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42节

  “我们在几千年前可能是邻居,甚至可能就是一家人,你们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

  “我们只是再次找到了你们。

  “因为你们与我们系出同源,而不是非洲大陆上的黑炭头。

  “所以如果你们愿意投降,远超再次归顺大明天朝,成为大明的子民,接受大明的管理。

  “那大明就可以允许你们继续生活在这里。

  “至于我们这些军队啊,他们是大明仆从国的新兵,今天第一次正式上战场。

  “他们也来自一片岛屿上,跟你们的祖先可能也有关系。”

  翻译马上把刘彪的话转翻译过去,兰博阿萨拉马王子听了几句就懵了:

  “传说,我们的祖先是划着独木舟来到这里的,我们死后也会葬在独木舟里面,原来传说都是真的?”

  听到最后的时候,王子顿时又瞪大了眼睛:

  “新兵?第一次上战场?这不可能!”

  刘彪看到了田意明,就伸手指着他笑着说:

  “你看这孩子,他才十二岁,他现在是个连长,管着一百多个人。

  “但是他现在紧张的要命,双手都在发抖。

  “因为他今天刚刚第一次杀了人,现在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

  兰博阿萨拉用如此是马达加斯加的一代英主了,他当然能够看得出一个士兵是不是紧张。

  他发现田意明确实浑身紧绷,现在瞪大的眼睛里面有些充血。

  确实像是从战场上活下来的新兵。

  兰博阿萨拉马无法理解的反问: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最英勇的战士,打不过你们这些孩子当军官的新兵?

  “因为你们有更多的火枪?你们还有大炮,你们的武器更加好?”

  刘彪继续解释和劝导说:

  “原因其实有两个,第一是我们的武器确实更好,第二是我们的训练更加艰苦。

  “如果你们的部落归顺大明,我们未来也会从你们之中征兵和训练。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差距在什么地方了……”

  兰博阿萨拉马听到相对正式的邀请,基本没有犹豫:

  “我们愿意……归顺大明,我们也想要找到祖先之地……”

