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朝廷命妇此前从来没见过太子的模样,就算相隔有点远,但还是远远眺望,很多人都在留意太子身边风姿绰约的太子妃……心里不由琢磨开了,什么人家的女儿能入宫当上太子妃?
虽然选太子妃时没有权贵之家响应,那是因为怕选不上,毕竟入选的机会太小了,届时丢脸也就罢了,最怕人直接被扣在宫里不能回去。
但真选上太子妃,未来还是大明皇后,那当然是女人中的佼佼者,当世名媛闺秀的典范,谁不羡慕?
“儿臣给母后请安。恭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朱祐樘见到王皇后,迎面便跪下来磕头。
张玗也随同跪下。
王皇后惊喜地道:“皇儿,不必如此。快起来,快起来啊。太子妃……你也起来,你们都是好孩子。快给赏。”
说到这里,王皇后有意往右侧远处立在那儿看热闹的一群朝廷命妇身上瞥了一眼。
朱祐樘起身后,马上招呼身后的人上前来。
蒋琮带着几个人,搬着块用红布蒙起来的东西到了近前。
朱祐樘介绍道:“为母后贺寿,儿臣今日特地带来一方镜子,望母后能喜欢。”
“这是……?”
王皇后不由好奇地看了过去。
朱祐樘示意一下,说道:“请母后亲自一览。”
“好。”
王皇后已经忍不住,走过去想看看儿子给自己的礼物。
当王皇后揭开红布,看到里面一方半身镜时,不由眼前一亮。
作为皇后,她多少还是有些消息渠道的,知晓丈夫曾为了一方小圆镜,亲自去跟婆婆讨要,当时她还很好奇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今天可算是亲眼见到了,且还是如此大一幅,简直是给她脸上增光。
“皇儿,不知这是何物?”
王皇后朗声问道,有意让远处的命妇听到。
朱祐樘恭敬回答:“回母后的话,此为琉璃镜,乃我跟爱妃为母后精心准备的贺寿礼……虽只是一面镜子,不算贵重,但也是儿臣一片心意。望母后不要嫌弃礼物太轻。”
王皇后惊喜地道:“皇儿,你这是说的哪里话?我收到这份礼物高兴还来不及呢……快,快,把镜子给我抬到最显眼的位置上,跟陛下赐予的玉如意摆在一起。”
这下长居深宫没什么存在感的王皇后,顿觉自己颜面有光。
今日寿诞丈夫送礼不说,儿子还亲自送来了礼物,对她也是毕恭毕敬,体现出大明皇室帝王和储君对她的双重礼重,这似乎是她入宫二十多年来最高光的时刻,由不得她不激动。
“皇儿,找个地方坐坐吧。”
王皇后目光热切地望着朱佑樘说道。
朱祐樘侧身看了妻子一眼,心中一定,这才按照之前商定好的计划,恭敬作答:“母后,今天乃命妇入宫为您贺大寿的日子,儿臣留在这里不合适,把心意尽到便可。回头我和爱妻有的是时间来坤宁宫与母后一起团聚。”
王皇后笑着白了儿子一眼,道:“看看你,来了也不多停留一下。不过你说得对,今天你们小两口是不太适合留在这里,太过嘈杂了。这样吧,等忙过这两天,看看哪天有闲暇,过来用膳,我们母子好好絮叨絮叨。”
朱祐樘恭敬行礼:“是,母后。”
(十月最后一天了,求月票支持,谢谢您!)
第322章 两宫之争
太子夫妇来了就走,来去匆匆,不过却已把自己的心意尽到。
尤其当等在远处的众朝廷命妇看到一方好似镜子的东西,在阳光照映下熠熠生辉,纷纷议论那究竟是何宝物。
张玗离开坤宁宫时,目光不由往等在旁边密密麻麻的命妇群体看了过去,想找到母亲的身影,哪怕只是远远看上一眼,也能慰藉一下思家之情。
可惜的事,今天命妇稍微多了点,而且全都穿金戴银,让人看花了眼,张玗又只能亦步亦趋跟在丈夫身后,愣是没从人堆里把母亲给找出来。
“玗儿,看到令堂了吗?”
出了坤宁宫大门,朱祐樘凑过脑袋小声问道。
张玗面色略显失落,摇摇头。
朱祐樘这会儿好似开窍的暖男一般,赶紧把妻子揽到身边。
张玗面色先是有些凄哀,随即羞赧,粉面飞霞,轻轻推开丈夫,嗔怪道:“人前你干什么?”
