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226节

  粗略估计总土方量约7亿立方米。

  总共三十万劳工,就算是单纯用手动工具挖掘,单纯算土方量,只需要不到两年就能完成。

  只是工程准备和组织的时间很长,劳工队伍是最近才达到三十万规模的。

  再加上夏季的沙漠中日照强烈,就算是这时候的劳工没有人权,也没办法全年午休的干活。

  所以实际上需要的工程时间,会比单纯去计算土方量要长很多。

  但是预计时间也不会两年半。

  而且无论是运河规模还是速度,都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刚刚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了。

  那时候的宽度只有60米,水深也只有8米,而且法国人和埃及人合作,用了整整十一年才完成。

  朱简烜的运河工程指标,其实是历史上1956年全面拓宽加深后的标准。

  只能说,在制度建设和大工程的组织能力上,欧洲国家与神洲帝国始终差了一个很大的档次。

  对于神洲帝国的官员而言,这种工程不算是特别大的工程。

  甚至于,埃及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相比神洲本土的夏天而言,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

  苏伊士运河红海一端,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三十五度,地中海沿岸更是不超过三十度,冬季最低温度都在十度以上。

  在神洲帝国官员看来,这地方除了夏季最热的中午到下午的时间,全年绝大部分时候都能持续干活。

  运河公司和驻军忙活了两年,原本的单线临时铁路变成了双线正式铁路。

  运河本身已经基本挖通了,现在只要打开两端的围堰,红海和地中海的海水,就能在这里交汇了。

  不过最后几十公里运河河底的深度,还没有达到预定的海平面以下十五米。

  工地上的三十万人还在给继续加深。

  段玉裁乘坐火车过苏伊士地峡,听完了运河公司总共的简单介绍:

  “就是说,最多到年底的时候,运河就能完全贯通了?”

  总共笑着说:

  “段先生说的是,最多年底之前就能完工,到时候神洲与欧洲之间的航线,就正式打通了。

  “去欧洲和美洲的人员和物资,就不需要再这里换乘火车了。

  “同时殿下已经有了吩咐,这条运河挖通之后,就在铁路的另一边,开始挖第二条运河,与这条运河组成双向通道,随时往来互不影响。

  “第二天运河至少也要有十五米的水深,平均要有两百米的宽度。

  “不过第二条运河就不用这么着急了,可以避开最热的夏天的白天那段时间,三年以内能贯通就行了。”

  由于劳工队伍已经完全展开,接下来的挖掘速度基本稳定。

  同样标准的两条运河,第一条三年完成非常紧迫,第二天三年完成就非常的宽松了。

  段玉裁听罢微微点头:

  “殿下高瞻远瞩,现在最大的海船已经直奔一万吨了,吃水深度已经超过九米了,未来的船舶只会更大。

  “提前按照十五米的标准修建,能够确保未来的造船上有足够的余量。

  “苏伊士此地,位于两大洋、三大洲中间,周围还全都是颇为平坦低矮的沙地,根本没有崇山峻岭阻挡。

  “竟然没有人在这里修运河,没有将两洋之水连起来,这帮胡人真的是暴殄天物……”

  其实古埃及有运河,通过尼罗河河道,连接红海和地中海,但是运河已经消失了,这时候的人基本都不了解。

  段玉裁这么说着,周围的工匠都是纷纷点头,发自内心的随声附和。

  “段先生所言极是,胡人确实暴殄天物,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本来我以前看地图,还以为这里有什么山脉和巨石,结果就是普通的沙漠。”

  “短短三年就能开通运河,然后就能在这里坐收路费抽分。”

  “运河贯通之后,在周围修码头、驿站、酒楼,都是坐着收钱的买卖。”

  “造船、修船、补给淡水、煤炭,也都是好生意”

  “以后这运河可以继续加宽,把沿途的这个湖泊加深,周围修足够多的码头,各种生意都能做……”

  段玉裁和周围的官员工匠们,都没有觉得继续加深运河有什么不对,对于当地土著的浪费更是异口同声。

  随口就能列出一大堆能在这里干的生意,还都是肯定都是躺着就能捡钱的生意。

  为了能把这里的优势发挥出来,各个都是一堆想法。

  与此同时,因为苏伊士运河尚未打通,纳尔逊率领的船队送段玉裁上岸之后就返航了。

  段玉裁和前往美国的代表进入地中海后,由吴国的地中海舰队负责护送,继续前往目的地西班牙。

  现在大明占据红海两岸、地中海南岸和东岸、埃及地区,重新打通了最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沿途所有成规模的阿拉伯和奥斯曼海盗据点,也都已经大明海军镇压和清理掉了。

  沿途的重要的节点上,都已经有了吴国加煤站。

  尽管运河尚未贯通,但是通过苏伊士地峡的铁路,这条传统商路已经换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现活力。

