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31节

  刘备看着徐庶如此志在必得模样,心中自是一安,又听徐庶说起秦瑱另一面,但觉好奇不已,不禁问道:

  “方才听闻先生在书房著书,不知所著何书?”

  见刘备问起,徐庶咧嘴一笑道:

  “子瑄著的书可多了!天文地理,兵法阵型,诗书礼乐,无所不著!”

  说着,他有摇头一笑道:

  “也不知这小子是从何处学来这些学问。”

  “光是那《天演论》、《物理学》二书,就高深莫测,光是拜读一二,就觉受益匪浅!”

  刘备听此,越发神往道:

  “先生真乃天纵奇才,若真能请先生出山,来日必要好生拜读先生之高作!”

  在这个时代,著书立说的人不少,但像是秦瑱这般创立学说之人却少。

  由此可见,秦瑱才干绝非只是一时的小聪明,而是学贯古今,兼容并包的大智慧。

  如此想着,二人来到了一处书房之前,徐庶便对刘备笑道:

  “主公且先在此等候,待我前去分说一番!”

  言罢,他便背着手朝着书房行来,探头一看,正见秦瑱端坐书桌之前,身姿挺拔,手持毛笔,正在竹简上书写着什么。

  见得此状,徐庶负手迈步行入书房,悠悠一笑道:

  “子瑄好生清闲啊,整日家中著书为乐,不似我等,在那营中整日风吹日晒,不得安宁!”

  听着徐庶的话,秦瑱的毛笔一顿,缓缓抬起头来,嘴角一扬道:

  “吾还道是谁在外窃窃私语,不想竟是徐元直。”

  “我说你个好好的从事不当,整日来我家闲逛又是何意?”

  “方才又在门外商议,莫非是来偷鸡摸狗,想将我家鸡子摸一两个回去?”

  “好你个秦子瑄,好一张利嘴!”

  徐庶哑然失笑道:

  “我好心前来探望,何故恶语相向?”

  “只因某人言而无信矣!”

  秦瑱自顾自将笔往砚台上一放,定眼看向了徐庶:

  “说好要来负荆请罪,这都过去多少日了,人去哪儿了?荆又何在?”

  见秦瑱还记得这档子事,徐庶便苦笑道:

  “乃因军中事务繁忙,无暇登门!”

  “也罢,既然今日凑巧,我便请罪就是!”

  说着,他见身后有一把笤帚,拿起便道:

  “便以此物请罪,子瑄愿打便打!”

  他几步走到桌前,将笤帚递给秦瑱,低下头去。

  秦瑱见状,露出了一抹笑意,接过笤帚笑道:

  “且凑近些,我也好打!”

  徐庶听着,一咬牙又上前一步。

  只见秦瑱抬起笤帚,即将放下,他又忙道:

  “子瑄且慢!”

  “怎么?元直想要反悔?”

  秦瑱似笑非笑的看着徐庶。

  徐庶摇头道: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然则我即守信,不知子瑄可愿守信?”

  “当日子瑄分明答应吾主考虑几日便要出仕,如今已经过了半月,何以子瑄却不闻不问?这又是何故?”

  “可知吾主已等得肝肠寸断,彻夜难眠?”

  面对徐庶的反问,秦瑱脸上笑意逐渐淡去,手中笤帚也缓缓放下,许久方才沉吟道:

  “元直若是这么说来,使君必在屋外!”

  “不妨请之一见?”

  屋外的刘备一听,便是面上一喜,急忙迈步行入书房,对秦瑱拱手道:

  “故知瞒不过先生,备正在此地!”

  “当日听得先生之言,但觉茅塞顿开,恨不得日日前来拜会!”

  “惜哉军中事务繁杂,不得闲暇。”

  “正是今日得一空闲,特邀元直一道,前来拜会先生。”

  “愿先生不弃备之鲁钝,出山相助,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言罢,顿首拜谢,再度与秦瑱行一大礼。

  见得刘备如此,秦瑱只得一叹,若论起热情,老刘是真的热情似火,让人难以拒绝。

  想了一会儿,他便上前扶起刘备道:

  “瑱何德何能,蒙使君几次相邀,使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一听,顿时喜极而泣,急忙抓住秦瑱双手道:

  “今得先生相助,我军大事可济矣!”

  想他老刘漂泊十几年,直到现在,终于算是得到自己第一个谋主了!

  其心中喜悦,自然难以言表。

  当即拉着秦瑱就不放手道:

  “今先生出山,乃备之大幸,愿拜先生为军师,不知先生可愿屈就?”

  徐庶见此,亦是笑道:

  “我军军师之责,为子瑄一人可当,还望子瑄莫要推辞。”

  见得二人模样,秦瑱却是摇了摇头道:

  “二位且慢,我若是当军师,对我军有害无益也!”

  “即便要当,也须化名方可就任!”

  二人闻之,皆是一愣,刘备忙道:

  “先生这是何言?为何先生就任军师,有害无益?”

  徐庶想了想,皱眉道:

  “子瑄莫非是惧曹孟德乎?”

  刘备一听,顿时想了起来,秦瑱原来可是曹操的谋主,现在虽然挂印而去,可曹操尚不死心。

  要是知道秦瑱在他麾下,那恐怕老曹还真有可能直接出兵,来把秦瑱再抢回去!

  不说曹操,就连袁术、吕布,若是听了秦瑱投入他麾下,恐怕都坐不住。

  想到此处,他微微一叹道:

  “皆怪备无能,虽得先生之助,却难彰先生之名!”

  可秦瑱见状,却又是一笑道:

  “二位错了,瑱之所以要化名,乃因我军将行火中取栗之事!”

  “明面出山,必难成事,唯有化名,方可借力打力,成就大事!”

  听到秦瑱这话,刘备神色一异,当下忙拱手问道:

  “先生不妨细言,何为火中取栗,备当洗耳恭听!”

  徐庶闻言,亦是看向了秦瑱,显然也很好奇这个火中取栗之意。

第28章 为猿为狸,化名上任

  见得二人如此,秦瑱便笑道:

  “所谓火中取栗,为瑱家乡俗语。”

  “因有一猿狸相交甚厚,见炉火中有栗,欲食之。”

  “猿乃对狸曰:今欲食栗,奈何火大,不得食之,弟天生灵巧,可得此物。”

  “狸欲显其能,便以爪取栗,几番试探,果然抓出一栗。”

  “猿猴趁势捡起,以此夸赞,狸信之,几次取栗,其爪火燎见秃,栗却尽入猿猴之口!”

  “这便是火中取栗之典故!”

  听得这个故事,刘备似有所思道:

  “这个典故当真巧妙,似若如此,猿猴之举颇为不义,狸虽受苦,未得栗食,也是自讨苦吃,二者为友,倒也是相得益彰!”

  而徐庶听了,却微微一笑道:

  “主公,子瑄此誉,正可以对应当今之形势!”

  “若依子瑄之言,袁术便是这火中之栗!”

  “我军若欲食栗,便得当这猿猴,唯有如此,方可得食!”

  说到这里,他扭头看向秦瑱道:

  “不知子瑄之意,是否这般?”

  “正是如此,我军欲取淮南,恰如火中取栗!”

  秦瑱点了点头,扭头看向刘备道:

  “明公切莫觉得猿猴卑鄙。”

  “须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今关东群雄并立,若欲匡扶汉室,彼等皆为我军之敌。”

  “故此火中取栗之计,乃是借敌之力,助我军得立业之基,非如此,我军难以尽取淮南!”

  刘备见状,摇头一笑道:

首节 上一节 31/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