“我……”
朱祐樘瞬间不会了。
张玗小声道:“回去再说。”
“嗯。”
朱祐樘又开窍了,好似个小跟班一样,赔笑道,“对对对,咱回去再说。”
后面跟着的蒋琮和覃吉等人不由对视一眼,那复杂的眼神好似在说,这道题太难了,我们真理解不了。
……
……
坤宁宫的贺寿活动还在继续。
众朝廷命妇过来向王皇后请安,顺带说一些吉祥如意的话语,王皇后则勉励几句,算是一场大型社交活动。
王皇后以前从没这么风光过,现在她很想跟京师的这些贵妇多一些接触,顺带……跟她们显摆一下自己刚得到的两件礼物。
这样一来,每个贵妇上前,都能看到凤椅旁矗立的那面半身镜。
在阳光照射下,镜子里的一切都那么活灵活现,没有像铜镜那般会出现颜色偏黄或严重失真的情况,远处看也不会模糊,更别说能瞅见镜子里跟外边一模一样的世界。
就在众命妇上前施礼请安时,东西六宫的妃子也闻讯前来贺寿……之所以是闻讯而来,是因为她们得知皇帝给皇后送礼后,不得不亲自前来祝寿。
以前随便送一份礼物,尽一下心意就行,反正王皇后不会介意,也没资格介意。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皇帝都送礼贺寿了,作为妃子的她们,怎么可能不紧随皇帝的步伐?就连之前一直追随万贵妃,而对王皇后非常冷漠的邵妃,此时也不得不亲自带着三个活蹦乱跳的儿子,来给自家大妇行礼贺寿。
邵妃如今在宫里地位堪称隆宠。
当她到来时,整个坤宁宫都安静下来。
就连一众朝廷命妇也都知晓,宫里在万贵妃过世后,内宫事务的实际掌舵人已经变成了邵妃,也有传言说皇帝打算封邵妃为贵妃,彻底接管万贵妃留下的政治遗产。
此时邵妃前来,相当于皇宫内苑东西两宫的争斗已摆到了明面上,命妇们全都屏气凝神,想看看名不见经传的邵妃究竟会如何应对眼前的场面。
不过在宫中一支独大的邵妃,在人前却表现出孱弱和温良恭俭的一面,相当低调,就好像个贤良的妾侍带着自家儿子来给大妇请安。
外人一看。
哟嚯!
这哪里是曾经不可一世的万妃接替者?
根本就是个受气包嘛!
难怪王皇后今天会显得盛气凌人,原来宫里自万贵妃薨逝后,真没人能与正宫娘娘抗衡了啊。
……
……
邵妃带着三个儿子向王皇后贺寿,没有一个行下跪礼,但态度极为恭敬。
王皇后也秉承一家大妇应该有的宽广胸怀,对邵妃母子四人礼重有加,甚至请他们母子留下来吃午饭。
但邵妃却没有多逗留的意思,借口大儿子要修习课业,不得不离开,口中还连连致歉。
心里想的却是:
你的寿辰,你是主角,让我留在这儿给你当陪衬?
门儿都没有!
王皇后笑着道:“妹妹,听说吾儿很快就要行冠礼了?”
这话说的是五皇子朱祐棆行冠礼之事。
历史上朱祐棆于成化二十三年六月尚只有九岁时行冠礼,七月就跟他的兄长和弟弟一起受封为王,是为岐王。
邵妃也是在七月从宸妃进封为皇贵妃。
同为邵妃所生的朱祐杬和朱祐枟,也都在七月封王,一个为兴王,一个为雍王。
而朱祐枟封雍王时年不过六岁。
可以说朱见深临死前,把自己几个稍微年长一点的儿子的后路都给安排妥当了,生怕太子将来继承皇位后,亏待了邵妃母子。
当年农历八月,朱见深病殁,说他是暴毙并不符合常理,因为六七月间,他是真的把所有后事都给安排好了,给了他好几个月的准备时间,足以说明其死亡前并不是全无征兆,从后宫嫔妃到朝廷文武百官,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了预期。
邵妃道:“回皇后娘娘的话,吾儿年幼,一切都需听从陛下安排。”
言外之意,你跟我说啥都不好使,我只听从丈夫的吩咐,他说要给我儿子行冠礼就行呗,你问我,我可懒得多加理会。
王皇后似乎听不出邵妃话中蕴含的敌意,笑着说道:“今天真是个好天气,陛下和太子都来送过礼,连宸妃妹妹也亲自来了。待你寿诞时,姐姐也给你补一份厚礼。”
随之邵妃便留意到旁边立在那儿的半身镜,顿时一张美艳的俏脸都快气绿了。
镜子里照出来的人像,脸上带着些许黑气,那是一种不甘心命运捉弄的懊恼。
明明万妃在的时候,再过几个月或许她的大儿子朱祐杬就能当上太子,将来她可以直接当上皇太后……就算朝中人反对易储,但以万妃阴狠毒辣的手段,也能把朱祐樘悄无声息地给干掉。
可偏偏……
命运捉弄人啊!
万妃死后,梁芳、韦兴等人尽管很想帮她,但到底实力不济。
万妃之死,可以说是彻底堵上了她当皇太后之路。
当然还有一条途径,那就是朱祐樘无子且早亡,把皇位传到兄弟那里,反正四皇子和五皇子都是她亲生的,两个儿子只要存活一个,就能把皇位继承过来……但希望太过渺茫了。
王皇后问道:“妹妹坚持要回去吗?今天这么热闹,就给祐杬他们哥仨放一天假,好好玩玩如何?”
明明知道邵妃不想留,王皇后才故意这么问。
邵妃瞪了心动的三个儿子一眼,皮笑肉不笑地道:“不了,谢谢皇后娘娘盛情,但一切都要以孩子课业为重,学习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平时有很多事都需要臣妾亲自打理,东西六宫之事断不可废。”
言外之意,现在后宫之事其实都是我在负责,你身为皇后也无权干涉。
这番对话看似平和,但其实火药味十足。
“好。”
王皇后点点头,也不再勉强。
对她而言,邵妃能亲自来给她请安贺寿,已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她笑着道,“那就恭送宸妃妹妹了。”
邵妃行礼后告退,走的时候犹自不忘回头看了那半身镜一眼。
眼中的羡慕和妒忌难以掩饰。
作为皇帝身边最得宠的女人,她很清楚自己丈夫天天拿着块小镜子在那儿照,而这个不得宠的皇后,却直接拥有一面这么大的镜子……
要是自己的丈夫听说这件事,很可能会为了这面镜子,跑到皇后这里来查看眼白黄不黄,到那时……
岂不是让王皇后重新得到丈夫的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