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每听此事,便觉可惜聂氏一家忠义之举,不得伸张,反使后人改名易姓,难以认祖归宗。”
“故知将军为聂翁之后,瑱便甚为佩服,念我大汉忠臣义士血脉不绝。”
“今日得见将军,故而有意结交,将军切莫有太多想法!”
“来来来,我等再满饮此杯,乃助我大汉早日复兴!”
如此说了一番,他自是有举起了酒杯,朝着张辽递了过来。
可张辽看的此状,又看着手上的鸡腿,一时间便再不知如何是好!
他这个人又不笨,如何听不出秦瑱的话外之意?
先说敬他忠勇,言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又说起他祖先之事。
言语间虽然满是赞扬,可实际上却是每一刻都在讽刺。
他现在忠心吕布不肯投降,算是什么忠心?
他祖先那般大义凛然,为家国无怨无悔才是忠心!
而他祖先身为一介商贾,尚且愿意为国捐躯。
他现在身为阶下囚,却还自持忠义,有心思喝酒吃肉,这算什么忠义之后?
若他祖先知道自己子孙现在混成这个模样,又该是什么想法?
可以说,秦瑱没一句话是在贬斥他,但他却感觉越发的羞愧。
只觉整个身上都在发痒,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好好躲着不出来了。
想着刚才他对秦瑱的态度,一时都觉臊得慌。
人家好心前来劝降于他,他不投降就罢了,反倒还威胁人家。
听起来是挺帅的,可却丢了他聂氏祖先的脸面!
他聂氏子弟不思重振门楣认祖归宗,反倒是这般小人举止,岂不惹人发笑?
念及于此,看着秦瑱再度举起的杯盏,张辽嘴角泛起了抹苦涩的笑容道;
“先生切莫再言,如此一番话语,已是愧杀了在下。”
“若是再听先生言语,辽今日恐怕要自尽于此矣!”
秦瑱自然是不想杀了张辽,闻得此言,便笑道:
“将军切不可有此愿也,大丈夫即不惧死,何惧一言?”
“瑱今日所以言之,乃将军身具上将之才,不忍杀之。”
“如此前来规劝,只愿将军至此奋发,来日若脱得牢狱,当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将军若是自尽于此,岂不是愧对先祖之举?”
“也罢,吾知将军须得时间细细考虑,吾也不劝!”
“此中酒肉,将军只管吃喝,若是不够,待得晚间,我再令人送来!”
言之于此,他便站起身来,对张辽拱了拱手,转身欲去。
张辽见状,看着一地酒肉,只觉毫无胃口。
在秦瑱抵达之前,他只觉得不降才是正确的选择,符合他心中对忠义的理解。
可听了秦瑱一番话语,他却觉得现在他不投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
毕竟,秦瑱现在代表的是刘备,刘备代表的又是大汉正统!
这不是曹操、袁绍那些诸侯可以相比的,投降刘备没有任何道德压力。
反倒是吕布背盟相攻,本属不义之举,他帮助吕布,就是助之不义。
现在被秦瑱俘虏,如此优待还要宁死不降,这压根就算不上什么忠义。
且秦瑱现在对他是仁至义尽,一顿酒肉不够,顿顿都给你管够,这哪是对待俘虏的待遇?
要是在坚持不投降,坚持之前那般自以为的忠义,那成什么人了?
思来想去,他便叹了一口气,朝着秦瑱离去的方向遥遥一拜道:
“先生且慢离去,辽愿从先生之言,投降贵军!”
秦瑱听得此话,便露出了一抹难以察觉的微笑,急忙回身快步上前道:
“将军此番肯弃暗投明,真乃国之大幸!”
“今得将军之助,我大汉何愁不兴?快快起来,休要如此多礼!”
张辽被他扶了起来,神情任旧复杂,虽然降了,心情却没有丝毫轻松道:
“先生如此,辽心甚愧,此番虽降,吾却不愿与温侯为敌,还望先生应之!”
秦瑱本来就没打算让张辽来打吕布,闻听此言便道:
“将军放心,瑱从来不强迫他人做事,将军投降之后,只管练兵!”
“至于对敌吕布之事,无须将军上阵!”
张辽听着这话,心中好受了一些,随之又问道:
“多谢先生,不过在下还有一问!”
“敢问先生,此战之后,欲如何处置温侯?”
