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81节

  崇祯老儿一怒之下多半会砍了广西巡抚,然后换上更有能力的人选,令其限期歼贼。

  保乡军将面临更加强劲的对手。

  不过徐晋认为,这种风险是值得也是必须去冒的。

  造反,从来都是把脑袋别裤腰上的事情。

  一旦拿下思明府,接壤的太平府和镇安府也如同囊中之物,保乡军实力定然还会暴涨。

  到时候明军若想围剿自己,仅凭一个广西省的力量肯定不够,最起码得集合两广的兵力才有胜算。

  而眼下大明烽烟四起,各地叛乱层出不穷,要集合两省的兵力又谈何容易。

  保乡军要去讨伐明贼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了两县,百姓们在喝彩之余内心也十分担忧。

  万一此去打了败仗,那他们的好日子恐怕也过不了几天。

  朝廷可不会认保乡军给大家分下的田产,甚至将他们视为反贼同党砍了都极有可能。

  “儿啊!一定要给大将军好好杀敌,否则咱们这好容易分到的几十亩地可就泡汤了...”

文本仅供个人学习和试读,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喜欢该资源,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放心吧,父亲大人!”

  一时间,诸如此类的对话,在两县之地频繁发生。

  对于百姓来说,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暗都无所谓,只要能让大家吃得饱穿得暖就是众望所归。

  大多数人在官老爷多年的横征暴敛下,对这个朝廷并没有什么归属感。

第103章 梁巡抚的烦恼

  而就在保乡军蠢蠢欲动的同时,桂林府的巡抚衙门里却阴云密布。

  梁谨虞这几天的心情不太好,应该说是非常不好。

  前一阵子,听说思明府那边滋生了一群匪寇,势头不小。他便派出自己的亲信谢志昌前去督促平叛。

  这事本来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处理得当那也算一桩政绩,届时发往京城的奏报会顺嘴提一句。

  类似某某年.某某月,思明府滋生匪患.扰境乱民,臣幸不辱命,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尽数剿灭,并活捉匪首某某,请陛下发落。

  顺便用春秋笔法在贼匪的数量上做做文章,一百就说一千,一千就说一万。

  这也是老传统了。

  如此一来,陛下高兴,百官高兴,他梁谨虞更高兴,称得上其乐融融。

  可令梁谨虞这个广西巡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集结了三府兵力的上万大军竟然在裴山县那栽了个大跟头!

  不但损失惨重,而且还没有人家造成什么伤亡,甚至之后更是为了会师平叛而疲于奔命。

  那两府的骚乱暂时是平息了,可这万余的官军也是彻底被打废了。

  当然了,梁谨虞不是心疼那些死伤的战士,也不是体恤百姓,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这顶帽子。

  要是这消息被人传到京城,那他可就完蛋了。

  崇祯皇帝八成会将其革职然后押解至京师问罪,运气不好的话便是午门问斩。

  怎么办?

  梁谨虞现在对裴山县那群匪寇恨得是牙痒痒,顺带连曾经的知县冯敬云以及思明府的文物也一块恨上了。

  奶奶的!

  不是说只是一丁点匪患吗?思明府上下都是干什么吃的!

  不过眼下不是追责的时候,唯今之计是先把按察使司那边稳住,此司掌管一省的刑.名.按.劾,不但有监察官员的权力,还有上书弹劾的能力。

  而那按察使乃是正三品的级别,只比他这个从二品的巡抚低了一级而已,来硬的恐怕是行不通。

  再者,便是那些人见人厌的锦衣卫了,这些家伙属于京师安插在各地的眼线,亦有给皇帝老儿告状的权力。

  一纸密报,便能将朝廷大员送进昭狱!

