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本身只是仪式性的,但是仪式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和宣告。
在此之前,约瑟夫和拿破仑对大明的臣服,都有很多的不情愿和不得已,肯定也不想在他们国内宣传这种关系。
但是他们这次过来给朱简烜拜寿,就是对外公开宣称接受这种事实了。
按照朱简烜的判断,约瑟夫和拿破仑大概率会来,朱简烜也不会把他们本人怎么样。
而李策凌大概率不敢来,多半要称病,安排一个儿子代他来,朱简烜就有了正式开始制裁顺国的理由。
万一李策凌真的来了,那他就需要对自己行臣子礼,正好将顺国的藩属地位进一步做实。
同时要求对方配合,开始修建贯穿整个中亚草原,从哈密到乌拉尔的铁路。
如果对方继续配合,那中亚地区就会事实上落入大明的掌控。
如果对方不配合,朱简烜也不会马上动武,而是会先从经济制裁开始,这也是大明的传统技能了。
到时候在朝廷层面停止与顺国的一切贸易往来。
再让海军封锁印度海岸线,禁止任何商船靠近印度海岸线。
这些事情折腾出效果,怎么也得两三年的时间。
到时候欧洲和美洲也基本安顿下来了,本土的新一轮战争准备也该做好了。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朱简烜又叫了皇家工程公司的掌柜过来,再次确认北苑新宫的建设进度。
顺天府原有的皇城和紫禁城,虽然经过了基本的现代化改造,布设了暖气、自来水、下水道、电话等设施。
但毕竟本质上只是一种传统旧式宫殿,居住使用起来并不是非常的方便。
关键是,朱简烜本来就想要把原有建筑完整的保存下来,每次添加新设施都要破坏一部分原有的结构。
而且木质建筑的防火能力始终是个问题。
新时代的电线和电器在这些建筑中长期运行,真的没有办法确保不会出现意外的火灾。
所以在十年前的时候,朱简烜就已经决定不要继续折腾旧皇城和紫禁城了。
另外换个地方,用新时代的工程建设技术,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单独建设一座新的宫殿园林。
新宫殿的位置,在旧皇城区域以北,旧皇城的围墙与顺天府内城城墙之间。
东部边界为崇文门里街,西部边界为宣武门里街。
将整个什刹海囊括在内,总面积约六平方公里,比原来的整个皇城都大。
以中间的钟鼓楼为界,西部区域有积水潭和什刹海,将其改造为现代化的公园,在周围建设居住和生活娱乐设施。
东部区域是地势平坦的完整地块,建设朱简烜自己日常办公、举行各种朝会、接见朝臣的设施。
因为新宫殿在旧皇城和紫禁城的正北方,所以现在临时称之为北苑新宫。
新宫殿的围墙和建筑的外观,都仍然与旧紫禁城高度类似,但内部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大明的传统艺术风格只是用作宫殿内外的装饰。
类似于欧洲近代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将罗马柱之类的设计用在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上。
不过新宫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直接铲除当地原有建筑,而是尽可能的保留下来。
对于普通的民间院落,实现保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再加上比较有自己特色的,拆掉高度类似的普通民居。
至于本身就比较著名的建筑和设施,历史上成为博物馆和公园的那些,则全部保留下来。
包括中心区域的钟鼓楼,东侧的国子监、文庙,顺天府的府衙。
北部的千佛寺,西侧的大垄善护国寺,以及历史上当过和珅住宅和恭王府的园子。
这些设施作为新宫内的独立院落,继续以传统方式维护保养。
朱简烜和后宫的人员,随时可以到这些园子中去参观,但是尽量不在这种地方留宿。
平时都在新建设的宫殿建筑中生活和工作。
皇家工程公司的掌柜向朱简烜报告,整个宫殿的建设和装饰在去年年底已经全面完工,现在只剩下最后的扫尾工作了。
拆除建设过程中使用器具,全面打扫环境卫生,恢复地面和水面的整洁就行了。
最迟在今年夏季结束之前就能投入使用了。
朱简烜颇为满意,准备在四十岁生日之前搬进去,在新宫里接受所有藩国的君主的拜贺。
第333章 李策凌的纠结
在大明天工十五年底的时候,顺国君主李策凌陆续收到了两条“好消息”。
腊月二十三日,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从奥斯曼归来,单独进宫拜见李策凌。
李策凌也在等待渥巴锡的消息,收到通报之后马上让他单独来见自己。
两人见面之后,渥巴锡向李策凌拱手行礼,颇为兴奋的说:
“陛下,天佑大顺,臣此行幸不辱命啊。”
李策凌闻言就是就是一喜,让仆人给渥巴锡搬来椅子,让他坐下的同时马上询问:
“老弟辛苦了,俄国和奥斯曼都愿意与我们合作吗?他们如何能愿意?”
