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的爵位都不高,但都是朱简烜亲自招募的,所以也有机会直接参加典礼。
整个大典的活动持续了大半天,主要是宣读诏书花费了太多时间,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了。
朱简烜作为国王首先回到自己的后宫休息,然后礼仪官宣布典礼结束。
所有百姓、官员、贵族依次退场。
到此为止,朱简烜担任美利坚国王的所有手续,终于全部办完了。
也到了可以暂时离开北美的时候了。
典礼第二天上午,朱简烜就在承运殿上召开了御前会议。
召集了所有内阁学士、事务大臣、各邦代表,还有荷兰执政郡公和比利时郡公的代表。
朱简烜直接开门见山的安排未来的事情:
“北美的事情,欧洲的事情,现在都基本确定下来了。
“大明跟西班牙签了二十年的友好同盟条约,美国未来这二十年内就专心开发大平原就好。
“继续吸纳欧洲和大明的移民,持续开荒种田攒人口。
“对于未来的欧洲事务,大明、大明吴国、美利坚王国的负责相关事务的人员,都要秉持中立的不干涉立场。
“以欧洲大陆上的四个贸易港为窗口,平等和自由的与欧洲各国人民贸易,不插手欧洲内部纠纷。
“所以我要暂时离开北美,返回澳洲整理吴国的事务。
“我离开北美的这段时间,对于美利坚王国的事务,都按照这份令旨来决定。”
朱简烜亲口说了这样一段话,然后就让内阁学士董浩站出来,宣读一份拟好的国王令旨。
主要是调整美国中央朝廷和内阁的关系。
这时候的英国,以及大部分近现代议会制国家,内阁成员基本就是各部的大臣,内阁大部分就是部长大臣的联席会议。
朱简烜的美国开始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把各个部门的事务大臣聚在一起开会,就当做是内阁了。
现在回到大明中央朝廷的传统,将各部事务大臣与内阁职务分离。
大臣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学士,就不能担任具体事务大臣,担任事务大臣的时候同样不能进入内阁。
将内阁转为国王的秘书机构。
同时内阁是国王在王国的代表,由国王自行任命和免除,不受任何其他条件限制。
国王不在王国内的时候,本来需要国王决定的事务,由内阁成员集体协商一致,给出临时的处理意见。
交给各部事务大臣去执行,同时存档定期送交国王知晓。
这个安排内在的逻辑,是将决策权和与行政权分离,类似于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一般的大明宗室藩属国,不需要在这种权力制衡上考虑太多,真的出了权臣可以直接找大明朝廷帮忙处理。
所以很多都没有拆分决策和行政权,那样实际效率会更高。
但美国是名义上独立的国家,关键是距离大明本土过于遥远,就需要稍微考虑制衡的问题。
朱简烜估计,欧洲各国未来几年都应该专心应对长期的自然灾害。
应该没有心思搞别的幺蛾子了。
就算是欧洲再次出了什么乱子,大明也应该尽可能不去干涉,尽量专心中立的做生意了。
稳住现有的三个贸易港口,持续输出大明商品。
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北美也应该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专门处理了。
除非与清国和西班牙突然开战,或者是法国的大革命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爆发了。
现在自己应该去澳洲,接管和整理自己的核心封地。
完成最新一轮的新技术验证,把最近几年的发明创造落实下来。
顺便看看是否需要给老爹和大哥帮忙,处理一下日本人和阿曼人的问题。
如果不需要,那就在澳洲积蓄力量,等五年的全球灾难基本结束,就出兵北伐。
朱简烜的美利坚国王令旨宣读之后,现场的所有贵族、官员、代表们一起躬身行礼:
“臣等遵旨!”
