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说出这话,孙静自然无言以对。
可暴脾气的孙翊却起身指着孙暠大骂:
“孙暠,未听叔父言说此举会害死吾兄?”
“汝安敢如此妄为,竟欲擅自做主?”
孙翊便是孙策的三弟,也是一众兄弟中脾气最像孙策的一个,极为火爆。
可他毕竟年少,孙暠一听,便即冷笑道:
“黄口小儿,汝兄我征战之时,汝还在学堂进学哩。”
“而今不过学些雕虫小技,也来显眼,汝待如何?”
孙翊见之,自是受不得激,当场起身便拔刀道:
“莫以我年少便杀不得你,可敢与我外出一战?”
“有何不敢,吾早有心教训汝,今日正好行事!”
孙暠听着,也是腾的一下站起身来,怒目相对。
孙静身体本就不好,见得子侄如此,一时气得捂住胸口:
“两个竖子,速速与我坐下,今敌未至,尔等便如此为之,叫外人看了,如何视我孙氏?”
说实在的,孙坚出身并不太好,其父以种瓜为生。
这也就导致孙家子侄虽多,却多具草莽之气。
但终究富贵久了,所以二人也要脸面,一时只得坐下生起了闷气。
孙静好不容易止住了众人,这才将目光投向了孙翊旁边的孙权道:
“仲谋,而今孙氏以汝兄为主,今汝兄不在,仲谋为何一言不发。”
只见孙权其人,方颐大口,紫发闭眼,身材颇为健壮。
面对孙静的询问,孙权面无表情,声音低沉道:
“尊者不问,幼者不发,今得诸位在前,议事未定,故不敢言!”
孙静见他如此懂礼,便怒视孙暠道:
“汝尚不如仲谋远矣,真竖子也!”
孙暠闻言,顿时别过头去,冷哼了一声。
孙静看着自己儿子如此,顿时长出了一口气,又对孙权道:
“今乃以国事为重,无需顾及虚礼,仲谋但有何言,只管开口既是!”
孙权听此,这才装作沉思,过了一会儿才道:
“若依孩儿之见,为今之计,当以张公之言为准!”
“投降刘备,也无不可,然则叔父之论也是,我孙氏与刘备仇大,刘备恐难容之!”
“如此观之,我等若是这般投降,兄长难以得免。”
“当与刘备好生商议,议定条件,若他能免吾兄,我等再降,却也不迟!”
他的意见也是投降,但并非单纯投降,而是要和刘备谈条件。
孙静一听这话,自是一阵奇异,抚须沉吟道:
“可眼下刘备已然占尽优势,如何会轻易答应赦免伯符?”
“因为刘备想要尽快夺取江东,稳定此地局势!”
见孙静不解,孙权便摇了摇头,细细分析道:
“叔父只以为当前刘备占尽优势,并未着眼全局。”
“依孩儿之见,当前曹袁两家已经势同水火,必要大战!”
“刘备所以如此猛攻我江东之地,多半是想从中取利。”
“若是我等现在执意不降,虽说兵败之后我孙氏必亡,但此举显然会耽误刘备的战机。”
“故而我军越早投降,对刘备越有利,只要我军能提出条件,他多半会应!”
别看孙权此时才十八岁,可其方十五岁,便已经担任县长,故而论起眼光,他反倒远超孙家其他子弟。
孙静闻得其言,自是抚须沉思,而张昭见之,则是一脸喜色道:
“仲谋此论颇有见地,若以此论,刘备必然许之。”
眼见张昭也觉此事可行,孙静便有了打算,随之又问道:
“虽说此议可也,然则若是伯符不许,又当如何?”
而他一说出,便见孙权站起身来,躬身一拜道:
“孩儿愿亲自前往毗陵劝说兄长,待兄长同意之后,孩儿便往刘备营中一行。”
孙静看着他直接请命,便即欣慰一笑,当下应了他的请求。
第298章 碧眼儿的想法,孙氏献降
却说孙策先一步死在毗陵,吴县众人尚且不知,孙权便准备前往面见孙策。
得到孙静同意之后,他便带着孙翊回到府内,而后便入内拜见了吴夫人言说诸事。
这吴夫人,乃是孙坚的正妻,乃是吴国太之姐,其人颇有远见。
在孙策死后,就是吴夫人帮助孙权稳住的江东大势。
此时在听了孙权之意后,吴夫人便即点头同意,随之嘱咐道:
“汝兄不似汝等,此子刚烈,或不愿降,汝去之后,务必多劝,休要使他做些憨事!”
