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也差不多如此,此人本就热爱交际,他在阿姆斯特丹失踪后家中仆人立刻就报案了,相熟的贵族也动用过自己的力量寻找,但始终没有头绪,最后是荷兰当局请了最富盛名的侦探,这才调查到笛卡尔已经下了海,雇主似乎是英国的商人。
后来又对那些经常在亚洲来往的商人采取调查,荷兰这才知道了大夏的“悬赏令”,同时获悉那个臭名昭著的“全球人力资源宏观调控办公室”,这个绑架机构在大夏军队的庇护下,常年向欧洲工匠.学者等人才发出高额悬赏,只要能将这些人“带”到东亚,便可领到丰厚的佣金。
反正这对于那些欧洲海商来说只是顺手的事,船舱里塞几个人谁也不知道,何乐而不为呢。
这份触目惊心的调查报告立刻在各国代表间传递,不过众人表情不一,态度也大相径庭,像法国人就很愤怒,而英国大臣则一脸的尴尬,因为在这份报告中,笛卡尔正是被英国商人拐卖的。
“先生们。”荷兰外务长马斯特冷声道,“这个大夏是一个野心勃勃.极其邪恶的势力,我们必须维护自身的权益,将他们彻底铲除!”
其实,荷兰共和国之所以想要发动其余欧洲国家组成联合舰队.去讨伐大夏,倒不是觉得自己打不过,而是担心共和国的海军主力出征之后,会被其他国家趁虚而入,所以如果将大伙都绑上战船之后,便能放心不少。
现在这个形势不打也不行,谈判基本没什么好谈的,除非荷属东印度公司肯放弃亚细亚州的利益,放弃那些殖民地,否则跟触手越来越长的大夏迟早有一战,这个道理双方都明白。
经过整整两天的沟通,这场巴黎会议终于结束。
愤怒的法国对大夏拐卖本国公民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声称要让对方付出代价,不过在放过狠话过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以财政困难为由婉拒了荷兰组建联合舰队的邀请。
开玩笑,法国自己还陷在战争泥潭里头呢,哪有多余的精力去跨洋远征,就算击败了这个大夏有什么好处?荷兰人是能把马六甲还是印度分给自己?
英国则是象征性的派出了几艘破船,他们并不想将宝贵的兵力投到东方,而且这个大夏的实力很强,到时候如果要登陆作战的话,英国步兵未必是人家的对手。
西班牙对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不感兴趣,而葡萄牙则表示会对米格尔爵士立即展开调查,紧接着经过分析利弊之后,其境内的贵族们,在领袖约翰大公的牵头下,出动了四十多艘大小海军战船,以及两千多名陆战兵。
这会,约翰大公还没收到马六甲失陷的消息,此人还一心想要保住这块东亚据点,因此他派出去的兵力,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荷兰舰队把马六甲给顺手占了,至于跟不跟这个大夏交手,其实他并没有太大兴趣,只是吩咐海军统帅见机行事而已。
如果大夏舰队不敌荷兰人,那么便可跟后者一块冲上岭南掠夺一番,如果战争陷入焦灼状态,则以保全实力为主,必要时可据守马六甲。
总的来说,这场巴黎会议过后,荷兰共和国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之后却逼着各国签订了一个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盟约,主要就是防止有人背刺自己,当然已处于进行中的德意志混战则不在其中,那里的战争跟他们有屁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共和国还招募了三千名瑞士.丹麦等国的雇佣兵,以此来弥补自身陆军实力不济的事实,这些北欧的步兵相当出色,到时候如果打登陆作战的话,便可派上用场。
