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兄只以为刘备还会东进宛陵,岂不知秦瑱等人皆有其能,安能让我军如愿?”
实则当他收到孙策调令之时,他是拒绝的。
毕竟现在江东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他虽能抵御刘备军,可资历不够。
随着江东一众大将逐渐战死,孙家姻亲权力越来越大。
孙策任命他为大都督,几乎就是把他放在火上烤。
程普等人难以心服不说,一旦他再次失败,那孙家人能把他活撕了。
但在知道黄盖、韩当的死讯之后,他却又强行接下了此任。
因为他知道现在孙策面对的形势有多难,让他上位,就是把希望放到了他的身上。
他要是再拒绝此任,那就是把孙策往死里逼。
作为孙策好兄弟与最后的依靠,他必须扛起这个大任!
此时孙策在北线的兵力实则超过两万人。
但因为北线的城池太多,反而导致兵力更为分散。
因而周瑜在带着徐逸的五千人马北上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令程普以六千大军进驻石城。
其次以朱治率领四千兵马驻守江乘,以孙暠率兵六千屯驻秣陵。
最后以吕范、徐琨带领剩余的五千余人依旧防守曲阿、丹徒一线。
他的战略思想和孙策相反,并不觉得刘备还会采取合兵之策。
想着以一两道防线抵御刘备的兵马,压根就是一厢情愿!
而现实也如周瑜所想一般,刘备分兵了,且放弃了孙策想要坚守的宛陵,直接朝着潥阳杀了过来。
对此,周瑜在叹息一声之后,即调令孙暠增兵三千往潥阳南边下寨,准备应对刘备的进攻。
在这样的形势下,建安三年十月下旬,刘备军杀到了潥阳城外。
这里便得提一句,此潥阳非潥阳,就如芜湖的地理变化一般,这个时代的潥阳城并非后世的潥阳市。
东汉时期的潥阳,大约位于后世高淳区以东数十里的游子山西。
南北以石臼湖、固城湖两湖为屏障,东侧以游子山为护翼。
虽说地势不如繁昌那般险要,可亦是丹阳重镇,也是吴郡的门户所在。
突破此城,就能直接杀入吴郡重镇阳羡。
抵达此处之后,刘备便令人连日叫战,希望引得周瑜主动出城。
但周瑜秉持着龟缩不出的战略,无论刘备怎么叫骂,都不予交战。
对此形势,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一个诱敌之计。
简单来说,这个时代的长江和太湖由潥水贯通,可以从水路派兵经潥水杀入太湖,做出绕后突袭之势,威逼周瑜出来交战!
刘备听从此计,做竹筏百艘,以千余兵马趁夜经水路而下。
结果兵马刚至固城湖,便见一支兵马杀出,拦住江道,将其军挡了回去。
原来周瑜早就看出了防守的薄弱点,让孙暠南下驻寨,就是为了防止刘备从水路东进。
一场小战,顿时让刘备折损数百之多,不得已放弃此策!
眼见周瑜坚守不出,刘备不好贸然进攻,便令麾下士卒伐木制造攻城器械,做出强攻潥阳之势。
可一连数日,周瑜都没有任何动作。
刘备见状,心中恼怒,索性令士卒搭建大量云梯,准备直接强攻潥阳。
可就在这时,秦瑱却来到了刘备的军帐之中道:
“明公,我军不可如此强攻此地矣!”
刘备本以为秦瑱是来献策的,没想到秦瑱是来劝阻他,这可把他弄得一阵不解道:
“吾不知军师此言何意也,何言我等不得强攻此处?”
“眼下再过月余便要入冬,我军虽已立足江东,可孙策终究还有两郡。”
“若能夺取潥阳,那我军到开春之时,便可直入吴郡之内。”
“现在不趁机夺取此城,又当为何事也?”
但秦瑱闻之,却是一脸深沉道:
“依在下之见,我军或许该退军南下,看看周瑜如何应对!”
刘备一听,自是满脸疑惑,忙问秦瑱缘故。
秦瑱随之就给刘备提出了一个猜想。
周瑜如此,很可能是在拖延时间!
原来在抵达潥阳之后,秦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现在孙策的战略思想他们是能推断出来的。
直白的说,孙策战略就是企图用周瑜来扭转战局。
就和他们准备奇袭会稽一样,孙策想改变战局,变数就在周瑜身上。
但周瑜作为孙策的希望,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布局呢?
