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398节

  “不好!城墙可能倒了!”

  大维齐尔猜对了,最为恐怖的消息在最后关头传来了。

  在天工二十二年八月八日,西历1815年9月10日,在清晨五点钟的时候。

  大明海军主力舰队的舰炮终于砸烂了君士坦丁堡的海墙。

  五米厚的城墙被削的只剩下一米多的时候,就开始在炮击下大段大段的直接倒塌了,一倒就是十几米甚至上百米的长度。

  舰炮马上马上停止轰击,而是将弹药换成了高爆弹,对着倒下的城墙继续轰击。

  将城墙缺口处的乱石堆炸的四散纷飞,也将躲在城墙后面的奥斯曼军队直接歼灭,给陆军完全打开进城的通路。

  等候多时的陆军登陆船队开始上岸,在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我正式开始夺城战。

  不过这场战斗与其说是夺城,不如说是进城。

  城内的守军被炸了一个晚上,本来都已经快要精神精神崩溃了,他们的敌人出现的时候还带着梦幻般的画面。

  他们带着天火、闪电、神光而来,本来就让奥斯曼守军格外心虚,士气降低到了极点。

  异常坚固的城墙整片倒塌,让他们的士气几乎直接崩溃了。

  大明陆军神完气足,沐浴在晨光之中,从倒下的大片城墙中进城,很多奥斯曼士兵看到就直接跪地投降了。

  偶尔遇到比较顽固的敌人,陆军直接呼叫空中支援定点轰炸。

  地中海战区的航母已经开进了马尔马拉海,舰载机作为对地支援飞机与地面陆军配合作战。

  大规模的空军继续负责维持对陆军尚未抵达区域的压制。

  奥斯曼大维齐尔安排观察城墙情况的士兵,在城墙倒塌之后第一时间跑进宫去报告。

  大维齐尔和苏丹也很快就得到了这条消息。

  苏丹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现在我应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向大明投降?

  “战争才刚刚开始,这才宣战的第二天而已。

  “甚至严格算起来,正式交火到现在不过十几个小时。

  “如果我们就这么投降了,就像一个笑话啊。

  “关键是,现在大明是直接进攻了伊斯坦布尔,现在也只能占领这座城市。

  “除了马尔马拉海周围,奥斯曼其他绝大部分地方,应该都还在我们的臣民和军队的控制之中。

  “我们只要能离开伊斯坦布尔,就能继续调动其他地方的力量。

  “我们也不应该就这么投降……”

  大维齐尔心中则是绝望的,挥手让卫兵向退开,单独向苏丹说:

  “陛下说的不错,大明目前只进攻了伊斯坦布尔,最多是同时控制了马尔马拉海的出入口。

  “奥斯曼的绝大部分疆土和人民,应该都还是忠于陛下的。

  “陛下到了这些滴很,就能直接调动这里的官员和军队,收取这些地方的随手,要求这里的人协助防御。

  “我们正式交火到现在,确实也只过了十几个小时。

  “但如果反过来看的话,大明在这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了令人绝望的强大力量。

  “对整个城市,持续一整个晚上的轰炸,伊斯坦布尔大片城区成了废墟。

  “大明的大量舰炮也只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强行摧毁了伊斯坦布尔号称不可能被攻破的城墙。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世界渴望之城,几个小时就被攻破了。

  “伊斯坦布尔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又如何坚持?

  “关键是,越是偏远地方的愚昧民众,对于各种神秘力量的崇拜就越是强烈。

  “大明那些能够飞行的机器,投放下来能发出呼啸声的炸弹,能够直接点燃一切的炸弹,还有他们释放的那些灯光。

  “这些东西在内陆愚昧的地区释放出来,就可能让当地的士兵直接投降。

  “也许我们此前的选择都是错的,我们在战争开始之前极大的低估了大明的力量,低估了现在的大明的力量。

  “现在的大明,与二十年前我们遭遇的那个,已经截然不同了。

  “我们组建的新式部队,也许有能力与二十年前的大明陆军对抗,但面对现在的大明军队却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现在直接投降,未必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我们也许还有谈判的余地。

  “您也许还能得到一片封地传承下去……

  “如果真的按照最初的计划,将战争持续深入到地方,在整个国家疆域内打破坏性的战争。

  “那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奥斯曼苏丹和贵族全部被彻底消灭……”

  奥斯曼苏丹一直都颇为镇定,但是现在终于有点保持不住形象了,有些崩溃的大声说:

  “不可能,我接受不了,我是奥斯曼的苏丹,我不能就这么投降,你已经决定要投降了吗?