不仅如此,荷兰当局还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央银行发行了大量的债券,专门用以筹措跨洋远征的军费,他们的金融业相当发达,而荷兰海军又如此强大,近些年可以说是所向无敌,因此这些债券根本不愁卖,没费多大功夫就被各国的贵族.有钱人抢购一空。
十七世纪的阿姆斯特丹
在这些债权人看来,这一仗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只要荷兰的海军主力出动,那什么大夏国根本不堪一击,所以这个利润就跟白捡的一样。
第449章 启航
除了像荷兰官方发行的债券之外,阿姆斯特丹的民间甚至兴起了许多赌局,为这场跨洋远征战开盘口,这种赌局很受市民们和那些水手的欢迎,甚至连许多资本雄厚的大商人也参与了进来。
通常而言,荷兰共和国舰队与大夏舰队的赔率大致在1.3比57,由此可见荷兰的公民对自家海军多么自信,人们普遍认为荷兰军队定会战胜邪恶的东方力量,正是因为大家都这么想,所以前者的赔率才这么低。
反正这钱就跟白捡的一样。
在更正规的赌局中,甚至还对双方的战损开了盘口,比如哪一方会损失多少艘大船,交战持续多久之类的,分的非常细致,看起来倒是有点像后世的足彩。
荷兰海军的效率很快,共和国的第二主力舰队尽数出动,共发动了中大型战舰三百余艘,水兵及各国雇佣兵两万余人,由约翰·埃弗森上将统领。
这些战舰里一部分是军商二用的改装盖伦船,火力不俗.数量占比占据舰队的三成,其余的大多是火力凶猛的巡洋舰和护卫舰,其中二级.三级战列舰加起来近六十艘,至于能称上一级战列舰的也有整整六艘,拥有三层甲板和上百门火炮。
分别是“七省号”.“郁金香号”.“阿雷吉号”.“鹿特丹号”.“彼得大帝号”.“阿姆斯特丹号”与“查顿亲王号”,七省号乃是旗舰所在,除了这些战列舰和次一等的巡洋舰.护卫舰之外,远征舰队里还有不少类似补给船的辅助船只。
这一次,荷兰共和国海军算是精锐尽出,这些战船的数量和质量占海军总实力的一半往上,可见议会是动了真怒,当然这也跟东印度公司的诸位董事在背后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这些大商人本就是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在政界的能量非常之强。
商人的眼里只有利润,若是利润被抢走简直比杀了他们的爹妈还难受,失去整个东亚.南洋市场,是东印度公司董事会难以接受的事情,因为这代表着接下来连印度殖民地都会丢失,那么公司就再也无法控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高附加值的贸易,基本可以宣告破产了。
因此,这些董事们一致认为必须要消除大夏这个竞争对手,为此他们甚至甘愿以印度为中转点,无偿向共和国舰队提供补给,并在战时给予协助。
而另一头,葡萄牙人也出动了四十多艘战船和两千余步兵,与荷兰组成了联合舰队,不过葡国的战船要寒酸许多,只有三艘勉强称得上二级.三级战列舰,其余的基本只能算作巡洋舰和武装商船。
英国了也出动了七八艘破舢板和三百余老油条水兵,不过他们本就是做做样子的,目的只是为了切实的了解这个大夏海军战力究竟如何,以此来考虑英属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未来战略,是继续扩张还是放弃现有的据点。
一个月后,这支规模巨大的联合舰队终于准备完毕,气势汹汹的朝亚细亚州进发,舰队总指挥埃弗森上将的计划是,务必在六个月的时间内抵达印度,接着稍作休整摸清敌方海军主力所在,然后便在海战中将其一举歼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场战事将会在十个月内结束!
