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408节

  “这般国将不国,便是尔等衣食无忧,亦早晚为外族所趁也!”

  “不过奴仆之事,尔等亦无须忧也,待得今年秋收之后,吾自会与尔等一个交代!”

  “终究诸位皆是郡中望族,来日我军治理地方,还需诸位之助!”

  “另外,我军即日便会南下开放互市口岸,诸位若要加入商会,还望今早决定。”

  “凡有意者,皆可在元叹兄此处报名,交一万钱会费即可入会。”

  如此又交代了几句,秦瑱便挥手让众人离去,不过像是顾雍和陆逊等人都被他留了下来。

  待得众人离开之后,秦瑱便对还在阴沉着脸的顾雍笑道:

  “兄如此模样,莫非还在怨方才小弟怒喝之言不成?”

  顾雍见他转而又自称小弟,便是一阵无奈,叹息道:

  “吾非是恼怒府君之言,只是思虑我大汉历来重农抑商。”

  “而今府君大兴商业,如此下去士族百姓皆不愿种地,皆去从商可如何是好?”

  他方才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不赞同秦瑱摊丁入亩之策。

  而是因为担忧秦瑱这种施政方式,会让吴郡的士族转向从商!

  别看士族本身侵占了大量田地,但士族种出的粮食,却也是大汉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果没有士族存粮,那等到灾年之时,商人纷纷涨价,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百姓。

  他们收纳百姓为奴固然不对,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救活了无数百姓。

  要是没有他们这些大士族,就凭江东这种地方,拿什么承接北边来的百姓?

  但现在秦瑱的施政方式,就是在逼士族弃农从商。

  如果在遇到灾年,他们甚至连借粮的地方都没有!

  若是别的主政之人如此,他顾雍劝两句劝不了就算了。

  可秦瑱是他师弟,关系摆在此处,他不能作视秦瑱走上‘歧路’。

  但他这话一说出口,便见秦瑱笑了笑,看向陆逊道:

  “吾兄实属迂腐之见,不知伯言对此政又有何看法?”

  秦瑱之所以肯让诸葛亮离去,其实就是因为陆逊就在江东。

  相比现在逐渐成长起来的孔明,他更有心思好好培养一下陆逊。

  陆逊自也不知道这个都督为什么如此看重自己,但见秦瑱询问,还是忙开口道:

  “若依在下之见,都督之政不仅不会致使百姓弃农从商,还可大量增加我江东人口!”

  “因都督行摊丁入亩之事,主意不在打压士族,而在为百姓减负。”

  “以往朝廷虽是三十税一,可算赋、口赋极重。”

  “都督取消二赋,只以什一之税,百姓必乐而生养。”

  “如此数十年间,我江东人口必可增长数倍!”

  “虽说士族弃农从商,但却会空出大量耕地与百姓耕种。”

  “人口愈多,税收便愈多,士族百姓亦可各安其分,此乃兴国之道!”

  一番话语未曾说罢,秦瑱便是抚掌而笑道:

  “好个陆伯言,真千里驹也,陆家有汝操持,何愁不兴也?”

  要说摊丁入亩最大的作用,那就是鼓励生育。

  清朝之所以人口爆炸性增长,除了生产力进步之外,摊丁入亩可居首功!

  没有什么政策比取消人口税更吸引百姓生孩子。

  而现在江东初定,他又手握兵马,正是推行此政的最佳时机。

  一旦江东这边试点成功,那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就会提早出现。

  有了繁荣的经济,就能组建强大的专职精锐部队。

  到了那个时候,就凭周边这些异族谁能阻挡他们扩张的脚步?

  思虑之间,他又将目光转向了顾雍笑道:

  “不知伯言此语,可合乎元叹兄之意?”

  顾雍见他用陆逊的话回答自己,不由摇头一笑道:

  “那府君方才承诺奴仆之言,又当何解?”

