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20节

  燧发枪可以改造成击发枪,但是改装需要时间,生产火帽也需要工匠和时间,所以没有训练的灾民就没有击发枪用了。

  朱简烜觉得这种情况都能算是好的,再过两年可能枪都配不上了。

  然后又翻了另一份文件,是大明皇帝授意内阁拟定的。

  由于本土出现了大批灾民,需要尽快的输送到海外,不能按部就班的训练武装移民了。

  未来几年还会持续输送这种形式的移民。

  请吴王组织移民集中开荒种田,储备尽可能多的粮食和粮种,建设足够多的简易住房,做好继续接收的准备。

  大明皇帝也安排了一批青壮年文官,来北美辅佐朱简烜管理新的移民。

  最后附上了一个表格,列出了这批官员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原有官职。

  朱简烜大致浏览了一下他们的官职,几乎遍布中央朝廷的各个重要衙门,显然是有选择性的抽调的。

  原有职务最高是各部侍郎,年龄最高不到五十岁。

  来了直接升一级干原来部门的活儿,就能直接搭建一个精简的大明式的朝廷。

  朱简烜看完之后,也直接给这些官员简单安排了工作,直接对着他们原有的部门拟定了官职。

  美利坚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但与大明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大明这边算王国。

  为了避免名义上的僭越和冲突,美利坚官员最好不要使用尚书等大明中央朝廷的最高官职。

  朱简烜采用了“事务+大臣”形式来安排职务,比如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税收大臣、人事大臣等等。

  对普通的大明百姓而言,这样的称呼通俗易懂,听到名字就知道是管什么的,也方便翻译给欧洲来的移民们理解。

  半个月后,咸宁三十七年三月五日,西历1783年4月6日。

  第二批大明本土移民船队正式抵达美平府。

  总共五百多艘船,这支史无前例的巨大船队,让纽约湾内外变成了一片帆船的海洋。

  朱简烜亲自来到码头上,现场接见了管理移民的官员们。

  接受了他们的集体朝拜之后,现场宣读了他们在美利坚王国的官职,现场安排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

  配合卫所机构,组织灾民开荒种田。

  这是目前美利坚最重要的事情,建设工厂都没有这个重要。

  大明本土会持续不断地送灾民过来。

  朱简烜更是知道拉基火山这个大怪物,今年夏天应该就会爆发出来,到了冬天会格外难熬。

  虽然主要直接影响范围是欧洲,但紧随其后的就是北美了。

  今年北美的寒潮可能会格外猛烈。

  除了拉基火山这种直观的地质灾害,太阳的变化也会在这两年开始爆发。

  1783年和1784年,太阳黑子常数本来应该进入高峰期,但是却落入了一个巨大的低谷,只有正常数据的十分之一。

  到1788年的时候,本来应该进入低谷期,结果却暴涨超过了以往的高峰期,又超过了正常数字的十倍。

  朱简烜感觉,这种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应该是全球的,不应该只在法国和神洲爆发。

  其他地方可能只是缺乏历史记录。

  美国未来几年也可能会有灾难,所以得尽可能的集中开荒种粮食,尽可能囤粮食。

  就在纽约、长岛、新泽西三地直接开荒。

  暂时也不去大平原了。

  去大平原上种的粮食,先不说能不能方便的输送出来,新移民能不能扛过这个冬天都难说。

  北美东海岸至少有阿巴拉契亚山脉,能够稍微挡一挡寒潮,还有墨西哥暖流能够加点温度,气候不会是格外的恶劣。

  大平原上没有遮挡,寒潮的破坏力更强。

  万里迢迢从大明本土送来二十万移民,要是一个冬天就直接损失好几万就太难受了。

  今年冬天欧洲可能会闹饥荒,所以也不往欧洲大规模输送移民了。

  朱简烜让新加入的文官和卫所军官安置移民。

  同时派人去北美各个自由邦,把汉考克、亚当斯等自由邦的首脑和大商人们招来开会。

  在美利坚王国唯一的大殿里面,朱简烜非常严肃郑重的向他们介绍情况:

