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此人闻言后只是哈哈一笑,不置可否道:“郑某何德何能,岂敢觊觎王侯?贵使此番前来,想必不止这一件事吧。”
宁完我见对方并未表态,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不过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表示,圣上希望能与郑家展开全面通商,只要能弄来辽东急缺的布裹.粮食.铁器等物资,这个价格方面都好说,毕竟大清穷的就只剩下银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黄台吉虽然已与岭南展开了贸易,不过赵氏运司根本不卖给他们粮食.铁布之类的战略物资,火药硝石这些更是想都别想,就连大蒜素和酒精的份额也在不断缩减,唯有香料.糖砂.香皂.丝绸.瓷器之类的奢侈品应有尽有,最近甚至还在向伪清推销豪华马车。
尽管这些香料.皂绸之类的玩意在辽东也很紧俏,尤其是度数极高的“凤鸣酒”,如今已在八旗贵族中风靡一时,辽东本就天寒地冻,没有人能够拒绝这种辛辣.灼热的液体,就连黄台吉本人,都是风鸣酒的忠实粉丝。
不过这酒太烈并不是一件好事,时常有旗主贝勒.大小额真因酗酒过度,导致乱发酒疯,胡言乱语.鞭打下属乃是常有的事儿,更有甚者因为对这杯中之物太过沉迷,导致屡屡缺席营中操练。
黄台吉虽然也很喜欢这岭南烈酒,每天都要小酌几杯,但痛定思痛之下,此人还是决定军中禁酒,一旦操练时谁身上有酒气,定严惩不贷,因为就连他自己近来的身体也每况日下,时常会感到头晕眼花.气虚乏力。
“这个倒是好说。”郑芝龙听完对方的请求后稍加思索便同意了,毕竟辽东的皮子.珠子.人参这几样还是很有市场的,能够为自己赚来许多银子。
而且看这样子,鞑子是很缺铁布之类的物资,郑家可以借此将价格抬高一些。
两人在这件事上很快达成共识,紧接着宁完我话锋一转,不怀好意道:“郑公虽兵强马壮,可隔壁却有一头猛虎窥视啊。”
“哦?”郑芝龙微微一怔,立刻明白了对方所言的正是那岭南保乡军。
“呵呵...”宁完我笑了笑,表示自己曾与那位大将军会过面,也在南宁待过十数天,此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相反,这保乡军行事乖张,极具侵略性,早就对福建垂涎三尺了。
近日,郑芝龙已得知,岭南正在大造舰船,那徐晋不仅接连成立了两个规模颇大的造船局,还发动两广民间船商,欲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郑家如今之所以还能跟岭南保持表面上的平和,就是因为两者在各自领域都无法奈何对方,在地上,郑家绝对打不过保乡军,而在海上,保乡军也暂时不是郑家的对手。
但这徐晋大造战船一事很有可能将这种平衡打破,据可靠消息,岭南所造的舰可不是什么广船之类小玩意,而是动辄七八十门舰炮.数千料的大家伙,也就是西式的风帆战舰。
这种船的威力,郑芝龙深有体会,毕竟他是跟荷兰人打过的,虽然最终获胜,但对方强大的火力给了此人极深的印象。
宁完我之所以说这话,无非是想挑拨离间,最好让郑.徐二人打个天昏地暗,这样才符合大清的利益,岭南保乡军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让黄台吉深感担忧,再这么下去的话,将来即便八旗入关,也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
这个对手,可能比大明要难缠的多。
第312章 四面来攻
郑芝龙原本对岭南处于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不想与其全面开战,另一方又十分担心对方会威胁到自己,而被宁完我这一挑拨后,这家伙不禁想起了儿子郑森的话:“将来等徐贼打过来,有你们后悔的份!”
