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439节

  秦瑱听得他讲述了原因,便指着南边的朱崖洲笑道:

  “彼等即犯,尔等为何不伐,却使彼等妄为?”

  士壹见他并不责怪治政,反而询问为何不伐,急忙叫苦道:

  “君侯久居中原,不知我等在此之地苦楚。”

  “彼等夷人共计二三十万,我等兵马不足,如何伐之?”

  秦瑱闻之,又回头看向了周瑜,一脸笑意道:

  “若我使公瑾治此地,需要多少兵马可以伐之?”

  周瑜见他询问,便细细打量了一下对岸,思索道:

  “若以我治此地,三千海军即可,一年之内,可保夷人献降。”

  “然则要保长治久安,则需数年之功方可!”

  “数年少了,非数十年不可,此乃百年之计也!”

  秦瑱摇了摇头,环顾交州周边的海岛,叹道:

  “似此等诸地,我等虽可以强兵至此,却怕后世子孙难以守住,又叫外族所趁也!”

  周瑜看他说起了外族之事,不由一异道:

  “昔日相交之前,我只以为君侯不喜杀戮,故善待俘虏。”

  “后又见君侯劫掠外族,方知君侯只是不喜对内。”

  “然则似我等周边外族,无一不是茹毛饮血之辈,不足为患。”

  “何以君侯对彼等怨念如此深重,又是这般忌惮?”

  说实在的,他现在对秦瑱已然没有当初那么大怨念。

  因为秦瑱做事历来公事公办,很少杂夹什么思怨。

  可在细细了解秦瑱之后,他发现秦瑱对外和对内是两个人。

  凡是对内之时,如果不是罪孽深重,秦瑱基本会网开一面,不赶尽杀绝。

  可对起外来,却是极为强横,说屠就屠,说杀就杀!

  这显然和儒家强调对内自醒,对外谦恭的态度完全相反。

  可问题就在这里,周边异族都是一群没有开化的夷人,秦瑱为什么要这么忌惮?

  这一点,已然困惑了周瑜很久时间,怎么也想不清楚。

  此时见秦瑱如此感慨,他索性顺势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过秦瑱听他如此询问,却是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了一块布帛道:

  “想来在公瑾看来,我等周边异族均是蛮夷之辈。”

  “我大汉幅员辽阔,百姓众多,兵强马壮,不必畏之。”

  “然则公瑾可知这天下共有多少异族?又有多少族类?”

  周瑜听此询问,不由眉头一皱,心想细细数数,又觉不对,索性接过布帛展开。

  他带着疑惑往上一看,便见布帛之上分开了大量区域。

  而正中间一块小小的地方,却用隶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汉字。

  他是何等聪慧之人,只看一眼,便是眼双目大睁,抬头看向秦瑱:“这是?”

  “此乃天下各国地势图,其中大汉,便是我大汉疆域!”

  秦瑱的目光对上周瑜的视线,指着地图笑道:

  “不知在看过此图之后,公瑾还能说出异族不足为患之语么?”

  面对秦瑱的目光,周瑜便又看向手上的地图,恍惚之间又皱眉道:

  “此图不知君侯从何而来?如何知晓其真假?”

  虽说汉朝时对外交流变多,但这个时候,对外还没有真正探明。

  更别说有一张完整意义上,标注了具体疆界的世界地图了!

  因此现在看到这一张世界地图,给他带来的震撼,无异于发现了新大陆。

  他知道北方是极寒之地,但不知道北边地域如此辽阔。

  他也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天涯海角”,但不知道由此往南还有一系列群岛。

  甚至在遥远的南方,还有一座疆域不下于大汉的大岛。

  而在大汉东边的东海上,不是什么方丈、瀛洲与蓬莱,而是两块大洲。

  更勿论大汉的西方,竟然有远超大汉疆域数倍的疆土!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冲击着周瑜的世界观,让他跳出了大汉天下这一块的禁锢。

  由此,他第一时间就怀疑起了这个图的真实性!

  但秦瑱听得此言,却转身回头,朝着船舱行去道:

  “此图乃是吾亲自手绘,图上真假,公瑾可自行确认。”

  “此番待我去后,我可与公瑾三千虎贲!”

  “至于想要开疆扩土,还是意欲困守此地,全凭公瑾之愿!”

  “即日我便上书以公瑾为南洋都督,日后南土之事,皆付与君尔!”

