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83节

  毕竟这两年朝廷刚做了亚欧留守司,还拆分的广东。

  不过无论心中怎么猜测,表面上的配合是不能少的,都要摆出全力相助的姿态。

  皇子们抵达太平府,就算是到了这一轮实训的任职地点了。

  本来就要办理正式的职务交接手续,特别是这一次皇子们的职务是皇帝特别拟定的,需要跟本地的下属官员说清楚。

  美洲的大臣和内阁大学士们,带着台太平府的主要官员在码头迎接皇子们。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皇子们帅首先拿出任命书,交给现有的布政使等官员去确认无误。

  美洲大学士和大臣们,引领和簇拥着皇子们进入城中,送进北美的王宫,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

  朱简烜本来在纽约已经有了一套王宫,而太平卫作为中都不能没有宫殿。

  所以本地的官员们就给朱简烜上奏章,申请在中都太平府也建设一组新的宫殿。

  美洲本地重大事务的决策会议,以及针对美洲高层的诏令的宣读,都应该有合适的场所。

  无论国王本人是否来美洲的宫殿居住,这些宫殿的政治意义和仪式作用都始终存在。

  当时朱简烜已经当了皇帝了,在美洲给自己建设宫殿应该用皇帝标准。

  但是朱简烜却专门要求,只能按照亲王的标准去建造。

  朱简烜首先是考虑自己长期不在北美,放一套皇帝级别的宫殿在北美就是个麻烦。

  早晚会发生主动或者意外性质的僭越。

  自己直接不在北美搞皇宫,直接把僭越的可能性和等级都降低了一级。

  皇子们跟本地的大臣、大学士们互相确认了身份之后,大皇子朱靖坤宣读了一份圣旨,那是皇帝给他们的直接命令。

  大学士们听完之后都明显有些愣神,按照圣旨上的说法,这些皇子们相当于是美洲大学士了。

  同时他们显然还拥有远超普通大学士的决策权。

  那美洲现有的大学士怎么办?

第425章 北美的优势产业和主要的任务

  在美洲官员的期待和忐忑中,皇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整理美洲地方的行政区划。

  皇子们有了在广州的经验之后,这次来美洲的路上没有想着直接把方案定下来,非常保守的做了几个调研方案。

  先把当地的情况了解清楚,再去做任何调整性质的方案。

  毕竟,他们自己也都知道,他们去广东之前,也对广东地区有基本的了解,而来美洲之前,对美洲就真的知之甚少了。

  皇子们参加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完成了权力交接仪式之后,就在美洲大学士和大臣们的陪同下到处参观调研。

  翻阅本地历年的政治和经济报告,查阅各项工业和农业以及人口数据,到具体的工业区上去访问。

  美洲官员们觉得,现在皇子们做的事情,与按察使和御史非常类似,都是到处查访。

  很多官员都开始担忧,这些皇子们会不会搞出什么大案来彰显政绩。

  还好皇子们现在其实只是在概括性的了解情况,并没有针对性的去调查某些事情。

  皇子们很快就有些意外的发现,太平府乃至北美最发达的产业,已经与大明本土不相上下了。

  美洲的农业机械产量,与大明本土在同一个数量级上,每年的拖拉机产量突破了十万。

  现在北美地区总共有四个大型农业机械制造厂,分别位于太平府、白虎府、纽约府、美洲府四个府城周围

  其中白虎府的工厂专门生产拖拉机,可以算是太平府工厂的分厂。

  而太平府是所有工厂中,周边配套产业链最为齐全的,从炼钢到发动机到燃料和配件,所有相关产业一应俱全。

  在太平府的产业链中,能够从铁矿石开始生产出完整的常见农机。

  农业机械生产如此发达,自然是因为本地有庞大的实际需求。

  北美大平原上到处都是开荒中的农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几乎是没有上限的。

  而且在大明现在的分配体系中,农业机械这种基础生产用的器具,并不需要太过在意市场效益。

  只要有需求,只要工厂也能生产,那生产出来的这些东西,就能快速流动到需要的地方。

  不会出现用户虽然确实有实际需求,但却因为没有购买资金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无论是朝廷直接拨款,还是走内部协议分期支付的方式,甚至先用后付款,都要先把工具送到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正是有大量的农业机械的辅助,美洲大平原的开发速度才能越来越快。

  不过截止到天工二十八年底的时候,美洲的总耕地面积仍然大幅度低于大明本土。

  大明本土毕竟是持续开发了三千年的地方,又最先完成了工业化,人口也是全世界最密集的地方。

  现在本土能种田的地方都已经开发完成了,目前的在使用的耕地面积,已经逼近朱简烜前世的耕地红线十八亿亩了。

  而北美大陆的开发时间终究还是太过短暂,总的人口也只有本土的十分之一。

  目前北美的耕地总面积刚刚超过十亿亩。

  不过大明本土的耕地规模也基本到顶了。

  东北地区虽然还有新的耕地被陆续开垦出来,但是东南和西南地区却开始抛荒了。

  因为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较为平整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不断攀高,农业的商业化的程度同样不断升高。

  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南洋、澳洲、美洲、霖洲、非洲生产的各种食物,都开始涌入大明本土。

