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看过之后,直接下令建造两艘,用于未来的载机实验。
新火炮战舰的设计也完成了绝大部分工作,但唯独卡在了多联装炮塔的设计上。
朱简烜了解情况之后,下令舰体设计完成后,可以先开工建造,预留出安装炮塔的空间就行了。
大型战舰的建造周期很长,通常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炮塔安装又是大后期的工作。
所以战舰舰体建造动工之后,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火炮的设计和调试。
不过开工之前,最起码要确定,炮塔的大致尺寸、重量、数量。
朱简烜专门到工程院,召集战舰设计的工匠开了个会,把目标炮塔的指标确定下来。
朱简烜有前世的经验,但没有直接说出来,先听了一下工匠们的意见。
原有的炮塔是双联装的,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成熟,早就已经完成了设计并实用化了,但是火力密度太低了。
在舰桥的前后两侧,各布置两座炮塔呈背负式布局,是最简洁、紧凑、节省空间和重量的设计。
此时火炮的炮管朝向舰体前后两侧,主装甲带只需要保护炮塔所在位置。
延伸出去的炮管所在的区域,使用次级装甲即可。
想要安装更多的火炮,炮塔数量超过四座之后,就需要额外延长舰体长度,延长核心区和主装甲带长度。
延长的还不是炮塔旋转结构的长度,至少会包括一部分伸出去的炮管长度。
这样明显的浪费舰体长度,浪费主装甲长度。
基于这样的典型逻辑,火炮战舰的炮塔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四座。
但是四座双联装炮塔只有八门炮,火炮数量太少了。
四联装的炮塔火力密度是最大的,部署四座炮塔就能安装十六门火炮。
但是四联装炮塔又太宽,会占用舰体的横向空间。
战舰侧面不是简单的一层钢壳,而是有复杂的多层防御炮弹、鱼雷结构的空间结构。
未来吸收爆炸的冲击力,这些结构要有足够的深度。
炮塔如果太宽,同时还要保持防御结构的深度,就会让舰体本身变宽。
这会影响舰体的总体线型,进而影响最大航行速度和油耗。
在两个极端之间折中下来,大部分工匠都认为,四座三联装炮塔是最合适的方案。
这样炮塔既不会太宽,舰体和核心区也不需要拉的太长,也最方便舰体结构设计,火力密度也可以接受。
朱简烜发现工匠们大体讨论出了正确思路,就直接敲定了这个研发方向。
让他们暂时放下四联装炮塔的设计,集中人力完成三联装炮塔的研发,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测试验收。
并按照四座三联装一百六十毫米炮塔的指标,调整新火炮战舰的舰体尺寸。
朱简烜的命令分配下去,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
在原有火炮战舰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目标战舰的设计图纸,在天工四年底正式交付船厂建造。
到了天工五年三月份,三硝基甲苯试制成功,朱简烜直接下令准备建厂量产。
未来用更安全的三硝基甲苯逐步替换现有的苦味酸。
苦味酸容易与金属反应,产生高敏感的化合物,跌落或者受到撞击,就容易发生爆炸。
三硝基甲苯就没有这个问题,同时耐冲击性更强,受到枪击都不会爆发,所以这种炸药更加的“安全”。
六月,原理相同的空调和冰箱同时实验完成,开始建设专门工厂准备量产。
十月份,柴油机-铅酸蓄电池潜艇原理实验完成,开始建设正式的实验性质的柴电潜艇。
天工六年四月,保定府飞机制造厂正式投产,开始批量生产一型飞机。
不过不是最初设计的型号,而是改进换代的型号。
因为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工匠们将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两百马力,飞机的性能自然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八月,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登州号下水,开始试航。
九月,蓟州装甲车制造厂正式投产,开始生产轮式机枪装甲车,以及轮式四十毫米自行火炮。
期间收到了拿破仑政变上台的消息,朱简烜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拿破仑是天生枭雄,只要有机会“进步”,那就肯定不会放过,威望够了肯定想要更进一步。
天工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西历1799年12月22日,冬至。
西厂的一封加急电报,从突尼斯走有线电报到阿曼,再用无线电报转送到缅甸,再换有线电报发到顺天府。
经通政司转译之后递到朱简烜面前。
“没有大明的直接支持,西班牙果然还是撑不住,不得不跳反了啊……”
朱简烜看完之后感慨了一句,然后拿起电话把几个大学士和枢密使都叫过来,让他们现场拟定行政和军事命令:
“宣布加入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战争,命非洲开拓军队夺取葡萄牙在非洲东西两侧沿海的据点。”
“任命纳尔逊为南大西洋舰队提督,任命周大虎为南非与南美陆军总督。
“从南非、北美调兵,在海军配合下,夺取巴西沿海据点。
“让郑瑞安配合地中海周边的陆军,准备跨海进攻葡萄牙本土,夺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提醒英国,大明现在只是加入西班牙对葡萄牙的战争,不是加入到法国的同盟之中,并不会因此与英国作战。
