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用他们自己摸索了,大明朝廷直接来教导他们,那效果自然是更好的。
这也是一次真正的彻底的社会革命。
所以初期的直接冲突过后,欧洲的原有自由民和刚解放的农奴们,很快就接受了大明的基本社会制度。
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
…………
大陆南部的印度地区,顺国首都德里城,这座曾经的繁华帝都,现在已经几乎变成空城了。
德里是大明印度战区空军的重点轰炸对象。
经过大明空军几个月的持续袭击,德里城的普通百姓要么已经丧命了,要么已经外出逃难去了。
城中只剩下少量逃不走的老弱病残,以及没办法走的贵族和官员们。
最近这几天,顺国皇帝李策凌似乎感染了风寒,然后很快就卧床不起,以至于意识都开始模糊了。
李策凌不知道自己是正常的生病了,还是感染了大明飞机投放的疫种。
但是李策凌知道自己多半要死了。
李策凌确实死了,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死的,还是被饿死的。
李策凌卧床不起之后,就没有人给他送食物了。
李策凌最初还能喊话,但是喊来人的时候却没有人进来,李策凌也意识到周围根本人影。
本来应该伺候自己的仆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都跑了。
看上去似乎是担心被传染。
实际上可能是因为,顺国宫廷内外和朝廷上下的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不想李策凌继续活下去了。
李策凌统一了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绝对可以算是一代英主了。
李策凌也是一个强权君主,顺国的臣子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也没有人敢直接造反。
李策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一直坚持要与大明对抗到底,但是顺国的臣子却并不是都这么想。
本来就有很多臣子不愿意与大明为敌,他们本来就因为大明的制裁而非常痛苦,他们已经习惯了大明的产品。
等到大明正式发动进攻之后,特别是奥斯曼和俄国依次被消灭的时候,就有越来越多的顺国臣子已经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他们已经知道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了,继续坚持对抗的越久,自己最后的结局就越惨。
等到顺国范围内瘟疫不断爆发的时候,包括李策凌的儿子在内的顺国朝廷上下,都已经不希望李策凌继续硬抗下去了。
他们或明或暗的劝说,都被李策凌声色俱厉的推脱掉了。
所以在李策凌染病之后,他们就正好心照不宣的顺水推舟,放任李策凌卧床不起之后就没再起来。
李策凌又病又饿,身体也可能因为发烧,而意识变得逐渐模糊了。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李策凌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后悔。
如果自己当初直接投降的话,大明皇帝就算是不会给自己任何好脸色,但也应该不会让自己这样死掉吧?
但是现在想什么都已经太迟了。
到了天工二十四年九月初的时候,李策凌的身体已经凉透了。
李策凌的长子李乾光站出来,率领顺国朝廷上剩余的臣子共同写了份请降的书信,派人去前线向大明军队请降。
李乾光也只是以王子的身份做事,他不知道大明会怎么处置顺国君主。
第375章 顺国能不能投降?
顺国人想要投降,但是却很快就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下,投降都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
大明的飞机时不时的出现在天空,发现下方有人群就有可能发动攻击。
而且印度内陆瘟疫肆虐,派人出门都很难保证安全。
但是李乾光等人却也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因为难以接触就继续煎熬,那样就是真正的等死。
大明现在就是要让顺国人慢慢的死掉。
自己不主动出去请降,大明人是不会进来接触自己的。
必须冒险出去才有一线生机。
所以经过一轮激烈的讨论,顺国的高层贵族和官员们制定了一个投降方案。
各家各户分别派出几个亲信家丁或者死士,汇合之后再分成十组,都带着相同的请降书和白旗。
并用足够大的布幔,写上尽可能大的请降两字,希望天上的飞机能看到。
然后让他们分头出发,分别前往前线求和。
他们的做法可以说是基本正确的,十组家丁离开德里之后没多久,就被大明的巡逻飞机发现了。
巡逻飞机没有直接跟顺国人接触,但是却一边见识一边把消息送回了作战指挥部。
大明印度战区总督刘彪,得知顺国可能要求和的消息却并不高兴。
刘彪现在其实并不希望顺国这么快就投降。
刘彪本来想要在印度耗几年,把大部分印度人耗死,正好也让自己的作战速度慢一点,最后在几个将领中间不会太显眼。
你们投降的也太快了点,不会显得我太厉害了吗,不会让我的威望增加吗?