  不过梁巡抚倒不担心他们,毕竟现在是崇祯年间,锦衣卫早不不复早年的兢兢业业了,而是从上到下腐朽不堪,最大的爱好就是敲诈官僚和商户。

  此地的锦衣卫千户与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需使些银子打点一番即可。

  当然了,这些手段只能暂缓一下病痛,纸里始终是包不住火的,要想坐稳这个位置必须把裴山县的那伙贼寇剿灭。

  梁谨虞思来想去,自己手下似乎并没有多少兵马能调去平叛了。

  乍一看好像各地的兵力不少,除了驻军之外还有富余,可他这个当巡抚的最清楚,纸面数据始终是纸面数据,如今吃空饷严重,报上十个人能有一半就算老实人了。

  而广西境内的兵力分布大致如下:

  各府视地盘大小和位置险要分别驻有五千至一万左右的兵马,比如像那思明府,由于地盘小位置偏,只有五千的驻军,实则根本达不到这个数量。

  太平和镇安二府也是如此,但像南宁府.桂林府这种比较重要的地方,驻军则超过一万。

  除了各地的驻军之外,理论上来讲广西境内还有三股名为游兵的机动作战营,专门用来在战时支援局部,其统领名为游击将军。

  不过,负责北部诸府巡防的游兵营早就名存实亡了,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饷银和累年伤亡过大的原因,其麾下的兵卒与军户已经无异。

  仅剩南部和东部的游兵营还能打仗,此前率军攻打裴山县的毛勇便是负责南部诸省作战的游击将军。

  而东部亦多山区,匪盗横行,当地驻军拿他们没办法,只能靠游兵来围剿,不过这些贼人也聪明,每次大批官军一来,他们就往山里跑,这也导致根本无法将其彻底消灭。

  因此,这东部游兵也是轻易动不得的。

  总体来说,不统计军户的情况下广西境内的总兵力大致在十八万左右,名义上皆受广西“总兵”杜湛统领。

  为啥是名义上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简化繁琐的战事流程,设下“总兵”一职,但为了防止武将割据一方,此职乃是临时加身,也并无品级。

  直至永乐一朝,总兵才成了正式的官职,其权力也是相当之大。

  军户的军籍和屯田、卫所士卒的操练、衣甲兵器的修补、城堡墩台的修筑和战马的饲养都归总兵掌管,并且总兵还可以自行决定战守。

  宣德年间,同样为了防止武将割据,又设下了“巡抚”这个临职,用以节制总兵,到了天顺时期亦成为固定官职。

  一直到弘治一朝,随着武将地位的下降和文官地位的崛起,原本总兵与巡抚平级的规定被打破,总兵成为了巡抚的下级。

  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宣府总兵李如松仅仅因为邀请宣府巡抚许守谦同坐就被弹劾、罚俸。

  期间虽然有过刘瑾向明武宗提出召回天下巡抚的建议,但是随着刘瑾以谋反被诛,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巡抚终于成为明代名副其实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到了如今的天启和崇祯这里,由于农民军起义和辽东屡败,这官职从只在重要地区设置变成泛滥成灾,甚至出现了一个地区有四个总督、六个巡抚、八个总兵的奇闻,恐怕连崇祯他自己都记不清这些官员。

  总而言之,杜湛这个总兵实则是梁谨虞的下属,专门负责统筹战事而已。

  而梁谨虞算是比较幸运的,最起码现在没有其他野生巡抚跟自己分权,在这广西境内他就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赶紧组织起一支可战之兵,目前唯一的法子就是募兵,那就得去凑大把大把的银子。

