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一种保护,实际上也是一种威胁。
“就和我们要求波斯放任我们的军队过境一样。
“不过我们是用信仰来说服波斯,大明是用勇气和正义来规劝波斯。
“只是相比我们,波斯更加害怕大明。
“我们如果用类似的方案,胜利的肯定是大明啊……”
塞勒姆三世倒也不是昏君,否则也不能主持奥斯曼的改革了,建设奥斯曼的欧式新军了。
听了这样的解释就完全明白了,然后也开始发愁了:
“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穆斯塔法看了渥巴锡一眼:
“陛下,我的想法是,继续与波斯拉扯谈判,但是也同时全力整军备战。
“在与大明正式开战的时候,首先突袭波斯北部地区,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占领波斯北部通道。
“而后如果大明真的派兵救援波斯,那我们就在波斯境内与大明作战。
“如果大明不救援波斯,那波斯就不得不加入我们了。”
渥巴锡听完直接赞成:
“我觉得可以,我们现在也只能这么做了。
“波斯既然真的想要在双方之间保持中立,真的不倒向任何一方,那就真的只能成为战场了。
“我觉得大明人多半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波斯人可就未必了。”
塞勒姆三世也觉得有道理:
“好,那就按照这个方案开始准备,我们双方做好配合。”
顺国和奥斯曼还是讨论具体的配合方案。
大明也已经开始正式将军队调往波斯了。
波斯地区的最南端,波斯湾北部的海岸线,在波斯内乱的时候被阿曼占据。
大明征服安曼之后直接接管了这部分波斯湾北侧的海岸线。
此时的波斯可以算是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
现在整个波斯湾内部,只有最西北角的地方,在两河流域入海口附近,有一段海岸线属于奥斯曼所有。
也就是朱简烜前世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海岸线。
其他地方的海岸线都是大明疆域。
但是反过来看,大明在波斯湾周围的疆域,在陆地上被奥斯曼的疆域分成了两段。
波斯湾北岸的大明疆域,要与南岸联系的话,只能坐船走海路。
这段海岸也是大明与奥斯曼现有的冲突之源。
朱简烜给了波斯人警告之后,立刻开始组织加强波斯地区的防御。
这些行动,确实是准备在应对波斯地区的战争,也是做给波斯国上下看的直接警告。
波斯国王不违背大明的意志,那这些军队就是来保护波斯的,波斯如果不听话,那就是来征服波斯的。
渥巴锡和穆斯塔法能看得到,波斯不选边站就只能当战场,大明更加能看的清楚。
所以朱简烜让马卫国在开战之前返回本土去鸿胪寺上班。
马卫国也看的清楚,但是却没有去跟波斯法塔赫说清楚,因为说了也没用意义。
法塔赫现在做不了决断,那就只能接受当战场的命运。
朱简烜安排好了波斯的事情,注意力再次赚到了藩国君主和勋贵世子的考核上。
在天工十八年上半年,陆续完成了六十岁以上的亲王、郡王、国公的世子评选,让藩国的君主世子回国备战。
下半年的时候,让在京亲王、郡王、国公级勋贵组成的勋封部主持,完成了低级勋贵和藩国世子的评选。
到了天工十八年底的时候,大明在各个战略方向上的备战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
在地势平坦的东欧平原,横跨波兰全境的铁路,经过将近两年的抢修,完成了第一条常规可用路线。
后续将向波兰东部边境输送战争物资和军队,同时继续加固铁路并修建复线。
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各藩国军队,陆续抵达了印度南部。
非洲东北部和北部的藩国军队抵达了地中海北部和东岸海岸线。
欧洲藩国的军队则在快速向奥地利和波兰东部聚集。
大明本土的主力部队,在大明川西和西域大规模聚集。
所有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一场新的大战即将开始了。
第347章 草原演习
大明本土的铁路,本来就已经修到了哈密和唐努乌梁海,所以本土西域地区的备战工作完成的最早。
天工十八夏天的时候,此次战役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就已经基本准备完成了。
朱简烜还提前任命阮元为西域布政使,负责配合杨遇春的作战行动,处理西域地区的相关民政事务。
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后,西域战区总督杨遇春就与吴烜联名,在西厂的配合下给西域、雪域、中亚地区的部落首领们送信。
以大明皇帝任命的总督和布政使的名义,要求他们所有部落都必须安排代表和使团,在明年夏秋集结的时候,来天山东端的哈密城聚会,讨论西域和中亚地区的未来秩序。
明年立秋之前不至者,视为乱臣贼子,一并剿灭。
天山南北两侧、青海地区、雪域高原、七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这些比较靠近大明疆域的地区。
当地的各个部落首领们,在大明收复北方清国原有疆域的之后,陆续都跟大明建立了或明或暗的来往。