于是,在送走清使之后,郑芝龙立刻将自己的两位胞弟叫了过来,表示自己改变了主意,决定在剿贼一事上全面配合朝廷,如此方不负圣上洪恩。
大哥这善变的脾性,让芝豹.芝虎这两位水师大将有些摸不着头脑,两人对视一眼后刚想说些什么,却被郑芝龙抬手打断:“尔等无须再言,森儿所言非虚,这保乡军真乃我等的头号大敌啊。”
风雨欲来,在岭南当地大将军徐晋也没有闲着,而是在积极进行战前筹划。
此番为了应对四面八方的来敌,徐晋不仅在贵州.广东分别驻下重兵,甚至还从向安南的莫朝征召了两万仆从军,当然这些人的战斗力极其堪忧,无法升任一线作战任务,主要目的是辅助保乡军作战,平时协助押运粮草,关键时候可以顶上去当肉盾。
除此之外,大将军还向澳门的葡萄牙人下达了指示,令其出动船队.兵员,协助水师作战,其总督马士加路也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异议,战时出兵协助这是他们跟岭南的约定,反正对方会付佣金。
而西班牙人与荷兰人也被拉拢了过来,尤其是后者,早就看郑芝龙不爽了,听闻岭南要雇佣外国舰队之后,荷兰人自发奋勇的就站了出来。
这些欧洲船队加起来也足足有一百二十多艘武装商船.专职海战的风帆战舰也有十六艘,是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而保乡军目前并无把握能够对付郑家的水师,因此必须借助一切能够借助的力量。
反正付给这些夷人的佣金,大多都是还魂散和酒精之类的“廉价”玩意,就这些东西,都能将他们乐的鼻涕冒泡,毕竟此物的成本如何夷商们不知道,但这两样在欧洲可都是紧俏货,一转手就是暴利。
而听闻此事后,“国际友人”米格尔竟也从麾下船队中拨出了十六艘盖伦船,交与水手长威尔指挥,专门用于配合保乡军作战。
由于将伽利略成功拐来,葡萄牙商人米格尔现已获得大将军亲自颁发的“名誉千户”头衔,属于保乡军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能自由出入南宁.广州等城,并且每月还能从赵氏运司手里获得旁人两倍的还魂散.祛毒露份额。
这家伙甚至为自己起了个华夏名字,叫做:“孔龙”。
这番待遇自然引得其余夷商羡慕不已,要知道他们基本上只能在固定的码头区域活动,根本不允许进入岭南的府县,若是肆意闯入的话,不仅会被当作奸细抓起来,而且以后就被赵氏运司拉黑了,别想再买到一丁点的还魂散。
众人察觉到,这位神秘的保乡军首领似乎对欧洲工匠和科学家情有独钟,对人口贩卖一事极为热衷,只要能想办法搞来对方喜欢的“货物”,定能与之将关系搞好,以后还怕没银子赚吗?
在“逐利”这一点上,海内外的商人都差不多,只要利润足够.价格合适,别说区区工匠和科学家了,就算是他们的国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些人未必不敢将其绑来。
而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生意之后,赵氏运司也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夷商往往要比内地的商人更讲信誉,与其合作的话要放心不少,夷商自也有奸猾之辈,但大多无非是想多赚点利润,很少有以次充好的情况。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便到了崇祯十一年的六月下半旬,而四川.湖广等地的明军已统筹完毕,开始南下围贼之路。
此战对于明廷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能将南贼击败的话,不仅可以收复数省之地,还可以继承其留下的“遗产”,例如煤.铁各矿.兵工厂.乃至两广地区繁荣的工商业。
但万一兵败的话,四川.湖广二地将面临无兵可守的情形,大明元气大伤之后,恐数年之内都不想再着讨伐南贼了,不被人家讨伐就不错了。
正因如此,崇祯皇帝对这一仗极为关注,这是大明最后的机会。
而此番,四川方面孙传庭本有两万兵力,明廷又从陕.豫之地的洪承畴.曹变蛟麾下抽了三万兵士出来,专门交给他临时指挥,其总兵力达到五万之众。由于陕豫的义军已被打击的差不多了,这才能从当地抽调这么多的兵力,否则洪.曹二人分分钟哭给他朱由检看。
而湖广方向,左良玉挂“平贼将军”之印,亲率八万大军南征,与孙传庭不同的是,后者基本都是步军.骑兵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左良玉麾下则有整整一万骑兵,其中有三千精锐,属于他的嫡系。
此人乃辽东边军出身,比较擅长骑兵作战。
孙.左二人都是义军克星,擅长与农民军作战,只是不知在面对装备精良.军纪严明的保乡军之时,其表现究竟如何。