  因为随着货船的规模越来越大,远洋运输费用不断地降低。

  世界基本统一,船只本身的安全性不断升高,远洋运输的风险也不断降低。

  从美洲运送粮食回大明本土,已经是能够赚钱的生意了。

  大明本土的粮食和食物价格不断下跌。

  这其实已经是谷贱伤农的情况了,但朱简烜指挥的大明朝廷并没有强行阻止。

  因为农业生产早就不再是底层百姓的唯一出路了。

  他们可以去工厂做工,偏远地区没有工厂的话,也可以去外地大城市闯荡。

  大明本土的东南和西南地区,本来有大量的梯田。

  都是过去两百多年间,在本土人口过度膨胀的状态下,为了求生而强行开垦出来的。

  这种地方其实本来就不适合种田,现在大部分也仍然只能依靠人力耕种,不适合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

  继续以传统人力的方式耕种这些土地,收益率相比机械化农场而言越来越难看。

  农民的收入相比进厂当工人而言也越来越弱势。

  在这样的总体环境的影响下,这种边沿的次级耕地正在陆续进入荒废状态。

  不过大明本土的百姓大多是比较勤奋的,就算是没有精力耕种自己的土地了,通常也会种上各种树木。

  所以很多偏远地方开始自发的退耕还林了。

  现在这个世界的大明本土耕地面积,应该不会超过前世的本土耕地总面积了。

  而美洲的耕地潜力显然是巨大的,未来的耕地面积肯定会超过大明本土,粮食产量也有机会超过大明本土。

  如果统计刨除本地口粮消耗后的粮食产量,美洲实际上已经超过大明本土了。

  本土的粮食总产量虽然全世界最高,由于本土的人口同样全世界最密集,大部分粮食都作为食物直接消耗了。

  牲畜饲料、酿酒材料、工业食品等相关产业,不得不由海外农场的粮食供应大部分消耗。

  美洲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区了,每年的粮食输出量已经超过了开拓了一百多年的南洋地区。

  原因也是北美的旱田更适合机械化耕种,而南洋地区的土地大多是水田。

  与此同时,南洋地区的热量过大,植物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小,导致粮食本身的口感不佳。

  如果单纯为了填饱肚子,当然不会在乎这些问题。

  但大明人已经过了填饱肚子的阶段,已经进入开始普遍追求食物口感的阶段了。

  大明东北地区和美洲大平原地区北部,都是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中温度较低,产出的大米和小麦的口感更好。

  大明海外省份的大量农作物正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大明本土市场。

  这些海量的农作物,要以尽可能廉价的成本运送出去,那就必须要有内河运输业。

  所以美洲的内河船舶制造产业同样异常发达,目前的总体水平和总产量已经仅次于大明本土了。

  不过非洲和霖洲的造船业同样在快速发展,各种内河与近海船舶的产量同样连年攀升,美洲未必能保持优势。

  在此基础上,美洲留守司这些年的最重要的长期目标,就是改造北美大河下游的航线。

  北美大河中游及以上地区,也就是太平府以上的地区,河道状态非常接近标准的平原大河形态。

  蜿蜒曲折的河道在长期侵蚀形成的槽型河道中往返前进。

  但是重油及以下地区,由于最大支流来水量突然加大,河流的总体径流量直接翻倍了。

  再加上北美大河中游以下也有广阔低平的平原区域,北美大河下游的河道所在的河谷的规模也失去控制了。

  下游洪水泛滥的时候,河道的极限宽度能够达到一百三十公里,大部分地区宽度超过一百公里。

  大河下游直接从一条河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个湖泊甚至不算特别的细长,形状大概像是一根S型的茄子。

  二十年前,美洲的官员勘察了大河下游的情况之后,就本能的建议直接在主河道两侧修河堤。

  直接控制美洲大河下游的河道,把下游泛滥区的宽度限制在几公里的范围内。

  河堤之外的一百多多公里宽的区域,也就是原本大河汛期泛滥这些地方,会变成两片异常巨大的河滩。

  而河滩上的土地通常比较肥沃,非常适合开垦成为农田。

  这些潜在的农田,就是官员们治理大河的直接目标,当时的官员们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规划。

  但当时这个方案刚刚刚出来,就直接被当时的美国国王朱简烜否决了。

  朱简烜直接不允许直接修河堤控制河道,不允许直接把大部分泛滥区直接开拓出来,不让他们直接转化成能够耕种的农田。

  而是要求他们从泛滥外围向中间开发,要求他们在泛滥区边沿筑坝淤田。

  修筑堤坝也是长期工程,而通过淤田的方式压缩大河泛滥区范围,那就更加是长期工程了。

  那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任务。

  朱靖坤等皇子们听了本地官员的介绍,又非常好奇的去了这种改造的现场观摩。

  大河下游的洪水泛滥区,可以看做是一个季节性湖泊。

  湖泊的东西宽度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总长度在六百公里出头,总体深度在十米左右。

  本地官员和移民的具体做法,是在枯水期的时候,在湖泊边沿地区修建大量围堰,形成一个个的围堰方格。

  方格子围堰上有半截闸门,等到汛期到来的时候,打开闸门放洪水进入围堰方格。

  汛期结束之前关闭闸门,这些围堰方格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湖泊,或者是一个个的小水库。

  刚刚形成的围堰方格的水比较深,可以养殖对水深有一定要求的鱼类。

  每年汛期可以自动换水,小水库不会变成死水。

首节 上一节 483/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