是勃然大怒,眼见中伏,当即大呼道:

  “儿郎们休要恐惧,随我杀将入营,擒获秦瑱!”

  一声大喝之间,他不仅不退,反倒领兵杀入营中。

  因他思虑此次是三路奇袭,秦瑱即便设伏,他也还有两路兵马。

  岂料他一带麾下杀入,便听后路喊杀声起,顷刻便有一人来报到:

  “大帅,不好,我军后路有伏兵!”

  听得此言,陈策自是大惊,还未说话,却听前方两侧营外皆是喊杀声四起,便知自己两侧兵马被阻。

  见得此状,他自是大呼中计,急忙带兵回撤。

  可桥蕤领兵于此,那会与他轻易离去,当下拨马上前举起大刀喝道:

  “敌将休走,纳下命来!”

  陈策见状,便挥槊回身与桥蕤战在一处。

  两人交手一连数合不分胜负,陈策虽有余力,却惧后路被堵,当下虚晃一槊,拍马便走。

  桥蕤见之,连忙领军追出,两人一前一后,才出营寨,又见赵云领军于此。

  陈策刚一冲出,便迎上了赵云,交战两合,便觉难以抵挡,忙令麾下拦住赵云,一路拨马朝着山中退去。

  才至半路,方才见到接应兵马,自是又领军杀回,接应余部。

  如此战至天明,方才败军退入山中。

  当陈策返回山中之时,已然是天亮时分,他刚一回到山中,便见各部败兵纷纷撤回。

  略微清点,才发现万余兵马,竟折损过半。

  随他出兵的数个头领,或是被俘,或是被杀,仅余两人归来。

  见此情景,陈策自是欲哭无泪,视左右道:

  “我军本就战秦瑱不过,如今又中其计,该当如何?”

  一众头领见之,也是一脸愁绪之色。

  他们还说主动出战胜上一场,现在可好,胜是没胜,再度大败于秦瑱之手。

  若是再来两次,秦瑱还没打入山中,他们这些头领就被秦瑱抓完了。

  正如秦瑱所说,他们这些贼寇狂妄,是因为可以互相依存。

  眼下随着两场大败之后,头领都被抓了几个,自也没了多少战意。

  当下便有人出列劝解道:

  “大帅,秦瑱此人足智多谋,其麾下皆是百战之军。”

  “我等人数虽多,却难是其对手,为今之计,只有降之!”

  陈策听着这话,心中自有了归降之意,但又有些犹豫道:

  “之前秦瑱一至,吾便有投降之心,奈何尔等言说刘备恐怕不受。”

  “故吾惧尔等不愿降之,有心抵御一阵。”

  “如今已败两阵,便欲降之,秦瑱未必肯受!”

  如果说之前他还希冀秦瑱主动派出使者劝降的话,那现在他是真没这个希望了。

  因为他能看出来,秦瑱打他们完全不费力气。

  他们要想投降,最好的机会是和刘备开战之前。

  现在战不过了就想投降,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不说别的,恐怕他们这些头领抵抗之罪是少不了的。

  他这么一说罢,一众头领便即低头不语,唯有方才说话之人道:

  “行与不行,且先试试,派个使者前去探探口风。”

  “若是秦瑱实在不受,我等索性弃守此寨,往山中迁入暂避风头!”

  “如此再打下去,恐怕我等皆难善终!”

  陈策听闻此话,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他是真不想迁入山中。

  毕竟这霍山地势极佳,距离周边郡县都不远,下山劫掠起来方便。

  若是迁入大别山中,那自然安全了,可他麾下这些人,难保愿意跟随。

  但现在不走,又打不过刘备军,要是秦瑱不愿受降,他们便只剩撤退一途了。

  想到此处,他就急忙寻来了一个伶俐的手下,派遣出山进入了秦瑱营中请降。

  在陈策请降之时,秦瑱这边正在军中清点战俘。

  别看陈策那边死伤惨重,实则两场大战刘备军损伤就没超过千人。

  也是陈策麾下疏于训练,人数虽多,却是草台班子。

  他有心算无心之下,自然也不会损伤太大。

  与他们的损伤相对,两场仗打下来,麾下俘虏却已经将近五千人。

  只不过这些贼寇兵马一个个都是面露菜色,苦兮兮的模样,让秦瑱实在提不起多大兴趣。

  这些贼寇,大多是农民兵,欺负欺负百姓还行,实际上没多大战力。

  他眼下收服这些俘虏,来日大部分都是要拿去种田的。

  因而在简单统计之后,他便令人将俘虏集中起来,又设下一处营寨,用以安置俘虏。

  没想到他才刚下完安置令,陈策的请降使者就来到了营中。

  见得请降使者前来,秦瑱自是一阵好笑道:

  “如此说来,尔等现在已愿归降我军?”

  那使者也不知什么礼仪,一听之言,急忙跪到高呼道:

  “我等愿降贵军,还望军师受之!”

  如此说罢,他自是低下头去,瑟瑟发抖。

  赵云桥蕤等人见其模样,均是暗笑不已。

  秦瑱看着贼寇如此,便露出一脸笑意道:

  “汝也不需畏惧如此,尔等一心归降,吾自无不受之理!”

  “不过尔等与我军交战至今,虽然肯降,吾却不能轻信!”

  “汝且回到寨中告知陈策,若果有投降之心,便令麾下卸甲交兵,将尔等武器送出山外。”

  “如此,我知尔等心诚,自也不会加害。”

  “似陈策等人,不仅无过,还有归顺之赏。”

  “如是投降之心不诚,便让他继续抵御,来日吾自提他首级领功!”

  这般说完之后,他便让人将传信之人送出营寨。

  这传信小厮见得秦瑱之势,自然畏惧不已,急忙返回山中,又将秦瑱交代诸事说出。

  听着秦瑱愿意受降,众人自是大喜,可一听要把兵器送出山外,众人便是面色一苦。

  须知这些兵器是他们立身之本,若是没了兵器,那就真的任人宰割了!

  思虑之间,众人又将选择权方在陈策这里。

  陈策见众人如此,也是犹豫不决,当即对众人道:

  “且待我思虑几日,再行决定!”

  众人见状,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催促,只能等陈策这边下定决心。

  而正当陈策这边思考利弊之际,一封由秦瑱送出的书信,也送到了皖县城内。

第158章 人以类聚,刘勋上钩

  庐江皖县,秦瑱率军与陈策正在那边对峙之时,刘勋这里也在密切关注北地军情。

  因是这个时间线上的刘勋远没有原本历程中强大。

  毕竟,汉末军阀混战,资源是有限的,正是此消彼长,因果循环。

  在原本历程中,袁术兵败之后,其麾下兵马将领大都南下依附刘勋,使得刘勋麾下兵马众多,还有刘晔辅佐,自然雄立于江淮之地。

  可在眼下的时间线上,刘备突然崛起,便抢去了刘勋的大量机缘,不仅兵马没了,本该被他获取的钱粮也没了。

  故而刘勋现在兵马不过两万多,地盘也就仅限于庐江南边的几个县。

  虽然手上握有一支水军,可实力却是十分堪忧。

  又因庐江不比淮南,本来总人口就只有四十万出头。

  之前孙策强攻一次,让庐江人口损失了不少,又有几次贼乱,如今庐江郡总共人口也不到三十万人。

  兼之被刘备夺取了六安以北诸县,刘勋治下人口也就十来万人。

  十来万人要养两万多将近三万大军,这种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首节 上一节 213/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