而福建方面,郑芝龙这个立场不坚定的家伙,也改变了往日的策略,出动了大小战船一千七百多艘.包括十五万水军,基本上将能动用的力量都动用了。
此外,他甚至还通过在倭国的渠道,从当地大名手里弄来了三百多艘舰船协助作战,两者加起来大小战船的总数量达到恐怖的两千艘。
此战中,隶属于明廷阵营的兵力达到三十万之众,而保乡军加上旗下的雇佣兵也只有十四万出头,不到敌方的一半,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其参战的势力之众.规模之大都非同凡响,称得上是奠定东亚格局的“世界大战”。
而大将军徐晋在得知福建水师倾巢而出之后,也没有意外,只是心情微微有些沉重,在他看来,明廷的步军相对来说好解决一些,此战最大的变数就是这郑家水师。
第313章 大贼小贼
这时,平贼将军左良玉正在行军途中,就战术计划一事跟十余名部下进行商讨。
“这一仗尤为关键,本将军欲亲率三万精兵直袭桂林,此为南贼中枢所在,一旦成功,贼兵自然士气锐减。”
左良玉微微一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他的计划是由自己领一万铁骑.两万步军,自宝庆府而出,直接攻打桂林,而另外五万兵力则从衡州府而出,与福建郑芝龙配合攻取广州等地。
至于四川总督孙传庭,此人会直接率兵五万攻打贵阳,南贼同时面临三方围攻,哪怕再是骁勇也分身乏术啊。
“还是总兵大人考虑的周全,广东方面的战事便交给末将吧。”
听见副将王允成铿锵有力的请命,左良玉当即欣然允许,接着,此人环顾一周后向众将佐严肃道:
“朝廷有令,斩杀大贼一人赏银六十两,斩杀小贼一员赏银三十两,呵呵...这回咱们可算是发财了。”
明廷将南贼中的保乡军叫做“大贼”,卫戍军叫做“小贼”,崇祯皇帝这回是动了真怒,也不管朝廷有没有那么多银子发,反正先把话放出去再说。
值得一提的是,成化年间明军就给各类反贼的首级定过价,蒙古反贼的人头高达一百两,女真反贼只有五十两,不过后来蒙古反贼已不成气候,故而价格一路下滑,而建州鞑子人头的价格也不是很稳定,曾在万历年间被“大清国父”李成梁杀的降价,跌至三十两。
不过到了现在,清兵一颗人头的价值终于可以笑傲群雄,五十两是起步价,如果是红白巴牙喇这种精锐,其首级的价格甚至能达到一百两,甚至更多。
当然了,这钱到兵勇手上还剩多少,那就不好说了。
总的来说,保乡军这三十至六十两银子的悬赏,已经是内地之最了,可见明廷的重视程度,要知道哪怕是为患陕豫.肆虐湖广的义军,其人头根本就不值钱,在朝廷眼里连“贼”都算不上,也只有各路首领的骨干成员,才有一点奖赏可拿。
左良玉这番话过后,听的众部将自是兴高采烈,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南贼竟然这么值钱,若是斩个百十颗贼头,自己岂不是发财了?
“总兵大人...”参将仇尚犹豫片刻后,低声道:“如今朝廷亏空,连给咱们的饷都经常拖欠,即便我等真斩下贼首,这赏银能发下来吗?”
仇参将的话顿时引起其余将佐的赞同,众人不禁将急切的目光投向总兵大人。
闻听此言,左良玉却是冷哼道:“朝廷有没有钱咱不管,若是敢拖欠我等兄弟用命换回来的赏银,老子杀他全家!”
“尔等只管尽心杀贼,其余事有本将军顶着。”
按惯例,崇祯还给这平贼将军配了个监军太监,用以充当自己的耳目,不过这左良玉向来脾性乖张.对明廷阳奉阴违,并不将这监军放在眼里,只是好吃好喝将这太监供着,但商议什么军机要事的时候,从不通知后者。
而与此同时,岭南保乡军的斥候们,也在时刻关注着明军的异动,内统局的一应调查员也被悉数派出,对湖广.四川官军的行军路线进行密切监视。
数日后,当大将军徐晋知晓了左良玉分兵二路,分别朝宝庆府与衡州府方向进发后,稍加思索便立刻明白了此人的意图。
说起来,桂林府正是与湖广地区的辰州.宝庆永州三府接壤,其地理位置并不是很理想,一旦明军自四川.湖广南下,作战不利的话,桂林并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来操作。
从这一点来看,将广州作为中枢似乎更合适一些,徐晋也的确考虑过这个事情,不过别忘了福建还有个郑芝龙呢,一旦保乡军水师挡不住对方的话,广州将置于极度危险的局面。
因此其实,目前桂林和广州这二城作为中枢其实都有缺陷,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将这一仗打赢,方有资格根据战后形势进行取舍。
很快,桂林城.原靖江王城内的一所大殿内,军部参谋司的人员已悉数到齐,包括众参谋大臣和参谋顾问。
“诸位,方才收到情报,左良玉的大军分兵二路,其中一路的目标似乎正是这桂林...”