  如此言罢,他便钻入了船舱,没有给周瑜拒绝的机会。

  独留周瑜面对士壹的恭喜,看着世界地图,一时沉默不语。

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

  让周瑜成为南洋都督,是秦瑱从南下开始就规划好的事情之一。

  因为现在的周瑜并不适合在刘备麾下中心圈层任职。

  诚然,周瑜是当今天下罕见的统帅形人才,严格的来说,属于他们军中独一份的存在。

  但由于孙策的原因,周瑜并未直接投入他们军中。

  是他多次邀请,方才让周瑜出山助他一臂之力。

  这就决定了周瑜不可能在中原之地独领一军,获取刘备的信任。

  而不这样,就无法发挥周瑜的全部实力,属实浪费。

  所以秦瑱思来想去,对周瑜最好的安置,就是留在交州之地!

  首先,这一块地方太过偏僻,留周瑜在此,不会引起其他人的忌惮。

  其次,也是因为交州太过偏僻,所以需要能力极强的人坐镇于此。

  其实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步骘、吕岱这些能臣。

  但说实话,二人资历着实不够,他现在委两人重任,已经算是破格提拔。

  只有周瑜,原本就是孙策军中二把手,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够委任。

  而更关键的是,他想要开辟新的商道,开发沿海诸地。

  无论是步骘还是吕岱,大抵都很难有成效,甘宁则是武勇有余,文治不足。

  于是综合各种条件来看,周瑜就是南洋都督的最好人选。

  但在此基础上,秦瑱又不想只让周瑜在此平定夷越。

  他想要的是开启一个原本历程中没有的大航海时代。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将世界地图交给周瑜的原因。

  在这个时代,对于沿海的探索不足,需要牺牲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这些地形。

  既然如此,那他就直接将他所知的地图交给周瑜使用。

  这样有了地图的参照,再加上指南针的应用,那再向外探索也就轻而易举了。

  至于得到地图之后,周瑜又将怎样使用,那就不是他能干预的了。

  但他相信,只要能给周瑜一定的自由度,那周瑜多半会给他的一个惊喜。

  抱着这样的想法,秦瑱定下了交州的初步治理方案。

  通过薛综、吕岱等人不断架空士燮,达成政治上的掌控。

  再通过周瑜亲自坐镇于此,达成军事上的全面掌控。

  如此等个几年,直接以士燮年迈为由,将其请入朝廷,完全解决交州的问题。

  而面对秦瑱的委任,周瑜在思虑了许久之后,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不过关于对待越人和夷人问题上,他又请教了秦瑱一番。

  因为他在这里是要打仗的,如果对待异族太过强硬,那会导致交州矛盾过于剧烈。

  甚至会导致逼反境内夷越百姓,使得汉人遭到战祸。

  这种问题实则一直困扰着边疆官员,一个不小心,就会搞出大祸。

  对此,秦瑱给周瑜的建议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服以刀兵,教以儒道,以夷制夷,远攻近交。”

  简单来说,对于夷越百姓,不能像是对待汉民一样处置。

  既要有武力威慑,又要同化这些异族,通过选拔夷人官吏来治理夷人,结交近处夷越,攻打远处夷人。

  实则儒家文化对于治国来说,并非一无是处,毕竟这种文化讲究服从,对于同化异族来说效果极强。

  只要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向外宣扬这种文化,就能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

  而以夷制夷最大的作用就是转移矛盾,将外部矛盾转移为内部矛盾。

  这样即便夷人官吏肆意妄为,夷人要反叛也是内部反叛。

  不会像朱崖洲现在这样,引起土著百姓对汉朝廷的仇视。

  周瑜听得讲解之后,自然也有了腹稿,不在继续赘言。

  如此秦瑱安排好了交州方面的事物,秦瑱便又继续乘船来到了交趾。

  这也是他在交州的最后一站,目的就是为了见一见士燮。

  而士燮早就在交趾准备好了迎接秦瑱的大驾,深秋九月,秦瑱抵达交趾。

  是时,士燮亲自带着一家老小,文武官员亲自出迎。

  一见秦瑱,士燮便匆匆行出,疾趋而前,躬身拜倒:“下官士燮,拜见君侯!”

  秦瑱见之,自是急忙翻身下马,上前搀扶道:

首节 上一节 439/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