  他此话一说出,秦瑱脸上的笑意便是一止,食指敲着案桌道:

  “吾意对南方山越出兵,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第305章 强国之道,大战将起

  山越人对每个江东士族或者百姓来说,都并不陌生。

  后世谈起山越人之时,总觉得这是异族势力,但山越人本质却是山贼。

  其主体成分,是逃入山中避税的百姓和少部分越人杂居而成。

  这些人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和普通汉民一样种植谷物。

  但因为山势险峻,这些人拒守险地,以山中铜铁自铸兵甲,便形成了一支支庞大的武装势力。

  现在他们用来驻守会稽祖郎,就曾经是山越豪帅的一员。

  这些人以武力推举首领,小的聚众数千,大的足有数万。

  林林总总恐怕足有数十上百万之多,盘踞于江东各大山区之内。

  在原本历程中,山越对于江东而言,就如南蛮对于蜀汉一个性质。

  孙权剿灭了整整二十多年,才将山越之患逐渐消除。

  此时听到秦瑱要对山越动兵,顾雍的脸上便又多了些愁绪:

  “府君要讨伐山越人自无不可,然则现在江东方定,夏粮还未收取。”

  “若是出兵少了,恐难有成效,出兵多了,粮草不足,恐有动摇根基之患呀!”

  虽说顾雍也是内政大才,可摊上秦瑱这么上司还是有些吃不消。

  因为秦瑱做事风格极为雷厉风行,颇有秦始皇的作风,总想用最短的时间,来办成最多的事情。

  可现在江东才刚刚稳定,百姓还未安置,百废待兴。

  现在主动出兵征讨山越,能不能有成效尚且不说,对经济建设也颇为不利!

  而秦瑱自然也知道顾雍的苦楚,不由笑道:

  “元叹兄误会矣,我欲出兵山越,并非欲杀入山中!”

  “而是思虑今年我军粮草不足,彼等亦有粮草耕种。”

  “正好现在已近夏季,若是我军提前前往想要之地,修建藩篱,将其分割包围。”

  “待其谷物将熟,纵兵芟刈,以饥饿迫使山越出山求活。”

  “彼时再战,我军兵精粮足,以逸待劳,便可一战而胜。”

  “如此,我军即可收获军粮,又可平山越之患,且可吸纳更多人口,岂不一举三得?”

  他这个策略,出自原本历史上诸葛瑾之子诸葛恪之手。

  这个策略几乎一举掘掉了江东山越人根基,获取了大量精锐兵马。

  他寻思江东目前有五万多兵马,推行政策只需要万余在手边稳定即可。

  其余兵马暂时没什么事情做,倒不如入山讨伐山越!

  这样等到今年秋收之时,他们就能收获大量粮食和人口,简直稳赚不赔!

  而顾雍听着这话,不由一阵侧目,抚须沉吟道:

  “若是如此,倒也不须消耗多少粮草,或可行事!”

  话语之间,他又是眼睛一眯,突然反应过来道:

  “原来如此,这莫非便是府君所言奴仆之事?”

  “以讨伐山越所获夷人,来置换我汉人奴仆?”

  他突然发现秦瑱刚才为什么要强调汉民为奴要收双倍税赋了。

  因为山越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夷人,言语不通,难以教化。

  秦瑱在获取这些俘虏之后,杀也不是,放也不是,只能充作奴隶。

  而这些人并非汉人,不须交双倍税赋,于是士族为了省钱,自然便会解放汉人奴隶,改用夷人奴隶。

  这样既能为他们带来一笔收入,又能解放汉奴,也是一举两得!

  思虑及此,顾雍方才的忧虑便消散无踪,转而点头一笑:

  “妙哉,如此行事两难自解,真乃治国善政也!”

  他本来还担心废除奴隶会导致士族反叛,江东再度陷入混乱。

  可如果有新的奴仆来源,那就没事了,左右都是奴隶,汉民和夷人区别也不大。

  他身为士族成员都感觉能接受,别的士族显然也不至于反抗。

  可以说,秦瑱用了一个他想都没想过的办法,就能把事情解决,由不得他不佩服!

  而看着顾雍的面色变来变去,秦瑱自然也是一阵感慨。

  真就是那一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只要能把各方的利益均衡,哪里又有治不好的国家?

  只不过这个开口一出现,以后大汉国内恐怕要出现大量异族奴隶。

  毕竟奴隶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一切财宝。

  现在他把这个口撕开,利益的趋势,会让日后的统治者为了奴隶不断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

  直到社会进步到需要废除奴隶,或者王朝更迭。

  不然凭着东大长达千年的科技碾压,几乎没有民族可以阻挡东大的扩张。

  当然,他对此并不置好坏,功过交由后人评说既是。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能转移到国外的矛盾,就别在大汉国内处理。

  内卷只会带来内耗,只有向外扩张,才是正理!

  想到这里,他便看向了一言未发的陆逊道:

  “伯言一语不发,莫非是觉此事不可行之?”

首节 上一节 408/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