  “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一批新的大明移民来到了北美,比我们预想的规模要更大。

  “他们带来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

  “去年夏天的时候,大明本土的两个大型省份,遭遇了一场大规模的洪水,超过一千万居民受灾。

  “所以有大量灾民被整体送来了北美,未来几年可能会有更多灾民过来。

  “我们需要更多的耕地和粮食安置他们。

  “所以我决定向各自治领和自由邦购买粮食,同时购买空闲的方便开发的土地来种植粮食。

  “有愿意交易的可以在会后跟王室官员讨论。

  “所以大家接下来准备的投资项目,除了继续做大明商品的欧洲贸易之外,就在各邦开荒种粮食吧。

  “密西西比河的开发稍微推迟一下吧。

  “粮食比什么都重要,是我们的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

  这群商人代表听完,一边请上帝保佑大明人民,一边表示如果是纯商业交易,他们愿意配合国王陛下。

  不用要钱,用大明的各种特产交易就行,还按照以往的交易价格就行。

  朱简烜表示了感谢,然后直接宣布散会。

  朱简烜新任命的财政大臣董浩出面,带着翻译开始去跟这些商人洽谈粮食采购。

  大明移民大概率不需要专门采购粮食。

  朱简烜这两年持续开荒种田囤积的粮食,应该足够每年二十多万的新移民度过第一年。

  自己公开喊着要采购粮食,主要是促使这些商人多种点粮食。

  未来欧洲可能会出现持续的饥荒,美国这边多种了粮食就有机会卖出高价,也能拯救一部分欧洲的普通人。

  而且不管你们怎么做,自己作为国王肯定要继续开荒种田的。

  所以见了这些商人移民后,朱简烜自己就继续盯着移民的安置和开荒的事务了。

  ——

  咸宁三十七年四月九日,西历1783年5月9日。

  日本的浅间火山开始喷发,它在历史上断断续续喷发了将近三个月。

  岩浆横流伴随着持续的地震,进一步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多种次生灾害。

  大量火山灰飞散出来,覆盖了半个日本的范围,日本农田大面积欠收绝收,大量人口死亡。

  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爆发的天明饥荒,因为火山爆发的影响进一步加重和蔓延。

  本来就已经穷成鬼的日本底层武士,不得不寻找其他生路了。

第128章 荷兰最终的命运

  咸宁三十七年五月一日,荷兰使团来到了美平府。

  朱简烜直接没有亲自见这个使者,让出访过荷兰的外交大臣刘权之出面,在承运殿的偏殿接待了他。

  刘权之坐在那里,听了使者的几句抱怨之后,就直接摆手打断了他:

  “你现在抱怨这些没有意义,也没有认清你们现在的现实。

  “荷兰的未来想要持久的和平和稳定,想要不被其他欧洲国家侵占和控制,只能追随一个能够保护你们的国家。

  “大明相比法国、英国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本土不在欧洲。

  “如果你们邀请吴王殿下担任你们的国王,那殿下平时根本就不会到欧洲去,也不会直接干涉你们国内的事务。

  “你们国内的制度和权力结构都可以完全不变。

  “大明和吴王殿下的要求只有这样简单的两项。

  “第一,锡兰岛、开普敦、苏里南等所有海外殖民地,向大明官方和民间船只及商人完全开放。

  “允许大明皇室和民间商人自由交易,自由的投资和经营任何产业。

  “第二,海牙以南,包括鹿特丹港在内,通往德意志地区的莱茵河口两岸,通向安特卫普的斯凯尔德河口两岸,各一千平方公里作为国王直辖领地。

  “国王陛下仍然不会干涉两地的居民的生活,只要让大明皇室和商人在这两地自由经营即可。

  “甚至可以让原来的官员继续任职,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行政区划。

  “国王陛下当然允许荷兰的商人在当地继续经营。

  “当地人都会因为大明的贸易而获益。

  “整个尼德兰地区都会因此而再次繁荣起来。

  “如果你们能接受这样的条件,那就让执政威廉亲自来美平府,参加吴王殿下的登基加冕大典。

  “执政和他的子女们,以及荷兰的其他贵族子弟们,未来都要主动学习大明的文化和制度,方便以后与大明和国王交流。

  “吴王殿下最新发明的药物和预防方法,能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终身免受肺结核和天花的威胁。

  “殿下已经放弃了危险的天花疫苗,创造了另外一种更加安全的方案。”

  实际上,在原来的历史上,荷兰占据的东印度群岛,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向英国和法国开放了。

  荷兰的殖民地,逐步变成了欧洲海上强国的公共殖民地,只是统治权属于荷兰。

  荷兰全面衰弱之后,仍然能够保留这些殖民地,就是这个原因。

  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彻底打败了荷兰后,反而开始确保荷兰的独立,禁止法国和德国吞并荷兰。

  因为英国要通过莱茵河向欧洲内陆输送英国商品。

  再后来荷兰加上比利时和卢森堡,三个低地国家就成了英法德三国的缓冲区,得以持续留存到二十一世纪。

  现在大明要求荷兰,将现在剩余的几个殖民地与大明共享,也算是某种趋同选择了。

  朱简烜准备把低地地区当做未来欧洲西北部的贸易中心。

  对荷兰人也有巨大的好处。

  现在也许还会有本能的抵触,但是接受了之后就丢不掉了。

  朱简烜也不给荷兰讨价还价的机会,所以刘权之说完了朱简烜的条件,就直接让使者回去通知威廉五世了。

  荷兰使者回到海牙的时候,已经是西历1783年7月15日了。

  德意志邦国联盟已经接受了现实,但他们组建的联邦将继续存在,组建的军队也没有解散。

  虽然相关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已经知道,大概率不会发生战争了。

  但整个欧洲的气氛,仍然笼罩战争的阴云之下。

首节 上一节 12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