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时卫所组建的时候,卫所的百姓的工作没有变,就是继续在原地种田。
但他们当时的身份已经被转化成了有“身股”的雇工。
当时北方的屯田卫所的收益,是按照两成上交给朝廷,三成分给卫所的所有居民,五成用于卫所开销的方式分配的。
卫所的开销包括了农忙时间的一日三餐,以及所有的农具、种子、耕牛、仓库费用。
所以卫所居民分到的三成收益是纯收入。
农业机械发明之后,首先在北方的卫所推广使用,导致大量的卫所居民不用继续参与农业劳动了。
这些卫所就在朱简烜的指示下开始转型。
不继续参与本地农业劳动的家庭,要么分家移民新大陆领取一百亩土地,要么安排一个劳动力进工厂做工。
进工厂做工有正常的工钱可以拿,自己所在的家庭可以继续领取卫所的收益分成。
如果去海外,只要孩子结婚了,就能分到一百亩土地。
如果进工厂,虽然活儿变了,工厂的工作比农场更辛苦,但原有的收入还在,又多了一份额外收入。
继续留在农场里面干活,虽然收入数额不会降低,甚至还因为化肥的使用而有所增长。
但是未来的预期收入,与其他两个方向相比的话,就成了最低的方案。
所以这种转化颇为顺利,愿意留在农场的人越来越少。
卫所农场不得不额外发工钱,拉高留下来的农民收入,才稳住了局势。
再加上北方本来就是旱田,本来就最适合集约化经营,所以很快就完成了机械化改造。
大量的额外劳动力,也推动着朝廷不断建设新工厂。
朱简烜根据前世的经验,专门构造出来的这套制度,就是专门用于推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
结果也让北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持续狂飙。
最近这些年北方地区的城市范围持续暴涨,城市外围的农场也几乎全都变成了大型机械化农场。
亚历山大和投降的俄国高层来这里,算是直接进入了工业社会的漩涡之中。
亚历山大和手下的将领们看了城市和农场后就想骂人了:
“原来大明是这个样子吗?我早知道大明是这个样子,那俄国还打个屁?”
等他们看完了大明的步枪和火炮生产线之后,亚历山大和俄国高层的精气神同样都被完全抽空了。
陪同亚历山大等人来参观的王引之,就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们问:
“诸位现在觉得怎么样?”
亚历山大直接哭丧着脸说:
“如果在战争之前,我来过这里看一眼,我绝对不会与大明为敌,我一定直接向陛下称臣朝贡。”
王引之马上笑着反问:
“但是我记得,鸿胪寺好像给你们发过邀请?”
亚历山大听到这个问题,顿时格外懊恼的念叨:
“我当时自以为是,我根本不敢来顺天府啊,我觉得大明皇帝可能会把我扣下。
“但是现在想来,大明皇帝根本不会用这些手段,让我来看过大明的城市和乡村,就会对大明心服口服的。
“但是可惜啊……看戏在真的彻底的失败之前,我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切。”
王引之颇为满意,然后继续打击亚历山大:
“俄国应该有情报人员,应该有专门调查过大明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吧?你没有得到比较准确的汇报吗?”
亚历山大这下子更是沮丧的几乎要捶胸顿足的程度:
“有,确实有情报人员,向我汇报了大明的所谓工业能力,想我说明了大明的军事工业的恐怖效率。
“但是我不相信啊……人是无法想象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东西的。
“我当时能够想象的是,大明肯定确实比俄国强大。
“但那种强大的概念,是俄国十万燧发枪兵,大明就有二十万燧发枪兵的概念。
“我当时自以为是的判断,觉得情报人员夸大了大明的一切。
“实际上他们的描述颇为准确……”
王引之微笑着点头:
“我可以理解,这种事情太正常了。
“就是我这个与军工生产无关的大明人,在真正见识过这样的兵工厂之前,都无法想象这一切。
“更别说你这个欧洲的白人了。
“不过这些现在都无所谓了,你们以后准备怎么样?”
亚历山大愣了一下:
“我以后怎么样……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吧?大明的皇帝陛下想要我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我还有什么用?”
王引之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如果以后,有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余孽,私下或者公开的联系上你们,你们应该怎么做?”
亚历山大下意识的张嘴,却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我一定向朝廷告发……或者警告让他们不要犯上作乱,好好当一个大明子民?
“不过……这样一定对吗?还请先生指教,陛下想要让我怎么做?