第131章 步枪子弹
朱简烜继续叮嘱了一些细节和原则,就宣布今天的会议结束了。
第二天上午,朱简烜起床洗漱用膳完毕,到承运殿升座。
朱简烜手下所有的工匠、弟子聚在礼堂中间,首先共同朝拜作为国王和老师的朱简烜。
然后所有人起立,在大典两侧站立。
未来留在北美的二百四十八个学徒走进承运殿,与将会留在北美的八个年轻工匠一起,再次向朱简烜行正式的拜师礼。
朱简烜要返回澳洲,这是来北美之前就确定的,所以准备登基大典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返航了。
工匠和朱简烜的学生们,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拆解和搬迁实验设备和成果了。
在登基大典之前就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
朱简烜专门过来,将所有的工匠、弟子、学徒们召集了起来,是为了跟未来留在北美的同伴们道别。
总计三十二个大工匠,一千零二十四个弟子和学徒,都希望继续跟着朱简烜。
但是北美的实验室和学校需要有老师继续讲课。
最终朱简烜决定采用轮换制,抽四分之一的工匠和学徒们留下,且以后每三年更换四分之一。
他们在北美继续教学三年,身份上就可以转为朱简烜的正式弟子,不再是普通学徒了。
所有学徒轮换一遍,已经是十二年之后了,到时候北美本体移民的孩子们,当地新一代的工匠们,也该成长起来了。
所以轮换结束之后,全部变成朱简烜亲传弟子的学徒们,就可以自行选择到什么地方长期工作了。
新的拜师礼完成后,朱简烜宣布中午在承运殿内外赐宴,三日后开始登船。
又过了五日之后,所有远航筹备工作全部结束。
咸宁三十七年十月三十日,西历1783年10月25日,朱简烜正式启程返航。
美利坚文武百官和贵族到码头送行。
从北美目前舰队中抽调十艘战列舰和二十护卫舰护航。
纳尔逊指挥的三级战列舰,库克指挥的一艘蒸汽明轮探索船,也都在舰队之中。
另外有二十艘武装商船,搭载远航所需的物资和人员同行,同时也作为遭遇海难事故的应急救援替换船。
远洋航行总一两艘船受损,将人员和物资转到有空闲的船上,最终损失就能尽可能降低。
但前提是船队规模够大,且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和物资。
船队正式离开美平府第二天上午,在朱简烜就来时乘坐的长风号战列舰上,朱简烜再次召集了所有工匠和弟子。
开始验收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讨论下个阶段的科研方向。
最先拿出来说明的,是几种没有摆在现场的科研产品——火药。
朱简烜在去北美的路上,就给工匠和弟子们讲解了基本的化学原理,指出了硝化物的特性——适合当炸药。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面,工匠和弟子们在朱简烜的提醒下,做了很多次尝试。
把硝化纤维、硝酸甘油这两种最典型发射药原料做了出来。
同时利用掌握的化学原理,重新发现并提炼出了三硝基甲酚,也就是俗称的苦味酸。
特别是确认了苦味酸能够爆炸,较为安全而且威力惊人。
现场最年长的工匠宋问道,拿着一份火药相关的实验报告,递给朱简烜的同时非常感慨的念叨:
“实在是太惊人了,三硝基甲酚的爆炸威力,能够达到相同重量黑火药的十倍以上,破坏力堪称恐怖。
“硝化纤维作为发射药的话,能够释放出的能量,也至少是同重量黑火药的三倍以上。
“有了这种全新的发射药,能够将线膛枪的射程提升到一千米以上。
“有效射程至少也能提高到三百米甚至五百米以上。
“这真的是……令人震撼的发现……”
朱简烜翻着手中的报告,看着纸面上写出来的简单数据,心中也是颇为感慨的。
现在自己在两大类现代化学火药方面都有了技术储备。
一场军事装备上的革命即将开始。
近现代的军用火药,按照用途和相应的特性,可以分成炸药和发射药两大类。
炸药是用于攻击和破坏的。
所以要求燃烧尽可能猛烈,要求瞬间释放出尽可能多的能量,也就是爆炸威力尽可能大。
最典型炸药代表是三硝基甲酚(苦味酸)和三硝基甲苯(TNT)。
发射药是用来发射的。
要在枪膛和炮膛中燃烧,让枪膛内的空气持续膨胀到极限,并将子弹和炮弹推出去。
所以要求持续燃烧,在稍微略长的时间内,释放出尽可能多的能量。
同时又要尽可能避免猛烈爆炸,降低对炮膛的损坏。
这样才能延长枪管和炮管的寿命。
现代发射药主要成分,基本都是硝化纤维(硝化棉、火棉)和硝化甘油这两种。
发射药和炸药这的特性南辕北辙,无法互换使用。
所以都必须要有。
威力猛烈的苦味酸较为安全,TNT更是可以说是非常安全,就算是被子弹直接击中也不会发生爆炸。
但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都都比较敏感,敲击和坠落以及高温都可能会引发爆炸。
所以需要额外的钝化和慢化工艺,降低发射药的敏感度。
在没有成熟的安定剂以前,使用硝化纤维和硝化甘油的子弹和炮弹,都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所以现在工匠们虽然做出来了,也都没有直接往朱简烜面前摆。
朱简烜眼最先看到的东西,是几杆新型步枪和对应的子弹,以及这些步枪和子弹的设计参数和性能介绍。
朱简烜倒是知道,到了金属定装弹时代,子弹头和子弹壳的形状和尺寸,基本决定了枪械的性能上限。
除非大规模的改进发射药,否则弹壳容量就定死了子弹能够提供的最大能量。
而枪械本身的设计决定的是枪械性能的下限。
子弹再好,一打就卡壳,甚至直接炸膛,那这杆步枪也是废物。
栓动步枪时代以后,各国经常会围绕子弹设计枪械,而不是根据枪械设计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