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447节

  但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曹昂提前上岗!

  这样,即便日后真传来曹操死讯,曹昂也可以稳住大局。

  关键就在于曹昂能否凭借自己能力,稳住现在曹军大势!

  听罢贾诩之言,曹昂嘴角又泛起了一阵苦笑。

  让他谎称自己父亲已死,这不是让他犯禁么?

  怪不得他爹对贾诩这个人私下里都是又爱又恨。

  计策不出就罢,一出来就要他付出一些代价。

  思虑之见,他的目光又扫向了荀攸和郭嘉二人道:

  “不知二位先生以为贾公此计如何?可否行事?”

  荀攸与郭嘉听着,一时间神色都是复杂不已。

  在他们看来,这个计策当然可行,且可行性很大。

  只要曹操没被袁绍抓住,那袁绍见他们撤退就一定会追击。

  可如此一计,他们若是点头同意,那就相当于拥立曹昂擅权!

  若是曹操回不来还好,一旦老曹回来,又将怎么处置曹昂?

  故而两人现在内心之中都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赞同。

  而正当他们二人犹豫之时,却听营外突然传来一阵哭嚎和吵闹之声。

  曹昂闻之,便忙带着三人行出大帐,随之便见曹纯徐晃等人纷纷痛哭不止。

  曹洪则是手持大刀,怒视马超,两人刀兵相向,正在对峙。

  见得此状,曹昂当即心中焦急,快步上前道:

  “我让诸位紧守营寨,诸位不在营中,却在此处作甚?”

  他一大喝出声,众人便都看了过来,随之却见曹休上前泣声大哭道:

  “子脩贤弟,叔父已被袁绍军所害,尸首方被送回!”

  曹昂等人一听,自是大惊失色,急忙上前观看。

  却见人群围着一副棺木,棺木之中,摆放着一具焦尸。

  众人已然看不清其人容貌,可其身材却与曹操相仿。

  见得此状,曹昂如何绷得住,直接上前扶棺而哭。

  郭嘉荀攸等人见此,亦是泪流不止,唯独贾诩在旁紧皱眉头。

  正此时,远处曹洪见曹昂如此,便指着马超大呼道:

  “子脩莫急,今得兄长亡故,我当送此人下去与兄长陪葬!”

  马超见之,自然不忿,手持长刀冷眼看着曹洪道:

  “主公非我所害,汝若再这般污蔑,休怪我刀下无情!”

  曹洪见他反驳,一时恼怒,提着刀便上前与之一战。

  马超见他奔来,急忙挺刀接住,不使曹洪近身。

  二人如此械斗,众人皆劝不止,可就在这时,曹昂却猛地回过身道:

  “来人,与我将此二人擒住,推去各打五十脊棍!”

  他一怒喝,众人便皆愣住,曹洪退出战团便道:

  “子脩,吾乃为兄长报仇,为何这般惩戒?”

  曹昂听他此言,便指着那具焦尸,怒喝曹洪道;

  “害我父者袁本初也,并非马将军,叔父擅自攻之,即为私斗!”

  “昂虽为少者,但父亲不在,当吾主事!”

  “叔父莫非当小子年少,便可随意辱之?”

  如此喝着,他又看向了马超冷声肃穆道:

  “即见他挑衅,自可来报我知,怎可擅自与之械斗?”

  “吾父历来严肃军法,尔等目无尊上,该不该惩戒?”

  马超听得此言,一时皱眉不语,而曹洪则怔在当场。

  只有贾诩见状,急忙上前对着曹昂一拜,劝解道:

  “公子,如今大敌当前,如此惩戒大将不利于军。”

  “不防先记尔等之过,待得此番事了,再行论过!”

  曹昂见他出列,便想起了贾诩方才之计,当即环顾众人道:

  “袁本初以奸计谋害我父,诸公皆受我父之恩,而今合该报之!”

  “我与出兵讨伐袁绍,替我父报仇,不知谁愿相随?”

  众人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现在无人主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随着曹昂挺身而出,众人便看到了主心骨,当下徐晃便高呼道:

  “公子若欲讨贼,末将愿意从之,万死不辞!”

