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大唐皇帝 第312节

  泰山上的“无字碑”流传数百年后...

  可以说引得后人评说不断。

  有人说这碑不刻一个字乃是唐皇谦虚虔诚的表现。

  有人说是唐皇认为自己的功绩卓著,难以用文字表达,因此不刻一字。

  还有人贬低,这乃是唐皇自知品行不佳、罪孽深重,特地不敢刻下歌功颂德的功绩...

  最后一种说法,自然是源于唐皇弑兄杀弟囚父。

  不仅如此,唐皇还将兄弟之妻纳入后宫,成为胯/下之物。

  还让嫂子长孙氏怀下了晋阳公主,这皇室可当真是乱的很!

  不光如此,还有野史记载,唐皇更是将自己长姐金屋藏娇,延续皇室血脉...

  这姐弟之恋也让无数儒家士子捶胸顿足,私下议论不守伦理。

  ...

  这次封禅耗费了数百万贯,帝都有十几万人前往泰山,期间锦旗飘扬,车马如龙,马车更连绵数百里。

  更有数十万周围的百姓前来泰山观礼,朝廷提供住食...

  河北道附近的百姓们自然喜笑颜开,他们大多来自烟台州、幽州、蓬莱州、济南府等各个地方。

  他们之所以不惜路途艰辛,也是为了报效陛下恩典。

  这四年来,百姓们的衣食住行质量可是有大大提升。

  河北道的百姓只要努力开垦良田,再落后的地方已经都吃得饱饭。

  肚子吃饱了,百姓们自然想念朝廷的恩情。

  毕竟,隋末战乱刚过几年,无人不向往太平盛世呢。

  前来泰山的路上,河北道的官府在各个官道上都设置了粥铺,供应前往泰山观礼的百姓食用。

  供应数十万百姓吃喝,这简直是耗资巨大。

  也是向天下表明大唐雄厚的实力。

  大唐可传万世!

  这一旷世大典落幕,封禅之中一个小细节,也引发了随行文武百官震动。

  秦贵妃参与封禅!

  陛下此举,不言而喻。

  摆明了是要让秦贵妃晋升皇后之位做铺垫。

  自古皇后的册封极为讲究,册封之前太庙的官员会将皇后的背景查的清清楚楚。

  决不允许青楼、低贱女子登上皇后之位....

  若是青楼女子登上皇后之位,这皇后如何能够母仪天下?成为天下女子的榜眼呢?

  秦贵妃本来身份就尴尬,她乃是已逝秦王的王妃,后来被弟弟接手。

  不过,这一次参与封禅,在政治上可是为登上皇后之位铺垫了道路。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也在游说百官,希望他们能够支持秦贵妃。

  郭嘉、房玄龄等人踌躇不语。

  若是立秦贵妃为皇后,那武贵妃的皇子怎么办?

  这样一来,中山王李弘便成了庶子,没有成为储君的可能。

  总之,目前来看,立武贵妃为皇后,李弘为嫡长子继承储君之位,日后大唐才不会发生动荡。

  627在回京的路上,武士彟也动用了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理,动之以利,与文武百官谈论此事。

  ...

  此时,李元景自然将一切动静收入眼底。

  册立皇后之事,李元景心中早有定论。

  皇后人选,向来是立贤不立艳,贤自然是娴雅淑德,艳自然是妖艳媚人。

  德才兼备、心胸如海纳百川才能成为后宫之首。

  更重要的乃是管理后宫、团结后宫姐妹、互相帮助扶持。

  一个娴雅淑德的女子成为皇后,则后宫安稳。

  一个善妒之人的女子成为皇后,则后宫大乱。

  相比之下,秦贵妃比武贵妃更胜几分,不管是年龄还是心态上。

  比如,在某些事情上,长孙无垢总会温婉谏言,言明她的意见,劝自己不要劳民伤财或是沉溺于房事。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长孙无垢的小坚持让李元景很是欣赏。

  反之,武媚娘年龄稚幼,她几乎对自己百依百顺,什么体位、花样、玩法都试过了...