渥巴锡本来就是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的首领,本来就有属于他自己的大量部属,还有事实上半独立的封地。
更重要的是,随着顺国与俄国和奥斯曼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渥巴锡家族与俄国和奥斯曼的关系和人脉也变得更加重要了。
李策凌现在面对渥巴锡的时候,就摆出了兄长面对兄弟的姿态,说话的语气也变的更加客气了。
渥巴锡坐下之后,大致跟李策凌说了自己此行的情况:
“臣先去了圣彼得堡,俄国那个亚历山大皇上还是比较清醒的,他们已经看到了大顺与俄国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而且,臣跟俄国的贵族官员们接触几次之后就发现,俄国人现在其实非常担心我们彻底归顺大明。
“担心我们配合大明朝廷,或者说在是在大明的直接支持下,继续向西进攻俄国。
“向西夺取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克里米亚汗国的旧地。
“此时他们他们西侧还有波兰的拿破仑,奥地利的约瑟夫,现在都大明的臣子了。
“如果我们再彻底倒向大明,俄国就被大明的藩国三面包围了。
“我们三面夹攻的话,俄国人肯定吃不消。
“所以他们虽然嫉恨我们,夺回了他们掌控数十年的乌拉尔地区。
“但却也不得不跟我们好好说话,讨论合作抗明的事情。
“我跟俄国的几个贵族和官员接触过之后,表明了大顺希望与俄国联合抗明的态度。
“他们的亚历山大皇上很快就单独召见了我,直接表示了合作意向。
“但是,俄国人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奥斯曼。
“奥斯曼的塞利姆三世大汗改革之后建立的新军,比以往的奥斯曼军队能打的多。
“现在俄国人在前线打不退奥斯曼的进攻。
“上次俄国与奥斯曼的战争中,俄国夺取的巴尔干地区土地,眼看就要被奥斯曼夺回去。”
李策凌听到这里就恍然了:
“确实如此,我们此前还是当局者迷了,俄国比我们的局势更加危机,肯定更加乐意与我们合作。
“至于说服奥斯曼与俄国罢手言和,老弟你恰好就又是最合适的人了。”
渥巴锡微笑着继续说明情况:
“臣不敢居功,臣对于说服奥斯曼与俄国罢兵的事情,本来是没有什么把握的。
“但是臣去了伊斯坦布尔之后,又赶上了奥斯曼的一场内乱。
“奥斯曼禁卫军旧戏重演,准备趁着奥斯曼的新军外出作战,意图犯上作乱废立大汗。
“如果是以前,臣肯定不敢参合这种事情,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
“未来我们和奥斯曼、俄国都是盟友,奥斯曼现在的力量,就是我们未来能够动用的力量。
“奥斯曼的塞勒姆三世如果遇刺,他组建的新军必然颓废。
“奥斯曼的禁卫军统领们与新军是天然敌对的,他们必然不能允许忠于塞勒姆三世的军队继续存在。
“臣当时觉得必须想办法保住塞勒姆三世。
“所以臣当时给陛下上了封奏疏,以您的名义和大明朝廷的名义,我本人出面调停禁卫军和塞勒姆三世大汗的矛盾。
“我提醒禁卫军的统领们,现在的塞勒姆三世不是传统的大汗,他的数万新军战斗力极强。
“如果他们现在弑君,等到新军从前线归来,可能会对禁卫军大开杀戒,到时候他们能不能活下来还犹未可知。
“他是我向他们保证,去说服塞勒姆三世大汗,给禁卫军统领们更多的年金和待遇。
“就这样两头斡旋,臣勉强稳住了局势奥斯曼的局势。”
李策凌听渥巴锡说的简短,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当然能够想象得到,渥巴锡在伊斯坦布尔冒了多大的风险
也能想象得到,渥巴锡在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多少的人脉和能量:
“这种事情也真的只有老弟你能做到了,你的身份足够,关键是有这份胆识和能力。
“老弟代表我们大顺调停了这次冲突,那奥斯曼的塞勒姆三世和他的新军将领们,也就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了吧?”
渥巴锡轻轻点头:
“塞勒姆大汗本来很难接受与俄国合作,但是我拿出了亚洲的地图给他画了一个圈。
“俄国已经被大明三面包围了,大顺、俄国、奥斯曼三国加起来,才是真的被大明完全包围了。
“只有南边的波斯高原和北边的北冰洋有点空袭,其他方向全都被大明本土势力和大明的藩属国完全包围了。
“我们三国如果不能同心协力,早晚会被大明各个击破的。
“我们三国合作,那大明要对付我们,就必须将我们三国一起打。
“大明皇帝既然一心求稳,我们三国联合起来之后,他就会更加的谨慎。”
李策凌听完稍微沉吟了几秒钟:
“再把波斯也拉进来,我们四国的陆地就能完全连接起来,就像是四个互相背靠背的战士,面对外面包围的大明士兵。
“这应该是我们唯一取胜的方向……应该说是让大明压制彻底吞并我们四国的想法的唯一方向了……”
渥巴锡再次轻轻颔首:
“陛下圣明,现在这个这个世界上,还能够抗大明的全部力量了,也就剩下我们四国了。
“我们现在应该尽快把谈妥的事情落实下来,号召俄国和奥斯曼人找个地方把盟约签下来。”
渥巴锡其实想说,如果要与大明作战,其实之前就应该调停法国和欧洲诸国的战争,一起组建一个巨大的反明同盟。
在大明对西班牙宣战的时候,在各个方向上主动出击进攻大明,也许能将大明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旦大明朝廷力有不逮,大明本土就可能出现内乱,那就是反明同盟取胜的机会。
但是,包括顺国在内,其他所有国家面对大明的时候,想象的事情根本不是主动进攻,最多只是想办法自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