  他一表态,众人纷纷随着,曹纯、曹休等人纷纷力挺。

  曹洪见此,一阵吾乃,只得下拜,而马超见之,亦是随之下拜。

  一时间众人竟然被曹昂拧成了一股绳,成了哀兵之势。

  看着曹昂如此,荀攸和郭嘉不由均是一异。

  之前曹操在时他们没发现,现在一看曹昂这小子倒有几分曹操的神韵!

  临大事不惧,处乱局不慌,颇有人主之姿!

第334章 生子当如,父子同心

  不得不说曹昂的表现,显然超乎了贾诩等人的期待。

  面对攻心之计并未自暴自弃,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如此行事虽然有些青涩,却也扭转了曹军所面对的态势。

  毕竟,曹军之所以能坚守到现在,除了军法严苛之外,还有曹操个人魅力约束。

  由是麾下将校皆悍死奋战,即便情况再差,其麾下将校也没有离心。

  而此刻,沮授的想法便是通过曹操的死讯,引起曹军内部混乱。

  故而曹昂的这一次雄起,不仅拉回了诸将之心,还使得麾下变成了哀兵。

  正是《老子》有云: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随着曹昂一下达命令,诸将皆不再多言,纷纷回营准备。

  不过就在这时,探子却再度传来消息,言说袁绍分兵两路而出。

  此时曹昂方闻贾诩之计准备撤军诱敌,听着袁绍分兵,便问众人道:

  “我等方才准备撤退诱敌,敌军便分兵而出,此何意也?”

  众人之中,郭嘉正因为曹操的“尸体”暗自神伤,贾诩直觉发言过多并不言语,只有荀攸沉声道:

  “彼等即送主公尸体回归,必欲乱我军心,而今分兵,乃为袭我后路!”

  “如今此地已难坚守,不若依照贾公之计设伏,待得夜间退兵!”

  “如此袁绍探之必不生疑,待他前来追击,我军自可败之!”

  曹昂闻得此言,只得点头应诺,当即传令曹洪、曹纯等人南下埋伏。

  又与马超、徐晃、史涣等将商议,夜间分兵而撤。

  只等袁绍追击到埋伏地点,率军返回,再杀袁绍一阵。

  众将闻得此计,纷纷应允,心中都憋着一口气,等着袁绍追击!

  曹操兵力本来有四万之多,但随着几次兵败,此刻仅有两万不到。

  但在贾诩和荀攸等人谋划之下,还是分出了数路兵马,安排诸将统领。

  正当他们准备之时,袁绍军中亦在准备追击曹操兵马。

  因是沮授此计看似分兵三路,实际上主要目的还是准备突破官渡!

  依照袁绍的预想,曹军看到曹操的“尸体”应该就会大乱溃散。

  可他们在将尸体送到曹营后,却迟迟不见曹营之中反应。

  见得这等状况,袁绍不由一阵患得患失,问沮授道:

  “眼下我军已将焦尸送回,何以曹军还未动作?”

  “莫非是曹操未曾北上,已归营中稳住大局不成?”

  沮授问其言,不由暗叹袁绍竟然畏曹如此,忙劝解道;

  “曹操北上,乃在下亲自见之,我军沿路设岗,他绝难返回。”

  “曹操虽然不在,其人麾下能人却是极多。”

  “或有那等能人稳住大局,勒令麾下未乱。”

  “然则曹操不在此地,敌军撤退已为定局。”

  “主公放心,我断定数日之内,敌军必有动作。”

  “若是早些,敌军今夜便会撤军,当令诸将戒备,随时准备出击!”

  袁绍听着这话,方才将心放回肚中,下令诸将整备兵马。

  这般到得下午时分,忽听斥候来报,言说曹营行出两支兵马南下。

  袁绍见之大喜,确定了曹军即将撤退,便下令麾下准备做饭。

  夜间刚一到来,又见曹军遣使而来,送上了许攸的头颅。

  要说许攸在这条时间线上,死的可谓是十分冤枉。

  他带给曹操的消息,本来就是可以决胜的关键消息。

  但因为秦瑱一封书信,导致他的消息变成了假消息!

  或者说,即便是真的消息,这条消息也导致了曹操兵败。

  因此在曹昂阻止他对马超发怒后,曹洪这暴脾气便将许攸抓住一刀砍杀。

  曹昂对许攸本来是没多大怨气的,因他知道,许攸不可能以身犯险设计他爹。

首节 上一节 447/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