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群专门筛选出来的射击兵,使用专门挑选校准过的十二毫米步枪,搭配专门制作的瞄准镜,负责消灭漏网之鱼。
比如码头上躲避和逃跑的清国士兵,以及火炮没有直接杀死的清国炮兵。
射击兵的大口径步枪,配合瞄准镜的有效射程将近两公里,比战船上的火炮差不了太多。
现在战船与码头的距离已经只有一公里出头了,有天赋的射手甚至不需要专门仔细瞄准就能直接射击。
吴国的这种射击兵,与视影视剧中的现代职业狙击手不同,他们不需要追求自身的隐蔽,自然也不特别追求一枪毙敌。
他们只是利用自己的武器射程优势,在敌人的有效射程外持续点杀敌人而已。
与此同时,运输士兵的武装商船,直接靠上了济州岛的清军码头,士兵直接从船舱走上码头。
这种形式的登陆部队投放的速度,自然是远超任何形式的冲滩作战。
吴国远征军在北非的时候,就打过几次直接从码头的战斗,已经有了实施这种战术的经验。
现在有了更多的火炮,更好用的步兵武器,执行起来也更加的稳当了。
吴国北伐军团就这样强行攻占了济州岛南码头。
码头后面就是济州岛南部的核心,一座修筑的颇为完善的菱形城堡。
看着码头失守的骑兵,以及原本镇守码头的步兵,只能带着惊愕和不解逃回城堡之中。
守军主帅阿迪斯和身边的下属,用望远镜观看了整个战斗过程。
此时他们的心情也是充满了惊愕和不解: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战斗就这么失败了吗?”
“听说南明的火器强大,但也不可能强大到这种程度吧?”
“开花弹?射程遥远的火炮,发射的威力巨大的开花弹?”
“问题是,开花弹需要多少火药,才能打到这么大的威力?”
阿迪斯听着周围的议论,板着脸大吼一声:
“都给我住口,准备指挥战斗,守住堡垒,消耗掉南明的步兵。
“他们总不能把船上的火炮都搬到陆地上来!
“我们有最强大的堡垒,南明没有办法调运足够的士兵过来消耗……”
这时候一个副将下意识的说了句:
“大明有蒸汽帆船,现在海面上的都是蒸汽帆船,可以无视风向随时向海外输送人员和物资。”
阿迪斯立刻大吼一声:
“祸乱军心,当斩!”
对方似乎反应过来了,现在是最严肃的战时了,立刻跪下磕头求饶: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
但是哈迪斯完全没有理会对方的求饶,直接把自己的家臣卫兵进来,将这个将军拖出去给斩首了。
其他将军胆战心惊,也只能把所有的想法抛在脑后,专心准备城堡的防御战了。
大部分人是认可阿迪斯的意见的,现在的城堡建设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极限,攻占这种城堡只能用人命来填。
所以就算是码头没了,就算是海军战败了,依托一座完善的城堡坚守几个月,还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些将领不是数学家,不是非常熟悉星形要塞城堡的内在设计逻辑。
知道如何依托要塞布防,抵御同时代的敌人进攻。
但是不会自己设计要塞,甚至大部分都不懂的如何调整要塞设计。
他们自然也不知道,如果敌人的火炮射程增加两倍之后,自己的要塞还有什么用。
俗称棱堡的星形要塞,首先通过伸展出去的三角堡和棱堡炮台,对任何方向来的敌人形成交叉火力。
然后是棱堡炮台外围的缓坡,能让敌人在冲锋的过程中不断的向上走,让敌人始终都处在己方火炮的最佳打击角度上。
如果进攻方和防守方使用类似的火炮,也就是传统的滑膛炮,没有合适的地方布设炮兵阵地。
进攻火炮如果摆的距离太远,自然就打不到堡垒上面的炮台。
进攻火炮摆的距离太近了,为了让炮弹越过防炮的缓坡,就需要加大火炮仰角,但这样会让炮弹越过堡垒炮台。
与此同时,进攻炮兵阵地还会暴露在堡垒炮台的射程之内,还在最佳的射击角度上,只会被压着打。
在攻防双方军事科技水平接近的情况下,进攻方会非常的痛苦,几乎不可能强行攻下来。
但是,如果进攻方的火炮和步枪,射程和精度都大幅度超过星形要塞上的火炮了,要塞的防御作用就大幅度下滑了,就变成几个普通的炮兵阵地了。
吴国登陆部队控制码头之后,立刻开始向陆地上搬运陆军火炮。
八十毫米后装线膛炮,使用最新的无缝钢管制造,已经属于事实上的锻造火炮了。
重量相比铸造火炮大幅度的降低了,精度和射程进一步的提升了。
就算是不使用马匹,几个士兵也能勉强拖得动。
登陆部队在城堡的两公里外,依次排开摆出了十几门火炮,对着城堡的两个炮台持续轰击。
新火炮有效射程超过三公里,但是两公里的距离更容易瞄准。
针对一公里射程火炮设计的防御体系,面对两公里甚至三公里有效射程的火炮,已经没有太大的用处了。
只要稍微找找角度,调整射击参数,就能跳过去了。
炮弹直接越过要塞外围的各种防御结构,直接砸在后方的防御炮台上,很快就把一个方向上的防御炮台全部掀飞了。
吴国的一支仆从军部队,抱着步枪朝着城堡奔跑,准备强行夺城了。
阿迪斯在城堡里面,发现城堡的炮台也直接被掀飞的时候,心中已经绝望的开始哀嚎了:
“完了,全完了,面对这种恐怖的火炮,这种城堡已经没有意义了。”
第178章 你们要给大清国陪葬吗!
