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237节

  “这才没过几天,张鸿胪就上疏参劾李侍郎,甚至将李侍郎的……左侍郎之位都给弄没了。随后张鸿胪就被外迁太常寺少卿,这简直是……”

  齐章显然想不明白背后的诀窍。

  前几天还是称兄道弟的好哥们儿,在朝中互帮互助,团结一致,说是同党都毫不为过,结果一扭头就闹掰了?

  以李孜省的权势,张峦真敢这么干,今后还不得倒大霉?

  就算不宰了张峦,至少也让他以后在朝中混不下去。

  徐琼显然没齐章那么多心思,微笑以对:“来瞻参劾李银台,回头自己也丢了官,这不很正常吗?”

  “所以说……”

  齐章问道,“张鸿胪正是因为参劾了李侍郎,遭到报复,才外迁太常寺?”

  “可能吧。”

  徐琼耸耸肩道。

  齐章叹息一声:“那就如外间所言,张鸿胪还真是敢作敢为,实乃铁骨铮铮的谏臣……先前表面上投靠李侍郎,假意逢迎,却是在搜集李侍郎卖官鬻爵的罪证,拿到后就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危险上疏弹劾,以维护朝纲,此等气节可真少见。”

  “你说什么?”

  徐琼听到齐章对张峦如此评价,不由大跌眼镜。

  心说一声好家伙。

  张来瞻刚入朝,连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呢,就换来了铮臣名声?

  谁说李孜省是在卖官鬻爵的?

  那你们会不会觉得,我这个通过李孜省提拔上来的吏部右侍郎,也是通过贿赂才得来的官位?

  齐章道:“徐侍郎您或有不知,如今不但鸿胪寺内,就连六科中都有人议论此事,尤其是今天,很多人认为张鸿胪仗义执言,为朝廷维护纲纪法度,实为仁臣典范,都在替他叫屈。甚至有人打算联名上奏,为他打抱不平。”

  徐琼皱眉,心想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别人不知道张来瞻,我作为他“妹夫”,岂能不知道他什么尿性?

  就他?

  还铮臣?

  维护朝廷纲纪法度?

  见鬼去吧!

  “老爷,外面来客人了,似乎是李侍郎府上的人。”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下人的传报。

  徐琼有些不耐烦:“哪个李侍郎?”

  齐章赶紧起身:“莫……莫不是李……银台那边派人来?”

  “嘶。”

  徐琼猛吸了口凉气,口中抱怨,“不会是为来瞻的事而来吧?”

  “谁知道呢?”

  齐章笑着拱拱手,“在下就不多打扰了,告辞。要是有张鸿胪……应该称呼张太常的消息,希望您能派人知会一声,若有人联名上奏替他求情,我们鸿胪寺不能坐视不理。”

  徐琼道:“你的意思是说,要是有人挑头,你们就打算……”

  齐章赶紧申辩:“没有没有,单纯只是想为张鸿胪说说情,希望从轻发落。朝堂上没人敢与李侍郎为敌。事情……也解释不清。”

  徐琼心说,没胆就没胆,说什么解释不清?

  谁不知道李孜省是什么尿性?

  现在你们真的敢帮张来瞻说话吗?

  别闹了!

  ……

  ……

  徐琼不知不觉间,对张峦多了几分敬佩,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却有那么点想法。

  换作自己,他自问不能做到像张峦这般不顾后果。

  可当他见到李孜省派来的代表,也就是李府大管家庞顷时,他的想法立即又有了变化。

  “……徐大人,我家道爷吩咐,想帮张大人在翰林院谋个差事,级别不用太高,做个编修就行……这不是需要有翰林出身的朝官保举,将此事提出来么?而您现在有道爷撑腰,在吏部中已然是一言九鼎的存在,由您出面最合适。”

  庞顷将他登门的目的和盘托出。

  李孜省答应帮张峦谋个翰林院的官职,但也知晓这件事由他自己提出来不合适。

  本来他跟张峦就在唱双簧,要是自己出面,那不全露馅儿了?

  徐琼闻言皱眉不已:“李银台为何要帮来瞻这个忙?这可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帮忙……”

  本来徐琼也以为张峦跟李孜省间彻底闹掰了,自己这头还不知如何在李孜省那儿立处呢,指不定回头一道调令过来,自己就去南京吏部当侍郎了,毕竟他也知道自己能进入中枢履职是靠了张峦跟李孜省的关系。

  但现在……

  庞顷笑道:“这不是嘛,张大人迁太常寺少卿事,并不在我家道爷的预想中,道爷觉得亏待了张大人,今日亲自登门做了解释,然后就……应承下了这么件事。”

  徐琼一听,瞬间感觉背后满满都是阴谋的味道。

  “你是说,李银台在陛下谕旨下发后竟亲自登张府门解释?”

  徐琼脸上全都是不可思议之色。

  李孜省是什么人?

  权倾朝野!

  张峦参劾他,不过是平调太常寺少卿之职,李孜省竟亲自登门解释?