大将军徐晋令卫兵将这封军情传下去给大家过目,继而说道,如今搞清楚了对方的动向,那么便可让驻守广西平乐府.桂林府二地的保乡军主动出击,将那湖广明军杀个措手不及。
“大将军圣明。”
吏部尚书兼参谋大臣颜昭表示赞同,接着补充道:“贵州驻军亦可如此,给那孙传庭一点颜色瞧瞧。”
这时,一名剑眉星目.健壮挺拔的汉子踌躇片刻后一咬牙站了出来,此人正是前广东参将薛光武,擅长骑兵作战。
“大将军,此番袭击湖广明军,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薛光武之所以这么主动,是因为他心里急啊,眼见孟信.郎回等昔日同僚皆已被下放到了基层,虽然依旧顶着参谋顾问的头衔,但人家却已经手握实权了,能够领兵作战.建功立业。
而军部觉得这薛参谋表现不错,本也打算将其下放到基层,但这家伙如今还在讲武堂学习.尚未结业,故此委任还迟迟没有下来,但此人自然知晓这一仗乃是关键之战,如果错失良机的话,以后恐怕就没那么容易遇见了。
“哦?”
徐晋闻言后目光在这薛光武脸上打量了片刻,沉吟片刻后道:“薛参谋忠心可嘉,汝本擅长骑兵奔袭,此战中倒是能够派的上用场。”
他知道,这位前明军参将虽然曾被保乡军的空心方阵击败,但此人只是输给了更先进的战术而已,但论起奔袭作战.指挥能力,这薛参谋的水准还是相当不错的。
“马户何在?”
“末将在!”
“便将薛参谋暂且安置在你的麾下,届时可将一队胸甲骑兵交予其指挥。”
“末将领命!”
第314章 主动出击
目前,保乡军在广东惠州.潮洲二府境内驻有三万大军,与水师共同戒备福建方向的来敌,另外还在广西平乐.桂林和隔壁的连州驻有四万兵力,这部分人马是为了应对湖广地区的明军,由前将军马户统率。
而贵州地区,铜仁府和贵阳府共有三万兵力,曾接连攻克黔.滇二地,由后将军罗延康统御,
至此,保乡军的十万步军已经全部出动了,仅剩下近卫.卫戍二部尚未动用,不过大将军徐晋想了想后,又给广东那边增派了一千近卫军,还给马户和罗延康二人分别增派了五百,此以来,麾下便只剩下一千近卫军而已。
说实话,徐晋自己都想御驾亲征,只不过现在他必须在后方坐镇,以定人心。
而近日,朝廷要再次向岭南用兵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岭南大地,为百万黎庶所津津乐道,在大伙看来,官军这回肯定也是自找苦头,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保乡军的战斗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在这种乐观的态度下,龙兴银行的战争债券再次迎来抢购,毕竟从以往经验来看,这玩意是真能赚钱啊,到期以后利润相当之高,而且人家银行一个子都不会少你的。
只是,现在这债券可不好买了,龙兴银行每月放出的份额是有限的,除非保乡军急需钱,为了筹集资金才会增发,否则平日里想买这种优质资产甚至还得走关系。
以前被冯敬云强制摊派的那些士绅,现在早就尝到了甜头,恨不得将此人给供起来,这哪是“扒皮”啊,明明是财神爷!而此前向大将军徐晋交了五百万两保护费的广西绅.商,其中就有一百万用来专门购置龙兴银行的债券,这些家伙如今常常为自己当初的睿智.果决感到沾沾自喜。
不仅如此,这龙兴银行的债券甚至引起了一部分夷商的兴趣,这些人常常与保乡军打交道,消息也比较灵通,认为这个债券很有搞头,完全值得自己投资。
当然,这主要是建立在保乡军信誉很好的基础上,平日像货款什么的,从来都不会拖欠,而且一口唾沫一个钉,赵氏运司更是以“诚信”为座右铭,夷商都很喜欢来岭南这边做生意。
这些毛发卷曲.高鼻深目的洋人虽然单个买的债券额度并不高,但加起来也有五六万元,这对龙兴银行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代表着,现在不仅能吸纳治下的闲余资金,甚至连海外资金也被吸引过来了。
这里就要说道大将军徐晋所发行的银元了,在外贸鼎盛的支持下,此物不仅已横行两广地区,就连这些那些夷商也逐渐开始采用“徐大头”来进行贸易结算。
原因也很简单,因此这玩意制作精美.含银量高,而且比起传统的银锭来说,人家赵氏运司显然更喜欢收自家的银元,继而也就对那些用银元结算的夷商更有好感。
事实上欧洲也早有金银等币流通,不过与华夏不同的是,欧洲人通常在交易的时候是按钱币的数量来计算,而不是重量,这就给了某些奸诈之徒操作空间,例如用剪刀将钱币减下一圈或是一角,再将这些边角料融掉,铸成新币。
如此,既不用从事辛苦的生产活动,财富还能从天而降。
在这薅钱币羊毛一事上,由太人最是擅长。
由于彼时的欧洲造币工艺相对粗糙,那些钱币造型也是五花八门.重量不一,哪怕缺个一角半角的,一般也没人注意,还能继续在市面上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