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431节

  出了宫门,张峦实在疲倦不堪。

  按理他本该先去礼部衙门报到,跟礼部的人熟悉一下,顺带接手一下倪岳的差事。

  但因为昨夜没睡好,再加上之前他就没有去衙门坐班的经验,这次他也是毫不犹豫就选择先回家,睡饱再说。

  由于害怕跟发妻起冲突,没法休息,他回的并不是自己的老宅,而是直接去了长安左门附近自己的新家。

  昨夜荒唐近一宿,虽然遗憾得等入夜后再去补上未尽的遗憾,但在自己家里,喝喝小酒,听听小曲儿,再去安歇,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么,结果等他满心期待回到宅子,却发现张延龄正坐在堂屋里写东西。

  “你咋来了?”

  张峦好奇地望着儿子。

  张延龄反问道:“我不能来吗?”

  张延龄叹息:“前些日子,我让你在这里等消息,你经常来没问题,可现在……”

  “爹,娘昨天问我,知不知道你在外面乱来。你让我怎么回答?我是不是告诉他,其实在她眼皮底下,还有这么个院子,让她这个女主人过来接收一下,看看咱家的家底儿现在如何了?”

  张延龄笑着问道。

  张峦厉声喝斥:“你敢!”

  张延龄耸耸肩,好似在说,你看我敢不敢。

  张峦瞬间怂了,以哀求口吻道:“儿啊,你年岁虽然不大,但有些事你也该懂了,为父这么做并不是背叛你娘,相反,这是因为尊重她啊。”

  “啊?”

  张延龄显得很惊讶。

  张峦道:“你说,我要是真胡来的话,直接把人接回家就行了,干嘛要放在这里?”

  “我可听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呢。”张延龄道。

  “你咋什么都知道?”

  张峦道,“行行行,你以后想来就来,反正你是这里的小主人,我让她们都巴结你,这下总行了吧?

  “吾儿,为父最近实在很忙,你看我这操劳过度,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你看看我眼睛是不是红的?”

  “是有点儿红。”

  张延龄点了点头。

  “我这几天,都没睡好。”张峦开始叫苦。

  张延龄好奇地问道:“你没睡好,确定是因为操劳过度?而不是夜夜笙歌,风流快活?”

  “你……”

  张峦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这会儿他也发现了,自己以前那套装糊涂或是装孙子的办法,在儿子这里起不了丁点儿作用,毕竟在他看来,儿子就是个能掐会算的妖孽。

  在这前提下,自己的气势先天就弱了,好像做什么事都会被看透,索性也就不装了。

  “你既在此,我也就跟你说,为父现在正式晋升为礼部右侍郎,陛下让我去礼部当差。”张峦道,“出宫前,你姑夫徐琼还与我说,让我不要支持徐溥入阁,说那个人不行……还让我要把握好时机……我也不知道他是几个意思。”

  张延龄笑道:“他是不是得知你不想入阁,非常欣慰,马上就说了这番话?”

  “你怎么知道?”

  张峦脱口而出,随即又道,“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你就明说呗。”

  张延龄道:“这你还用得着问么?稍微想想就知道……咱这位姑夫他自己想入阁,或者说是想接替你入阁,当你在内阁的话事人……等万安和刘吉退下去后,他想当首辅呢!”

  “啊?”

  张峦很惊讶。

  张延龄皱眉问道:“怎么……这个很难猜出来吗?”

  张峦摇头道:“不可能,你姑父在南京当了那么多年的官,一个边缘化的人物,凭啥就觉得自己有资格入阁?还想当内阁首辅?翰林院那么多人,几时轮得到他?”

  “爹,你是糊涂了吗?徐姑父在南京当的什么官?”张延龄问道。

  “他……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嘿,好家伙……好像跟我是同一个官,不过我是负责北边翰林院的。”

  张峦恍然大悟,笑呵呵道,“这么说起来,他也算是馆阁出来的人,想入阁好像很正常……好家伙,这么多弯弯绕,原来是这样……那你说,为父要支持他入阁吗?”

  张延龄摇头:“不行,不能支持他入阁!”

  “啊!?”

  张峦惊讶地问道:“为何?我不入阁,找个进士出身且德高望重,以后遇事能与我商议的亲近之人入阁,有何不好呢?”

  张延龄道:“就算徐姑父想入阁,也得排在某些人后面……就以目前的形势来说,太子登基,你以为什么都能搞定吗?”

  “啥意思?”

  张峦茫然地问道。

  “我这么说吧,太子倒是想把朝廷上下都换上他自己觉得可托付重任的人,也就是亲信,但你觉得可能吗?”

  张延龄道,“就说万安和刘吉,他二人身为文臣之首,虽支持太子,但他们担任阁臣多年,背后编织的关系网盘根错节,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朝中各派势力交织纠缠在一起,你得一点点,小心翼翼往外拆,一旦动作大了,就容易把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根系挖断,导致整棵树枯死,而朝廷就是这棵参天大树。”

  张峦道:“你的意思是说,让徐琼入阁,等于是刀子挥得太狠,属于自毁长城,实不可取?”

  “对。”

  张延龄道,“之所以让你支持徐溥,是因为徐溥不但是朝中翰林院体系所支持的对象,也是万安和刘吉所能接受的人选,其可说是左右逢源。

  “反观姑父徐琼,长居南京,离开中枢太久了,在朝中没什么根基。他一上来就想入阁,跳过那么多人、那么多股势力,这一步迈得太大,朝廷非得出乱子不可……

  “真要扶持他上位,还不如爹你自个儿上呢。至少你作为国丈,又在多个衙门供职过,那些所谓的奸党、佞臣,都会投靠到你门下,寻求你的庇护,可以自成一党,你上位的话更顺理成章些。”

  (本月最后四个小时,求月票支持!谢谢!)