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的岭南地区,大夏国的造船局也正在进行下饺子行动。
军部目前的重心主要放在水师建设上,在充裕的经费和人力.物力基础下,两广地区的造船业迎来高速发展,几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大小船下水,闽.粤的民船行业本就很发达,有了政策的支持,再加上市场需求量大,那些船厂一个个都干劲十足。
在大夏水师中,像中小型船一般是以招标的方式承包给那些民船厂,只要按期交付且验收合格的话还是有不少赚头,这些船造起来不算太难.有点实力的民船厂都能接下,在提升船厂技艺的同时还能赚银元,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大夏的各个官办造船局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将中小型船交给民间生产之后,自己便可从繁杂事项中解放出来,将有限的生产力专门用来建造大船.巨船,这也使得造船局的效率提高不少,而在一系列激励手段的刺激下,匠人们更是废寝忘食.十分的用心。
毕竟在这里,只要勤勤恳恳工作肯定能出头,想要凭借手艺封官进爵虽然不易,但凭借不菲的薪水和绩效奖励.超产奖励致富还是没啥问题的,通常来说,造船局的中级工人便能靠这双手养活一家老小。
南部造船局正在建造的“广州号”已即将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涂漆上油工序,预计一个月内便能正式下水试航,这艘战船的规格与“南宁号”等同,都是按照一级战列舰的标准打造,两者的火力差不多,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广州号要更为先进一些。
例如,广州号的船舱里便预留了搭载蒸汽机锅炉的空间,匠部已经按等比例扩大法.将首台船用蒸汽机造了出来,目前正在进行无故障测试,像桨叶片和传动结构也已在紧锣密鼓的生产当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个月内广州号便能从传统风帆战舰升级为蒸汽风帆混合动力战舰。
据科研司的蒸汽机研发小组表示,按照他们的推测,升级后的广州号机动性将会大大增加,航速至少要比南宁号快三分之一,对于战列舰这种大船来说,增加的这一点灵活性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越王徐晋在得知蒸汽战船进展顺利后也很高兴,专门抽时间去造船局和科研司勉励了相关人员,并指示道,务必要在半年内再下水至少三艘一级战列舰!
目前大夏共有三个有能力造巨舰的造船机构,分别是位于南宁的“南部造船局”.广州的“岭南造船局”以及海南岛上的“琼州造船局”,这三个单位里南部造船局成立最早,人员.技术都是最为先进的,像“南宁号”与“广州号”都是该局所生产的。
目前军部还考虑在福建泉州创办第四个造船局,这里的船匠数量可观.郑芝龙还遗留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船厂,可谓一切条件都具备,并且福建的地形难以发展农桑,要带动当地经济只能往捕渔业和造船业上想办法。
第450章 大夏外籍军团
另外,越王徐晋还下令组建了“大夏外籍军团”,其主体是以马六甲投降的葡军为主,这些家伙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丢了马六甲之后,总督阿布奎克惧怕上军事法庭,故而打算在东方避避风头再回国,再一个此人严格意义上算是俘虏,走不走得了得大夏说了算。
而他手底下的两千葡兵,处境就更加困难了,大夏对这些自发投降的俘虏还算照顾,并未将其打入劳改营,而是将他们暂时安置在澳门。
澳门的葡国总督是马士加路也,这里本就有两千多葡兵,再加上做生意的葡民等等,此地的容量其实已经趋于饱和,而且随着母国的衰弱,以及大夏海权崛起,在澳葡人的海上生意大幅度缩水,经济方面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葡兵会甘愿做雇佣军.替大夏卖命的主要原因。
毕竟出门在外一切都得自己想办法,马总督已经连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平日里那些葡兵就靠打渔来维持生计,这片海域的贸易基本都被赵氏运司所垄断,能挣的钱都被大夏给挣了,葡人只能跟在后面喝点汤汁。
当然,如果是以前大明统治的那会,马士加路也可以有无数种办法解决缺钱的危机,比如故意制造争端,冲上岸掠夺一把,或是干脆在海上劫几艘殷实的民船,但现在这些法子都行不通,除非不要命了。
