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是心血来潮,想看看统计出来的军官和贵族名单里面,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历史人物。
结果朱简烜还真的找到了一个,还是自己曾经专门关注过的那个人。
霍雷肖·纳尔逊,在尼加拉瓜地区被俘。
纳尔逊这个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精神图腾,这次实在是太过倒霉了一点。
他作为一个海军的军官,被英属牙买加总督派去尼加拉瓜,控制圣湖安河进入尼加拉瓜湖的航道。
也就是到陆地内河上去执行任务,这根本发挥不出他的优势。
正好碰到大明海陆军带着美国民兵席卷中美洲,就直接在尼加拉瓜地区俘虏了纳尔逊的部队。
尼加拉瓜那地方的居民点规模不大,容纳不了太多的俘虏。
主要是纳尔逊已经是巡防舰船长了,作为军官的价值显然更高,就被送到了纽约集中管理。
朱简烜看了纳尔逊遭遇后就隐约想起来,他在原有历史上的运气似乎就很差。
早早的就瞎了一只眼睛,断了一只胳膊。
在功成名就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中弹身亡,没能活着回去领取英格兰伯爵的爵位。
不过朱简烜其实没有意识到,纳尔逊可能只是在战场上倒霉。
纳尔逊的人生经历是颇具幸运色彩的。
他本来应该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1782年的纽约地区,结识一个英国王子。
现任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三儿子威廉,未来会成为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因为长期在海军服役而被称为水手国王。
同时还结识了英国海军少将萨缪尔·胡德,胡德与纳尔逊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胡德后来一路晋升为中将、上将,担任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开创了新一代的海军战术。
胡德非常欣赏纳尔逊,不经意间为纳尔逊铺平了未来的道路。
纳尔逊未来也称胡德为英国海军第一人。
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大明参加北美战争,英国没有把主力舰队调往北美,纳尔逊没有遇到威廉王子和胡德。
但是他现在被朱简烜盯上了。
有天赋,有潜力的人,也要有机会,才能够迅速成长起来,因而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朱简烜基本没有怎么考虑,就让人把纳尔逊叫了过来。
二十四岁的纳尔逊,现在双手双眼都还是完好的,在凉爽的纽约生活了两年,现在的精神状态也还不错。
纳尔逊完全不明白,这个大明吴王和美利坚国王,专门见自己是要干什么。
只能按照翻译的提醒,躬身拱手行了个礼:
“参见陛下。”
朱简烜也不跟纳尔逊客气,直接用英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霍雷肖·纳尔逊舰长,现在大明与英国的战争已经完全结束,双方已经签订和批准了停战和约。
“同时,大明与英国将在欧洲、美洲、非洲事务上展开合作,建立盟友关系。
“我已经签署了释放俘虏的命令,所以包括你在内的所有的英国俘虏,现在都已经完全自由了。
“不过将你们送回欧洲仍然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我作为大明吴王和美利坚国王,欣赏你在海战上的天赋。
“如果你能够效忠于我,在我的海军舰队任职,我可以让你直接担任一艘三级战列舰的临时舰长。
“等你学会大明的语言和文字,指挥战列舰参与过实际的战斗,表现出能胜任舰长的能力后,就可以转为正式舰长。
“担任临时舰长的同时,我会授予你吴国或者美利坚乡士的爵位。
“你可以理解为类似英国爵士的头衔,可以在北美大平原获得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约相当于两千四百英亩的面积。
“成为正式舰长后,均为提升为乡绅,封地面积再扩大一倍。
“而后也会根据你的功劳和表现继续晋升。
“若你能指挥一支海军舰队,参与实际战斗并取得胜利,还可以获得州伯爵爵位,以及两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朱简烜来北美当了美国国王,这几个月都经常跟美国人打交道。
英语水平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的提升,口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更接近这个时代的口音了。