“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一定没有二心。”
周围的其他俄国王室成员,俄国的主要贵族和将领们,也都是跟着点头称是。
他们现在是真的被现实打击到颓废了,根本没有其他想法了。
第387章 科举出问题了
王引之对俄国众人的反应颇为满意,但是却也没有马上领着他们去见皇帝,朱简烜现在不准备单独见他们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亚历山大为首的前俄国高层,被安排在了顺天府休息,让他们自己体验大明的生活。
与此同时,西班牙几个刚投降加盟的欧洲国家高层,跟鸿胪寺对接完成手续之后,也被安排来大明拜见大明皇帝。
见皇帝之前,同样首先被安排出去参观,从广州上岸参观之后,坐火车穿过内陆腹地进入顺天府。
这些使者和国王开始了他们的参观旅行之后,很快就都开始感到一阵阵的后怕。
如果早就知道大明本土是这样的,那之前在是否向大明称臣的问题上,就不该有任何的犹豫和考虑。
同时也都暗自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否则最终的结果就是俄国了。
一直到天工二十四年年底,在冬至大朝会的前几天,朱简烜才正式召见这些人。
这群欧洲来的王公贵族们,现在见到朱简烜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任何额外的想法了。
全都格外的稳重,也都格外的认真。
都按照他们在鸿胪寺学习的礼仪动作,按照来之前锻炼模拟过无数次的流程,格外郑重的向朱简烜行礼问好: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波斯国王法塔赫,本来想要询问朱简烜,为什么不用学校来赚钱。
但是看着现场的气氛,根本没有机会开这个口。
西班牙、波斯等国家君主的正式朝拜,意味着现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全部正式纳入了大明天朝体系。
大明天朝皇帝是天下和世界的最高领袖。
这个星球上其他所有的国家和部族,全部都是大明天朝皇帝的臣子。
朱简烜对这些人的态度颇为满意。
朱简烜已经经过王引之、马卫国等人的汇报,知道这些欧洲人现在已经被完全慑服了。
不过最后的这几个国家本身并不重要。
朱简烜也不专门询问和叮嘱他们什么了。
就是坐在御案后面,默然的看着他们行礼完毕,然后挥手让内阁宣旨,把正式的安排告诉他们。
对于西班牙、波斯等国君主,就是再次确认已经协调好的安排。
现在当面正式册封他们一次。
然后是亚历山大等投降的贵族和高层,基本都被朱简烜塞进了鸿胪寺四夷馆当通译,以后负责翻译他们本国语言的文件。
包括俄国前沙皇亚历山大,以及真正的奥斯曼前苏丹。
虽然这帮人大概率已经心服口服了,但还是不能直接放他们自由的活动,就留在顺天府城内干活吧。
这些人以后都是大明朝廷的办事吏员。
亚历山大当然不满意,但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以后还能活着,那就不会去找死。
亚历山大等俄国高层自此在大明国都顺天府住了下来,以后就住在鸿胪寺官办的官吏住房里面。
西班牙等几个新藩国的代表,则带上正式的册封文件返航。
朱简烜实现了最为重要的一项成就,现在也算是基本上心满意足了,心态也再次开始发生某种变化。
第二天上午,内阁大学士沈复进来报告,向朱简烜递上了一份请示。
主要是前一阵子,臣子们关于给朱简烜换称呼的议案,现在礼部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在拿出来公开讨论之前,先给朱简烜自己单独过目。
沈复在欧洲战争之后,当了一段时间的代理的欧洲布政使,而后被调进京师当了一任鸿胪寺卿,再然后又被点名入阁了。
沈复在大明朝廷的官员里面,表现可以算是不错,但也其实不是特别的亮眼,不过朱简烜对他有印象。
所以感觉他干的还不错,一直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只要任满了就正常的升职。
朱简烜带着审视的目光翻开报告,沈复也在旁边做了简单的介绍。
礼部方面应该是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第一个方案就是加上一连串的好词,什么神文圣武泽被苍生之类的词儿,一口气排了二十多个字。
第二个方案是简单一点,就叫“天皇大帝”。
朱简烜如果觉得还行,那礼部准备在冬至前后,或者直接在大朝会上提出来,年后就开始直接改称呼。
朱简烜对这两个方案都不是很满意,那一大串溢美之词的方案给人的感觉像谥号。
天皇大帝这称呼感觉还行,但朱简烜不想被称为天皇。
虽然天皇天后最早是李治和武则天用的,但是他自己仍然会本能的想到日本那个。
况且朱简烜也看不上李治和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