“警告英国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参与大明与葡萄牙之间的战争,否则美国民兵会北上夺取加拿大。”
现场的几个大学士也全都没有想到,朱简烜竟然在这个时候对葡萄牙宣战。
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但是稍微考虑就发现,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班牙此时正在衰落,与西班牙同时开始海外殖民的葡萄牙同样衰落了。
但是此时的葡萄牙仍然占据着非洲南部东西两侧很长一段海岸线,还有南美洲中部的巴西地区。
虽然早期殖民都是在沿海建设据点,对内陆的大部分荒地没有直接控制,但宣称据点周围和内陆的土地都属于他们。
朱简烜早就安排大明的藩镇去开拓非洲。
专门要求与葡萄牙殖民地相邻的藩镇,主动占领和开发葡萄牙殖民据点周围的荒地。
当时朱简烜就安排过,如果葡萄牙与大明移民正面对抗,那就直接出兵夺取葡萄牙的殖民据点,可以正面对葡萄牙宣战。
如果葡萄牙忍耐不动,那就先正常的开荒种田,等待皇帝后续的命令。
葡萄牙人也知道自己实力不济了,面对大明藩镇移民的不断挤压,他们还真的强行忍住了对抗的念头。
只是控制自己的殖民据点做生意,不跟大明去抢内陆的荒地所有权。
朱简烜也已经将南美视为囊中之物。
大明在两个方向上的扩张,都会与葡萄牙直接冲突,早晚要跟葡萄牙打过一场。
只是怎么打,以什么理由打,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现在一个合适的机会送上来了。
大明与西班牙的友好同盟条约规定,若其中一方受到第三方袭击,另一方必须参加防御战。
若其中一方主动进攻第三方,另一方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加入战争。
现在西班牙对葡萄牙宣战,大明可以蹭这个机会加入战争,夺取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地。
朱简烜按照历史经验猜测,拿破仑和西班牙这一次进攻葡萄牙的直接目的,只是想要让葡萄牙退出反法同盟。
在拿破仑时代,葡萄牙已经算不上强国了,已经与尼德兰坐一桌了。
面对有法国支持的西班牙军队,葡萄牙很大概率会迅速妥协的,反正不过是退出反法同盟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损失。
所以大明现在的动作要快,要在葡萄牙投降之前把宣战书发出去。
这样葡萄牙再想要退出战争的时候,那就不只是跟西班牙和法国签条约了,还要跟大明谈判签合约。
大明在夺取葡萄牙在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之前,是不会跟他谈判的。
第292章 葡萄牙的命运
朱简烜的命令和要求,马上通过已经搭建起来的电报系统,送到了非洲地区。
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包括东海岸的莫桑比克,西海岸的安哥拉。
大明在过去十年的非洲开拓行动中,已经用藩国和移民包围了。
当地藩国和移民早就将这些地方当成了盘中餐,甚至于当地的葡萄牙人自己也明白。
皇帝的命令抵达,两地周边的开拓军队立即行动,大军压境同时发通牒,要求对方直接投降,否则就开战。
葡萄牙的殖民地官员虽然惊愕,虽然大多犹豫和纠结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基本都选择了投降。
他们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不投降就只能白白的牺牲,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非洲大陆上只出现了几次零星的交火,原葡萄牙所有的殖民地就都被大明军民接管了。
到此为止,在大明对普通外姓藩镇非洲开拓支持周期的最后一年。
除了极少数英国和西班牙的沿海殖民地之外,大明完成了对非洲大陆外围区域的实际控制。
整个非洲大陆都被纳入了大明疆域。
如此巨大的大陆内部,大部分地方没有士兵和移民长期驻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大明军队和移民到达过。
但是大明的居民点和巡逻线构成的控制网络,已经将整个大陆完全包围起来了。
可以算是完成了全面的圈地和宣称所有权行动。
其他国家的官方或者民间探险家,已经没有机会直接进入非洲大陆内部,探索然后宣称某个地方属于他们了。
任何人想要进入非洲内陆,就必须通过大明的实际控制区。
非洲大陆内部虽然有海量的荒地,但周围的土地既然都已经被大明占据,内部的荒地自然也属于大明。
大明会宣称整个大陆属于大明,禁止其他国家插手和干涉。
与此同时,欧洲方面。
葡萄牙女王玛利亚一世长期精神错乱,所以由王太子若泽担任葡萄牙摄政,代替母亲处理政务。
在原有的历史上,若泽在1788年就因为天花去世了。
弟弟若昂接过了王太子的位置,并在母亲精神错乱之后担任王国摄政。
但是在这个世界,葡萄牙因为和西班牙的关系,能够到欧洲的大明城接受治疗。
实际上,大部分欧洲的王子和公主,都在1782年之后陆续接受了大明的牛痘天花疫苗,其中包括若泽王子。
天花感染是充满了意外的,若泽既然种了牛痘,自然就不会因为天花去世了。
但若泽个人的存活与否,无法影响葡萄牙的命运。
西班牙倒向法国后,法国首先要求葡萄牙退出反法同盟,结束与英国的同盟,并站在法国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