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多个裂变炸弹串联起来,制作成一个更大的子母弹,可以将威力堆砌到数十万吨化学炸药的规模。
“但是相比聚变炸弹,还是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聚变炸弹的威力,是没有理论极限的,以能够控制的标准去评估,应该至少能做到一亿吨化学炸弹威力。
“聚变炸弹的理论已经成熟,估计需要三年左右才能做出具有实用性的武器。”
朱简烜这个回答,现场又是一阵沉默。
其实现场的大部分皇子,无论是按照朱简烜说的,按照当时参观的设施做分析,还是按照难易程度做分析,自己当时看到那个炸弹应该都是裂变炸弹,也就是原子弹。
但是他们没有见过两种炸弹的实际区别,概括性的知识层面的了解,与亲身体验的差距非常巨大。
普通人看数字,对几百米、几公里的范围,并没有非常直观的认知。
通常需要对比才能基本概念。
而当时那个炸弹造成的画面,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关键是没有近似级别的东西做对比。
他们想象不到威力更大的武器是什么样的。
所以他们才会不由自主的怀疑,那个炸弹到底是不是裂变炸弹啊。
现在确认了,那东西就是裂变炸弹,当然又开始本能的去猜测,理论上比裂变威力更大的聚变炸弹,又会有多么巨大的威力?爆炸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的一副场景?
裂变炸弹的威力,相当于数万吨化学炸药,效果果然令人震撼。
但聚变炸弹将达到上亿吨,在现在已经令人惊恐的裂变炸弹的基础上,威力继续提升上千倍……
皇子们根本仍然想象不出,那会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而且他们的父皇说的非常轻松,估计再过三年就能直接看到了,三年之内确定能够成功。
这应该是工匠们报给他的数据,基本上都会是比较保守的数据,实际实现的时间可能会更短。
皇子们陷入了迷茫,好几个人本能的想要询问,父皇准备怎么管理和使用这种武器。
但是也都觉得这种问题过于敏感,这是比一般的军情敏感无数倍的信息。
自己直接问的话,会不会让父皇不高兴,甚至戒备呢?
第448章 大明禁军
虽然皇子们幼时就经常跟父亲接触,父亲还亲自给他们上过很多课。
所以皇子们也知道,自己这个父皇虽然权威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但对礼数方面却是一直主张宽松的。
在日常和口头礼节上更是非常随意,日常见面不需要讲太多的规矩。
但是原子能武器的问题还是太过敏感了,皇子们思来想去很久还是没有敢问出口。
只是在具体的产业经营上,跟自己的父皇请教了一些细节。
这次父子见面一直持续到了中午,朱简烜安排儿子们在宫中跟自己一起吃了饭,才让他们出宫回去做准备。
等待郡王的册封手续办完,领到新的圣旨之后,就启程回美洲,组织他们自己的美洲开发公司。
朱简烜这边回过头来,就吩咐枢密院和禁军都督府参谋部,拟定一个新的实验任务。
在地中海或者大西洋上靠近欧洲或者非洲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荒凉的岛屿,组织一场原子弹空投爆炸实验。
召集欧洲和非洲的王室、藩君、贵族、政客、名人们一起去观礼。
对核武器的最好用法,就是不在正式的战争中使用,但是要尽可能的满世界宣扬。
对于核武器本身管控要高度严格和保密,但是实验本身和效果却要公开宣告,要搞得妇孺皆知。
让海内外所有地方和各大行业内的那些有活力的大小团体,都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而安于现状并配合朝廷政策。
就是对大明皇室和朝廷而言最好的结果了。
禁军都督府,是朱简烜新设立的新都督府,独立于原有的都督府系统之外,由皇帝直接管辖和指挥。
大明传统的都督府是以区域分的,各个都督府都有自己的分管区域,比如美洲都督府就专管美洲下属的军屯卫所。
与此同时,大明传统的都督府内部,通常会进一步设立海军、空军、陆军这三个军种分部。
都督府下属的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系统,类似于现代的军区却管基本建设。
海陆空军分部类似于军种司令部,却负责演习和作战。
而禁军都督府没有自己的辖区,或者说全世界都属于禁军都督府辖区。
禁军都督府内部也没有海、陆、空军的机构。
反而有一个都督府平级的禁军司令部,司令部下设禁军参谋部、禁军装备部、禁军后勤部、禁军督军部。
看上去禁军更像是朱简烜前世的军种司令部,而不是大明的传统都督府。
但禁军都督府也有完整的都督府框架,下属的常规编制也采取类似军屯卫所的框架,且直接使用明初的亲军卫名字。
包括金吾卫、羽林卫、虎贲卫、武骧卫等。
禁军都督府下属卫所的士兵和军官,从其他常规部队中选择精英填充,军饷至少比普通军队高一半。
士兵和军官所在的家庭,全部和军屯卫所一样编入卫所系统并且集中居住。
卫所直接提供免费的住房,全都是在京城近郊的独院。
仍然给他们分配一份土地,但不再需要他们自己亲自耕种,而是卫所组织公司集中经营,给所有家庭直接分红。
同时每个士兵所属的家庭都有两个名额,可以直接安排家中的亲人到皇家财团下属的工厂去工作。
百户及以上军官有三个名额,千户及以上的军官有四个,指挥使及以上的军官有五个。
但禁军都督府和下属卫所内部的官员选调和监督方式,都参考常规的地方官僚机构和现代军队体系做了调整。
不同的卫之间采用采用流官制度,本卫所的人员不能在本卫所当官。