  但这也是致命缺点。

  何况,历史上武媚娘可是弄死了王皇后、萧淑妃,这可说明武媚娘有黑化的潜质。

  让她止步皇贵妃之位也算足矣。

  -

  帮点下鲜花吧!!

  多谢.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唐铁骑横扫天竺! 【2】

  大唐帝国大军调集至于阗镇。

  南亚、中亚上的诸国震惊!

  大唐帝国西北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名下有五镇。

  其中安西五镇乃是以前的西域诸国,还有南方的吐蕃镇...

  而于阗镇最接近中亚乃是前线战场。

  在于阗镇向西进军可以进入南亚,进攻波斯帝国。

  在于阗镇向南进军可以进入南亚,进攻天竺诸国。

  十一万大军到达前线,无数粮草运往于阗镇。

  于阗镇的波斯商人、天竺商人获得消息后,立刻回国禀报。

  战事将起!

  波斯帝国获得消息后,立刻派出了使者,向大唐俯首臣称,说明两国盟约仍在,决不可开战。

  此时的波斯面临大食、东罗马的进攻,已经手足无措。

  现在,大唐西征让人惶恐不已。

  波斯王更是食不下咽,此时长孙顺德已经在波斯王城之中,现在正以援军的身份为波斯效力,数次建立军功。

  长孙顺德手下五千玄甲重骑,可以说屡次挫败了大食的进攻。

  若是大唐要征讨波斯,这五千玄甲重骑必定反叛,那时候波斯真是内忧外患。

  与此同时。

  天竺诸国松了一口气,大唐帝国定不会对他们用兵。

  此刻,波斯帝国奄奄一息,谁不会上去分一杯羹呢!

  但!

  很快天竺诸国便处于惶恐之中。

  这十一万唐军不是西征,而是南下!

  天竺诸国连续派出了九波使者向大唐帝国称臣,天竺与大唐极远,这大唐莫不是脑袋抽风了?

  天竺五国巴戟斯坦、印渡、尼泊尔、不丹、孟加拉位于印度半岛之上。

  可以说吐蕃镇与天竺只有数百里的距离...

  但是这数百里的距离可谓隔绝一切。

  没错!

  那喜马拉雅山脉正是挡在了天竺与大唐的中间。

  而珠穆朗玛峰等雪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跨过,这也导致,大唐必须要绕行数千里,才能来到天竺。

  玄奘当初西天取经都耗费了一年多时间,足见天竺与大唐遥不可及。

  天竺诸国,最北边的乃是巴戟斯坦。

  巴戟斯坦国王派使者向南方的印渡、孟加拉、尼泊尔、不丹求援,希望他们能够派兵帮助自己抵抗唐军。

  唇亡齿寒,谁都明白。

  北边的巴戟斯坦若是陷落,那么印渡则将直接面临大唐的军威。

  天竺诸国的有识之士也纷纷站出来,奔走为国家效命。

  印渡乃是四大文明古国,此时的经济、军事并非一塌涂地,反倒也是繁荣。

  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莫要直接迎战,只要固守城池便好!

  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大唐的七万骑兵、四万步卒早就已经在于阗镇集结完毕,统领十一万人马乃是军神李靖。

  七万骑兵由率先开拔,向南横扫。

  ...

  沙漠之中,李靖正在率领骑兵南下奔袭。

  这一次七万骑兵才是攻打天竺的主力,若是在印渡半岛上磨磨唧唧,唐军的后勤与补给线势必会被拖垮。

  天竺与波斯相邻一起,此刻,大唐帝国究竟是要南下攻打天竺,还是虚晃一枪,攻打波斯,谁也不清楚。

  波斯、天竺也各自备战,筑城墙、屯粮草、调兵力。

  ...

  李靖南下不出三天,巴戟斯坦已经到了。

  越往南则天气越为炎热。

  巴戟斯坦乃是第一站,在南亚广阔无垠的戈壁上,几乎没有任何城防关隘,李靖七万人一路顺利进军。

  七万骑兵在戈壁上卷起了一片烟尘。

首节 上一节 312/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