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86节

  乾隆翻看一遍之后,闭上眼睛发了很久的呆,然后有气无力的问:

  “这个吴王有什么条件?他到底想要怎么样?”

  和珅同样有气无力的回答:

  “吴王要求陛下……率文武百官开城投降……

  “按照吴王秘书的说法,现在南明北伐军,应该正在中原攻城略地。

  “黄海和渤海周围主要港口全部被南明占据,我大清各地的力量已经被完全割裂了。

  “没有朝廷的直接调度,也没有中原、辽东、朝鲜之间互相支援,很可能会被南明依次击破攻占。

  “关键是,我们可能等不到勤王之师了。”

  乾隆听完之后状态更加颓唐了了:

  “就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了吗?他就没有提让我们回辽东去吗?”

  和珅想了想说:

  “没有提,这个吴王向来异常强硬,当初就是他打了丰绅济伦,现在又直接斩了明亮。

  “还有这些各地守军将领的首级,这些其实就是他表现出来的态度。

  “那个吴王的秘书还提醒……

  乾隆明白了,这个吴王的态度,就是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

  自己只能无条件的开城投降,任凭对方处置,完全不谈任何承诺和保证:

  “安排一批人,看能不能潜伏出城,去草原、山西、陕西、东北联络驻防的将军。”

  乾隆还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现在还在本能的考虑自救。

  乾隆觉得明朝虽然擅长海战,已经控制了大海,但是无法控制草原、西北、东北内陆,所以还有一丝希望。

  和珅却已经觉得这种事情都没有意义了:

  “万岁爷,现在南明吴王的陆军,堪称野战无敌,京城内外守军都是一触即溃。

  “草原和关外就算是有军队能来勤王,也要能够战胜吴王的军队才有意义啊。”

  然后和珅又用尽可能委婉的方式,把段玉裁最后的提醒和警告,转述给了乾隆听。

  和珅尽可能委婉了,但是乾隆还是恼羞成怒,然后怒极反笑。

  下意识的想要赌气说:他想要完整的紫禁城,那朕等到他攻城的时候,或者等城内断粮的时候,一把火烧了这个紫禁城。

  但是在最后关头却强行忍住了。

  这种气话只要说出来,就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南明朝廷和皇室,肯定非常看重顺天府的宫殿,现在城内的八旗子弟和官员疯狂都明白。

  特别是南明这个吴王已经直接发出了威胁。

  如果自己还是公开宣称要烧毁紫禁城,那下面的官员和将领可能会直接绑了自己。

  以避免自己真的去那些事情,进而彻底激怒碾压的吴王。

  那可能会导致无底线的屠城。

  自己必须展现出主动庇护所有子民的态度,这些人才不会在受到威胁的时候马上背叛。

  乾隆强压住了怒火,呵呵干笑着说:

  “无论他是想要羞辱朕,还是想要朕配合他。

  “让东北、极北、北美等地方,让山林和草原的子民,都能够直接服从于他。

  “既然他想要这些东西,那就要拿出条件来交换。

  “你们再出去告诉他,让大明皇帝封朕的继承人为清王,让清王带领八旗子弟撤往辽东。

  “将除中原地区以外的原有大清疆土作为清王的封地。

  “让清王成为大明的真正藩王。

  “然后朕就可以开城出降,可以将顺天府城和紫禁城完整的交给大明。

  “什么条件都没有,还想让朕直接出城,真是异想天开。”

  和珅和纪昀都无奈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现在又要马上出去,主要是那个吴王太危险了。

  但是两人也没有办法违抗乾隆的命令,而且这也是关乎自己身家性命的事情,只能老老实实的答应着,再次出城去谈判。

  乾隆再次看了一遍地上的首级盒子,安排侍卫先找个地方存放起来,让在京的家属来认领回去安葬。

第186章 耐心和战线

  和珅和纪昀去而复返,朱简烜就没有去接待他们,而是让段玉裁去处理了。

  和珅说完了乾隆的要求,段玉裁直接摆手说:

  “这种条件,我们大王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两位请回吧,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

  “我们可以耐心等等,你们也可以继续耐心等等,说不定会有援军来解救你们呢。”

  和珅顿时就有点绝望,就自作主张提了个条件:

  “那……我们直接退到美洲如何?”