  现在现在大明的官员,从天津启航前往欧洲西部,最快只需要一个半月就能抵达,前往美国也只需要两个多月了。

  十年前,从神洲依靠帆船走好望角,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抵达欧洲,现在用时缩短到了当初的四分之一。

  原本全程往返至少需要一整年,现在只需要三个多月就能回来了。

  其实最重要的变化,还是航线不再受季风的限制了,在当事人有需要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直接出发了。

  等到苏伊士运河真正贯通,整个航线的热度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第222章 与西班牙人的交易谈判

  段玉裁的船队在北非的阿尔及尔修整,安排阿尔及尔的蒸汽帆船赶去西班牙,通知西班牙人大明皇帝的使节要来访问。

  前往美国的使团在此与段玉裁分别,直接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北美。

  段玉裁在阿尔及尔停留了七天,然后才再次启程前往西班牙,最终在西班牙东部港口巴伦西亚靠岸。

  段玉裁为首的使团乘坐西班牙人的马车,前往位于内陆的马德里面见西班牙国王。

  西班牙的老国王卡洛斯三世,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去世。

  新国王卡洛斯四世继位,不过尚未举行正式的加冕典礼,但这不影响他的权力。

  大明和西班牙的几次合作,都可以算是胜利而且对西班牙有利的。

  北美战争收回了好几块殖民地,北非战役虽然没有直接得到殖民地,但是却根除了地中海的海盗。

  同时被清理掉的,还有加勒比海的海盗。

  西班牙国王和大臣们,以及王国上下的商人和贵族们,都再也也不用担心被劫持,然后支付高额赎金的问题了。

  现在西班牙上下对大明人的印象都是很不错的。

  卡洛斯四世听说大明皇帝的使者来了,非常高兴的和自己的王后、大臣们一起,在王宫里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在礼仪性的见面问好环节中,段玉裁简单说了一下大明消息:

  “去年,我们打败占据大明北方土地的清国人,收复了我们的故土旧都。

  “我们也重新征服了这些这些广义上的鞑靼人,他们已经向我们的皇帝陛下重新宣誓效忠。

  “他们原来控制的土地和人口,都已经重新纳入了大明朝廷的治下。

  “我们现在将这份好消息,与所有的友好国家分享。”

  段玉裁说了这几句,旁边的通译翻译成了西班牙语,周围立刻响起了欢呼声。

  近代的西班牙国家,就是在“收复失地”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对段玉裁所说的这种事情感同身受。

  西班牙国王举起了酒杯:

  “我代表西班牙祝贺大明收复故土,让我们为大明的再次胜利干杯!”

  现场的贵族和官员们都是颇为兴奋的一起干杯。

  喝了这杯酒之后,国王又顺便问了一下段玉裁的来意。

  段玉裁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往下说:

  “我们的皇帝陛下,查阅清国皇室留下的探险档案后,得知他们在北美大陆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了可能是全世界最为高大的树木。

  “我们神洲大明人习惯于用树木建设宫殿和房屋,树木的高度和大小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够建设多大的宫殿。

  “我们的皇帝陛下,准备用加利福尼的这种树木,重建我们的紫禁城。

  “与此同时,树木建设的宫殿,需要经常修缮,未来会一直需要同类的树木补充,单纯购买一次木材是不够用的。

  “但是,这些树木生长的区域,大部分都在新西班牙境内,在西北角的最偏远地区。

  “皇帝陛下想要买下这块土地,将这块土地列为大明皇室专用林场,专门供应大明皇家未来的宫殿建设和修缮。

  “同时也要避免未来被其他普通人随意砍伐和破坏。”

  现在的欧洲贵族们,远比历史同期更加了解大明,都知道大明皇室和贵族追求纯木头宫殿和房屋。

  所以不至于质疑大明人是随便找的借口。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的的王后玛利亚·路易莎随口问了一句:

  “哦,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树木?具体有多高?”

  段玉裁随口介绍说:

  “根据我们看到的档案记载,那些树木中有很多高度都超过了一百一十米。

  “这个高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们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过。”

  玛利亚吓了一跳:

  “一百一十米!这已经和塞维利亚大教堂、托莱多大教堂的高塔一样高了!

  “如果用这些树作为宫殿的柱子,能直接建造出一百多米高的楼房吗?

  “我还听说,大明的宫殿建造速度非常快,只需要几年就能完工?”

  段玉裁不置可否的说:

  “理论上是可以的建造一百米高的宫殿,如果要追求尽可能快的速度完工的话,十年以内也确实能够建成。”

  玛利亚王后似乎非常的惊讶:

  “这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欧洲的宫殿和教堂为什么不用木头呢?”

  旁边的一个主教给王后解释说:

  “其实中世纪早期的时候,欧洲的宫殿和教堂也曾经用过木材建设,后来还有很多教堂的房顶都是木质的。”

  玛利亚王后非常好奇的问:

  “那现在为什么不用了?”

  主教继续解释说:

首节 上一节 22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