第446章 论功封官

  清宁宫。

  朱祐樘前来给周太后请安,周太后一反常态,把孙子留下来吃午饭,还顺带跟孙子探讨一下朝事。

  周太后也就是嘴上说不干涉朝政,但其实她比谁都更希望能控制朝局,倒也不能说她野心有多大,只是她觉得,时值朝廷新旧交替之际,得有她这个顶梁柱来撑着,孙子才不至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让祖宗基业出现崩坏的局面。

  “乖孙儿,当了皇帝后,感觉如何?”周太后问道。

  朱祐樘道:“孙儿感觉肩上的压力很大,终于理解到父皇当初的辛劳,也明白一定要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周太后白了孙子一眼,心说你这行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简直都快跟个腐朽的老官僚差不多了。

  “光嘴上说没用,你得做事,做实事。”

  周太后道,“你父皇虽然辛劳,但在他那一朝,终归还是留下一些隐患,比如说万安和李裕他们,屡屡被朝中大臣诟病,你怎还把参劾他们的事给叫停了?哀家看来,就应该让人一直上疏参劾,让他们无地自容,羞愧之下最好自行退出朝堂。”

  朱祐樘低下头道:“孙儿想的是,一切以宽仁温和为上。”

  “对待奸臣,你可不能有妇人之仁。”

  周太后皱眉问道,“这是谁教你的?东宫讲官吗?”

  “没有,是孙儿自行领悟出的道理……孙儿当时还问过岳父的意见,他也赞同如此。”

  朱祐樘一脸认真地回答。

  周太后被孙子的话勾起了兴趣,当即好奇地问道:“你几时问的你岳父?”

  朱祐樘道:“前几日,岳父到宫里来,孙儿陪着在端敬殿一起吃了顿家宴。当时不但岳父来了,还把其子延龄也带来了……岳父无意中提到,眼下朝堂还不稳定,做事最好保守些,一应事情都可以徐徐图之。”

  “他的本意是如此吗?”

  周太后闻言不由皱眉。

  她在想,有没有可能张来瞻就是为了推诿和敷衍,才故意说一切得慢慢来,结果还真被这个傻孙子给听进心里去了?

  周太后心说,以来瞻那不温不火的性子,让他干点儿事就拖拖拉拉,但让他扯皮一个顶俩。

  不过真让他办大事,他的勇气也是朝中人所不具备的,就比如说斗梁芳……下手稳准狠辣,干成了他人都成就不了之事。

  朱祐樘摇头道:“孙儿不知岳父有什么好欺瞒的,慢慢来,抽丝剥茧,一桩一件解决问题,不正好符合如今朝堂的状况吗?”

  “哦。”

  周太后本来想质问一番,但听说是自己大侄子主导缓慢推进革新,也就不动怒了,随即问道,“据说你已提拔他为礼部右侍郎了?”

  “是的。”

  朱祐樘回答。

  “遭遇到阻力了吧?他毕竟没有太高的出身,一下就晋升到侍郎的高位,难免会被人非议。”周太后道。

  朱祐樘摇头道:“到目前为止,除了与之有过争执的倪岳外,还没听说过朝臣对他的攻讦。”

  “是吗?”

  周太后很意外。

  咋的?

  就因为张来瞻是我大侄子,再便是他曾给先皇治过病,朝中这群所谓的清流就能放过他了?

  这不像是他们的行事风格啊!

  朱祐樘道:“孙儿问过怀恩,他说,眼下朝中最被关注之事,乃将父皇留下的一些佞臣给彻底铲除,所以他们暂时顾不上针对岳父。”

  “怀恩这人可真是……从来都不揣着明白装糊涂,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挺耿直的一个人。”

  周太后闻言不由翻了个白眼。

  朱佑樘问道:“这样不挺好吗?直话直说,难道怀大伴有什么不妥?”

  周太后笑道:“是挺好……覃吉他们平时跟你敷衍惯了,突然遇到一个敞亮人……你会觉得他办事能力很强吧?

  “事实也是如此!不是哀家非要吹捧他,其实怀恩这人,能力有目共睹,但就是有时候太过执拗,你父皇当初发配他出京,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怀恩这宁折不弯的性格。”

  “是。”

  朱祐樘只是机械性应答。

  “那……内阁你准备提拔谁呢?”周太后好奇地问道,“不是哀家非要干涉朝事,而是现在……哀家觉得,这内阁的万安和刘吉着实有些不像话,得派个自己人进去,好好监督他们下,让他们收敛收敛。你打算提拔你岳父吗?”

  朱祐樘道:“岳父主动上疏,说并无上位的心思,也不像传言中那般,想竞争阁臣之位,他还推荐了徐溥。”

  “徐溥?”

  周太后闻言皱眉。

  显然这个人,一直没在她视野内。

  话说周太后一心想要干涉朝政,但其实她对朝政完全不了解,能把朝中几个尚书和院寺主官列入自己观察范围,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让她去办事,她还真不行。

  所以她现在很想培植代理人,而这个人在她看来,非大侄子张峦莫属。

  朱祐樘点头道:“徐先生曾在东宫教授孙儿学问,他的学识很高,履历也很丰富,翰林院、詹事府、礼部和吏部都曾供事过,很多人推崇他的德行,孙儿认为,他是能胜任阁臣之职的。”

  “有没有能力不重要。”

首节 上一节 431/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