孙权听完母亲之言,连忙应诺,便令下人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然则他刚令下人收拾好行李,却又见一少女行入家中。
此女名为孙仁,乃是孙策和孙权的小妹,如今正是十二三岁。
她见孙权收拾行李,便大步上前抓住孙权道:
“二兄欲往何处,可是要前往毗陵去与大兄助战?”
“且带小妹前去,小妹亦要前往上阵杀敌。”
孙权见得小妹,自是会心一笑,摇了摇头道:
“切莫叨扰,为兄尚有大事,且去寻汝三兄玩笑!”
孙仁见之,自是不悦,一脸的不服气道:
“兄长莫以小妹年少,如今小妹已能开弓射箭!”
“上阵杀敌不在话下,莫不是只准你男儿家上阵,不准我等杀敌?”
孙权见她如此纠缠,自是眉头紧皱,不悦道:
“让汝自去便去,何以在此纠缠,若再多言,我便告诉娘亲,看她如何罚你!”
孙仁一听此言,顿时便是一怂,她也谁也不怕,就怕她娘。
见孙权用她娘要挟,她自是冷哼了一声,便自离去。
看着其离去的背影,孙权便即摇头一叹,带着行李与随从行出城来。
这一路上,他思虑及当前形势,只觉满心愁绪化解不开。
虽然在城内他劝说孙静之时底气十足,但心中还是有些没底。
因为刘备可是当世枭雄,而他见过的高官,至多也就是他兄长孙策。
要跟这种枭雄谈条件,让其赦免他兄长,此事当真可行么?
说实话,他并没有这个把握,甚至连说服孙策他都可能做不到。
可这是他现在能想到的唯一一个保全家族的办法。
至于什么王图霸业,他压根就没有想过,亦或者说,从他的角度来看,投降刘备对他更为有利!
毕竟在孙策手下,他虽然能得到重视,可终究当不得主。
但若是投降了刘备,那来日凭他的能力好好做事,日后成就未必会低于孙策。
这也是他这一次为什么会表态要来劝解孙策原因。
不过对于前路如何,他现在仍旧感觉十分迷茫。
迷茫之中,他便一路走,一路想,思考到底该怎么说服自己兄长和刘备。
不料才行出城不到一日,便见远处突兀行来十数骑,当先一人,就是周瑜!
周瑜的突然前来,让孙权一度觉得自己眼睛花了。
他细细擦了擦眼睛,定眼一看,却见周瑜正在策马朝他行来。
还没等他说话,周瑜便阴沉着脸先一步开口:
“仲谋不在城内,这又是要去何处?”
瞅着周瑜脸色不对,孙权心中便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忙道:
“我等听得刘备占了无锡,故欲前往毗陵观之兄长之意!”
劝降的目的,他说不出口来,只得先做掩饰。
可随之他又想到周瑜乃前线统帅,不该突然至此。
细细打量了众人一番之后,他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道:
“兄不在毗陵守城,为何又在此处?”
“不知吾兄何在?莫非毗陵城现在已然失守不成?”
而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周瑜便红了眼眶,嘴唇蠕动了半天才道:
“伯符兄已经自尽于毗陵城内,临死之前,兄自叫我等降之!
“故我已领兵降了刘备,现在来此,乃欲劝尔等投降。”
“切莫在此顽抗,坏了兄长一番好意!”
孙权听闻此言,自然一时怔在了当场,虽然当他看到周瑜之时,他就知道前线多半已败。
可当周瑜亲口说出来,他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他那个骁勇无双,不可一世的大哥,竟然死在了毗陵。
且不是战死,是自尽,这样一个他完全不能理解方式!
他是应该哭,还是应该感慨?不,他直接反问道:
“公瑾兄言说吾兄自尽于毗陵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