  梁巡抚扶额一叹,决定把这个苦差交给杜湛算了。

  至于自己,还是先去拜会一下那个老不死的按察使吧。

  此人以顽固著称,向来不是很听他的话,看来要将其说服的话要另辟捷径了。

  有一说一。

  他梁谨虞打仗不行,但搞政治玩阴谋绝对是一把好手。

  否则,也不会坐到这个位置上。

第104章 倾巢而出

  而与此同时,裴山县那头,保乡军也在紧锣密鼓的做着战前准备。

  此前库存的火药几乎已经消耗殆尽,没了这玩意,士兵们手里的火枪就成了烧火棍,不得已之下,徐晋只好又令人高价从红夷人和佛朗机人那里买了一些回来救急。

  由于目前比较缺乏硝石,保乡军的自行生产火药的能力十分有限,基本上都是靠着收集那点可怜的土硝和一部分走私来维持产量。

  至于火药三元素之一的硫磺,此地虽然也比较缺乏,但却可以通过海船从爪哇和柔佛那边运来,暂时的话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有时候徐晋不禁庆幸,虽然这裴山县人口稀薄又赤贫偏僻,但好歹临靠北部湾,只要肯花银子,许多紧俏的物资都能通过贸易或者走私搞来。

  才得以让军队维持战斗力。

  若是生在中原的山沟沟里,再想这么猥琐发育就不太可能了。

  要么立马被官府剿了,要么成为众矢之的。

  而来往通道一旦被封锁便只能坐吃山空,这也是那些农民起义军大多看起来比较寒碜的原因之一。

  他们只能不断的打仗,然后攻城滚雪球,一但安于现状,各种层出不穷的内部矛盾便能将其彻底瓦解。

  对于徐晋来说,即便他打不过明军,只要骨干尚存,便可一头扎进安南北境的丛林里,喘上一年半载的气又能出来继续造反。

  实在不行,还能去海上当个海盗头子,可谓狡兔三窟。

  而李自成.张献忠支流,他们别无选择,要么割据一方,那么死无葬身之地,没有其他退路、

  以崇祯老儿的脾性是不大可能招安此二人的,尤其是刨他家祖坟的张献忠,简直恨不得啖其肉,寝其皮...

  崇祯九年,腊月初二。

  保乡军终于开始向思明府的方向挺进,据目标约在百二十里,预计三天抵达。

  每天行军四十里路对这些营养充足的职业军人不算什么难事,如果不是炮兵营和辎重后勤走的比较慢,他们的速度还能再提升一些。

  为了拿下思明府,徐晋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兵力,并亲自督阵,大本营则交给了后将军罗延康坐镇。

  此番“北伐”,可谓兴师动众,其中包括火枪兵和长矛手.刀盾兵在内的近三千步兵。

  而骑兵通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有了二百多骑。皆装备了单面胸甲.铁盔.马刀和短铳。

  至于炮营,各式火炮也已经扩充到了七十多门,其中包括六斤炮十门.三斤炮二十三门.而发射霰弹的碗口炮就更多了,足足有四十六门。

  不过考虑到实际运用,这数十门碗口炮则被配给了步兵部队,用以打击密集的敌群。

  除了这些作战部队之外,另有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两千多人,牲畜上百余头。

  与大明不同的是,保乡军征调民夫都有有偿的,不但有银子拿而且如果押运有功还有格外奖赏。

  并且这种“徭役”形式的劳动还能抵掉一部分的田税,因此两县百姓的态度一改从前,再也不是那种听见徭役两个字就如同死了爹娘一般,而是争先恐后的前去报道。

  没办法呀,不你争先恐后哪轮得到你。

  这年头的老百姓赚点现钱可不容易,男人种一年的地长出的庄稼都不一定能填饱肚子,妇 人们辛辛苦苦织的土布也只够换些油盐酱醋之类的必需品。

  卖粮食倒是能见到现钱,那也得有粮食卖不是。

  走街串巷的商贩那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光本钱这一项就难倒了绝大数人,更别提这个时代大家普遍看不上商贾之流。

  一般老百姓只要还能活得下去,就不会选择从事这种“低贱”的工作。

  不过,在徐晋的统治下,这些陋习早晚肯定是要改变的,工商业的繁荣才能成为资本生长的土壤,这也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一。

  当然了,徐大将军愿意给老百姓发真金白银倒也不是做慈善,他虽对金融一知半解,但也有着自己朴素的想法。

  货币这东西,如果不流通就没有任何意义。

  而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苦于没有银子。

首节 上一节 81/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