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295节

  但庞统觉得时机还不到,需要等他们打到荆州来之时,其人才会投靠。

  两者结合一下,就能推断,庞统很可能是要把荆州当做自己的晋升之阶!

  “兄当真欲行此事?须知求学之路艰难,宜早不宜晚啊!”

  “吾主乃宽容待人之辈,先生亦有伯乐之心。”

  “何以还要如此荒废时日,待得来日再学?”

  他的意思也很简单,直接表明我主公刘玄德和你想的不一样,秦先生也是那种提拔人才的人。

  现在投靠正是好时候,没必要等到那种时候。

  然而庞统听闻此话,却是死不松口,只是笑道:

  “孔明昔日曾言石广元、孟公威皆止于郡守,独汝志笑而不语。”

  “吾志与孔明相似,皆不可言之。”

  “自是人各有志,孔明无须再劝!”

  庞统这话一说出,诸葛亮顿时就没话可说,他的志向是当管仲乐毅一般的人物,庞统显然也是如此。

  而管仲乐毅是什么样的人呢?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现在的秦瑱。

  不是说才干有多大,而是要拥有足够大的自主权力。

  也就是说,庞统不想要被秦瑱提拔起来,而想凭借自己的能力达到秦瑱这个地步。

  不是说一定要和秦瑱分庭抗礼,但至少不会活在秦瑱的羽翼之下。

  对于这种志向,诸葛亮还真没办法多说什么。

  毕竟他和庞统所擅长的地方不同,他即便没有军功,早晚也能做到极致。

  庞统没有足够的军功,就永远达不到秦瑱这个地位。

  想到此处,他便不再劝解,只是笑道:

  “若依士元此言,此道甚艰,愿与君共勉!”

  当下他又将话题转向了另一边,众人一路行至襄阳城下,便即分道扬彪。

  秦瑱见诸葛亮和庞统一路谈话,自是问及庞统之意。

  诸葛亮一听,就将方才二人谈话之意简述了一番。

  秦瑱听着庞统有意留在荆州等待时机,即对诸葛亮笑道:

  “吾闻傅公悌言说统为半英雄,庞德公赞之凤雏。”

  “初时还不解其意,如今观之,方知英雄未伸其志,故而曰半,凤鸟还未展翅,故而曰雏。”

  “既是他欲在荆州待之,我等不妨静待凤雏展翅之时!”

  对于庞统不愿前去的想法,他自然也能理解。

  毕竟在原本历程中,庞统就是急于建功立业,亲自率众攻城,方才中流矢而亡。

  现在虽然时间线改变,但庞统建功立业的心思却没有改变。

  不愿意跟着他混日子,倒也不是坏事!

  相反留下凤雏在荆州,来日他们入主荆州之时,或许会有一些惊喜也说不定,他对此表示很期待!

  这般和孔明说着,他也来到了衙署之前,在蒯良的带领下,再度行入了府内。

  。

第218章 突发状况,刘表出兵

  时隔两天再次和刘表相见,秦瑱能看出刘表的精神头不咋地。

  显然与他四处交游相比,刘表这两天过得不是很好。

  但他也不想过多关切,只是在刘表的吩咐下又坐到了位置上。

  而这一次与他会见之人仅有刘表和蒯氏兄弟,似蔡瑁、庞季、刘先等人皆不见踪影。

  看着此景,秦瑱见蔡瑁等人不在,便知不太寻常,不由问道:

  “当日在下会见刘牧之时,刘牧言说要思虑两日。”

  “不料昨夜就收到了刘牧消息。”

  “惜哉彼时在下尚在城外隆中之地,不得前来。”

  “吾见今日别驾与军师皆不在此处,不知刘牧唤我前来何意?”

  听着秦瑱问话,刘表有些疲惫的开口道:

  “先生倒是好兴致,不知我等昨日商讨许久!”

  “今日唤先生前来,正是欲与先生表明我军之意。”

  “之前先生言说我军借贵军粮草五十万石,船只三千。”

  “按理来说,玄德与吾同宗,今欲讨贼,老夫本当助力。”

  “然则昨日南边突然传来消息,言说张羡起兵造反!”

  “吾已令德珪始宗调集兵马粮草南下,钱粮船只却是无法再行与之!”

  秦瑱一听,顿时心神一异,他还想着有蔡家出面,应该能说服刘表才是。

  没想到突然会从中杀出一个张羡来!