所有官员三年一考,满两任之后就要调离,有特殊情况的经皇帝批准,可以连任三到四次。
同时在禁军都督府下属的卫一级,将财务、人事、军务、司法、监督五权分离,设立五个平级军官分管。
财务、人事、司法、监督四个方面,都是对应的军官和部门各管一摊。
而禁军的军务官只负责基本的军事素养训练。
比如士兵的体能训练、基本的队列队形和服从性训练、常规武器使用以及行军越野等项目。
所有涉及到核武器使用的,以及需要做军队集体调动的,都列为演习或者直接是实战项目,全都不归本卫所的军官负责。
与普通的军屯卫所一样,禁军都督府下属的所有军官和士兵本人,同时隶属于禁军司令部下属的军队编制。
所有的演习和作战任务,都用禁军司令部的框架来执行,使用军师旅团营连排班这套体系。
禁军司令部的总参谋部,由皇帝选派经验丰富的壮年军官充任参谋,研究禁军才能参与的特殊战术。
所有核武器相关的实验和实战任务,都由皇帝亲自牵头组织。
让禁军司令部下属的参谋部与枢密院合作,共同讨论和拟定实验或者作战的具体方案。
方案经过皇帝的批准之后,亲自从各都督府选派高级军官负责指挥,选派禁军司令部下属的部队去具体执行。
与此同时,除了日常的基本军事素养训练之外,禁军司令部所有相对正式的演习和实战任务,都要与其他军种配合完成。
也就是说,要由常规都督府的海陆空军,运送禁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前往目的地。
也要由海空军的载具将核武器投向指定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禁军的人员负责管理核武器引信和弹体,负责按照皇帝的命令将引信与弹体合并然后引爆。
皇帝通过海军和空军下达组织进攻和实训之类的计划类命令,通过禁军系统下达将引信与弹体合并以及引爆等控制类指令。
核武器本身过于重要,朱简烜只能设计尽可能复杂的控制流程,尽可能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和不可控情况。
这次朱简烜安排实验,就是要这样抽调一个禁军的师,跟着海军去欧洲办事。
朱简烜安排好了这次的实验任务,才打电话给礼部让他们给美洲的精英们发通知,后天上午召美洲精英们进宫朝觐。
美洲的精英们收到通知,都是紧张激动而又惶恐。
他们之中有人早就见过朱简烜这个大明皇帝了,但是这次的参观旅行之后他们对大明皇帝的印象又变了。
以前朱简烜是权威强盛到了极点的世界征服者。
既然是征服,说明是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是打败了其他的所有敌人,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敌人都新感情越的臣服。
欧洲人常用征服者的说法,在他们的传统认知之中,征服者通常都是不长久的。
他们以前虽然已经非常崇拜朱简烜了,不过这种崇拜仍然没有发生质变,仍然将其视为一个掌控了强大力量的君主。
带着一丝丝看待外来君主甚至是强大敌人的轻微抵触心态。
现在他们对朱简烜的认知,已经转变成世界统治者了,意思是是这个世界属于他所有。
已经发自内心的彻底臣服了,连心中的细微敌意都不敢有了。
到了正式召见的当天,朱简烜也没有在新宫的正殿升座,而是选在了更加方便的偏殿。
美洲精英们对此也没有任何意见,见面之后直接匍匐在地山呼万岁。
主动行了五百四叩首的大明最高拜礼,行礼完毕之后仍然全部在地上趴着不敢起来。
朱简烜对他们的反应颇为满意,看着他们行礼完毕之后又等了几秒,才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
“平身吧。”
所有人齐声道谢,然后小心翼翼的爬起来。
站起来之后,就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低着头不敢有任何小动作,连呼吸都尽可能的放缓了。
朱简烜环顾全场,直接说了让这些人可能比较在意的事情:
“你们这次来的路上,参观了大明在澳洲的铀矿、放射实验室、原子能武器试验场,以及蓟州的铀浓缩工厂。
“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原子能武器所拥有的威力,但是你们也都不必为这件事情而担心忧虑。
“除非你们打算篡权谋反,准备割据独立,这些武器就不是你们的威胁。
“只要你们始终与大明一条心,配合大明维持美洲秩序的稳定,加速美洲大陆的开发建设。
“包括这些强大的武器在内,大明天下的所有武装力量,都是你们拥有的权力、地位、资产的最有力保障。”
下面的美洲精英们心想,我们当然知道这样的道理。
但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他们现在确实完全没有一丝谋反的想法,以前还存在的割据地方的心思也不敢展现了。
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私心。
人都会本能借助所处环境的各种规则,为自己的个人和家庭谋取私利。
所以“与大明一条心”这种标准就没办法细说。
从绝对的大公无私,到尽可能的给自己捞好处,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这里面具体有多少空间,就要看高层权力的掌控者们的意思,允许自己有多少牟利的空间。
关键是,这个意思是可能会变,空间是可能会放大和缩小的。
现在的大明皇帝如果愿意,可以随时做个最简单的调整安排,就能找个理由收拾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