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多少家产的曾经的东家们,听着曾经的同行和合作伙伴的消息,终于明白了朝廷到底干了什么。
“太狠了,朝廷真的太狠了,这是朝廷坐庄全盘通吃,一点活路都不给民间啊。”
“我现在也终于明白,前人所说的与民争利是什么了。”
“以前那算什么,现在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只剩下一点点残渣留给民间……”
“吴王……现在这位太子真的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这些年的投资和经营,都是在为这位在世鲁班做嫁衣。”
“我们以前怎么会相信他——相信他是活圣人?”
“确实是活圣人,在商业上也是……”
“自从这位太子回到本土以来,天下这两年确实风调雨顺了。”
“朝廷现在开始给所有工人至少五个银元的工钱,对于工人而言也确实是活圣人。”
“这是抢了本来该给我们的钱,收买那些刁民和穷鬼了。”
今天上午状态基本恢复了,但是一吹凉风就肚子疼,就想要拉肚子,但是还想吃西瓜,冰箱还有一个十斤左右的西瓜没吃,可是怕肚子疼,空调也只敢开三十度了……
第210章 紫禁城的新安排和吴国的情分
朱简烜和父母、大哥一家人,在咸宁四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抵达了顺天府。
由于应天府的民变,导致突发性的还都,大量的人员突然来到顺天府,没有足够的地方安置。
只能先暂时住进原来的顺天府城了。
不过城中暂时安置中央朝廷衙门机构、军事指挥系统、皇室宗亲和勋贵、文武官员和卫戍士兵居住。
仍然不往城中迁徙普通居民。
城中所有人员的生活所需的物资和服务,由一个专门成立的顺天府供应公司负责。
等到城外专门的房屋修建好之后迁出去。
现在城内也比城外稍微暖和一点,老皇帝现在年纪大了,住在城里也好一点。
朱简烜陪着老皇帝住在西苑。
梁王和其他宗室,被安排在了城内的其他宅院里面。
一行人安顿下来之后,先休息了几天适应环境,然后朱简烜带着父母和大哥一起,去参观了旧日的紫禁城。
一家人裹在皮裘里面,在紫禁城内慢慢的转了一圈,最后站在奉天殿里面坐着聊天。
老皇帝朱仲林看着周围的装饰和家族,颇为感慨的向朱简烜念叨和提醒说:
“你小子就算把整个顺天府城当做一个博物馆,也没有必要完全保持原样的保存下来。
“清虏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很多东西都重修过了,包括这这三大殿。
“他们以前不知道避雷针的逻辑,所以修过好几次。
“这里面已经留下了很多清虏的痕迹,很多莫名其妙的老土风格。
“还有慈庆宫也没了,被改成南三所。
“我们不应该把这样的一个紫禁城保留下来,这本来就不是我们大明的紫禁城的样子。
“不如整体重建之后再保存。
“现在以前的老工匠都还在,可以完全按照以前的老方法给你修建。
“而且,我们有了澳洲、北美、东北、南洋的土地,这些地方有大量的原始森林,我们还有了六千吨的大船。
“可以运输简单的运输大木材回来,修建更大规模的宫殿。
“至少要恢复永乐时期的规模吧?”
