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忽略了欧洲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连语言文字都还没有统一呢。”
实际上,大明着急扼杀法国,主要是朱简烜个人的思维惯性导致的。
在其他大明人看来,拿破仑不过是一个海外蛮族军头,自立为王而且比较能打而已。
大明的官员确实并不急于剿灭拿破仑。
而在此时的欧洲人看来,拿破仑可能只是一个古典意义上的征服者。
只有朱简烜这个穿越者,在后世西方宣传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对拿破仑这个法国伟人格外重视。
不但远超这个时代的大明人,甚至比此时的欧洲人都要重视。
就算拿破仑此时只是个小兵,朱简烜也会抽出一点精力去关注他,这在这个时代的其他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因为朱简烜认为拿破仑是少数几个有机会统一欧洲的君主。
再加上现在的拿破仑学会了神洲的均田和科举制度,这进一步增强了拿破仑这个历史名人在朱简烜心中的威慑力。
朱简烜对拿破仑的事情一概料敌从宽。
朱简烜觉得,如果放任拿破仑去统一和改造欧洲,然后再经过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用教育和宣传凝练共同意识。
他也许真的有机会,将欧洲主要民族变成统一的欧洲人,或者是统一的罗马人。
历史上的拿破仑,将自己的儿子封为罗马王,可能就是逐渐对塑造一个新时代的罗马帝国感兴趣。
所以朱简烜不能给他这个机会,看到一点苗头都要立刻全力掐灭。
不能像很多小说中的统治者那样,不把这种威胁不大的挑战者放在眼里,最后可能会变成巨大的麻烦。
如果拿破仑自己知道,朱简烜这个世界征服者会这么重视自己的威胁话,一定会哭笑不得的求朱简烜不要这么在意他的。
拿破仑分析和感慨了许久,终于意识到现在必须把这些事情先放在一边,考虑眼前的具体战略。
贝尔蒂埃也忍不住提醒:
“陛下,我们现在是否应该考虑返回巴黎了?
“已经经过革命思想洗礼的法国人会拥护陛下的!
“大明人在法国境内没有那么容易取胜!”
拿破仑却板着脸说:
“我当然知道应该返回巴黎,但是你猜大明人会不会知道?
“大明人会不会在莱茵河等着我的大军团?
“虽然目前没有准确的消息,因为大明军队的前进速度太快了,我们有很大概率是回不去的。
“就算是没有周围德意志人的拥护,我们也有我们的大军团主力。
“地方上的守军,面对德意志人的叛乱,也会迅速向我所在的柏林汇聚。
“这些士兵才是我们目前能够掌控的真正力量……和筹码。
“如果我们的大军团和法国士兵,在野战战场上被大明成建制的消灭,那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按照神洲的思维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贝尔蒂埃仔细考虑了一会儿,意识到自己这位陛下的心已经开始颓废了,真的开始思考后路和未来了:
“集中力量坚守柏林?同时将周围的德意志人赶走?
“等待大明人开始围困柏林,再尝试与大明谈判?或者是现在就准备谈判?”
拿破仑闭着眼睛点了点头,语调有些惆怅的念叨:
“如果我们是大明本土的割据军阀,大明皇帝不会允许我们继续存在,肯定会尽可能消灭我们。
“但这里是欧洲,我们相对对大明而言,都是海外蛮夷,大明没有兴趣直接统治欧洲。
“所以,大明皇帝必然要考虑,他们战胜我们所花费的代价,对应最后他们能得到的收益,是否是相对划算的。
“如果能够用与我们议和的方式结束战争,显然能够大幅度降低大明在战争中付出的总代价。
“同时,如果有我们配合,还能增加大明在这次战争中能获得的收益。
“大明可不是欧洲的传统王国,大明皇帝未必乐意看到我们占领的欧洲土地再次回到传统贵族手中。
“大明认为我们的改革可能会对大明产生威胁,那必然想要亲自处理这些被我们改造过的德意志的土地,而不是放任欧洲的国王们去处理。
“按照神洲的传统,越早议和并主动加入天朝,最终的实际地位和待遇越高。
“关键是,就算是我们现在继续抵抗,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了,周围的德意志人已经在投降了。
“所以准备一下,安排柏林和周围的地方驻军驱赶德意志人并组织防御,同时安排人去找大明的军队讨论议和的事情。”
贝尔蒂埃不确定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于是跟拿破仑商量把外交大臣塔列朗招来了。
塔列朗此时的心情复杂,塔列朗知道大明正式对法国开战之后,就知道法兰西帝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拿破仑又格外的强硬,索要欧洲西部最重要的整个德意志地区,大明怎么可能答应?
这次明白了拿破仑的意图后,塔列朗心中莫名的松了口气:
“敢问陛下……您现在想要什么条件?
