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244节

  朱简烜让跟在身边值班的枢密使写调令,让田意明去朝鲜调一个仆从师去日本。

  再从本土调派辅助师去朝鲜镇守,让朝鲜的其他日本仆从师向最近的港口汇合,等待随指挥将领一起运往日本。

  最后通知所有的内阁大学士、所有在京的枢密使、都督府和京师主力军的高级将领过来开会。

第236章 物资不够怎么打?

  朱简烜召集的官员很快就赶到了文华殿,包括从应天府归来的费淳和曹振东。

  众人赶到文华殿的时候,看着周围来的其他人的身份,就知道今天的事情不简单,太子殿下可能又有大事要安排了。

  不过因为现在马上都过年了,所以大家下意识的以为,这是要安排过年的事情了。

  所以大部分人进来就都是喜气洋洋的。

  所有人到齐,在会议桌周围就坐,朱简烜在上面坐下之后直接宣布:

  “应田意明为首的仆从军将士之请,我准备在日本也撤藩设省,改土归流。

  “日本当地地方藩镇酋首必然不从,要提前做好雷霆震慑的准备。

  “此战主力为日本仆从师,来年开春后正式开始作战,诸位做好后勤物资准备。

  “若有疑问和困难尽快提出来,最关键的是子药能供应上吗?”

  喜气洋洋的官员们听了一个开头就懵了,然后也马上严肃起来了。

  战争需要提前准备,现在规划好来年春天的战争计划,一点都都不算早。

  但是来年春天也不能算是一个好时候。

  几个枢密使和将领都有些兴奋,又有对外的战争要打了,也意味着他们又有机会获得功劳了。

  但是文官们的都有点担忧。

  倒也不是担忧和怀疑朱简烜为什么要去攻占日本。

  现在神洲东海岸的半独立国家只剩下日本了,本土撤藩之后控制日本也是应有之义。

  他们担心的是现在战事和工程太多了,再开了一个之后的话,朝廷后勤撑不住,

  大学士沈初首先说:

  “启禀殿下,子药供应确实是个大问题。

  “大明刚刚确定了全力开拓非洲的计划,未来几年要向藩镇提供总计五十万支步枪,后续还要持续供应他们所需的子药。

  “步枪的问题还不算大,澳洲兵工厂两年的产量就足够列装,后续磨损更换也不算大问题。

  “关键还是子药的供应,特别是发射药的供应不足。

  “开拓人烟稀少的非洲内陆,军队面对那些低级土著土邦,弹药消耗量是比较小的。

  “稍微控制战斗烈度,控制向各藩镇补给的速度,才能够勉强供应的上。

  “日本人口众多而且密集,政务和军务能力也比非洲高很多。

  “所以攻占日本的弹药消耗量,也肯定会比攻占相似面积的非洲土地高得多。

  “整个非洲行动的子药消耗量,才能够与日本相提并论。

  “所以臣建议,日本撤藩设省的行动,可以稍微推迟一段时间。

  “等我们在北方和辽东的工业体系建设起来。”

  朱简烜知道姚鼐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件事情没办法拖太久。

  北方和辽东的工业体系建设起来,开始大规模生产各种军用物资,怎么也要三年的时间:

  “日本国王德川家治命不久矣,江户的医生判断他很难撑过这个冬天,所以来年春天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如果坐等两三年,确实可能物资更加的充沛,但日本的局势也会变化,这样的机会很难再有了。

  “现在得想办法能挤出足够的子药,让仆从师在明年春天出击,直接控制住日本局势。”

  朱简烜说了这个情况,然后直接询问和确认本土的情况:

  “现在浙江和南方的大量老式军工厂,应该比较容易转产圆头子弹吧?

  “就是曾经的卷制枪管黑火药栓动步枪所用的子弹。

  “技术实在差的,可以直接把曾经的圆球子弹挤压成卵型,让上端保持圆润,下端削平。

  “裹上锡纸装弹壳,尽可能避免挂铅,勉强凑合用两年。

  “南方应该有大量的黑火药工厂,正在安排逐步裁撤和淘汰吧?

  “也可以让他们先继续生产一段时间。

  “八毫米口径的步枪,装黑火药配纯铅的弹头,威力肯定降低了,但也至少三百米的射程。

  “对比传统滑膛枪,在射程和威力上仍然有跨阶段的优势。

  “后续所有藩镇,无烟火药铜包铅长子弹,黑火药纯铅锡纸弹,两种子弹同时发放。

  “铜包铅子弹用于主力军队正面作战,纯铅锡纸弹用于治安巡逻。

  “非洲东部,宗室亲藩和朝廷新藩王的开拓,暂时以修建铁路为主要任务,暂时不要向内陆大规模扩张。

  “从蒙巴萨开始,修建通往非洲东部大湖畔的铁路。

  “开拓队伍随着铁路向前推进,总体上放慢在内陆扩张的速度,也降低早期人员和武器的投入。

  “日本行动也用铜包铅正常子弹参与正面作战,纯铅锡纸子弹负责治安巡逻。

  “同时要求藩镇,所有日本行动的士兵,记得捡弹壳复装。

  “这样腾出来的子弹应该够日本行动用的了吧?”