朱简烜的母亲,皇后也忍不住跟着说:
“清虏的装饰是真的不行,看着跟乡下老财主似的,不能把这套东西留下去,当成是我大明的装饰……”
朱简烜呵呵笑着说:
“整体拆了重建,那得多少钱,劳民伤财啊……”
老皇帝马上说:
“你还缺钱吗?这一波对民间厂商的收割,不知道赚多少钱……
“而且,这些年朝廷推广混凝土建筑,以前的老木匠越来越不受用了。
“现在把他们召集起来,应该不用花太多的钱,还能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
“而且你还有了蒸汽机和电机工具,木工活儿比以前好干太多了,花费也低多了。
“大明的商船出海,在回来的路上本来没有什么东西好拉的,现在正好多捎点木头回来。
“再说了,未来大明在顺天府,也需要一个举行各种朝会仪式的地方。
“重新修整一下紫禁城,还是有必要的……”
朱简烜想了想说:
“父皇,未来举行朝会仪式的地方,我准备在城外专门修建,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造的更大、更牢固。”
老皇帝却说:
“你不如把这笔钱省下来,用来翻修和重建紫禁城。
“以后直接在紫禁城里举行典礼和仪式,也能够为此而持续修缮和养护紫禁城。
“房子要长久保存,还是要有人长期生活。
“没有人的院子,无论外人再怎么定期修葺,也会有腐朽破败的气息。
“因为没有人仔细检查,没有人触摸和观察所有的地方。
“修缮就会有疏漏,破损也不能立刻发现。
“关键是,你要把这套木头宫殿保存下来,就要有工人继续学习和传承修缮这种宫殿的技术。
“不然未来也肯定修缮不好,早晚得烂的只剩外面一层壳。”
朱简烜听到这里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前还是想的简单了。
没人的房子容易烂,关键是烂了之后发现不了,确实也需要保留有相关手艺的工匠。
翻修紫禁城的时候,正好能把这个手艺往下传一代。
整个顺天府城内老建筑,以及周围园林的修葺,足够养活一批专门的工匠了。
但这也是很大的一笔钱,单纯的花出去空着,不如暂时先将就用着。
朱简烜心中考虑了一会儿:
“还是父皇考虑的周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老皇帝这边想了想说:
“这事儿让我和你娘操心吧,你专心把南边商人的事儿处理好,把藩镇的事情也理清楚。”
朱简烜马上躬身说:
“谢父皇。”
朱简烜一家在顺天府安顿下来,朱简烜准备专心操南方的盘。
除此之外,今年一年都应该没有什么大事,因为停掉了南方的订单,等于是北方的建设也放慢了。
等到自己几个弟子完成了黄河和淮河的勘探,一场大工程才会真正开始。
不过朱简烜等了没多久,就遇到了一件稍微有点意外的事情。
浙江商会会长陈伟志,代表浙江商人来顺天府请愿,还写了一封非常诚挚的上书。
朱简烜也意识到,浙江稍微有点特殊,自己的吴王本来就该在浙江,吴国建设初期也是浙江提供了税收。
朱简烜稍微考虑了一下,就决定先见一见这伙商人。
在皇城西苑,陈伟志对朱简烜恭恭敬敬的行礼:
“草民陈伟志,代表浙江商会同仁,拜见皇太子殿下——”
朱简烜示意其不必多礼,然后让他说明他的来意。
陈伟志把准备好的说辞依次摆出来。
主要是表达浙江和杭州商人的衷心,与南直隶特别是应天府商人切割。
然后祈求皇太子不要像对待应天府商人一样对待浙江。
朱简烜耐心听完之后说:
“我明白陈先生的意思了,现在我来问你和浙江商人几个问题。
“第一,最近这几年发展最快的新产业,是不是我发明创造和推广开来的新技术?
“第二,最近这几年江南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是不是依赖于朝廷的赈灾、澳洲和北美开发、欧洲贸易?
“第三,你们这些商人和东家,在没有朝廷要求的情况下,是不是没有主动给工人提高工钱?
“第四,普通的工人拿不到足够的工钱,是不是会齐行、叫歇,乃至暴动和造反?
“第五,如果没有朝廷的采购,你们的这些工厂和商行的价值能有多少,是不是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那样?
“如果是的话,朝廷为了让工人不再闹事,是不是应该主动给工人加工钱?
“同时按照市场价值,直接收购民间的工厂来经营?”
陈伟志面对这一串的问题,直接无言以对了。
现在最热门的,最赚钱的产业,全都是朱简烜创造的。
现在这些产业最大的客户,全是朝廷直接管理和提供的。
现在这些产业的估价,若是没有朝廷订单,也确实低的地板的级别。
工厂和商行的东家们,确实没有主动给工人加工钱,确实导致工人不断地闹事。
陈伟志在酝酿和迷茫了许久之后,直接趴在了地上哭诉:
“求皇太子殿下看在吴国的份上,给浙江的商人们一条生路啊……”
朱简烜摆手说:
“你早说这个不就完了?你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只能跟我谈谈情分。
“看在吴国的情份上,我确实可以给你们一条路。
“你们这些浙江的工厂和商行,将三成股份上交给朝廷,三成股份你们原有的股东留着。
“四成股份给所有的伙计和工人,入厂入行则有,离厂离行则无,且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投票权归朝廷。
“朝廷会让南方投资公司持有所有股份和投票权,但是平时只负责监督和审计。
“正常的经营性的决策,仍然由你们这些原有的东家负责,同时保证所有工人最低五个银元或者三个吴王金票的最低工钱。
“接受这个方案,朝廷从现在开始给你们订单,把你们的工厂和商行再次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