再加上顺国到了印度之后,皇帝和整个朝廷的主要精力,都迅速转到了印度方面。
对于北方的蒙古盟友的注意力和控制力都在迅速下滑。
大明本来就是神洲地区长期存在了数百年的正统王朝,大明灭清之后大明皇帝成了唯一的天朝皇帝。
已经跑路去印度的顺国,名义上也仍然是大明的臣子。
现在属于顺国体系内的各个部落,名义上也可以算是大明皇帝的臣子,名义上可以直接跟大明朝廷往来。
所以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面,大明与这些蒙古部落的往来越来越频繁。
特别是从中原到哈密和唐努乌梁海的铁路贯通之后,大明本土的工业品与西域和中亚的农牧产品贸易量直线上升。
大明朝廷还按照大明皇帝的指示,在西部边境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工厂。
有负责供应驻军需求的工厂,还有用于直接消化草原产品的毛纺织工厂、肉制品加工厂、皮革加工厂等。
哈密很快就成了神洲本土和草原物产的集散地。
越来越多的大明商人,以及西域和中亚的商人,开始往来哈密于西域各个人口聚集区。
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古代商路,也迅速再次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由于经济层面的影响,很多因此受益的部落的首领和高层,现在已经非常倾向于真正成为大明藩属了。
反正历史上他们大部分时期也都是神洲中原皇帝的藩属,对于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抵触心理。
但也有一部分保守派,以及利益受到影响的部落,对大明的抵触心理更强了。
他们中有人长期与大明朝廷在这边的官员和西厂人员暗通款曲。
也有人隔三差五的向顺国朝廷上书,要求他们想办法限制大明在西域地区的影响。
只是顺国皇帝的主要精力转向了,对这些事情的处理非常的不上心。
结果就是与大明有往来的部落越来越多。
这一次,大明官方发出的文件,送到这些部落首领手中之后,大部分并没有太过惊讶。
很多人只是感慨:“大明这要把事情挑明了。”
以后要把双方的关系挑明了,彻底甩开顺国这个名义上的中间封臣。
大部分部落首领都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开始安排官员和联络商人组织使团,准备在明年按时去哈密开会。
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名义上自己就是大明臣子,顺国的李策凌问起来也能搪塞。
而且长期有商队往来两地,派个官方人员去一趟,也不是什么问题。
当然,也有仍然心向顺国朝廷的部落高层,相应的消息在天工十八年底之前送到了德里的王宫。
李策凌收到报告之后惊怒交集,同时也马上开始纠结起来。
按理说,自己如果没有正式跟大明翻脸,就不应该阻止大明安排的官员召见自己下属的臣子。
那样大明就能直接迫使这些部落倒向大明,甚至反过来配合大明进攻印度的顺国朝廷。
就算是与大明公开翻脸,预定的作战方案也是坚壁清野,而不是主动进攻大明。
集中力量进攻,反而可能会被大明集中消灭,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
如果自己安排印度的军队,以及草原上支持自己的军队,去拦截那些肯定会去参加会议的部落。
那就可能会导致顺国先跟顺国自己的臣子打起来了。
大明都还没有正式出手,就会让顺国内部爆发混乱,就算是自己取胜了也会遭到巨大损失。
到时候大明在西域和印度同时发动进攻,顺国主力就可能会一败涂地。
而且,就算是自己准备全力干涉,也可能来不及了。
冬天的中亚地区万里冰封,几乎无法实施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能等到来年春天之后再开始行动。
但肯定会有很多部落的使团,在来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就直接启程去哈密。
自己现在已经没有机会拦截所有的使团了。
李策凌思来想去,只能安排专门的使者,在冬天冒着风雪出发,去给下属的部落送信。
声称自己才是他们所有部落的领主,那个所谓的西域总督和西域布政使两人,都没有权力直接命令和管理这些部落。
李策凌要求所有人不得擅自离开原有的城市和草场,不得去参加杨遇春和阮元召开的会议。
李策凌仍然希望等到大明主动进攻,顺国被动防御的局势,让顺国稍微占据一点大义名分,方便实施坚壁清野的坚守策略。
所以李策凌仍然没有公开反抗大明,还是在原有框架内找理由。
但李策凌讲的这些逻辑,也确实符合草原上的典型的具有分封特性的政治生态。
一个部落的普通部众,直接从属于所在部落的首领,大汗不能越过首领管理其他首领的部众。
大汗一定要做的话,那就会与下属部落发生矛盾,乃至形成武装冲突。
李策凌的信在天工十九年春天之前,陆续送到了西域和中亚的各个部落首领的手中。
看完了李策凌的信之后,有一部分本来准备去哈密的首领发生了动摇,最终有一部分决定不去了。
当然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部落的使团在夏季到来之后陆续赶到了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