但他这话问出,秦瑱却是罕见的露出了一丝迟疑之色。
第264章 张辽之请,徐庶北上
实际上关于如何处置吕布的问题,秦瑱并没有思考过。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之前吕布留着还有用,甚至如果这一次吕布不主动进攻的话,他还有心留下吕布。
毕竟吕布这人勇而无谋,唯利是图,可以利用来搅混中原局势!
来日袁绍南下,无论是曹操得胜,还是袁绍得胜,留下吕布都有好处。
可现实却是吕布这厮太不安分,没有当诸侯的能力,还有颗割据的心。
见他们即将独霸一方,居然想学刘表平衡各方态势。
这种举动他们不能接受,且陈登也有心驱逐吕布,于是在多种因素推动之下,他便准备灭了吕布。
但终究这件事才开始谋划,他并没有提前为吕布准备好去路。
此时经得张辽一问,秦瑱便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吕布真被他擒获,他又该怎么处置此人?
如此想着,他又将目光移向了眼前的张辽,颇为好奇道:
“说来吾亦奇之,吕布其人见利而忘义,任人唯亲,实非明主。”
“将军如此忠义之人,何以对吕布这等小人如此上心?”
其实这也是他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吕布这个人缺点可谓数不胜数。
但麾下却有一批死忠分子,高顺就罢了,连张辽对吕布也颇为忠心。
在原本历程之中,即便吕布兵败下邳,张辽也没有投降老曹。
直到吕布死亡之后,张辽方才率部投靠了曹操。
同理,作为麾下旧部的成廉、曹性以及好友张扬对吕布都十分忠诚。
这显然又不仅仅是一个小人可以得到的待遇。
所以此时见张辽这般,他索性一次性问个清楚。
面对他的问话,张辽便摇头一叹,似有深意道:
“先生所知吕奉先,与我等所知的吕温侯却不相同。”
“以前在并州之时,温侯并非是这般模样!”
说着,他又给秦瑱讲了讲吕布的崛起之路。
原来现在的吕布这般并非是一天练成。
众所周知,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在演义中刚一出场,就加入了父仇者联盟。
然则实际上丁原本身不算吕布的义父,甚至连故主都算不上。
因为吕布弓马娴熟,常年在北方抵御外族,并不是丁原部属。
直到前任刺史张懿死后,丁原上任,方才将吕布、张扬、张辽等人招入麾下。
彼时众人聚在一起,自是想为大汉做些事情。
可仅仅才过一年不到,董卓入京,以李肃诱吕布杀丁原。
由此吕布便被逐渐腐化,不仅贪恋钱财女色,还开始争权夺利。
但这个时期的吕布,还在懵懂时期,对汉室忠诚度不低。
这也是为什么吕布会劝王允将董卓的财物赏给公卿、将校,甚至劝王允招抚凉州诸将的原因。
可以说,如果当时王允听了吕布之言,或许天下形势又将是另一番模样。
但无奈王允这货也不是什么干才,把大好形势玩崩了。
其后吕布兵败,先投袁术,被袁术所忌,又投袁绍,立下大功,却差点被暗杀。
最后投入张扬麾下,任旧在被李傕郭汜威胁。
和老曹一样,经得一番现实的摔打,吕布这人也变得越来自私。
而吕布后来之所以偷袭兖州,也是陈宫的教唆。
甚至陈宫原本的打算,是把吕布当做挡箭牌,让张邈和张超为主。
至于后面的事情,便都是秦瑱所知的了,
吕布兵败占据徐州,得了自主权,反倒越发狂妄,也越发见利忘义。
在郝萌叛乱之后,吕布也完成枭雄最后一步蜕变,开始任人唯亲。
可以说吕布走到这一步,和这乱世人心脱不了干系。
而董卓、袁术、袁绍、陈宫等人都是推手。
至少在张辽和高顺等将的眼中,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直到现在,张辽和高顺还愿意向吕布效忠,不是因为不辨是非,而是全凭吕布以往的人格魅力。
只不过方才经得秦瑱一番言语,让张辽突然醒悟,这才归降。
不然的话,要想收服他张辽,恐怕秦瑱还需费一些手段。
但现在即便已经投降,他也希望秦瑱能给吕布一个活命的机会。
而秦瑱听得这一番讲述,自是心中暗自感慨。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纯洁的偏远地区少年被物欲污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