  刘彪听了颇为满意,让兰博阿萨拉马跟着一个步兵团进城,配合接收这个马岛土著中最大的城市。

  自己带着两个团继续留在城外,以防出现任何意外埋伏。

  塔那那利弗城有一万五千多人,在土著聚居区里面是非常庞大的规模,很多欧洲历史城市在这个时候都没有这么多人。

  按照兰博阿萨拉马的介绍,塔那那利弗的本意是千人之城。

  倒不是说城市最初有一千个人生活,而是通常有一千个士兵为国王镇守这座城市。

  刘彪明白后就把这个城市叫做千户城了。

  同时刘彪嫌兰博阿萨拉马的这个名字太长了,后来就直接就叫他蓝博了。

  其实他现在的名字还不算长,历史上当了国王之后,正式称呼是Andrianampoinimerina,音译是安德里亚南波尼梅里纳。

  因为马达加斯加语的习惯,他们的名字是按照特定的规律组合的,且不像欧洲人那样分成几段。

  大明日本新兵接收城市的过程没有意外,没有遇到土著居民的埋伏。

  刘彪确认蓝博是真的心服口服的投降了,就让通讯兵乘船返回驻地码头,通知马岛都司的都指挥使。

  马岛都指挥使也马上下令,让整装待发的马岛中卫居民开始向内陆迁徙。

  准备用几万大明移民吸收千户城的梅里纳土著。

  热带地区的低矮高原上,气候比平原地区舒适很多,主要是夏季比平原地区凉爽,冬季也不如温带平原寒冷。

  千户城就是典型,夏季最高气温通常不超过二十七度,冬季最低气温通常不低于十度。

  热带地区自发形成的大城市,大多都在内陆的高原上。

  梅里纳王国的传统文化制度,有非常明显的阶层分离倾向,不同阶层之间不能互相通婚。

  梅里纳阶层越高的家庭,越不会跟中下层人婚配。

  梅里纳王国统治阶层和王都的居民,基本都是非常纯粹的南岛人后裔,形象上也完全没有非洲特征。

  周围几个梅里纳分裂出来的几个藩国,也基本都是纯南岛后裔。

  而最底层的奴隶大多有明显非洲特征,马岛边沿地区的居民也大多有混血迹象。

  最终,梅里纳王国都城居民被允许完全吸纳为平民,但岛屿周边的其他的外族却被当成了奴工使用。

  马岛中卫第一批居民抵达千户城后,刘彪带着自己的士兵们返回港口,与所在新兵师汇合。

  稍微休整了几日之后,刘彪再次带着士兵登上水师战船,前往下一个目标。

  整个非洲东海岸最富裕的地方——蒙巴萨和桑给巴尔。

  这里是阿曼在非洲最重要的据点。

  阿曼和这时候的很多阿拉伯国家类似,也是多个部落酋长组成的联盟国,最高统治者通常是宗教领袖。

  阿曼的领袖被称为伊玛目,本意是率领信徒礼拜的人。

  阿曼赛义德王朝的创始人艾哈迈德·本·赛义德,自1749年起陆续获得阿曼各部落的认可。

  将阿曼各部落的力量团结起来,并以伊玛目的身份成为苏丹,建立了阿曼苏丹国,将阿曼的国力推向了高峰。

  艾哈迈德在1783年底去世,他的儿子赛义德继承伊玛目的地位,但是却无法得到所有部落的认可。

  关键是,赛义德的儿子哈迈德不认可他的父亲,开始以苏丹的身份获得其他部落的承认。

  阿曼因为父子矛盾陷入分裂状态,正好为大明夺取东非和红海地区创造了条件。

  大明两个都督府的船队,以及吴国和闽国公的船队,载着五万日本新兵离开马岛,驶向海峡对面的非洲大陆。

  出海之后不久,船队派出一支小舰队,占领了海峡出口处的科摩罗群岛。

  此时群岛上有一个阿拉伯人建立祖瓦尼苏丹国。

  面对战舰数量和军队数量都远超自己几倍的大明军,苏丹直接选择了投降。

  大船队继续航行,靠近桑给巴尔岛南部海峡时候,遇到了目前名义上仍然属于阿曼的巡逻船队。

  大明船队采用了在北美用过的手段,蒸汽帆船加速上去将巡逻船队团团围住。

  巡逻船队孤立不敢迎战,最终全部被大明战舰抵住俘虏。

  已经实战过的田意明,带着自己的武士新兵连,顺着船板跳上阿曼巡逻船,控制了船上的所有水手和士兵。

  而后大船队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桑给巴尔岛上最大的港口,一路继续北上前往蒙巴萨。

  去年哈迈德跳过自己的父亲,单方面接任阿曼苏丹之位的时候,桑给巴尔群岛上爆发了一次叛乱。

  哈迈德马上派兵过来,镇压了岛屿上的叛乱,重新征服了桑给巴尔。

  但哈迈德对桑给巴尔的统治仍然不稳定,哈迈德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威望,无法让阿曼各地的首领心服口服。

  桑给巴尔停靠的阿曼战舰数量不多,而且没有来得及出海抵御,直接被堵在了港口里面。

  大明提督派首先派使者带着阿拉伯翻译上岸,要求桑给巴尔总督投降。

  阿曼总督知道大明的强大,但是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仍然不相信大明能够隔着大海征服阿曼。

  再加上刚刚镇压了叛乱,总督现在自信心爆棚,非常干脆的拒绝了投降要求。

  “我们不会臣服于外来的征服者,也不会臣服于异教徒!”

  阿曼的赛义德王朝,就是在排除波斯影响的过程中建立的,所以对外来征服者有点敏感。

  大明的使者看道理讲不通,就马上带着翻译离开了。

  大明船队随后发起了进攻。

  阿曼在桑给巴尔的战船本来就不多,还被大明船队偷袭围在了港口里面,开战之后不久就被大明打爆了。

  然后大明发起了地面登陆战。

  阿曼长期与东西方贸易,主力部队的装备水平,与东西方各国基本持平。

  不但大面积装备了燧发枪,还有部分线膛枪猎兵。

  朱简烜从日本招募的新兵,装备的是最近几年从燧发枪改造而成的击发枪,相比燧发枪只有击发率上的优势。

  在雨天会有大优势,但是在晴天的区别不大,燧发枪偶尔会打不着火,但多打两下就行了。

  别说新兵要冲滩了,就是公平的在地面上较量,也未必能打得过。

  但现在不是公平较量,大明水师一边打爆了阿曼的战舰,一边对着登陆部队前方的狂轰滥炸。

  桑给巴尔总督最初尝试过,让步兵滩头上结阵,抵挡大明陆军的登陆。

  但是很快就发现这根本无法实现。

  步兵根本不可能顶着大明的炮火出城,不得不躲在相对坚固的城堡里面,看着大明的登陆部队上了岸。

  到了这个时候,桑给巴尔的总督也还没有气馁,理所当然的准备依托城堡抵抗大明的进攻。

  准备通过火炮和步枪从上往下射击,在城堡下面大面积消灭来进攻的大明步兵。

  以往的攻城战,本来就要靠人命来堆,桑给巴尔总督不认为,大明能从本土运送足够的士兵过来。

  总督拿着望远镜,通过观察口观察大明军队的动向,于是他看到了一副有些诡异的画面。

  大明陆军在城堡外将近两公里的地方,依次摆开了三门不算大的陆军火炮。

  “大明人是傻子吗?这么远的地方摆炮?而且总共就三门?这只能用来打空气吧!”

  别说桑给巴尔总督不理解了,就算是大明一方的军官和士兵,这时候也都是非常的不理解。

  刘彪和田意明所在的部队,这次分到了进攻桑给巴尔的任务。

  现在他们被要求,在这个简陋炮兵阵地两侧向前行军,在敌人火炮射程范围之外停下。

  然后准备在己方火炮的掩护下,指挥战场上的士兵向城堡发起进攻。

  刘彪看着那三门小炮,忍不住跟自己的参谋长说:

  “就这三门炮能干什么?而且这里距离城墙还有两公里啊,明明有距离更近的地方啊,为什么要在这里搞?”

  参谋长也是直摇头:

  “不知道怎么回事,管理这三门火炮的军队,是从王都直接调来的。

  “根本不是咱们这些教练师和日本新兵组建起来的部队。”

  在众人错愕、疑惑、不理解的视线注视下,这三门火炮的炮兵完成了最终的整备。

  然后随着指挥军官挥舞令旗,三门火炮的炮口中喷出了刺眼的火焰,三枚看不见的炮弹飞了出去。

首节 上一节 14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