大明吴国北伐舰队的舰载火炮,以及投放到地面的陆军火炮,在两公里以外的距离上开火,破坏了济州岛清国城堡的炮台。
大明吴国日本仆从军随即开始直接冲击堡垒。
这个堡垒有三层结构,最内层是一个多边形城墙围成的城堡。
中层是城堡延伸出的炮台、专门修建的独立三角炮台、以及两者之间的护城河。
外层是利用护城河河岸修建的,给步兵通行的隐蔽通道,以及通道外侧的防炮斜坡。
如果步兵直接顺着斜坡向上冲,会面对至少两个炮台的交叉火力,冲到河岸的时候还要面对步兵的火枪。
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堡垒通常都不是一个。
在主堡垒的周围,通常还有两到三个小型堡垒,与主堡垒互相支援。
一个堡垒遭到攻击的时候,其他堡垒会派出部队袭击敌人的后方,进一步增加了堡垒体系的防御能力。
在平行壕攻城法出现之前,面对这种级别的城堡,通常只能采用围困的方法处理,动辄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
有了平行壕战法之后,如果整个进攻过程能够一切顺利的话,也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中间如果再出点意外的话,可能就要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攻破了。
但是现在,最重要的防御炮台,已经被北伐军团的火炮远程被掀掉了,防御力量只有斜坡下方藏着的步兵了。
于是,参与直接攻城的吴国仆从兵,从己方火炮阵地所在位置开始慢跑。
抵近清军战壕前方两百米左右的地方,部分步兵按照命令在这里稍作停顿,端枪点射压制斜坡下方的露头的清兵。
远距离有火炮和大口径步枪压制,近有普通线膛枪兵点射压制,壕沟内的清兵根本抬不起头来。
在队友冒头就死的情况下,还活着的清兵的战斗意志已经迅速的崩溃了。
指挥这些步兵的军官,发现自己的存在已经失去意义,就在这个时候宣布撤退,后方的通道返回城堡。
与此同时,大部分吴国仆从师步兵开始加速向前冲。
靠近斜坡边沿三十米的时候,部分士兵集体扔了一轮手雷,同时全力冲锋。
吴国的军官为攻城战做的准备颇为充分。
但是当第一批仆从兵冲到斜坡边沿,准备清理壕沟内的敌人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没有活人了。
负责防御的清兵要么已经倒在了地上,要么已经逃走了。
北伐军拿下了堡垒的炮台和壕沟,清军的堡垒就只剩下一圈普普通通的城墙了。
这种堡垒的城墙比常规的城墙还要低矮一些。
如果正常同级别的部队来进攻,走到这一步就需要至少大半个月。
然后还要再用至少十几天的时间,用几千上万发实心炮弹,把里面的城墙墙根砸塌。
现在大明吴国北伐军团直接将火炮拖过来,在隔着护城河对墙根持续轰炸了三轮,就直接实现了这个目标。
战斗也直接进入了最后阶段。
在射击兵的火力压制的配合下,仆从兵顺着坍塌的城墙爬上去,占领了已经基本无人防守的城墙。
在正常的战斗中,打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守城军队通常都该投降了。
但是济州岛的清军格外的“顽固”。
因为他们还不是很了解他们面对的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军队。
阿迪斯面对这种绝境,反而觉得己方还有优势。
他把主要军官召集起来,对着他们吼出了最后的命令:
“南明只是火器凶猛,他们瘦弱矮小而且胆怯。
“如果一刀一枪的正面拼杀,他们根本不是我们大清巴图鲁的对手。
“我们现在虽然失去了城墙,但是南明最大的优势也没有了。
“现在他们必须跟我们正面拼杀了!
“兄弟们,为了万岁爷,为了我大清江山,跟明狗拼了!”
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清军军官也仍然觉得,阿迪斯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双方的距离拉进了,那明军的优势确实缩小了。
他们也把这些话继续传递下去,给自己的下属和士兵们鼓劲。
当双方的士兵真正面对面接触的时候,清国军官和士兵就发现自己错得有点离谱。
南明的火器根本就不只是凶猛,而是宛如噩梦一样的恐怖。
清军除非专门做好掩护,在特别隐蔽的地方蹲点偷袭,否则只要站在南明士兵的对面,就会被南明士兵直接乱枪打死。
就算是偷袭成功了,通常也只能杀死一两个人。
只要战斗的时候,被其他的士兵发现了,那自己就会被他们从远处乱枪打死。
如果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根本就冲不到明国士兵跟前,就会被直接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