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425节

  见得此状,沮授顿时一异,只觉一阵莫名其妙。

  首先他可以肯定,这几个字绝对不是逢纪写的!

  因为这些字都是飞白体,其字飘逸,功底深厚,绝非庸手所写。

  而其上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许攸和淳于琼虽然都是袁绍好友,可没太大关系。

  其次,奇袭粮队,围魏救赵,像是两个战术,其间也没多大关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字,必败是什么意思?

  可以说仅仅只是看到这一封信,沮授便是一头雾水。

  然则在疑惑之中,他又想起了逢纪刚才的话语。

  显然,这封信多半来自外界,是特地发给逢纪的信件!

  逢纪也看不懂,故而才会前来让他帮忙参悟。

  而问题就在这里,逢纪既然看不懂,为什么会强调信件非同小可?

  这就证明,一定是什么特殊条件,让逢纪觉得此书蕴含着重要情报。

  不过逢纪本人也难以参悟,于是找到他这里。

  想通了这一点,沮授不由眉头一皱,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似乎误会逢纪了!

  对方还真不是前来取笑于他,而是想让他解惑。

  思虑之间,他又将目光扫向了纸面之上的字眼。

  简单推理一番,他便发现了其中的逻辑。

  兵败,显然是结果导向,兵败之前的围魏救赵,是一个失败的计策!

  为什么要围魏救赵?又可以联系前文的奇袭粮草。

  由于敌军奇袭了粮草,所以要进行围魏救赵。

  关键就在于许攸和淳于琼的两个人的关系!

  运粮队的路线,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情报之一!

  对方如果奇袭粮草队,那就证明有人泄露了消息,而许攸和淳于琼皆有可能泄露这个消息。

  可这其中,又可以找出两者分别,一个文官,一个武将!

  许攸当然是不会去押送粮草的,也就说押送粮草的是淳于琼。

  但淳于琼如果背叛的话,压根不需要泄露消息。

  他负责押送粮草,完全可以直接投靠敌军,他们就会完全溃退。

  所以,泄露情报的人,只能是许攸,这个曹操的好友。

  故此,这一封信件之上的几个词语,其实就是在说一件事!

  许攸泄露了运粮队的消息,导致淳于琼的粮草队被突袭。

  然后他们这边围魏救赵失败,最终一败涂地!

  推出这一切之后,沮授便愣在了当场,只觉百思不得其解。

  这封信件,并非是什么情报,而是预测!

第317章 逢纪所欲,兵临东治

  谶语,在两汉之时颇为流行,所谓一语成谶,讲的就是谶语得到实现。

  而汉朝最出名的一句谶语,无过于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也”。

  此语出自《春秋谶》: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就是这一句谶语,引得汉末诸侯争相以此为自己正名。

  此时这一张淮纸上显然也是谶语,只不过相比其他不清不楚的谶语更为直白。

  在解读出来之后,沮授就开始思考逢纪将此书给他的理由。

  是想让他呈报给袁绍,还是想要拉他一同对付许攸!

  如果是前者的,袁绍必然不信,没有啥用处;如果是后者,那许攸又怎么招惹到了逢纪?

  思来想去,他索性又来到了逢纪营帐之中,直接将白纸递出道:

  “君与我此书让我思虑,吾不知君何意也!”

  逢纪见他如此快速便带书前来,不由摇头一笑道:

  “以沮公才智,定是已勘破之密,如此尚无意乎?”

  显然,逢纪也知道书中所书之意,并非如口头上那般不解。

  沮授站在他面前,有些愠怒,眯着眼道:

  “此谶语来历不明,便能勘破,又能如何?”

  “莫非君以为空以此谶,便足以让我向主公进言?”

  如果逢纪真的是想拉许攸下马,这个打算显然是不可能的。

  然则他一说罢,便见逢纪亲自取了一个蒲团铺在了案桌前方道:

  “沮公误会矣,吾与许子远何怨,何必要以此害之?”

  “只是虑及现在军情如此,独沮公一人可商。”

  “故此邀请沮公前来商议一番,并无他意!”

  沮授见他模样,便迈步上前,跪坐在了榻上:

  “且容我先问一句,此谶从何而来?”

  逢纪微微一笑,提起了水壶亲自给沮授倒了一碗:

  “若我说来,沮公定然不信,此书乃从江东来!”

  “江东?君何时与江东之人有了联系?”

  沮授一听,但觉有些奇怪,刘备夺取了江东的消息他还是知道的。

  可逢纪一个北方人,和刘备素无交集。

  且此人历来不与人交往,江东方面又怎么会特地发信前来?

  他一问话,便见逢纪也是一副思虑模样:

  “实则在下也在疑惑此题,说来此信不是出自他人,乃是出自秦瑱之手!”

  “秦瑱其人,沮公想必知晓,乃天下奇才。”

  “此人自昔日背曹投刘之后,做出好大一番动静。”

  “由此观之,此人绝非妄人,言语也不当妄为。”

  “如今我军曹军交战于此,此人却发信前来,意在何为?”

  沮授一听秦瑱二字,眼中便露出了一丝忌惮之色。

  当今天下,显然很少有人不知道秦瑱这个名字。

  毕竟,这家伙以一己之力先后推起了两大诸侯。

  如果辅佐曹操崛起是侥幸的话,那辅佐刘备崛起就是真本事了。

  这样一个可以随手左右天下局势的存在,没有人不忌惮。

  若非曹操现在挡在面前,恐怕因为秦瑱的存在,他们都会先伐刘备。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却突然发了一封信件前来,意在何处?

  如此想着,他看着桌上的信纸,一脸狐疑道:

  “汝言此书为秦瑱所写,不知有何凭证?”

  虽然可能是秦瑱发得书,但他怎么知道此书是真是假?

  他一问话,逢纪便掏出了一个信封道:

  “凭证有三,一则,此信乃是糜氏商号之人送来!”

  “二则,此信封之上,有秦瑱印信。”

  “三则,此书乃用飞白体,自蔡公去后,飞白体之书无人能及秦瑱。”

  “有此三者,除了秦瑱又有何人能为此也?”

  沮授看着那信封之上弋阳亭侯四个字,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很明显,这封信基本可以肯定是出自秦瑱之手。

  那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秦瑱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他能感觉到,他们南下之后将会遭逢大败,所以他南下之前已经散尽家财。

  只不过他不知道他们南下会因为什么而败。

  但秦瑱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写出这等谶语前来断定他们败局。

  而且这封信,还发到了袁绍麾下重臣逢纪手中。

  这很明显,就是想让他们提前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但秦瑱为什么要帮他们?帮他们有什么好处?

  沮授似乎突然有些理解逢纪为什么要来询问他了。

  如果是秦瑱直接发信给他,他显然也需要找一个人商量一下。

  如此想着,他抬起头看向逢纪问道:

  “不知君以为,秦瑱此信意在何处?”

  “秦瑱想要我军取胜!至少不想要我军速败!”

  逢纪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盯着沮授冷笑道:

  “因为在此人眼中,我军之患远不如曹孟德!”

  “如果我军兵败曹孟德之手,曹孟德便能夺取河北四州。”

  “这不符合刘备军之利,故而秦瑱希望以此来让我军获胜!”

  “帮他拖住曹操于此,给刘备壮大之机!”

  “沮公以为,在下如此推断,可合乎当前局势?”

  沮授见他如此表现,便知逢纪心中恼怒。

  因为按照这样去推断,不仅能推出秦瑱之意,还能推出秦瑱对他们的藐视!

首节 上一节 425/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