  段玉裁还是直接摆手:

  “你们要成为大明的臣子,那你们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爵位和地位。

  “都是大明决定的,而不是你们自己索要的。

  “所以我们大王要求,你们必须直接开城投降,没有别的条件可以谈。”

  和珅也终于完全明白了,这个吴王的态度是:我可以看心情给你待遇,但你不能自己要,你要什么都不给。

  和珅有些绷不住了,主要是面对的不是吴王,而是一个臣子,就稍微大了一点胆子:

  “什么条件和保证都没有,我们没办法说服万岁爷投降啊。”

  段玉裁也有些不耐烦了:

  “弘历投降之后,你们全城的人都能活着,这就是大王的保证。

  “弘历若是不愿意开城投降,那你们全城都要一起陪葬。

  “你们自己好好想想,也让弘历好好想想。

  “我之前就说了,我们大王现在还是有耐心的,我们可以继续等等。”

  段玉裁说完,就让卫兵把和珅两人赶出去了。

  被赶出了大明军队驻防的南海子,和珅顿时愁眉苦脸的看了眼同伴:

  “你怎么一直不说话?”

  纪昀非常无奈的叹了口气:

  “我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个大明的吴王的性格,我们都是知道的。

  “在这位王爷的认知中,保证咱们全城八旗子弟的性命,应该已经是极大的让步了,不可能再有其他条件了。

  “其他的谈判和讨论根本没有意义,除非真的有援兵能够打败他。

  “开城投降,等待大明的处置,就是我们最终的命运,也是我们活命的机会。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找到足够的力量,说服万岁爷接受这个能活命的条件,而不是来这边继续跟大明人较劲。”

  和珅沉默了一会儿:

  “现在还不是时候,万岁爷现在不可能接受,咱们也找不到足够的力量,最起码等城内开始饿肚子了再说。”

  和珅二人就这么回城了,再次进宫去向乾隆报告。

  乾隆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然后摆手让两人退下,自己一个人开始思考局势。

  乾隆心中明白,大明的条件和保证就是活命,若是自己一直扛着不投降,那城内的军民很可能会造反。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得等到局势彻底绝望的时候。

  ——

  朱简烜打发走了和珅跟纪昀之后,下令调派一个仆从师向东进攻,夺取顺天府以东的主要城镇。

  命令吴国主力第四师总体负责天津府驻防,包括天津府城和大沽码头的驻防。

  让原来驻守码头的第五师乘船出海,负责夺取山海关。

  朱简烜做好了安排之后,就在南海子里面住了一天,第二天去了城北的圆明园、和颐和园参观。

  这个世界的圆明园跟历史同期没法比。

  现在没有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联体的万园之园。

  只有一个单独的圆明园,也不如历史上那么大,只是普通皇家园林的规模。

  颐和园情况也类似,应该还是正德到崇祯朝时期好山园的规模,没有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扩建。

  这个世界的清国远不如历史上那么富裕,没那么多钱修建。

  朱简烜感觉乾隆可能还不是很急,但是自己现在更加不急,需要等着地方上的战报送上来。

  需要等北直隶、辽东、草原的清军援军。

  朱简烜参观了圆明园和颐和园后,干脆又去了一趟昌平的皇陵,简单拜祭了自己的祖先们。

  ——

  黄河北岸的大明吴国主力第七师,配合黄河南岸的吴国主力第九师、大明朝廷扬州部五万主力军合围。

  在黄河南岸淮安段,消灭了清军海兰察所部五万人,淮安伯的叛军三万人后,淮安以东的黄河两岸就都被大明控制了。

  第九师随即将当地驻防交给大明朝廷主力军,本部乘船南下进入长江,然后逆流而上过应天府,在铜陵上岸。

  然后北上去刘安州,本来准备去要求淮南侯出兵,配合第九师过淮河北伐。

  结果淮南侯的反应比第九师更快。

  第九师抵达六安的时候,从淮南侯府留守官员处得知,淮南侯已经率军三万北上。

  去了淮河南岸的罗山县河口寨,准备配合朝廷和吴王渡河北伐。

  第九师有些意外,当即继续赶路。

  抵达河口寨的时候,淮南侯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船只,正好跟第九师一起渡河。

  有了第九师的新武器支援,淮南侯的渡河作战非常顺利。

  击溃北岸防守的清军后,随即开始分兵攻占周边地区,包括汝宁府、颍州府下属州县。

  第九师发现,淮南侯有几分乃祖黄得功的特点,领军作战确实比较勇猛无畏。

  但是军队的素质着实很一般,在传统燧发滑膛枪线列步兵中都不算好,跟吴国的主力师更加没得比了。

  主要是军官大部分都是大老粗,基本都不识字,也管不了复杂事情。

首节 上一节 18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