  “在战争开始之前,大明能给出的条件,就已经是安卡拉公爵了,现在投降也不可能拿到更高的条件了。

  “很可能会变成没有地的贵族,也有可能被大明皇帝囚禁起来,等到奥斯曼全境臣服后处死。

  “我不能再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我绝对不要回到继位之前的生活了。”

  由于奥斯曼奇特的继承方式,大部分奥斯曼的苏丹继位之前都处于被囚禁的状态,几乎无法与外界有任何接触。

  现在的塞勒姆本身就是比较有抱负的君主,获得了自由和权力之后就再也不想失去了。

  他现在无法想象,回到与以前类似的生活,自己能活多久。

  大维齐尔也明白,所以叹息着说:

  “不,我没有决定,我会服从陛下的命令,我只是在为陛下分析局势。

  “如果陛下决定继续作战,我当然也会服从您的命令,为您奉献我全部的力量。

  “大明军队虽然应该马上就要进城了,但我们可以化妆成平民潜逃。

  “大明不可能警惕整个城市的所有人,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聚集起来,依次分辨他们的身份。

  “只要能够离开伊斯坦布尔,我们就还有机会聚集地方上的力量。

  “大明在伊斯坦尔布的这场战争虽然表现的非常强大,但也肯定是做了很长时间准备才实现的。

  “关键是在伊斯坦布尔,他们的海军可以直接攻城,到了内陆可就用不了了。

  “他们的这种作战方式,肯定严重依赖补给,在内陆山区之中,他们应该也发挥不出全部力量。”

  奥斯曼苏丹马上说:

  “伱的忠诚让人感动,潜逃到内陆地区继续坚持抵抗,也确实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第356章 苏丹到底跑没跑?如跑

  奥斯曼苏丹和大维齐尔决心继续抵抗到底。

  他们都知道。潜逃到内陆再次组织物资和人员抵抗大明,会是一场代价巨大的博弈。

  自己抵抗的时间越久,抵抗的规模越大,大明彻底征服奥斯曼的难度越高,就有可能导致大明放弃彻底征服的想法。

  奥斯曼君臣最终能够保留的独立性就越高,甚至可能继续完整的保持独立状态存在。

  但是,如果大明没有放弃征服,奥斯曼最终也真的大明彻底征服了,那他们遭到的报复和惩罚也可能会越沉重。

  反过来,如果越早投降,保持完整和独立的可能性越低,但遭到报复和惩罚也会越轻。

  关键在于奥斯曼能抵抗到什么程度,大明强行征服的代价会有多高,能否达到大明国力无法承受的临界点。

  如果是神洲的藩镇,打出一场令人绝望的大溃败之后,确认了双方力量足够悬殊之后,通常都会比较果断的投降了。

  但欧洲的君主可能会选择继续挑战一下,继续试试对手的真正深浅。

  由于历史和社会环境截然不同,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在某些地方也与神洲人也相差甚远。

  一个皇帝和朝廷,真正统一天下所有区域,是神洲人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天下大乱的时候,神洲人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早晚还是会出现天下大一统的局面。

  他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正统王朝的疆域之内,有一个小规模的造反力量,或者是不肯臣服的抵抗力量。

  皇帝和朝廷通常会选择不惜代价的征讨,甚至会冒着财政崩溃的代价去干。

  因为他们自己当了皇帝,他们也会那样做。

  那些藩镇君主,以及所有的反王,当了皇帝之后也会那样做。

  在神洲的疆域核心区域,任何敌对力量都不能存在,在边沿区域则至少要称臣朝贡。

  在中央帝国有能力的时候,就不会允许自己目光所及的地方,有任何公开拒绝臣服于自己的机构和人员。

  就算是一时之间拿不下,也要为了拿下而积蓄力量,当天下共主是理所当然的目标。

  这是地理环境、历史记忆、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现实共同塑造,并在历史周期中不断强化的共同认知。

  但是大陆另一端的欧洲人就没有这种观念,欧洲的君主会觉得没有必要那么干。

  大国疆域边沿地区的小邦国,甚至是大国核心区域内部的半独立邦国,如果很难征服那就不要征服了。

  征服的成本太高了的话,那就放任其继续存在好了。

  因为欧洲本来就没有完全统一过,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独立半独立的邦国,君主和封臣的关系复杂到了极点。

  当地位对调之后,欧洲的地方藩镇势力,也并不觉得君主会有非常强烈的削藩动机。

  欧洲的独立小邦国,也不认为旁边的大国为了征服自己,会付出让他自己吐血乃至崩溃的代价。

  因为大国不惜代价征服小国后,可能会有其他大国趁机袭击它。

  欧洲人带着自己的思维惯性,去考虑他们与大明的关系的时候,考虑大明征服自己的决心的时候,就容易形成误判。

  不过反过来看,神洲人面对欧洲人,也会形成误判。

  大明的将领也不会明白,欧洲人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投降,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对抗倾向。

  不过在大明剪除了所有外部力量,专心对付剩余的抵抗力量的时候,泰山压顶之势形成之后,这些欧洲人也会怀疑人生的。

  大维齐尔开始亲自帮着苏丹做潜逃的准备工作。

  大维齐尔没有考虑率领军队突围,他认为君士坦丁堡的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大明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在沿海的城市的优势太大了。

  在持续的轰炸和炮击的掩护下,大明的陆军可以轻松的击溃奥斯曼新军。

  在这种情况下突围就是找死。

  现在地面上的战斗已经没有意义了,而奥斯曼人只能在地面与大明对抗。

  大维齐尔要求士兵,去把苏丹的近亲王室成员全部带来,全部都要一起化妆离开,不能留在城中。

  如果不带上他们,大明军队进城之后,完全可以和伊斯坦布尔的贵族和官员们合作,重新立一个苏丹来向大明投降。

  还要找个与塞利姆相像的仆人假扮成苏丹,在新军的保护下坚持抵抗大明军队,为苏丹潜逃争取时间。

首节 上一节 398/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