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说话口音还很严重,但是都已经勉强能够自行交流了。
之前去苏里南与大明提前接触的美国翻译,已经带回来大明有意直接进攻纽约消息。
所以现在汉考克和萨缪尔都是有点兴奋,觉得现在已经看到胜利的希望了。
萨缪尔作为代表,首先给李安邦介绍自己了解的,纽约周围的军事力量概况:
“现在整个美利坚战场上,英军总数大概有三万六千人左右。
“其中八千人左右在南方作战,大约六千人驻守在纽波特。
“现在纽约城中有两万二千人左右,其中有八千人左右是刚刚抵达的。
“这八千人可能会被分配去南方作战,但是现在还没有离开。
“马萨诸塞现在有一万名民兵,北方的大陆军应该也还有一万人左右。
“民兵和大陆军都不能持续作战,默认服役期限只有一年,无法始终维持最大规模。
“但是马萨诸塞接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青年男子数量有数万人。
“如果大明能够提供足够的军饷和武器,大陆军和民兵的数量都至少能再翻倍。
“再有大明主力军的率领和支持,我们一定可以打下纽约!”
第53章 汉考克的粮食和劳工筹备方案
李安邦对萨缪尔的情报详细度有些意外,所以反复多次确认他的说法是否可靠。
萨缪尔则是反复保证绝对准确,马萨诸塞民兵就是萨缪尔自己组建的。
波士顿倾茶是萨缪尔和汉考克策划的,萨缪尔带着自己的民间团体自由之子亲自实施的。
萨缪尔通过自己的自由之子组织,对美利坚北方的情况了解的非常透彻。
按照李安邦的理解,这个自由之子就是一个民间会党,成员是来自美利坚北部各行各业的年轻人。
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动美利坚的独立,为了这个目标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李安邦决定接受萨缪尔的解释,然后又询问两人当地民间的情况:
“地方百姓对英国朝廷军队和你们的支持如何?
“最关键的问题,纽约的英国军队,能否从周围民间征集到物资?
“你们能否发动周围百姓坚壁清野?也就是破坏所有可能为英国人所用的设施?
“这关系到我们的围困计划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
萨缪尔再次胸有成竹的说:
“如果是南方,我还不敢保证,那边的保皇党和效忠派比较多。
“但北方的百姓大部分都是支持独立的。
“英军想要从周围获得补给,主要依靠派出小股部队强制征集和扫荡。
“但我们有大量的民兵组织在纽约周围活动,已经打击和消灭了很多英军派出的扫荡队伍。
“现在有了大明军队的协助,我们应该能彻底杜绝英军的扫荡行动。
“到了那时候,除了英军直接占领了几个岛之外,英国人也就无从当地民间得到任何补给。
“纽约的英军也就只能依靠欧洲的商船队伍供应补给。
“只要大明海军再切断海上补给线,纽约的英军坚持不了几个月就得投降。”
李安邦虽然不知道群众基础的说法,但他是一个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领。
这些战争经验还主要是镇压土著势力刷出来的。
他非常清楚的知道,镇压和围困这种任务,除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之外,周围百姓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萨缪尔说没有说谎,那纽约的英军现在就是案板上的肥肉。
英国人以前还能够通过扫荡征集物质,那是因为当地民兵无法与他们正面作战。
现在有了大明军队参战,情况马上就不一样了。
李安邦轻轻点头之后继续问:
“那周围百姓应该能为我们提供补给吧?主要是要提供围困期间的口粮以及劳动力。
“我们知道你们军用物资短缺,所以我们都有尽可能准备了足够多的分量。
“但是粮食的日常消耗太大了,我们是没办法在船上直接备足的。
“还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帮助我们挖掘和修筑防御工事,干一些军营周围的杂活。”
萨缪尔听到这个问题,明显稍微迟疑了几秒钟。
“有我们的民兵和自由之子号召和发动,百姓肯定是愿意提供粮食的或者来干活的。
“但是大明最好是给百姓以合理的报酬,否则征粮和劳动是无法持续的。”
李安邦马上笑着说:
“这个我明白,我们虽然没有直接带钱过来,但是我们带来了丝绸、瓷器、茶叶、香料。
“你们可以协助我们,将这些物资销售出去,或者直接拿去换粮食,应该能做到吧?”