先宣布对方自由了,再让对方选择是否留下,算是展示诚意。
朱简烜当初对库克船长的随行翻译说,他找到纳尔逊送到自己面前来,会直接授予纳尔逊男爵爵位。
但那是为了给足够高的条件,驱使纳尔逊主动从英国去大明或者澳洲。
现在自己直接在俘虏营中发现了他,而不是将他从英国邀请过来的,那就不会给出和当初一样的条件了。
纳尔逊现在还非常年轻,过早的给他更高级爵位,未来可能会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
同时也要跟现有的北美军官们的爵位保持对应。
副舰长和临时舰长是乡士,正式舰长就应该是乡绅,额外超标会让其他军官觉得不公平。
无论纳尔逊历史上如何厉害,他在此时的大明军官眼中就是个蛮子青年军官。
纳尔逊现在整个人完全懵了。
大明与英国停战了他知道,英国海军什么时候派足够的船来接俘虏,他自己什么时候就能重获自由。
但是朱简烜后面的邀请让纳尔逊完全惊呆了。
纳尔逊原来在英国海军当的是巡防舰舰长,当时纳尔逊的理想就是当上战列舰的舰长。
结果不但理想没有实现,反而在陆地上被俘虏了,非常的憋屈。
现在峰回路转,理想直接送到眼前了。
还能直接成为爵士。
好像天降大礼包直接砸头上了一样。
朱简烜知道纳尔逊潜力巨大,知道他在历史上的影响有多大,但是纳尔逊自己可不知道。
纳尔逊现在就是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光棍海军军官。
所以他非常的激动。
虽然未来要追随其他的国王,并且应该需要继续留在北美。
但对纳尔逊而言,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既然双方已经完全停战了,现在还即将成为盟友,那投靠大明或者美利坚,也就算不上是背叛了。
欧洲诸国之间长期混战而又合作,国民对国家的态度有点像春秋时代的诸侯。
一个国家的到另外的国家任职,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在担任一个国家职务期间直接投靠敌国,就已经算是拥有正常的道德水平了。
年纪轻轻的纳尔逊说不出拒绝的话:
“遵命,为您服务……这是我的荣幸,我的陛下!”
第122章 天灾人祸
咸宁三十六年六月十七日,西历1782年7月26日。
四川郪、涪二江涨,顷刻水高丈馀,民田庐舍淹没殆尽。
中江、三台、射洪、遂安、蓬溪、盐亭同日大水。
武昌、汉阳、江夏、黄陂、安陆、德安、瑞安大水。
武昌府城周围洪水漫天,城外的大小湖泊都已经连成了一片。
远远望去,泽国千里,仿佛远古的云梦泽重现了。
武昌府和周围的几个县城,不知道多少城内外的民房被淹,不知道多少百姓爬上了房顶、山坡、城墙苦熬。
本来大部分人都是想要等雨停,雨停了水自然应该就慢慢消退了。
但是这一次持续的暴雨停歇了之后,洪水却没有开始褪去的迹象。
武昌府的人不知道,大半个四川和湖北都在发大水,本地的雨水排出去之后,还有周围的洪水涌过来。
周围的洪水自然没有那么快褪去。
不过雨稍微停歇了之后,就有大大小小的船只从武昌府出来,到了城外远处的郊区农村搜寻人烟。
这些船确实是去救人的。
但却是有代价的。
两艘船航行到了一个村落的旁边的土坡上,发现了一群在这里避难的村民。
避难的村民发现了这两艘船,立刻有很多人涌过来查看和询问。
但是船上却马上伸出了十几个黑洞洞的枪口。
村民立刻停住了脚步。
两个劲装打扮的青年汉子站在船头上,拿着铁皮喇叭对着土坡上的灾民大声叫喊:
“一亩田契换一张船票,保送应天府,先到先得,先上先走!”
“到了应天府,想做工的就做工,不想做工的有朝廷船队送你们南洋、澳洲、北美开荒。”
“若无田契,签约包工五年亦可。”
村民立刻意识到了,这些人根本不是来救灾的,而是来抢自己的田的。
每次水旱灾年,都是勋贵富商聚田之时。
包工就是干活五年还债,东家只提供吃食,就是包身工和契约奴。
大部分村民都是畏畏缩缩,大部分人并不想离开家乡。
更多的人是希冀洪水褪去,回到村里生活。
也有人期待有国公府会有赈济。
崇祯十七年,分湖广布政使司为湖北、湖南二省,以左良玉为湖北总管,鄂国公,世镇武昌。
这里的百姓提到国公府,就是指的鄂国公的藩镇衙门。
船头的汉子似乎看透了村民们的心思,喊话也变成了不同类型的威逼利诱:
“不要想着赈灾了,整个湖北都淹了,整个四川也都淹了,整个长江上下都在发大水!”
“国公家都没吃的了,没有人能来救灾。只有去了应天府,你们才有机会活命。”
“吴王殿下的澳洲是个好地方,冬暖夏凉,不冷不热,到了就能分田,煤炭遍地免费用。”
“北美大平原寻人开荒,朝廷有船直接送你们去,不用买船票,不用买应天府去北美的船票。”
“这水一时半会退不了,不用想着赖在这里不走,不走早晚都要饿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