“臣的建议是,不能超过当初您提的那些,大明不可能允许您继续统治整个德意志地区。
“最好是在大明当初开出的条件中选择一个……”
拿破仑却摆手说:
“你不用为我索要任何具体的条件,只说我们能为大明做的事情。
“我愿意纳土归明,配合大明占领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波兰地区的土地。
“特别是原来属于普鲁士、哈布斯堡、天主教会的土地,以及部分俄国瓜分的波兰的土地。
“我愿意率领我的属下,法兰西国的将领、参谋、官员,向大明皇帝宣誓效忠,成为大明皇帝的臣子。
“我们所有人的未来,任凭凭大明皇帝处置。”
塔列朗和贝尔蒂埃听完都愣住了。
“这……陛下您在说什么啊?您是认真的吗?”
“这怎么能行,大明皇帝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给怎么办?”
拿破仑却苦笑着说:
“你们还是不够了解神洲皇帝,那是默认的全天下所有人的君主。
“他的臣子不能主动索要奖赏,只能是皇帝自己决定如何封赏,不能讨价还价。
“但是与此同时,神洲皇帝做事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逻辑,关键是要做出表率。
“如果我们毫无保留的投靠,大明皇帝却不给相对公允的封赏,那有损于皇帝的信誉和权威。
“而且不主动要,可以试探着问问能给什么,我觉得大概率能够得到回应的。”
塔列朗听明白之后心情颇为复杂,他自己无法判断拿破仑的分析是否正确,只能带着他的意志去做了。
塔列朗按照拿破仑的意思,写了一封求和的公开的书信,让拿破仑签字。
拿破仑安排了一个团,打着白旗护送塔列朗去找大明的将领或者官员,代表拿破仑与大明和谈。
塔列朗坐着马车离开柏林没过多久,就有些惊愕的遇到了正在行进的大明军队,这意味着最多明天柏林就可能会遭到攻击。
如果自己陛下多犹豫一天,自己出来的再晚一天,就是从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请降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神洲春秋战国时代留下的传统,法国始终都不是大明的藩属,确实能算两国。
大明前线的士兵和军官,看到这批打白旗的法国人,也就没有直接发动进攻。
但是也会允许一个法国团穿过大明控制的战线。
塔列朗和拿破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护送塔列朗的士兵的主要任务,是把塔列朗送到大明军队控制区。
现在大明军队走到哪里,战线前方的法国占领区内就可能会有德意志人造反,割了法国军团的脑袋去向大明军队换赏钱。
要是塔列朗这个法国的外交大臣被割了脑袋,那虽然可能是大功一件,但也绝对会造成巨大的麻烦。
塔列朗带着几个文官随从,与护送自己的法国军队道别,在大明军队的护送和监视下上了船,顺着易北河北上去了汉堡。
塔列朗在汉堡见到了哈德伦军团的总指挥杨遇春。
杨遇春和汪廷珍一样嫌弃欧洲人,同样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塔列朗进来拜见。
法国正式与大明直接交战之前,塔列朗都不敢有什么意见,现在战场上大败亏输之后,更加毫无怨言也更加恭谨了。
塔列朗听了卫兵介绍之后,就主动对杨遇春行礼,然后递上请求议和的书信,同时小心翼翼的说明了来意。
杨遇春听完之后冷笑着反问和嘲讽:
“现在想要来纳土归降了,正式开战之前你们干什么去了?”
塔列朗连忙躬身告罪辩解:
“欧陆地处荒僻之地,远离大明天朝神京,蛮夷之民未蒙天朝教化。
“我们大统领和以下头领,因为打败了其他的蛮族酋首,就开始夜郎自大了。
“现今见识到了大明天朝天兵威仪,自然心悦诚服,愿意纳图归附。
“大统领恳求大明圣上开恩,给我们一个蒙受教化的机会。”
大明人虽然嫌弃这些海外蛮夷,但是蛮夷真的愿意接受教导的话,倒也不会完全不讲理。
蛮夷既然已经愿意接受教化,那也真的没必要继续消灭,那样在神洲的传统道德体系中就说不过去。
不得不说,拿破仑还真的看到了关键,在与大明的外交活动中,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选择。
杨遇春听完就叹了口气,让卫兵接过书信,自己看了一下大致的内容:
“既然你们已经诚心向化,那我也不能抚了你们的向往之情。
“我会将你们统领的意思呈报给圣上,有圣上决定。”
塔列朗心中有些疑惑,以为对方会继续刁难自己,现在看来好像没有那么复杂:
“有劳总督大人了。”
杨遇春让卫兵把塔列朗带下去,在大营驻地之中找个地方监视居住。
然后通过通讯员,将拿破仑新发往突尼斯,再从突尼斯转到顺天府。
这封信不属于秘密情报了,可以直接走公开电报通道。
朱简烜看到这封信之后也陷入了纠结。
第306章 朱简烜的决定
朱简烜看着拿破仑的求和信,稍微有一点不真实感。
这个欧洲近代史上最强的所谓“大帝”,竟然在确认大劣势之后直接求和了,而且给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美好的建议。
目前大明和法国双方,占据着法国本土、除了奥地利之外的德意志地区、波兰大部分地区、意大利绝大部分地区。
拿破仑此时纳土归降,将这所有的土地直接交给大明,看上去确实很有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