  这事要不是庞大管家亲口说出来,我徐某人打死都不会相信。

  庞顷叹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咱这位张大人乃一号人物呢?他既是太子的岳丈,又能相助道爷……做他人不能之事,道爷从来都礼贤下士,更别说是像张大人这样的国士了。”

  国士以恶参劾于我,我却以善回报之。

  李孜省这是有毛病吧?

  徐琼道:“秀才入翰林院,从无此先例,恐难以成事。就算有人举荐,只怕也是贻笑大方。”

  庞顷笑道:“这点您倒是不用太过担心,想张大人为朝廷拨乱反正,已赢得人心,此时迁太常寺少卿,必定会有人觉得对他不公。若有人提出让他进翰林院修习,再有几个人推波助澜……到时道爷为了彰显他有容人之量,一切不就……水到渠成了?”

  徐琼疑惑地问道:“非要这么做吗?”

  “是的,必须如此!”

  庞顷肯定的道,“这是道爷亲口答应张大人的事,不做成,难免会显得小家子气。”

  徐琼感慨道:“真是一个敢提,一个敢应。”

  庞顷听完也不恼,只是在那儿笑,顺带道:“您也是性情中人啊!”

  可不是么?

  不是性情中人,敢这么评价李孜省?还是当着李孜省头号幕僚的面?

  徐琼道:“此事是要有人提出来,但最好不是在下,需另觅他人。”

  “哦!?”

  庞顷一听,徐琼这是要公然拒绝?

  不过他到底有脑子,当即问道:“何人比较合适?”

  “来瞻还有一姻亲,乃银台司经历沈禄,由他提出来,到时我在背后帮衬一下,再有人为此说说话,或就可以了。毕竟非进士入翰林院,还要授予编修之职,确实从无先例。”徐琼提出解决方案。

  这事不能由我来提。

  我身为吏部右侍郎,应该很清楚朝堂拔擢官员的规则才对,我贸然提请,他人会觉得我有意坏规矩偏帮张来瞻,对我们的名声都有损害。

  但沈禄来提,那就合情合理了。

  毕竟沈禄只是举人出身,又不在吏部任职,不明白官员升迁的弯弯绕,情有可原。且就算朝中人指责他坏了规矩,他也可以说全是为了仗义执言。

  反正就算最后丢了官,沈禄那边也没多大损失,到时不管是李孜省还是张峦,都会帮他找补回来,而他徐琼却丢不起吏部右侍郎这样的高官位置,毕竟朝廷正三品大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一旦下去了,再想回来就千难万难。

  庞顷思忖后点头:“徐侍郎所见果然高明。那这事就这样说定了,回头有人提出此议,于部议时您要坚定站在支持张大人一边。至于吏部李尚书,道爷也会提前打好招呼。”

  一个吏部尚书,外加个吏部右侍郎,再有朝中头号权臣加持,目的是为了帮张峦进翰林院。

  这配置可说相当豪华。

  本来不可能的事,突然间就好像一切都可以做到顺理成章。

  徐琼提醒:“此事非要有科道言官参与不可。”

  庞顷笑道:“这点徐侍郎不必担心,能打招呼的地方,一个都不会少。总归这次的事情,一切都是朝中人自己提出……最后道爷只是为了彰显风度,体现他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为了让张大人不再影响到道爷办事……才会答应调来瞻去翰林院做个清贵的闲差……仅此而已。”

  徐琼惊讶地道:“李银台这是把所有后续发展路程都铺设清楚了?”

  “算是吧。”

  庞顷拱拱手道,“跟徐侍郎您说话就是直接。其实张大人也很委屈,本来这件事与他无关,他参劾梁芳和韦眷,乃出自公义,谁知……唉!”

  “所以说,是李银台自己要参劾自己?”徐琼问道。

  庞顷笑了笑道:“有些事不好明言,您自己明白就行。敝人先告辞,回头还要去见其他人,就不叨扰您了。”

  “请。”

  徐琼重重地吸了口气。

  瞬间感觉,张峦这是要踏入朝廷核心权力层的节奏。

  李孜省这么全心全意帮他,爱护他……

  张峦还是太子的岳父,这背景……

  不服都不行啊!

第274章 天道

  乾清宫,内殿。

  太医院院使章渊,带着院判郑文贵、施钦,前来给朱见深诊脉。

  一番折腾下来,朱见深都等得不耐烦了,章渊还在跟二人商议着什么,似不敢给皇帝一个准确的答复。

  “你们……”

  朱见深实在看不下去,招呼几人到近前,皱眉道,“有什么话,不能当着朕的面说吗?就说朕这病情可有好转?”

  章渊战战兢兢地道:“回……回陛下,一切……如常,未见有何变化!”

  这时覃昌正好从殿外进来,见皇帝阴沉着脸,似乎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连忙问道:“至少陛下的病情没加重吧?”

  “这……”

  章渊似乎听出了覃昌话语中的暗示,连忙道,“是,病情并未加重,但也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首节 上一节 237/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