  朱简烜这样一顿安排,周围的将领和大臣们都反应过来了。

  正经的最高端的武器暂时不够用的,那就稍微向后妥协退让一下吧。

  其实原来的历史上,金属定装子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是现有卷制弹壳,纯铅圆头锡纸包弹,慢慢改进到后世常见的形式的。

  朱简烜现在让大明本土的老工厂去造类似的中间产物也正好合适。

  这种步枪和子弹搭配方式,相比正规无烟火药尖头铜包铅滑膛枪子弹,仍然有至少两百米以上的射程和精度优势。

  就算是相比传统前装线膛枪也有很大优势。

  朱简烜带着自己的亲信大臣们开会,讨论确定了子弹的供应问题。

  而后开始讨论作战行动的方向,确定行动中的时间节点安排。

  会议结束之后,枢密们回去制作详细作战规划。

  大学士们下达命令,调整给藩国的子弹类型,通知南方投资公司等官方工厂,尽快调整生产线并尽可能增产。

  刘彪、周大虎、田意明三个将军领命立刻前往朝鲜。

  刘彪和周大虎留在朝鲜,用朱简烜直接签发的调令,集结朝鲜地区的日本仆从兵。

  刘彪和周大虎都是最初第一批的吴国中级军官,在后来的作战过程中几经辗转晋升到了主力师的师长。

  从主力部队调仆从部队,职务按惯例都要升级。

  现在两人直接去担任仆从师的军长,负责指挥剩下的九个日本仆从师,直接负责整个日本作战行动的指挥。

  田意明单独用朱简烜的命令,尽快集结一个日本仆从师,尽快出发去江户。

  部队集结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寒冷的冬天。

  田意明一直忙活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才率领驻日本第一师乘坐二十艘蒸汽帆船抵达日本,驶入了江户城所在的海湾。

  江户外海有日本暖流经过,冬天冷的时候本来就不算长,今年冬天的大雪其实是特殊情况。

  现在看节气也已经过了立春,天气也已经不像冬天那么冷了。

  但是现在的江户城也已经要变天了。

  就如曲贤当初猜测的那样,德川家治的风寒虽然被他用药治好了,但是最终却没有从床上起来。

  德川家治的手脚莫名的不听使唤了,清醒了之后也只能继续躺在床上。

  德川家治自己当时就知道,他大概命不久矣了。

  大明的医生没有跟他说实话。

  最终,在立春的这一天,十二月二十日的晚上,德川家治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德川家治确实没有熬过这个冬天。

第237章 江户之变

  德川家治本人已经死了,但是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治”还没有死。

  受德川家治托孤的御三家,没有马上为德川家治发丧,也没有马上让德川家治的养嗣子德川家齐继位。

  这本身可以算是日本的传统,贵族去世之后不能马上发丧,要先保密一段时间。

  将军去世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派系斗争的高发期。

  德川家治的死期也不例外。

  自从德川家治病重,江户幕府早期设立的德川御三家,前两代将军设立的德川御三卿,都在江户城关注德川家治的情况。

  御三家的水户德川家家主-徳川治保、纪伊德川家家主-徳川治宝、尾张德川家家主-徳川宗睦都在。

  御三卿的一桥德川家家主-德川治济,也是德川家治养嗣子德川家齐的生父也在。

  按照惯例,老将军去世到新将军继位之前,这段时间实际上是御三家执政,共同确保将军的继承人顺利继位。

  将军的生父德川治济虽然被御三家排挤,但御三家没有办法真的把他赶出去。

  否则新将军亲政之后自己都可能被清算。

  在原有的历史上,四个家族毫不犹豫的罢免了田沼意次,任命松平定信为老中,开始对田沼改革反攻倒算。

  松平定信也是德川家的人,是德川家治和德川治济的堂弟,德川家齐的堂叔。

  现在他们这帮人有了更多的担忧和顾虑。

  四个端侧确认了德川家治的死讯之后,马上和松平定信做了一次最后的讨论。

  将军继承人的父亲德川治济问松平定信:

  “如果你们要彻底清算田沼一派,大明真的不会插手吗?田沼的孙子可是在大明军中服役。”

  德川治济的儿子能成为德川家治的继承人,是田沼意次建议德川家治选择了他。

  田沼意次的弟弟和侄子都当过德川治济的家臣,德川治济对田沼意次还有那么一丝丝香火情。

  松平定信颇为笃定的说:

  “大明在意的事情不是田沼意次,而是日本对大明的态度和服务,要日本为大明继续提供仆从军。

  “具体谁执掌日本的政务,对大明而言并不重要。

首节 上一节 24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