作为周瑜的老对手,他并不觉得周瑜是那种只会消极防守之人。
之前即便在被两面包夹的情况下,周瑜依旧在寻求破敌的办法。
现在面对孙策的重托,那此人显然也不会毫无逆转之法。
面对他们分兵之策,此人并没有集中兵力,而是将原本就不多的兵马再度分散,显然不合常理!
同样,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强攻了,周瑜还是没有行动!
这一切迹象都证明,周瑜应该在等待什么转机!
这个转机多半足够逆转当前的局面,甚至让江东方面转守为攻。
故而秦瑱现在才回前来给老刘建议,先调转方向,看看周瑜怎么动作!
如果周瑜还在坚守,那就说明周瑜一心求稳,转机一定在外界。
如果周瑜出兵探寻他们异状,那就证明周瑜应该还未定计。
听着这话,刘备自是眉头紧皱,沉思道:
“那依军师之见,周瑜如果真有其他打算,那又当来源于何方?”
本来现在局面秦瑱不说还好,秦瑱一说他就意识到问题不对。
诚然,江东方面现在已经处处劣势,但即便现在坚守,也对形式于事无补。
能守过这个冬天,明天春天他们一样会继续进军。
也就是说,周瑜现在的坚守之策,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是毫无意义的。
关键就在于这个外力之助,在什么方向,会是那一方!
而他这么一问,秦瑱便一脸笃定之色道:
“明公若问此事,那在下推断,多半便在吕布身上!”
“因当前我军周边已无大敌,曹操出兵南阳,无心南下。”
“刘表与张羡相争,又要防备曹操,也无法西顾。”
“唯有吕布其人,虽与我军联合,却是貌合神离,对我军威胁极大!”
见其说出吕布这个名字,刘备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一些:
“且不说吕布此人会不会出兵,眼下吕布与孙策交恶,我军与他交好。”
“如此状况,吕布当真愿意与孙策联合?”
吕布这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拉低了刘备对诸侯下限的认识。
但他这人终究愿意与人为善,不太愿意和盟友交恶。
然则秦瑱见状,却是摇头一笑道:
“是与不是,试试便知,正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假如孙策真有心联系吕布,那我军必须尽快防备。”
“不然一旦被吕布偷袭后路,我军便再难取江东矣!”
刘备一听这话,猛然回忆起了三年前被吕布偷袭的往事,当下便做出了撤营!
随之当天正午,刘备下令撤军,连营寨都没有拆卸,放着那些做到一半的攻城器械,直接朝着南边退去。
他们刚一离开,消息便传入了城内,徐逸闻之,便一脸兴奋的来到周瑜面前道:
“都督,好消息,刘备军今日正午撤军而去!”
“现在其营寨都未拆卸,恐是后方遭袭。”
“咱们是否出兵试探试探,看看敌军所欲?”
周瑜问听此言,便将手上的笔往桌上一放,一脸疑惑道:
“刘备撤兵了?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敌军确实已然撤兵!”
“末将已经出城探查,敌军所有兵马尽皆撤出了此地!”
“我军若要追击,便要尽快出城,不然便难追上敌军兵马!”
可周瑜听着这话,却是一时陷入了沉思之中,开始思考秦瑱又在玩什么招数。
第252章 绝望的周瑜,北上九江
在古代战争之中,水平差不多,常年交手的两个人,是很难分出胜负的。
因为交通水平和战斗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个时代的战法偏于固化。
一旦摸清楚了对方的套路,那基本上很难再战术上得到决定性胜利,最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
在战争初期,诸葛亮能凭借对方的不了解,获取战术上的优势。
可在战争中期,随着司马懿摸清楚了诸葛亮的套路,采取战略守势,一般计策就再难生效。
现在的周瑜和秦瑱就处于这样一种状况,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周瑜摸清楚了秦瑱的路数。
在周瑜看来,秦瑱这个人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其人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之前寿春之战如是,最近的繁昌之战也是,秦瑱压根不会按照对方预想的既定方向行事!
相反,秦瑱历来施展的计策,都是在看穿了对面计策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这就会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明明自己的计策很顺利,一切都如预想行事,但最终还是会被秦瑱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