可想而知,在这种本就十分困难的际遇下,随着马六甲那几千号同胞加入,澳门的生存环境已经极其恶劣,连捞上来的鱼都不够吃了,许多饿着肚子的葡萄牙士兵无奈之下,只好冒着被惩戒的风险,跑到广州的工厂.坊里打黑工。
就这也不是谁都能去的,最起码你得会说几句汉语吧,要不然连沟通都费劲,人家掌柜根本不愿意要。
总督马士加路也见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士兵们也对军事训练十分抗拒,再这样下去就会发展成大规模叛逃,这让他心里十分焦急。
为了保持士兵的战斗力,以及解决在澳葡人的生计,马总督在思索过后决定去求助大夏,现在只有对方有能力帮助自己。
当徐晋了解到此人的来意后也颇感意外,便搞出了这个所谓外籍军团,简单来说,以前的葡兵跟大夏是雇佣关系,这些雇佣兵通过打仗来赚取一定的佣金,如果没有战事或是和平时期,当然就要自谋生路了,大夏肯定不会掏钱养他们。
而加入这个外籍军团后,好处就是能拿到固定的饷银,每月的基本薪资差不多有个两元左右,比保乡军的士兵要低很多,不过如果外出打仗的话,表现良好可以获得额外的奖金,这部分钱相当于“提成”。
在底薪加提成的饷银结构下,既能让外籍军团士兵的生计有保障,不至于饿死街头,还能提高他们的主观性能,为大夏的宏图霸业出更多的力。
当然了,即然拿底薪了那可就跟自由散漫的雇佣军不同,是要接受大夏军部统一调遣的,无条件执行上峰命令,且要按照相关规定按时操练.点卯,以及遵守军中法令,军团的最高统帅也需得到军部任命。
对于这一系列条件,马总督倒是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他默默的叹了口气后便如数应允了,不过在踌躇片刻后,此人还是提出了一个请求。
希望能用商船.战船做抵押,从龙兴银行贷一笔低息款子,这些钱主要用来改善澳门的民生,以及发展捕鱼业,使葡民能在当地生活下去。
至于偿还方式,可以用渔获和鲸油等实物来抵扣。
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因此徐晋很快同意了,但想了想后他又略带疑惑的问道:
“既然你们的处境已经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回自己的国家呢,非要在遥远的海外艰难度日。”
“殿下,有些事你可能不太清楚。”马士加路也苦笑一声,操着熟练的汉语表示,国内正弥漫着战争阴云,由于西班牙统治下的长期压迫,本国的民众.贵族们对此感到十分不满,现已推举出了约翰大公作为领袖,这场独立战争酝酿许久,已在各地陆续展开暴动。
西班牙对这一切十分清楚,其国王已经下令让所有的葡萄牙贵族及军队到马德里集中,意图将这些不安分的家伙全部控制,但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
“哦...原来如此。”徐晋恍然大悟,他对这些西方史不是特别了解,于是打量了这家伙片刻后笑道:“我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回国呢,原来是不想淌这趟浑水。”
马士加路也被戳穿后老脸一红,接着认真的解释道,作为一个总督自己的职责就是管理好海外据点,现在并没有接到枢密院的命令,因此也没有理由回国。
此前,由于葡萄牙出现王位继承危机,西班牙趁虚而入攻入其国境,迫于军事压力,葡萄牙的最高权力机构“枢密院”,同意西班牙国王兼领葡萄牙王位,但条件是保持葡国的政治独立,不由西国管辖,葡国的海外领土及殖民地也不得被对方擅自收编。
大夏要成立外籍军团的消息放出后,立刻引起了在澳葡人的轰动,尤其自马六甲而来的那些葡兵,简直如沐甘霖,他们早就揭不开锅了,于是纷纷在大小军官的带领下,纷纷参加报名。
不过加不加入这个军团是自愿行为,大夏军部并不勉强,以防有人出工不出力,在几日时间内,便从澳门岛上招募了两千七百多号葡兵。
之前在跟郑芝龙的战争中,大夏还俘虏了相当数量的各国夷兵,这些家伙中有朝鲜人.倭人.黑人.南洋土著等乱七八糟的存在,其中有一些军事素养相当不错,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表现优异,故而军部从中汲取了少量的朝鲜人与黑人。
至于那些作恶多端的倭国浪人,按照越王徐晋的指示,这些人皆被发往云南的煤矿.银矿中,这辈子都别想出来了。
外籍军团招募结束后,总人数已经突破了三千,这支部队的许多制度跟大夏正规军不同,就拿武器装备来说,外籍士兵们通常会配发次一等的燧发枪,像长矛大剑等冷兵器也是有的,大夏并不可能训练他们线列战术,长期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的,因此这是一支冷热兵器混合部队。