本来自己已经基本成功了,杨遇春最先灭了俄国,擒获了俄国沙皇一家,印度战场的进度已经排在最后了。
结果到最后出了岔子,杨遇春那家伙搞了俄国皇后,把他自己变成了罪臣。
同时刘彪也有点不敢接受顺国的投降。
这边刚刚给印度半岛上下满了瘟,至少得关起门来观察几年。
等得了瘟的印度人死光了,瘟疫自然消退之后,才能派大军进去接管这个半岛。
在这期间,也不能让印度人随意从半岛内部出来。
万一把瘟带到了外面就麻烦了。
不过刘彪出身吴国军队,是最早一批直属于朱简烜的臣子,跟朱简烜直接接触的次数和时间都很长。
刘彪比其他将领更加了解自己家大王的喜好。
再加上当初老上司曹振东的提醒,刘彪遇事不决就习惯于请示朱简烜。
不过请示之前,自己得把事情完全弄清楚,汇报的不清不楚的话,自己家大王也不会高兴。
至于说明知道对方打出了请降的旗号,还假装看不到,故意派出飞机把这么炸死。
这种计划确实没有什么难度,都司也很容易暴露,那大王大概率会动怒。
动怒不是因为死几个印度人,而是因为自己作为臣子不听话,不经他知晓和批准就自行其是。
即便是不宜公开说的事情,他也不允许臣子揣测他的心思自己去做。
就算是臣子替他背黑锅,他也不会高兴。
日本战役的时候,田意明和自己一起提议,以大明皇帝的名义,召日本藩国大名前往顺天府朝拜。
然后安排海军的船只,在路上将大名们乘坐的船击沉,直接杀死这些大名。
这种阴毒计策都因为上报而得到鼓励和奖赏。
虽然计策最终没有被批准执行,但这种奖赏说明了朱简烜对待类似事情的态度。
臣子想要干坏事的事情,必须要让他知道怎么回事。
刘彪给空军下令,安排飞机引导顺国的使者到前线来,在隔离区清理干净观察几天,同时问清楚他们的情况。
朱简烜有前世的经验,自然知道怎么控制瘟疫,怎么隔离和处理污染物。
关键是处理这些事情的经验和注意事项,这是前世历代医务工作者和生物学家们用人命积攒出来的。
这些经验都被直接传达给参与相关工作的工匠和士兵了。
印度战区要搞瘟疫战,就不可能完全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人和物,自然也要做好隔离和清理的准备。
所以所有的军营和作战前线区域都有专门的隔离区。
负责控制污染物,清理消洗需要带出去的东西,以及不相信接触过的人。
顺国派出的十组使者,陆续被印度战区空军巡逻飞机找到了,也被陆续指引着来到了这些隔离区。
并被暂时关押在了隔离区最边角的污染管理及通讯区域。
通过录音、录像、广播系统询问情况。
这些使者没有任何的保留,马上把顺国朝廷的情况说明白。
说明坚持抵抗的李策凌已经死了,现在是大王子和勋贵与老臣们维持秩序。
王子、勋贵、老臣们都不想也不敢与大明为敌。
都是李策凌刚愎自用,为了他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一意孤行的对抗大明天朝,害苦了顺国的臣民百姓。
现在他们都愿意向大明投降的,自己的家主就想要活命,别的什么条件都没有。
询问的结果很快就被整理出来,送到了刘彪面前。
刘彪看完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李策凌这个老东西终于死了,难怪死硬到这种程度的顺国终于要投降了。”
不过并没有任何的惊喜,反而有些遗憾和懊恼:
“李策凌这老东西怎么不多活几年?熬到印度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再不更好吗?
“关键是你们这些人是什么意思,投降怎么能不要条件呢?
“你们不要条件,这事儿就很容易成了啊。”
刘彪的最后一丝幻想,就是这些顺国人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条件,那样自己家大王肯定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
那样印度的局势就会保持现状,自己就得继续在这里看着手下给印度下瘟。
现在这情况,肯定没办法继续了。
刘彪无奈,但也是没有办法,熟悉朱简烜喜好的他,也不敢和杨遇春那样主动搞事情。
只能老老实实的把情况写成报告,同时特别附上了自己的建议,是不是可以直接杀了这帮使者,假装他们从来没有来过。
然后用处理军情的加密电报系统发往顺天府。
朱简烜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也不是很高兴,朱简烜自己也不希望顺国就这么投降了。
朱简烜个人内心之中的请降和刘彪类似,也希望印度就这样继续硬抗几年,等印度本地的人形生物死的差不多再去接管。
但现在也不能假装不知道了,刘彪的建议确实可以用,但却并不值得。
大明对印度用瘟疫战术,可以算是对顺国搞坚壁清野,关键是用尸体污染水源行为的报复。
但坚持抵抗的李策凌已经死了,剩下的顺国臣民已经愿意无条件投降了,自己再继续这样做下去就是屠杀了。
朱简烜始终让大明朝廷尽可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