  说起张羡其人,在演义中并未出现,实际上张羡也是汉末诸侯之一。

  此人本是南阳人,曾任零陵、桂阳等地郡守,后孙坚北上讨董,长沙太守之位空悬,张羡就被调到了长沙担任太守。

  由于常年在荆南担任太守,他在南四郡颇得人心。

  只可惜这人性格倔强不甚恭顺,刘表看不起其为人,使得两家生怨。

  在历史上,关于张羡起兵的时间点记载各有不同。

  依照《三国志》记载,张羡是在曹袁官渡之战时期举兵,于同年病死。

  但依照《后汉书》记载,张羡是在建安三年起兵,最终被刘表攻克。

  实则在秦瑱看来,两种记载都有可能是事实。

  因为在曹操迎天子之后,曹袁便即交恶,刘表一直都是袁绍的盟友。

  而张羡和刘表的恩怨也不是一天两天而形成,长期都是对峙关系。

  很可能是张羡先在建安三年带着荆南三个郡和刘表对抗,两家互相攻伐。

  直到官渡之战,老曹因为担心刘表北上,于是派遣使者劝降了武陵郡,让张羡带着四郡兵马继续抵抗,这才出现了两种史书的不同记载。

  也就是说,张羡在这个时间点起兵,并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可问题就在于张羡起兵这个消息抵达的时间,竟然会在他们和刘表洽谈之时传来。

  这种现象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张羡原本就该这个时间起兵,正好撞上了他们出使这件事。

  二是这其中有人算计,在知道他们要借刘表之力的情况,特地联系张羡来拖住刘表的兵马!

  对于这两种可能性,秦瑱偏向于后者,这件事一定有算计!

  因为天下不可能有这么多巧合,这种情况只能是有心人为之。

  而有这个能力,和这个动机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曹!

  现在曹操是在答应他们调动刘表出兵的基础上,又联系了张羡,用来拖住刘表的兵力。

  让刘表有一个充分的借口可以拒绝他们的请求。

  他不仅能确定是老曹干的,还敢确定就是郭嘉之计。

  只有郭嘉才会如此细致,甚至将他们的行程都计算在其中。

  思虑之间,秦瑱便是嘴角一扬,对刘表笑道:

  “不想天下竟有这等巧合之事,如此说来,刘使君要平乱,此次定然是无法出助力我军了?”

  刘表见他这般模样,顿时便是面色一沉道:

  “先生此言何意也,莫非是以为老夫不愿出兵,特此谎报军情不成?”

  实际上张羡造反的消息也是让他焦头烂额,压根不是什么借口。

  秦瑱现在这般模样,难道是以为他刘表特地虚报此事,来拒绝出兵不成?

  虽然他确实不愿意出兵,可却受不了秦瑱这种轻蔑的模样。

  但他话一说出,秦瑱却是摇头一笑道:

  “非也,使君误会矣,在下并无丝毫怀疑使君之意!”

  “只是在好奇,虽说天下巧合之事不少,但此次未必也太过巧合了一些!”

  “在下闻听张羡此人确实早与使君不睦,可此人早不反,晚不反,何以今日才反?”

  “须知使君现在兵强马壮,十数万大军皆在荆州。”

  “北面曹操并未动兵,东西两面也无外敌。”

  “现在秋收将至,并非出兵之时也,张羡此举,岂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使君难道不觉此事颇为蹊跷?”

  刘表听着他的分析,一时也是反应了过来。

  之前他只是恼怒于张羡起兵,想着赶紧派兵南下。

  可现在秦瑱一说,他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张羡虽然与他不对付,可最近这段时间两家并未生怨,张羡为什么要突然起兵?

  同样,张羡起兵的时间点也不太对劲!

  一般出兵之时,要么是秋末冬初,要么就是初春之时。

  只有在这两个时候出兵,才不会耽搁百姓种田,也不会缺少兵粮。

  现在才刚中秋,粮食眼见都熟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张羡起兵做甚?

  刘表思虑着,一边想着一边踱步。

  蒯越见状,却是起身问秦瑱道:

  “那依先生之见,张羡为何会在此时起兵?”

  “蒯先生面前,在下岂敢献丑?”

  见他问话,秦瑱便摆了摆手笑道:

  “不过事出突然必有异,事情越是巧合,其中因果越多。”

  “依在下之见,此事多半是曹操算计!”

  “张羡之所以会出兵,定是曹操谋划,此举有两个好处。”

首节 上一节 295/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