如果这些外籍兵觉得武器不趁手,或是想要升级更好的装备,则需要亲自花钱从佛山兵工厂买,只需成本价即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军部为了解决军费而考虑。
理论上来讲,一名战功赫赫的外籍兵定然会赚到许多奖金,那么他的装备也会比别人好得多,装备好又会对作战起到加持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奖励。
从这一点而言,倒是跟在游戏里练号差不多。
第451章 山东局势
与此同时,清军入关之后在山东.山西二地烧杀抢掠,致使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八旗的机动性很强,时刻会对京师构成威胁,忧心忡忡之下,崇祯皇帝只好急召天下兵马勤王。
现如今,大明已经彻底失去了西南和东南地区,仅剩下残破的半壁江山,这些年数十万兵力皆被南贼报销,现在尚且具有野战能力的,也就是边军.秦军以及新京营了。
辽东先锋总兵祖大寿在接到勤王令后,态度十分古怪,先是以要防备关外清兵为由推脱许久,后在多次督促下这才不情不愿的开拔,行至辽锦时,恰逢济尔哈朗.多铎率兵准备策应关内的多尔衮等部,祖大寿便派人去袭杀多铎,虽然这事没办成但却杀了百十来号清兵。
消息传出之后,清廷上下大为震动,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清的那些贝勒武官们还以为祖大寿是自己的人,故此在心里根本没什么防范,个中详情就要从崇祯二年时说起了。
那时,洪台吉率大军绕过宁锦防线,抄小道杀入河北.直逼京师,这一下可把朱由检吓得够呛,同时对负责边关防务的袁崇焕咬牙切齿,妈的!朝廷每年给辽东投那么多军费下去,结果你这个督师还能让鞑子窜到内地?简直是岂有此理!
之后,袁崇焕在救援京师时被捕.择期问斩,当同行的祖大寿获悉这个消息时宛如晴天霹雳,在惊惧不已的同时,也对当今圣上的做派深感寒心,于是此人一怒之下.率麾下的关宁军打算退回宁远,不管围攻京师的这些清兵了。
朱由检闻讯顿感惊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祖大寿的兵如果走了之后,京师是十分危险的,于是他便连忙召人商议对策,现在就算发圣旨也没用了,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听,最终,还是司礼太监王永祚表示,解铃还须系铃人,若要此人回来的话,还得让袁崇焕写封亲笔信才行。
袁崇焕此时已锒铛入狱,听闻要给祖大寿写劝信之后,自是不肯,并声称我死了就死了,何必连累其他人。
但太监告诉他,这信要是写了就可能有活路,没有人不喜欢活着,袁崇焕在犹豫之后便应允了,而效果也非常好,在不断的劝说下祖大寿终于回头。
后来袁被处死,祖大寿于崇祯四年诈降于清,后又逃回锦州,不过这会八旗里还是普遍认为这家伙是自己人呢,权当他是个打入大明的卧底,直到这一次的反水之后,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此獠一直都是大明的人啊!
多铎等部被袭击后,清帝洪台吉便亲自来到当地,并派人给祖大寿带话,不过却不是问罪或者辱骂,而是言辞恳切道,“一别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便是想要与你见上一面,将军归顺大清或是留明皆不勉强,你我虽然屡有冲突,却只是各尽其责而已,我不会将这点事放在心上。”
他表示,自己既然曾经在大凌河放了你祖大寿,那今天就不会假借会见之名诱捕,世人都说我看错了人,我便想让世人知道是他们看错了人,将军是信守承诺的。
洪台吉虽为蛮夷出身,然胸怀宽广.政治手段也极为高超,当祖大寿听到这些话后,也是陷入沉默之中,心里的情绪颇为复杂,最终并未露面。
平心而论,他对这个清帝是有些敬佩的,私底下曾想过,若能把大明皇帝跟大清皇帝对换一下就好了,这样的话,江山何至如此啊。
此时的济南城正在遭遇岳托和多尔衮的大军围攻,守城的是洪承畴的秦军,已经苦苦支撑了许久,他手下的这点人已是强弩之末,若不是发动了城中百姓协助守城,恐怕早就顶不住了。
老百姓都知道鞑子喜欢屠城,一旦被他们杀进来,那么大伙都别想活了,所以在这种想法下,众人倒是干起活来十分的卖力,不过一味的防守也不是办法,只要解济南之围,最关键的还是得坚持到援军前来,祖大寿的部队正在赶来救援的路上。
前段时间,洪台吉连发两道劝降信,一封是给洪承畴,另一封则是给祖大寿妻子的,在前者看来,只要这两人肯归顺自己的话,八旗入主中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