萨缪尔和汉考克听到没有带钱,下意识的就有点失望和错愕。
但是听到后面几个关键词,两人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情绪直接来了一个过山车。
萨缪尔以前就干过茶叶走私,本来就有自己的销货渠道。
汉考克家更是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商行,也能方便的处理这些物资并且赚到钱。
大明这些产品的价值,也许不如金银贵金属的价格稳定,但比现在根本没谱的美元可信多了。
萨缪尔直接拍着胸脯说:
“只要有合理的报酬,那粮食和工人都没问题……”
汉考克在迟疑了半秒钟之后,却现场提出了另外的大胆想法:
“这些物资价格高昂,大部分百姓拿到也不会直接用的,在某种程度上与金银是类似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不直接拿出来销售或者直接交换粮食。
“我们可以在一个公开的安全的场合,将这些物资囤积存放起来,让所有百姓都知道。
“并安排足够的守卫,带领部分民兵日夜轮流看守,让所有人都觉得绝对的安全。
“同时制作对应一定数量物资的票证,战争结束后可以用票证交换仓库的物资。
“这样应该能够通过这些票证的发放,征集到比实际物资价值更多的粮食和劳动力。
“如果允许民间商人自由交易这些票证,那就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粮食和劳动力。
“如果大明以后保证,每年都会定期送来类似的物资,那效果会更好……”
李安邦听了之后稍微有点疑惑,不能立刻明白汉考克这个操作的原理。
但是李安邦是在工商业同样成熟的大明长大的。
他的人生经验,让他单纯潜意识就能做出判断,汉考克的这些手段应该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现在是战争状态,那些珍贵的丝绸和瓷器,直接发给百姓的话,他们也未必能保得住。
由官方的力量和民间力量同时出面,在公开场合共同看守这些物资。
可以让百姓觉得官方是在带领他们保护他们的资产。
再加上票据本身可以交易,就会有一批人炒作这些票据,有一批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真的去领取物资。
所以物资的准确数量可不公布,发出去的票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过物资总数量。
如果大明每年运货过来,可以提前一年拿到一年后的票据。
实际上会凭空比现实多出一年的钱。
如果再让汉考克这种商人配合,暗中参与票据市场的炒作,甚至能直接通过票据交易盈利。
李安邦稍微考虑了一会儿,最终决定接受汉考克的设想:
“大明的商品可以交给你们处理,你们能筹到物资和人员就行。
“但是要记得控制幅度,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的物资供应,而不是尽可能高的收益。
“不要发放超过实际物资数量的票据,也不要故意过分鼓吹票据交易活动。”
汉考克马上拍着胸脯保证:
“请您放心,绝对没有问题,我们一定努力保证供应稳定。
李安邦轻轻点头,又专门叮嘱了几句,算是认可了他的承诺。
但是也没有完全放心,李安邦对商人的手段和品德没有什么期待。
所以还是会安排大明的军方人员,跟随配合也监督他们的活动。
第54章 茶叶与民意
李安邦带着汉考克和萨缪尔两人,去见了负责管理大明商品的军官。
让双方认识和配合处理船队携带的商品。
汉考克对绸缎非常感兴趣,他看着那满仓库的绸缎,就忍不住抚摸着感慨:
“这是正宗的大明绸缎,不是英国、奥斯曼、日本人的次品货,都能卖出很不错的价格……”
萨缪尔则对茶叶比较好奇,但是看了一个小金属盒子中的茶叶后,却明显非常的意外:
“这茶……是绿茶,没有红茶吗?
“而且为什么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不太一样?
“我们平时见到的基本都是粉末,这些都是短梗?”
看着货物的军官听了笑着直摇头,拿了另外一个罐子出来:
“红茶就是发酵过的绿茶,所以更加适合长期储存,适合在潮湿的远洋航行中储存。
“不过,即便是红茶,英国人喝到的,和大明人喝到的,仍然不一样。
“因为如果包装不好,红茶在运输过程中会再次受潮。
“绿茶更不用说,没有专门的保存方法,到了欧洲之后味道会变得更加奇怪。
“欧洲人的商船船舱,内部通常都是一个完整的空间,这样能够装更多的货物和人员。
“但是只要有一个地方进水受潮,整个船舱的货物可能都会跟着一起受潮。
“大明的军民船只,都是有多个水密舱的,内部空间互相隔绝。
“一两个甚至多个舱室受潮,也不会影响所有舱室。
“大型船只中间的舱室最为安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干燥的,可以储存对潮湿敏感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